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1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1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1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1年10月自考00654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采访写作年月真题

00654201110

1、【单选题】记者要出色地完成"反映内部情况"的任务,就要有:正确的采访目的,坚持真

理的精神,以及()

抓住典型事例

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A:

坚持党性原则,对党对人民负责

B:

深入采访,把有关情况调查清楚

C:

答D:案:B

解析:记者要出色地完成"反映内部情况"的任务,就要有:正确的采访目的,坚持真理的

精神,以及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2、【单选题】在采访中,记者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除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了解

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外,还要善于()

观察事物的历史轨迹

对事物进行历史的比较

A: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事物

B:

从事物发展中发现其特点和新意

C:

答D:案:D

解析:在采访中,记者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势,还

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发现其特点和新意。

3、【单选题】重要的新闻学文献《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作者是()

毛泽东

刘少奇

A:

周恩来

B:

陆定一

C:

答D:案:B

解析:重要的新闻学文献《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作者是刘少奇。

4、【单选题】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研究难度更大,更应当()

明确采访的思路

A:

了解采访对象

拟定采访计划

B:

做好采访的准备

C:

答D:案:D

解析:这道单选题主要考查记者在采访前要进行认真而周密的准备,掌握这一点即可答

题。

5、【单选题】在采访活动中,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深入实际原则

深入群众原则

A:

执行政策原则

B:

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C:

答D:案:D

解析:在采访活动中,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6、【单选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大脑常常处于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

维状态,就是处于()

紧张状态

开放状态

A:

激活状态

B:

有意注意状态

C:

答D:案:C

解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大脑常常处于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状

态,就是处于激活状态。

7、【单选题】运用新闻政策标准选择新闻,通常体现为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以及()

新闻报道思想

新闻报道提示

A:

新闻报道指南

B:

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

C:

答D:案:D

解析:运用新闻政策标准选择新闻,通常体现为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以及新闻机构

的编辑方针。

8、【单选题】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和()

客观性

时效性

A:

针对性

B:

独创性

C:

答D:案:C

解析:新闻的宣传价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时宜性和针对性。

9、【单选题】采访的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的关系是()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A:

互为因果

B:

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C:

答D:案:D

解析:采访的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10、【单选题】记者采写目击式新闻,一般运用()

事前观察

同步观察

A:

结构式观察

B:

非闯入式观察

C:

答D:案:B

解析:同步观察,就是在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这样,事物所变动

的一切,都在记者的视野之中。

11、【单选题】记者采访中"因人物访问"的主要意图在于()

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针对某一问题有的放矢访问

A:

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成就

B:

尽快地反映事物新变化

C:

答D:案:C

解析:记者采访中"因人物访问"的主要意图在于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成就。

12、【单选题】记者对两条以上的新闻线索同时进行采访,这种采访方式叫()

两地采访

隐性采访

A:

交叉采访

B:

易地采访

C:

答D:案:C

解析: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

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13、【单选题】采访中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

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是()

激发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

A:

迂回式提问

B:

诱导式提问

C:

答D:案:B

解析:开放式提问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

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14、【单选题】记者采访革命战争年代的见证人,必要时把被采访者收藏的物品拿去请党史

研究专家鉴别、认定。这是()

间接核实

多方核实

A:

亲身核实

B:

技术检验核实

C:

答D:案:D

解析:题目“请党史研究专家鉴别、认定”,属于技术检验核实。

15、【单选题】采访与写作结合起来思考的好处是()

提高工作效率

在采访中开始写作

A:

减轻记者的工作负担

B:

取得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

C:

D:

答案:A

解析:把采访与写作结合起来思考是成熟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工作效

率。

16、【单选题】在各类采访方法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的是()

逐一访问

个别访问

A:

开座谈会

B:

新闻发布会

C:

答D:案:C

解析:在各类采访方法中,最有利于了解各方矛盾、焦点,有利于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发表看法的是开座谈会。

17、【单选题】记者挑选新闻写作所用事实材料的过程叫做()

材料收集

新闻选材

A:

新闻调查

B:

素材采集

C:

答D:案:B

解析:新闻选材是指记者挑选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的工作。包括选材范围和选材过程

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

质就是组合成新闻的过程。

18、【单选题】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表现为:叙事突出动感,

描绘富有美感,以及()

修辞强调实感

议论强调实感

A:

词语强调美感

B:

叙事强调美感

C:

答D:案:A

解析: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表现为: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

有美感,以及修辞强调实感。

19、【单选题】从产生、演变到发展一直同古典文学关系密切的新闻体裁是()

消息

专访

A:

评论

B:

通讯

C:

答D:案:D

解析:从产生、演变到发展一直同古典文学关系密切的新闻体裁是通讯。

20、【单选题】由党和政府授权,用以发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公报、决议、声明,公布党

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决定等的新闻文体,称为()

新闻文告

新闻纪要

A:

新闻公报

B:

政府公告

C:

答D:案:C

解析:由党和政府授权,用以发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公报、决议、声明,公布党和政府

的重要决策、决定等的新闻文体,称为新闻公报。

21、【单选题】描写式导语的写法大致有三种:描述一个或一组"特写镜头",具体形象描写

同一般概括相结合,以及()

