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_第1页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_第2页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_第3页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_第4页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前言2营销模式发展简介3国内车市发展简析4B级、C级车市概况汽车行业格局浅析15未来车市发展浅析目录第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营销模式发展简介3国内车市发展简析4B级、C级车市概况汽车行业格局浅析15未来车市发展浅析目录第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世界汽车格局:6+3全球汽车工业总的竞争态势是大企业、大集团主宰和垄断市场。近40年来,全球汽车工业加速集中,全球独立整车制造商的数目已由1964年的52家减少到2000年的10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汽车工业基本形成了“6+3”竞争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雷-日6家巨型跨国公司,这6家企业合计产销量占全球的75%。另外还有相对独立自立自主的本田、标致-雪铁龙(PSA)和宝马3家。9家公司的汽车年产销量占世界总量的92%。

第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国汽车格局:3+9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局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为骨干,另加广州本田等9家汽车厂商的“3+9”格局。中国汽车的“3+9”与国际汽车的“6+3”,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第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国/世界汽车格局:通用集团:(含通用汽车、铃木、五十铃、菲亚特、富士重工和大宇);参股合资上海通用、金杯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安铃木、昌河铃木、庆铃、北轻汽、北铃专用车、南京依维柯、桂林大宇(客车)和烟台大宇(零部件)等。大众集团:参股合资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福特集团:(含福特汽车、马自达和沃尔沃);参股合资江铃和长安福特。丰田公司:(含丰田、大发和日野);参股合资一汽丰田、天津丰田、四川丰田、沈飞日野和金杯客车(技术合作)。戴-克集团:(含戴-克、三菱和现代);参股合资北京汽车、亚星·奔驰、北方奔驰、湖南长丰、东南汽车、和东风悦达起亚。雷-日集团:(含雷诺-日产、日产和三星);参股合资三江雷诺、郑州日产、杭州东风日产柴、风神和东风汽车。标致-雪铁龙集团:参股合资东风汽车神龙。本田公司:参股合资广州本田、东风本田。宝马公司:参股合资沈阳华晨(宝马)。第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营销模式发展简介3国内车市发展简析4B级、C级车市概况汽车行业格局浅析15未来车市发展浅析目录第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国内汽车消费群体变迁生产资料阶段公务用车阶段商务用车阶段私人用车阶段商用车-生产类客户生产企业工程项目交通运输企业乘用车-公务类客户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出租租赁公司私用车-家庭个人客户家庭白·骨·精第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汽车营销模式变迁——1在上世纪80、90年代,计划经济的体制结构和思维惯性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国内先富起来的新贵们想要购置私人轿车,只能通过当地“国字号”的机电公司、物资公司进行购买,手续也极其复杂,更别谈什么享受购车过程的尊崇待遇。根据机电公司、物资公司规模和实力的大小,有可能会有独立的汽车展厅,也有可能和水泵、农机之类的产品共挤一室。19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私人购车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国内逐渐有了相对专业的汽车专卖店和卖场。超市式大卖场、汽车一条街逐渐在全国流行。尤其是1995年建成营业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最富盛名,十多年来累计销售整车100多万辆。作为顺应市场经济和私人拥有汽车发展的产物,亚运村车市改变了原有汽车计划经济经营模式,是当时先进汽车销售模式的代表,也是国内汽车流通领域发展的创造者和见证者。第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汽车营销模式变迁——2随着中国汽车用户消费心理的不断成熟,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产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严格,原有的代理销售体制和大卖场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与用户的需求。4S店的出现,恰好能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等(Survey)。它可以提供装备精良、整洁干净的维修区、现代化的设备和服务管理、高度职业化的气氛、良好的服务设施、充足的零配件供应、迅速及时的跟踪服务体系等。通过4S店的服务,可以让顾客对品牌产生信赖感和忠诚度,从而扩大汽车的销售量。

