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雀飞南东了解乐府和乐府诗(汉)乐府
汉乐府,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机构,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诗
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乐府诗的艺术特色:①叙事性强,叙事曲折淋漓,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②艺术手段丰富,赋比兴能继承,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③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和押韵灵活自由。④有专用诗题,常见的有如“歌”“行”“吟”“曲”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琵琶行》《白头吟》《西洲曲》),被称为“乐府歌行体”。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纪实性叙事诗《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相关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七出”等清规戒律。本篇所涉及的问题很深、很广,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地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直接制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拓展七出也称“七去”。中国封建社会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zīchéng指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唐律规定,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处徒一年半;虽犯七出而有三不去的情况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但如犯恶疾及奸者,即使有三不去的条件,仍可径行出之,不受上面规定的限制。
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于刘家有择门第的意思,家人是为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身清池,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命运的反映。小序的作用?
诗前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成诗的原因,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剧气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处分适兄意哪敢自任专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引子(1)自然段
托物起兴
开端(2-6)自然段
被遣
发展(7-12)自然段
誓别
再发展(13-21)自然段
抗婚
高潮(22-31)自然段
殉情
结局(32)自然段
合葬
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dié)1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3-5点把握关键语段
品读内涵
分析形象
本诗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内容
上看,游离于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①运用比兴的手法,以美丽的孔雀喻刘兰芝,寄予了对女主人公的赞美;以美禽恋偶,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
②孔雀徘徊返顾,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徘徊依恋的情调,凄怆缠绵的气氛,深沉悲哀的基调。
③处在开头,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词为开篇,用意是什么?①刘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②直接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解释了她与焦母的矛盾是出于焦母的蛮横无理,说明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③自请遣归的原因:一则不堪焦母的刁难,二则深知遣归之势不可挽回,这也反映了刘兰芝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坚毅的性格。赋(铺陈)
排比
1.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二人感情深厚,但也凸显了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2.第二,初步展示了仲卿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他不敢反抗,不得不让步,委曲求全。
3.焦仲卿用假设句表明自己的决心,对爱情的忠贞,虽语气谦恭,但恳求中带有反抗,反映了他外柔内刚的性格,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4.“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取”说明焦仲卿仍然盼望日后夫妻能再团聚。在礼教和感情的矛盾中,他违心地做出了决定,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对刘兰芝的真情。同时,也说明了焦仲卿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还抱有幻想。
设置仲卿求母情节的作用?
5.塑造了一个专断蛮横、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同时,这段文字显示了古代婚姻制度的弊端,暗示了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驳斥辩白,拒绝请求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焦母用刘兰芝的“坏”处来迫使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可谓威逼。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五句,焦母以“贤女”相诱,逼焦仲卿休妻,可谓利诱。
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设置仲卿求母情节的作用?1.“何言复来还”“于今无会因”生生离别,从此再不能相见,足见刘兰芝对现实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她对未来并不抱有幻想。2.从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忠厚、孝敬老人、知书达理的人。
3.“妾有绣腰襦”及其后面的七句,以铺陈的手法写刘兰芝留下的种种物品,写得柔婉深情,这些物品是他们爱情生活的见证,体现出刘兰芝的温柔体贴和自尊自强
“临别赠物”这个情节表明了刘兰芝怎样的性格特征?
表现了刘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从中可以看出她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若。作用:
①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刘兰芝外貌的美,为下文写“两度提亲”的情节张本。②刘兰芝梳妆打扮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充分展示了她蒙受委屈后保持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情操和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③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刘兰芝不愿离开丈夫而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和凄楚。刘兰芝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与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非但不做愤怒之色,还记挂婆婆在家操劳,足见其善良、孝顺、知礼,与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就要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刘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焦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的表现。写刘兰芝与婆婆、小姑告别有什么作用?“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①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是被逼迫的,为后面写两人的殉情奠定了基础。
②在分别之时,刘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然而诗中却是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刘兰芝的美貌和才情,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从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诗歌大力铺陈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豪华排场有何作用?
①衬托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品质;②以太守家的喜庆和焦仲卿、刘兰芝的凄悲对照,强化了悲剧性;③反衬刘兰芝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分析刘、焦两人的性格差异
对未来的预想别后重逢时殉情场面总结刘兰芝焦仲卿
对命运、前途有清醒认识,有准确的预见力。等待、幻想。通情达理讥讽、责难,且无所作为义无反顾、干净果决迟疑徘徊刘:始终清醒、
坚强;焦:期待、幻想
优柔寡断。分析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特征形象受迫害者刘兰芝焦仲卿迫害者焦母刘兄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守礼尽孝;幻想→绝望,
软弱→坚强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充满抗争精神。专横无理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她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
但却遭到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
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认为原因在于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平日的言行,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观点二:认为原因在于兰芝多年不育,“共事两三年”,“贱妾留空房”,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观点三:认为原因在于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要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观点四:刘兰芝的美丽惹的祸,刘兰芝貌若天仙,势必会招蜂引蝶。为此,焦母才赶走她。
观点五:焦母为儿子的前程考虑。焦仲卿、刘兰芝缠绵恩爱,焦母担心儿子会为情所困,影响仕途。所以只能棒打鸳鸯。
观点六:我认为焦母有“恋子情结”。焦母与儿子相依为命,把自己博大的母爱专注于儿子焦仲卿一人身上。儿子结婚后,与爱妻兰芝感情甚笃,势必引起焦母的嫉妒之心,于是对自己多才多艺、勤劳贤惠的媳妇百般挑剔。因而必欲驱逐兰芝而后快。
②性格的原因:
刘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
焦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③直接原因: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显然是焦母与兰芝之间的婆媳矛盾。悲剧发生的原因:①社会的原因: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焦仲卿在焦母面前唯唯诺诺,不敢抗争,最后只能“自挂东南枝”,那么,焦仲卿身上到底有没有反抗精神?(观点一)让刘兰芝暂时回娘家,对于焦仲卿来说,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他希望婆媳分开一段时间缓和一下矛盾,至于刘兰芝回家后被迫改嫁,那是封建势力进一步压迫的结果,实在不能由焦仲卿来负责任。可见,焦仲卿始终没有屈从母亲而休掉刘兰芝的想法,他让刘兰芝回家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斗争策略,而不是向封建势力屈服、投降。(观点二)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当他与刘兰芝团圆的希望完全破灭以后,“自挂东南枝”,以生命殉爱情,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压迫的无比悲愤和以死抗争的巨大勇气,是放射着灿烂光辉的反抗行动。虽然他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但他忍辱负重。他深爱刘兰芝,忠于爱情,最后自缢于庭树。跟刘兰芝一样,焦仲卿是充满反抗精神的。
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看法一:联系时代背景,兰芝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贞操观念——“好女不更二夫”的影响。她决心以殉情来向封建专制家长抗议,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维护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
看法二:为爱而献身。让刘兰芝最后选择了殉情的原因是她在即将再嫁前夕与焦仲卿的会面。当焦仲卿面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进出料装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苹果芙蓉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移动硬盘外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矿用信号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办事处广告代理及广告创意制作与投放合同
- 柴油发电机组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猎聘人才合同范本
- 娱乐场所装修合同标准模板
- 官方商品房购销合同模板
- 金融理财合同模板集锦
- 工余安健环管理制度
- 某学校食堂服务投标书
- 空调维保服务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 急性心肌梗塞
- 八年级地理下期教学计划(星球地图版)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件)
- 蓝色科技风半导体产业PPT模板
- 院感手卫生培训课件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PPT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