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串 论文_第1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串 论文_第2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串 论文_第3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串 论文_第4页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情境问题串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有趣、有效的“情境+问题串”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应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串情境。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的,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的。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根据数学课本中的“情境+问题串”设置流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特征、知识层面进行使用和优化“情境+问题串”呢?一、设置“情境+问题串”应遵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孩子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场景中学习新知,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身临其境,不知不觉感源和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在学习有关排队的学问时,可以让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说一说这一队一共有几人,自己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几人,从鸡妈妈往后数排第几,从最后一个鸡宝宝往前数排第几,让孩子们知积累有关排队的生活经验,接着再让孩子们玩摸虾鱼的游戏,首先让孩子们站成两排并且面对面站着,每10人一排,可以让任意一个孩子说出对A的位置,即左面有几人右面有几人,孩子很容易就会明白一排的人数就是左边的人数加上右面的人数再加上1,再让其中一队中的同学蒙上眼睛去去摸一位同学,摸到以后还要说出对方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人,如果说对了,就可以让摸到的同学到自己的队伍中来,如果说错了,就要留到对方的队伍中去,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问就掌握了,而且还深刻感悟到知识的来龙去脉。二、设置“情+问题串”应遵循生活真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应用于生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理念,就要跟据课程内容和目标设置学生亲身经历和喜闻乐见的真实生活情境,比级下册有关租船学问这一内容时,书上设置了租船的情境,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缺乏租船的实际经验,就先设置了学生经历的下饭馆吃饭的场景,在几张桌子,规定一桌只能坐4人,那先请8人看可以坐几桌,学生很容易就坐成2桌,学生就列式为8÷4=2(桌),后来又来了4人,学生自成了一桌,学生也很容易就列式为12÷4=3(桌)接着就又请了1位同学,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有疑问,这个同学坐到哪里呢?有的说和别桌一候很快就会被其他同学给否定掉,学生很快就会反应让他自己坐一桌,学生会列式为12÷4=3(桌)……1(人)3+1=4(桌),这时候学了真实场景为租船问题再次感知了生活经验,老师可以依次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继续感知,最后让学生总结租船问题的解题思路,理解什么是“进一法的实际意义,这样让他们再解决课本中的租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说一说有关租船的生活实例。数学教学应该以生活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创设教学情境实际就是让生活情境再现,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加强感知,激发学习兴趣,让功的乐趣,觉得数学不仅好玩,而且好学,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三、设置“情境+问题串”应遵循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思考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学习能力,他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质量。“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的确,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保证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上三年级数学上册由于这节知识点内容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借助学生年龄增长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知年龄是逐渐增长的,再利用学生平时获得积分的表现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积分总数比上周多多少,由此引发学生观察思考课本问题情境,学生再借助线段图解答课本给出的问题串,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利用迁移类推能力解决问题,继而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水表、电表样求每月的使用量,积累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经验。四、设置“情境+问题串”应遵循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课堂实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及成果,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别人。例如再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时,根据书中给出的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有组长有记录的、有监督的,大家在一起分工明确、合作实践,不仅培养了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贱能力,让学生在感知物体的长短,并会根据实物选择恰当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最后由出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先估一估,再小组合作量一量,再次加深对测量方法的掌握。五、设置“情境+问题串”应学生的个性有差异,能力有高低,学生的认知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遵循层次性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认知规律,构架好学生学习的思维框架和知识脉络,设置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只有遵循有层次的原能创设出高效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培养有主见、独立思考的优秀人才。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周长》长方形周设计应有层次性,开始设计最基础的求周长的问题,接着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第一次出示的题目为有一个长方形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4米,周长学生很容易就列出算式(5+4)×2=18(米),这样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第二次把问题中的宽为4米改为40学生仔细审题,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单位不一致,要把40分米换成4米再计算;第三次把宽改为比长少1米,这一次相对来说有一点难度,学生经过出宽为5-1=4(米)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引导学生思考,画图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再次引导学生程并列式解答:5+2×4=13(米);第五次把题目改为有一块菜题长为5米,宽为4米,如果在菜地的拐角划出一块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栽花的周长是多少?再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并画图帮助理解,请同学小组交流讨论,展示画图的思考过程,最终逐步清晰得到从拐角划去一个正方形后,周长没有变化这个结论;第六次把问题改为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为5米,宽为4米在长5米边划去一块边长1米的正方形栽花,剩下图形的周长题难度又加深一些,但在前面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图并使用平移法,可以直观的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多2个1米,式为(5+4)×2+2×1=20(米),这样有层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每为同学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数学应用意识。六、设置“情境+问题串”应具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设计开放性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小熊购物中的试一试中,要求结合小熊购物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运算顺序的理解实际意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还可以延申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用这几个算式解决的问题原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数学与联系,再比如为了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特意出示了以下问题:有50人租车去游玩,大车可以坐8人,小车可以坐4人,有多少种学生可以根据情境制定不同的租车方案,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案,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学果,接着再出示租一辆大车200元和租一辆小车150元,鼓励学生计算出每种方案的价格,最后优化出最佳方案,真正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方法最佳方法的必要性。总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可以引领学生学习,“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