从1998年广本首先推出4S店模式开始,这种销售模式就在全国风行,迅速成为国内汽车销售的主流模式。但近年来,由于单车利润的不断缩水;很多强势品牌网点数量的一再扩张;以及经销商在前期建设上动辄上千万元的高投入。4S店,尤其是弱势品牌的4S店的经营日趋艰难。一些汽车生产厂家开始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尝试建设品牌汽车超市或者小规模的经销店等各种新的汽车营销方式。2S店、3S店开始在国内尤其是2、3线城市开始流行。超市式汽车大卖场的升级版本——汽车主题公园,作为新型的汽车商业模式也在国内多地开始显现。第1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国内汽车销售行业特点国际国内汽车销售特点是生产商造车,经销商销车。4位一体、品牌营销是中国汽车销售的主要模式。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主要是代理关系而不是资产关系。国际汽车销售特点是大型独立经销商崛起,成为重要力量。国内汽车生产商还占主导地位,经销商还有求于生产商;国内经销商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庞大集团、上海永达、物产元通等。生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竞争、冲突成为难言的纠结。由于国内的4S经销商多为2000年后建立,硬件设施建设起点很高,但是在软件建设上与国际同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1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营销模式发展简介3国内车市发展简析4B级、C级车市概况汽车行业格局浅析15未来车市发展浅析目录第1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历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走势数据资料来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国内汽车行业在经历06、07连续两年产销量超20%的高速增长后,在08年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影响,国内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增速明显减缓。08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6.70%,比2007年增幅回落15.14个百分点。虽然增长率大幅下降,但相对于其它国家,中国汽车工业仍有增长。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依然能取得如此成就,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令全世界为之侧目。2009年国内车市火爆的原因简析:1.中国金融体系坚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2.尽管出口下降,但是内需拉动增加,消费拉动比投资拉动更明显;3.国家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快速、有效,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发展;私人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增加。第1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009年销售总量说明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1379.10万辆,销量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0%和46.15%。中国首次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2009年我国轿车产量749万辆,同比增长47.4%。2009年轿车销量比上年净增242.62万辆,对当年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6.31%。2009年是全球汽车业跌宕起伏的一年,也是汽车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西方不亮东方亮,环球不再同此凉热,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第1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各细分市场增速分析增速对比05年06年07年08年‘09年汽车14%25%22%7%46%狭义乘用车25%35%25%7%48%轿车24%37%23%7%49%MPV43%23%18%-11%27%SUV21%21%50%33%50%微车11%14%8%10%78%微客10%10%8%8%80%微卡15%25%8%19%73%大中轻客-2%7%21%-3%4%重中轻卡-3%14%25%4%25%数据资料来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备注:狭义乘用车——轿车+MPV+SUV

国内市场在经历了连续3年超过20%的高速增长后,在08年遭遇了的严重下挫。09年在政府持续有效汽车救市政策的刺激下持续升温,又重新恢复了迅猛的增长态势。除了大中轻客市场增长相对缓慢以外,各细分市场都得到了骄人的增长业绩。微型车由于国家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刺激作用,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乘用车的增长相对比较理性。第1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各细分市场增量分析

2009年乘用车版块比2008年增加357.5万辆,在09年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量上占83.8%。显示出国内市场对于乘用车强大的刚性需求。

2009年轿车销量比上年净增242.62万辆,对当年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6.31%。第1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各级别车型销售走势数据资料来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万辆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C级7.2%5.8%6.9%6.8%6.2%4.4%2.5%20.919.027.435.239.029.725.8B级24.7%20.4%17.6%19.4%20.8%22.1%20.0%71.566.769.9100.4131.0149.3206.6A级30.1%36.0%37.5%37.6%40.5%43.8%47.4%87.2117.8148.9194.6255.1295.9489.7A0级29.4%29.0%27.5%27.3%25.5%22.5%22.8%85.194.9109.2141.3160.6152.0235.5A00级8.6%8.7%10.6%8.9%6.9%7.2%7.3%24.928.542.146.143.548.675.4随着A级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挤占,B级和C级车型的市场比重和容量有所下降。2009年由于A级车的爆发式增长,导致C级车型市场份额指数出现较大波动。在整体发展趋势上看,C级车和B级车的消费市场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在国内巨大的市场容量下,C级车和B级车的销售总数令全球汽车厂商为之侧目。截至2009年12月底,奔驰在中国大陆地区共向客户交付梅赛德斯-奔驰、AMG及迈巴赫汽车共68500辆,较2008年同比增长77%。第1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全国狭义乘用车上牌量分布排名地区上牌量(辆)所占比例排名地区上牌量(辆)所占比例1山东省7424699.12%17湖北省1946552.39%2广东省6977868.57%18安徽省1916822.36%3江苏省6802568.36%19天津市1829262.25%4浙江省6705748.24%20黑龙江1815792.23%5北京市5539296.81%21江西省1441031.77%6河北省4592645.64%22吉林省1423941.75%7四川省4441095.46%23广西1374291.69%8河南省3513324.32%24重庆市1233181.52%9辽宁省2889903.55%25新疆1028291.26%10山西省2397282.95%26贵州省979811.20%11陕西省2332702.87%27甘肃省868441.07%12湖南省2261702.78%28宁夏456890.56%13内蒙古2193953.70%29海南省382370.47%14福建省2156352.65%30青海省289470.36%15上海市2039102.51%31西藏98890.12%16云南省2027372.49%

