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1《人皆有不忍之心》十二章(解析版)_第1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1《人皆有不忍之心》十二章(解析版)_第2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1《人皆有不忍之心》十二章(解析版)_第3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1《人皆有不忍之心》十二章(解析版)_第4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1《人皆有不忍之心》十二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

21《人皆有不忍之心》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无欲速,无见小利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若火之始然

【答案】C

【解析】

A.“内”同“纳”,结交;

B.“无”同“毋”,不要;

D.“然”同“燃”,燃烧。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迩之事父②明悝天南

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臧者也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⑤欲修其身者,先无其心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①名词用作动词,“事”,侍奉。

②名词用作动词,“烛”,照亮。

③名词用作动词,“贼”,残害。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明”,弘扬。

⑤使动用法,"正”,使……正,端正。

⑥形容词用作动词,“齐”,向……看齐。

故归类为:①②③名词用作动词,④⑥形容词用作动词,⑤是使动用法。

故选A。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皴于事而慎于行敏:勤勉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一个字为一言

③天下归仁焉归:归属,归依

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崇安:安逸

⑤理之事父迩:近

⑥君子晒于义喻:比喻

⑦拿星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概,一律

⑧恻隐之心,仁之簿也端:萌芽,发端

A.①⑤B.②⑦C.③⑥D.④⑧

【答案】C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除了熟记常见实词的一词多义外,还要结合该词所在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做出判

断和解释。本题③中的“归”是动词,称赞,称许;⑥中的“喻”是动词,知晓,明白。

故选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恕”乎欲齐芸家者

B.人顶不仁,如礼何物格内后知至

C.小人喻于利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D.迩本事父恻隐书心,仁之端也

【答案】C

【解析】

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B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

D项,之: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的。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个人喻于利

C.个子何莫学夫《诗》D.治天下可运之孽上

【答案】C

【解析】

A.君子: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古今义相同。

B.小人:卑鄙无耻的人。古今义相同。

CJ小子”古义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年幼的男孩子。

D.掌上:手掌之上。古今义相同。

故选C«

6.下列各句中“所以”不表原因的一项是(3分)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加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答案】C

【解析】

A项,句意为: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所以表原因。

B项,句意为: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表

原因。

C项,句意为: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所以:用来……

的。

D项,句意为:亲近有才能的大臣,远离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这是先汗兴隆起来的原因啊。所

以表原因。

故选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自天子以至于席人庶人:指一般人。

C.皆有体惕恻隐之心怵惕:惊骇、恐惧。

D.犹其有四俗也四体:四肢。

【答案】B

【解析】

A项,“致知在格物”中的“格物”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译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此项正确。

B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庶人”解释为“一般人”不正确,正确的解释应为“平民百姓译文: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此项解释不正确。

C项,“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中“怵惕”解释为“惊骇、恐惧”。译文: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此项

解释正确。

D项,“犹其有四体也''中的“四体”解释为“四肢译文:就好比身体有四肢一样。此项解释正确。

故选B,

8.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上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A

【解析】

例句,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代词,代前文的“四端”。

C项,结构助同,的。

D项,代词,代“治天下”。

故选Ao

9.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答案】D

【解析】

D项,“然”,同“燃”,燃烧。句意:(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故选D。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B.非所以攀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C.自燃者也贼:小人

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使……安定

【答案】c

【解析】

C项,自贼者也,意思是“自己残害自己“。贼:伤害、残害。

故选Co

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其斯之谓与

C.不学《礼》,无以立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A

【解析】

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意思是:对别人没有同情心,(那么)

他就不是人。

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意思是:廉颇是赵国优秀

的将领。

B项,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其谓斯与。“其斯之谓与“意思是:

难道不就说的这件事吗?

C项,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的办法。“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

就没有立身处世的办法。

D项,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

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故选A。

1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检天下可年之掌上

①治:治理②运:运动

B.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

①乍:刚刚②入:掉进

C.飒隐之心,仁之强也

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②端:萌芽,发端

D.若火之娟然,泉之始市

①始:开始②达:到达

【答案】C

【解析】

A项,有误。“运”,运转;“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

件一样容易。

B项,有误。“乍”,突然;”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

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C项,正确。

D项,有误。“达”,流通,涌出;“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

涌出一样。

故选C。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采采茉莒,薄言采之

B.谓其君不能有仁也有,人也

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C

【解析】

A项,之:结构助词,的/句末衬字,无实义。

B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

C项,以,都是介词,用。

D项,于:介词,在中/介词,表被动。

故选C。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3分)

①今人乍见箍干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多宓朋友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便也

