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生活蕴美 书画寄情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1页
第3课 生活蕴美 书画寄情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2页
第3课 生活蕴美 书画寄情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3页
第3课 生活蕴美 书画寄情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4页
第3课 生活蕴美 书画寄情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2课时)

生活蕴美

书画寄情权利及地位的象征

新石器时代末期,古人在烧制陶器时,将铜锡铅等金属和陶器一起在高温条件下熔烧,发现这些低熔点的金属熔化凝固后产生了变化,青铜合金就这样被发现了。——中国青铜器权利及地位的象征

新石器时代末期,古人在烧制陶器时,将铜锡铅等金属和陶器一起在高温条件下熔烧,发现这些低熔点的金属熔化凝固后产生了变化,青铜合金就这样被发现了。——中国青铜器一个人说话要像古代的君王那样算数,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拥有九只鼎,鼎的数量随着官阶的变化而变化九七五三奴隶主政治权利的象征说出来的话像九只鼎一样的分量奴隶主阶级的礼制规定,祭司和宴饮时用鼎数目有严格规定,天子()鼎,诸侯()鼎,大夫()鼎,元士()鼎这说明青铜器是: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大方鼎大型的青铜器成为权力、信仰和国家政体的象征王者之器

——司母戊大方鼎大型的青铜器成为权力、信仰和国家政体的象征王者之器

鼎身以雷纹为地,四周用浮雕刻出夔龙、饕餮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厉的气氛和审美感受,也是商代王权统治的象征。古代传说中龙生九子,饕餮排行第五。饕餮纹,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饕餮纹类似于虎纹的夸张、变形,也称“兽面”主题纹饰

——饕餮tāotiè纹古代审美文化的演变约公元前1.8万年约公元前4000年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75年始山顶洞人的仪式中,装饰品出现仰韶文化彩陶有了超实用性的形式追求夏朝建立青铜礼器、饕餮纹出现战国时代,人乘兽类帛画作品出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类器物的制作和装饰逐渐与仪式脱离,进入日常生活古代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人对自然认识能力和审美文化的一步步发展,均体现在各类仪式所使用的形象、器物中,考古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通过它们,解读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演变山顶洞人人类的起源半坡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大汶口文化彩陶距今6500—4500年间良渚文化玉琮距今5300—4000年商代甲骨文,距今3700余年标志着时代文明的产生礼仪而生的商周青铜礼器汉代的墓葬“地府艺术”汉代厚葬之风盛行历代的寺庙、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演变远古时代萌发的审美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原始器物的制作和装饰上?

美美

活玉器艺术彩陶艺术青铜器艺术书

情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书、画审美相通远古时代萌发的审美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原始器物的制作和装饰上?随着中华文明的成熟,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中国画与书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同源:写即是画,画即是写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书体的演变形成了完美的文字表意符号体系和书写规范书画审美相通中国画与书法审美相通,创作一体,联系紧密工具材料——笔、墨、纸、砚技巧和审美追也一致,鉴赏品评的标准也相通在用线、用墨、章法布局的审美要求上是一致的(以线条为基本造型元素,随着运笔的提按顿挫、徐急轻重、用墨的浓淡干湿、点染泼洒——笔墨变化)源于同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认识——审美意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

苏轼

神韵、气韵都是书画共同追求的美学特征诗情画意

在香港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专场拍卖中,以4.636亿港币拍出(含佣金,落槌价4.1亿港币),约合人民币4.112亿元苏轼现存于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和大量散文作品但存世的画迹目前所知只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和《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图》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理论其中以抒发愤懑和感慨的《枯木怪石图》最为著名苏轼平生嗜作枯木怪石“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苏轼之后,表现枯木怪石的绘画作品就多了起来《潇湘竹石图》《寒江独钓图》宋

马远一人、一舟、一江海、一天地东坡云:渺沧海之一粟,觉宇宙之无穷诗画同律,异曲同工柳宗元的《江雪》异曲同工之妙契合了苏轼诗画同律的理念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利用空白将诗的意境融于画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简——萧疏之境远——平和冲融之境空——荒寒之境江天空旷、寒意萧索、心灵深远令人惋惜的是,1860年,当列强洗劫圆明园时,这幅国宝级的神作被日本在混乱中夺走从此,这幅画作就一直保存在日本东京的国立美术馆我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幅国宝能够重归故土,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国家繁荣富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