描述生动的新闻事实

穿插主要的新闻事实

A:

描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

B:

评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

C:

答D:案:C

解析:描写式导语的写法大致有三种:描述一个或一组“特写镜头”,具体形象描写同一

般概括相结合,以及描述最主要的新闻事实。

22、【单选题】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

社会矛盾之中

矛盾冲突之中

A:

人、自然与社会冲突之中

B:

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之中

C:

D:

答案:B

解析: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

之中。

23、【单选题】有专一主题和专门访谈对象的访问记,被称为()

专访

访问

A:

谈话录

B:

采访录

C:

答D:案:A

解析: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

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一种以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

24、【单选题】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色,而最根本的生命线是()

新闻性

真实性

A:

文学性

B:

艺术性

C:

答D:案:B

解析: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色,而最根本的生命线是真实性。

25、【单选题】我国的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

小说

散文

A:

记叙文

B:

笔记文

C:

答D:案:C

解析:我国的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主要脱胎于古代文体的记叙文。

26、【多选题】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通常表现于()

社会活动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

A:

职业的敏感性

B:

逻辑思维能力

C:

D:

文字功底和口才

答E:案:ACDE

解析: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通常表现于:社会活动能力、职业的敏感性、逻辑

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

27、【多选题】记者使用隐性采访的情况是()

某些表扬性稿件中

批评揭露性的报道中

A:

探听明星的隐私时

B:

把隐性采访作为采访的辅助手段

C:

在各种场合都可以使用

D:

答E:案:ABD

解析:记者使用隐性采访的情况是:某些表扬性稿件中、批评揭露性的报道中、把隐性采

访作为采访的辅助手段。

28、【多选题】采访中的新闻观察与其它行业观察的区别在于()

观察的经常性

观察的直接性

A:

观察的综合性

B:

观察的客观性

C:

观察的敏感性

D:

答E:案:ABCDE

解析:采访中的新闻观察与其它行业观察的区别在于:观察的经常性、观察的直接性、观

察的综合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敏感性。

29、【多选题】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有()

简讯

标题新闻

A:

评述式新闻

B:

特写新闻

C:

一句话新闻

D:

答E:案:ABE

解析:消息按篇幅的长短分,有:简讯、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

30、【多选题】新闻写作中讲究必要的"照应",具体方法有()

首尾照应

前后内容照应

A:

正文与标题照应

B:

主体与导语照应

C:

导语与标题照应

D:

答E:案:ABC

解析:新闻写作中讲究必要的"照应",具体方法有:首尾照应、前后内容照应、正文与标

题照应。

31、【问答题】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与个性?

答案: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是:都以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作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坚特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

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1)

新闻性。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访。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并有其明显的公开

性和传播意义。(2)突击性。采访特别讲求时效,受到时间的限制。有的采访甚至要争分夺

秒。(3)广泛性。采访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接触的范围非常大。(4)灵活性。采访通常只

是集中一点,致力于发掘新闻素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万变应万变。(5)连续性。采访

活动和事物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采访的连续性。

32、【问答题】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

答案: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区别于文学、新闻评论等文体

最显著的标志。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具体要求做到:直接陈述

事实;不能以抽象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报道;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采用

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33、【问答题】简述常用的通讯结构方式。

答案:通讯的材料较多,篇幅也较大,谋篇布局自然比相对简短的消息花的力气要大。通

讯结构方式呈现出多样的、自由的态势。(1)纵式结构。包括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

和按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安排材料两类。(2)横式结构。包括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和以

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两类。(3)纵横结合式结构。即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

或者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的进一步交叉渗透,使作品更加显

示出开放自由的形态,它适宜表现时空变化较大的材料。

34、【问答题】今年10月下旬,某大城市为在本市务工的农民工进行免费体检。报社派你

前去采访,请拟定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答案:(1)确定采访目的:了解该市此次体检的目标、人力物力投入等情况。(2)确定采访

方式、采访对象:①访问(市领导、市卫生局领导、医院有关人员、体检民工等)②现场观

察(体检现场情景和典型细节等)。(3)提问提纲:①这次体检的出发点、要达到的目标;②

参与的医院数、医生数及经费情况;③起止日期,最大程度能检多少人;④如果发现了职业

病或重病,有无相应措施;⑤这次活动是一次性的,还是每年进行;⑥农民工如何看待这次

体检,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⑦现场工作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35、【问答题】依据新闻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简要分析下述导语。新华社萨奥兹·杜

尔克斯(意大利)2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徐征高鹏丁莹)"北海有鱼曰鲲,化而为鹏......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赛场,从未获得过世界

大赛冠军的中国小伙韩晓鹏,横空出世,用自己完美的飞翔向世人演绎了"鲲化为鹏"的中国

神话。

答案:新闻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千方百计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想方设法吸

引广大受众阅读消息全文。该导语是“引用式导语”,写法新颖别致,表述流畅优美,对

受众富有吸引力。我国运动员韩晓鹏在都灵冬奥会上夺得冠军,导语开头巧妙地引用庄子

《逍遥游》篇中的名句“北海有鱼日鲲,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和其

名字相呼应,鲜活地衬托出主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意义一从未获得过世界大赛冠军的中国小