数据资料来源:易车网统计数据第1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千人保有量及-GDP增长弹性区域差异2009年各省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及2010-2013年需求-GDP弹性千人保有量数据资料来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千人保有量在20以下,处于孕育期。乘用车需求-GDP弹性在1.2以上。弹性第1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营销模式发展简介3国内车市发展简析4B级、C级车市概况汽车行业格局浅析15未来车市发展浅析目录第2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高级(B级)轿车市场概况由于中高级轿车消费人群的收入比较稳定,消费需求的刚性在各级别车型中最强,市场也相应较为稳定。中高级轿车的市场前三强也较为稳定:凭借在中国市场的多年经营,奥迪A6L在高端市场拥有最为稳固的综合品牌优势,2009年以35.28%的关注度大幅领先其它品牌。同样在中国市场具有深厚历史口碑的皇冠,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后,市场关注度达到了21.47%。虽然品牌独立性和产品力很强,宝马5系的关注度却仅能保持在15.77%水平。奔驰是欧洲三大豪华品牌中最晚进入中国的一个,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长期落后于奥迪和宝马。但是逐步发力的奔驰,在2009年的营销推广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奔驰E级的关注度从2008年的1.04%跃升到了8.73%。数据资料来源: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第2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豪华轿车(C级)市场概况豪华轿车始终属于小众车型。但是豪华轿车消费人群的价格敏感度低,受政策、市场的影响很小,该细分市场的稳定性更高。豪华轿车市场依然是德国车系的一统天下。作为豪华轿车的代名词,奔驰S级处在品牌的榜首位置,市场关注度达到30.00%。数据资料来源: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第2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010年汽车市场概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901.6万辆,同比增长47.7%。但是在高端豪华车细分市场,上述两个指标分别是31万辆和92%,而在去年1.6L及其以下的排量小型车市场,却出现了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同比下降1.81%。上半年国内高档车市场共计销售汽车31万辆,同比增速高于整体车市将近2倍,达到92%。这与去年该细分市场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2009年,高档车市场销售了39.2万辆汽车,同比增幅仅为38%,几乎仅为整体车市增速的一半。豪华车厂商的判断大多来自于高档豪华车在中国基数很小的事实。据悉,目前中国高档车市场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量大概不到6%,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德国是20%~30%。数据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2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010年进口豪华轿车市场概况2010年上半年,进口豪华车市场呈现“井喷”现象。1-7月汽车进口累计46万辆,超过去年全年的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2%。估计今年全年进口车可达到70万辆以上,增幅70%左右,明年进口汽车可达100多万辆。如果政策不变,进口汽车市场“井喷”将是个长期的趋势。“井喷”的原因是:

--中国新贵们买车攀比愈演愈烈,中国奢侈品消费高涨,跨国汽车寡头加大了在中国推销豪华车的力度;

--平均每辆进口车价格比国产车高3倍多,国家财政上增收幅度极大,这可能是容忍进口车“井喷”的内在因素;

--中国的汽车消费税存在严重漏洞,使豪华进口车可以合法避开高税(如装备3升增压发动机的汽车进口量巨增,它仅缴12%的汽车消费税,而装功率相同的非增压发动机的豪华车,要缴40%的汽车消费税)。第2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营销模式发展简介3国内车市发展简析4B级、C级车市概况汽车行业格局浅析15未来车市发展浅析目录第2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未来汽车市场预测2020年之前,我国乘用车内需增长率大致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5倍左右。也就是说,GDP如果每年增长10%,那么汽车销量将增长15%左右。国家信息中心的GDP预测,提出一个最新的观点: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还能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长速度,主要因为这段时间是中国重化工业化的阶段。重化工业一般包括钢铁、化工、汽车工业。它们对整个工业的拉动是长期的。从总的数量看,保守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总量大约在1800万辆左右,到那时就排到世界第一位,而美国为1700万辆,这是一个基本的预测。从保有量看,到2015年将达到1.2亿—1.3亿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研究,预计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为17%,其中乘用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达21.5%。以上文字资料转载于:中国市场研究网/cygc/a/200908/739363.html第2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未来乘用车市场走势分析随着国内经济总量持续、可靠的增长,国内汽车需求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未来五年以及更远的未来,轿车的增长空间以及增加总量依然非常大:乘用车作为符号商品的属性在目前阶段依然非常明显,攀比消费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经济景气程度逐步回升的背景下,一、二线城市的升级换车需求将持续释放。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改造在全国范围持续地开展,建设改造过程中带动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补偿等刺激作用,将轻易造就一批全新的新贵。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走好,以及外贸、内需的不断扩大,频繁的经济活动对豪华车市产生持续而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J.D.PowerandAssociates在2010年4月份发布专题报告《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展望》显示:2015年中国乘用车(包括轿车、SUV和微客)的销量将增至1355万辆,较2009年(870万辆)增长55%以上。到201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有90多个汽车品牌,为全球所有汽车市场之最,相当于美国市场乘用车品牌数量的两倍以上。到2015年,有300多款车型在中国生产,另有数百款进口车型。

第2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各省市09-13年乘用车需求量预测大区省2009F2010F2011F2012F2013F大区省2009F2010F2011F2012F2013F东北黑龙江176319202144235287270665307931华中安徽179349206466253901306155365510吉林133463148934173206197031220260湖北175617198101228782259714289719辽宁254710275040312352348566384115湖南209754236032274569313998352916内蒙古193899217065255221295061335317江西132770160791197733239257284774东北汇总75839084318497606611113221247624华中汇总69748980138995498411191231292920华北北京519492594814666191732810806091西部甘肃84026101626120801142792162852河北411553477394557198647149748505贵州89591111255133776159740189930河南342466398314468332543364623820宁夏4188749524594287012681346山东660105788446883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