⑤将军者,国之小军也⑥头本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

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

生命。⑤爪牙,占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占义:男子的通称。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故选B。

15.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导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并没有能够实现,

所以其晚年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

终确立。

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

势磅礴。

【答案】C

【解析】

C项,“《孟子》列为,五经,之一”错,“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孟子》应

当是“四书”之一.“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故选Co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

有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

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

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尸承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

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产

率;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二:

“敢问夫子恶乎长?”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日: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

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握之

者芒芒冬归谓其人日令日病矣于期黄长矣其子趋而隹视之葭则虚送。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摇苗者也,非徒无

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日:“被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

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至4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于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

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掴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B.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掴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C.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携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D.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携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端,即“四心”,为孟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四端说”是其“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的基石。

B.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

C.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

王羲之,“画圣”顾恺之。

D.子贡,孔门十哲之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善经商,有“端木遗风''之典传于后世。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

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材料一中,孟子在讨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时,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

之心”一事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

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

D.材料二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

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答案】16.A17.C18.D

19.(1)不是为着耍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2)(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

浩然之气。”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

不要像那个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去拔高它的人,非常疲倦地回到家中,

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小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己经枯死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掴之者”为定语后置句,“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报之”作"宋人”的定语,在“宋

人''前断开,排除CD。

“视”的宾语是“之”,后面要断句,“苗”是后句主语。排除B,

故选Ao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画圣,顾恺之”错,“画圣”为吴道子。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错。材料二先总后分,分别讨论了“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两个问题,选项分析不全面。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要”,通“邀”,邀取、博取;“乡党”,同乡;“要誉于乡党朋友”,

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乡党朋友要誉";"恶”,厌恶。

(2)“恶”,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什么,哪;“敢问夫子恶乎长”,宾语前置句,“恶”作“长”

的宾语,正确语序是“敢问夫子长恶";"知言”,识别各种言论;“养”,培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

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

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

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

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

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

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

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

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

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材料二: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

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

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

于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

的仁义道德蓄冰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

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

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

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

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

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

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孟子回答说:

“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

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

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兼有两长,但

他依然说:'我对于辞令,太不擅长。'(而您既说话得体,又善于养浩然之气,言语道德兼

而有之,)那么,您已经是位圣人了吗?”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

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要齐富王.王不能用适果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

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令多本例,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

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篇。其后有的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口:“王!何

必曰'利'?亦有仔冬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日'何

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不枣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

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雇:。未有仁而

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日:“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

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口:“地方

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效,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季馋中停,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

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

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比:为,替;②耨:(nbu)锄草;③梃:棍棒。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国进攻另外一

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

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

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

为“五常”。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以人性为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人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

“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

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C.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

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D.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

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2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20.B21.C22.D

23.(1)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在于:如果现在有人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

而,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

(2)对此我深感耻辱(以之为耻),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24.孟子的建议: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

而,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

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

“适梁”的主语是孟子,且“能”不能独立做谓语,其后必须接动词,因此在“用”后断开,排除AC;

“不果所言''中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名词短语)作“果”宾语,在

其后断开;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D。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D.“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结合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夫谁与王

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分析可知孟子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

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所以”.....的原因;“谓”,说;“乍”,忽然;“孺子”,小孩子;“怵惕”,恐惧;“恻隐”,

同情。

⑵“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愿”,愿意;“比”,替、为;“一”,完全、都;“洒”,

洗刷;“如之何”,对这怎样做(办),"之”代上面”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之事。

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可以得出政策生产方面应该少用刑罚,

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由原文“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

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可以得

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参考译文: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

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

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

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

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

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

《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

邹子等人。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

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

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

To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

父母的;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

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

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

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

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嬴盔甲坚硬、刀枪锐利

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恭父母,父

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

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

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

T»”……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

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啊,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

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华心,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存有。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

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

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

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未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

乱置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

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

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

也,英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英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

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势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或手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

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B.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

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C.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

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D.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

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

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C.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D.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

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耍苛刻,而要本着宽容、

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

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忠诚而有

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心、羞恶心、

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9.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25.A26.C27.C

28.(1)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2)假若能

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火,)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29.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②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这与文本二所说的“先王有不

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

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

察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

“故南面临官","南面”作"临官”的状语,不可断开;“贵而不骄”"富而能供''结构对称,各自成句;

“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BCD。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错误,原句意思是“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故应是第一

个“百姓”之意。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

C.“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错误。原文所说的“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

意思是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并非指“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

先去做

故选Co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莅”,统治、管理、治理;“责”,要求;"为”,做;

(2)“苟”,如果,假如;“充”,扩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