伙韩晓鹏,此次比赛中“横空出世”。导语中的时间要素交代得欠明确。

36、【问答题】根据下述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新华社电讯。(3

月12日英国发稿或3月13日北京发稿,字数700字。)北京猿人来自位于北京城西南郊的周

口店遗址。1929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该地区龙骨山猿人洞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

人头盖骨化石。1936年,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有关资料表

明,周口店遗址自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以来,先后发现了代表40多个猿人个体化石材料、

十余万件石器、丰富的人类用火遗迹以及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今年3月12日出版的英国

《自然》杂志上刊登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冠军、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高星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北京猿人生存年代推前二三十万年。中国科学家的最新测定结

果显示,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

授介绍,教科书上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是在80年前遗址发掘之

初,由古生物学家根据同时在周口店发掘出的人类和动物化石而推测出的结果,并没有经过

科学的测量。此后随着地质测年方法的兴起,周口店成为多种测年法的研究热点。1989年,

沈冠军运用热电离质谱铀系测年法对在周口店猿人洞采集到的一种更好测年介质--钙板进行

测定显示:周口店遗址的第1/2层的年代距今约40万年,第5层距今大于或等于60万年。

铀是一种衰变周期很短的元素,因此可测定年代的上限只有60万年。年代学作为一门新兴学

科,近年来发展较快,使得很多科学家产生了准确测定北京猿人所处年代的想法。2004年,

沈冠军与美国学者达理·格兰杰合作,运用铝铍(26A/10Be)埋藏测年法,对取自周口店遗址

下部的第7层至1O层石英砂样品,3件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第8层至9层的石英质石制

品,进行测量,互相印证。去年底得出了结果相互一致的结论: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

距今77万年,误差为8万年。这个成果,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谜一般的北京猿人,再度

成为热点。这一新结论或将改写教科书上北京猿人的有关论述。今年3月12日出版的英国

《自然》杂志封面:一个白色和棕黄色相间的北京猿人头骨图像。头骨图像下方是一句黑体

大写的英文双关语:"北京猿人真酷(cool)。"在《自然》杂志的封面上还赫然印着"一个更冷

的新年代"的注解。北京猿人生存的年代被推前二三十万年意味着什么?论文的第二作者高星

说,推前二三十万年,在古人类学研究上,也许不是什么惊人的时间差,而这二三十万年,

对北京猿人来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其最大意义在于为北京猿人有控制地主动用火提

供了有力的证据。该期《自然》杂志同时配发美国学者拉塞尔·乔洪等人的评论也指出了这

一点:最新测定成果将北京猿人的生存时间推向了一个更寒冷的年代。目前为止,从全球古

人类遗址的分布上看,绝大多数的遗址分布在温暖的地带,比如南非、东非、印尼的爪哇岛

以及我国南方地区。周口店位于东亚大陆靠北的区域,北京猿人一直是古人类中的"耐寒一族

",为古人类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提供一个难得的研究范本。此次测年的新结论则进一步改

写了北京猿人生存的气候条件。从年代上看,四五十万年前,正是被学界称为间冰期(两个冰

期中的暖期)中最温暖的时段,而77万年前则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寒冷的时段。气候环境的改

写,使得古人类学者需要重新认识古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古猿人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生

存能力。高星说,北京猿人会有控制地主动用火的证据应该比较确凿。但上世纪80年代以

来,国外一些学者对这个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周口店发现的用火的遗迹,中国学者普遍认

为,是古人类有控制地主动用火。国外一些学者承认看到确实有火烧过的遗迹,但是认为并

不是主动用火的结果,而是洞内易燃物自燃的结果。因为灰烬层是猫头鹰或其它猛禽的粪便

层,包括许多鼠类的化石。而粪便含磷,所以容易引起自燃。高星认为,北京猿人年代的确

定,应该促使那些学者重新思考人为用火的可能。77万年前的气候条件,对北京猿人的耐寒

能力,提出了更巨大的挑战。"毕竟那样冷的自然环境下,北京猿人用火应该出于主动选择。

"此次测年结果说明,古人类在周口店生活的时间,远比人们原先想象得更长久,可以为研究

人类的演化、行为、认识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甚至可以建立起一个几十万年间人类演化的序

列。沈冠军介绍,目前在人类起源问题上,"非洲起源说"和"中国古人类自成体系说"也存在

争议,此次将北京猿人生存时间推前到距今约77万年,总体有利于中国古人类自成体系的假

说。高星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为数不多的一处古人类遗址,其年代坐

标的确定,有利于研究早期人类群体的迁徙以及人类演化的过程和序列。在距今约80万年前

这一时间节点上,中国乃至亚洲古人类化石的发现目前还是一个空白。这一新测定结论正好

填补了这一段人类演化史的缺环。前些年以色列一处距今约79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被确定

为人类最早有控制用火的遗址,而约77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也将跻身"最早"者的行列。

答案:用新华社电头:新华社伦敦3月12日电;或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