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_第1页
《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_第2页
《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_第3页
《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_第4页
《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词四首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导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秋瑾的《满江红》二词。

教学步骤:

一、导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

资料助读(预习展示)

(一)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湖几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二)了解背景。【老师边介绍边多媒体展示】

《破阵子》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合作探究

1.提问:词中为何特写“挑灯"“看剑”的镜头?

明确:“挑灯"点出时间,“看剑”表示他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事。

2.提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三句每句写一事,写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3.提问:下片前四句描述了怎样的战斗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战斗场面:骑着飞快奔驰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暗示了战斗的激烈。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提问: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最后“可怜白发生"五字是不是“壮词”?试结合作品对“赋壮词"加以解释。

明确:“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恨。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5.布置:说说你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主旨的理解。

明确:本词追忆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6.提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明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寓情于事。本词题为“壮词",实在名副其实。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壮志豪情。这种“壮”情是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挑灯看剑、军中听号、将士分炙、沙场点兵……一事一景,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拓展延伸

提问:“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示例1:王维《渭城曲》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诗句,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示例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的深沉感慨。

示例3:王翰《凉州词》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超越了悲伤,要用"醉卧"来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多么豪放旷达!

示例4:苏轼的“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抒发的是对温馨详和的农村风光的赞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是对即将离别朋友的依恋。

总结: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要注意“酒”这个特殊的意象。在诗词句中,酒可以消愁,也可以添忧;可以磨意志,也可以助豪情;可以发故园这思,也可以道惜别之意。“酒"成了诗人们寄托情志不可缺少的知己。可以先找来这些诗词句:句中已含“酒”字或句中暗含“酒"字(如“醉里挑灯看剑”),再予以分类整理,通过比较,鉴赏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

二、导读秋瑾的《满江红》一词。

资料助读(预习展示)

(一)介绍作者。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二)标题解说。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二)了解背景。【老师边介绍边多媒体展示】

1898年前后,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合作探究

1.提问:有人认为,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曾经过着的富贵人的生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2.提问: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写作背景简要分析。

明确: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3.提问:“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四句与“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在内容上有何关系?

明确:“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4.布置:说说你对《满江红》一词的理解。

明确:本词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5.提问:本词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明确:(1)语言刚健清新。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2)巧用典故。如:“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又如,词中的“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悲愤慨叹)(破阵子)上片:军旅生活——军容壮盛(雄壮)

下片:抒发情怀——壮志难酬(悲壮)

四面歌残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