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王昌龄《_______》)
(2)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3)孔子在《卫灵公》中认为“志士仁人”面对“仁”时,要有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5分)(1)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天地为庐”宇宙观的一项是(
)。(2分)谢灵运《山居赋》里有“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峰以启轩。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之句,写出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的空间意识。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干、镜以吐纳世界景物。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意识,“天地为庐”的宇宙观已经成为我们的特色了。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减)A.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B.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2)根据下文内容,选择最符合前后文逻辑关系的一项是(
)。(3分)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及其内蕴的技术和视效,已经成为当代哲学思考存在、时间与空间以及真实、虚构与信仰等关键概念的重要基点。中国生产的不少系列电影暨视效大片,
,
,
,
,
,
。好在郭帆和《流浪地球》出现了,路阳和《刺杀小说家》也出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和视效开始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思考虚拟现实及其哲学命题。
(节选自北青艺评·李道新《当技术和视效想思考》,有删改)①不仅很难令人真心认同其虚构的“人物”和“现实”②虽然也在忙于创造系列和建构宇宙③特别是在叙事与情感等方面多年存在的痼疾④但世界观的幼稚或价值观的敷衍⑤而且完全无法将其跟中国电影的“技术”和“哲学”联系在一起⑥以及急功近利带来的技术破绽或视效缺陷A.①⑤⑥③②④
B.③①②⑥④⑤
C.④②①⑥③⑤
D.②④⑥③①⑤
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小说中的细节哈金①“抚摸你的细节吧,那些神圣的细节。”这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给青年作家的忠告。纳博科夫是细节方面做得最精致的作家,这番话可谓是经验之谈。②好的细节反应小说家独特的眼力,也是作家才华的标志。有一些小说本身并没有多少思想,结构也不新颖,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东北小说家萧红的作品就是这样,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也是这样的天才。③谈起细节,人们常常提起契诃夫的经典理论:如果小说中出现一支挂在墙上的猎枪,那么故事中的某处就应该有人取下这支枪,并使用它。契诃夫指的是戏剧性细节。经典小说中这类细节比比皆是。安娜·卡列尼娜与沃伦斯基第一回见面是在火车站,并遇到一个事故:一个男人被列车撞死了。这使安娜的身心遭到巨大撞击,而沃伦斯基出于同情和表现自己的慷慨,当场为死者的遗孀捐了200卢布。他俩的情事从此开始发展,最终由于绝望和疯狂,安娜卧轨自杀了。故事的结尾沃伦斯基乘火车去前线作战,也等于去自杀。这样,他们的爱情从火车开始到火车结束。火车这个细节贯穿了整个故事,这是经典的戏剧性细节。它每一次出现,都增添了新的意义。④不过,小说中还要有各种别的细节,其中许多并不重复出现,但对故事仍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人物的刻画。优秀的小说通常是鲜活的细节的积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赋予故事特殊的生命力。描述人物的细节往往比戏剧性情节出现得更多,更频繁,更能显示作者独具的眼光。奈保尔在《大河湾》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萨林姆叙说自己怎样同朋友马赫士交谈)“从红铜他接着谈起别的金属,我俩瞎扯了一阵,说了些关于锌和铅的前景。然后他说:‘铀——你看它怎样?他们现在出什么价钱?’我说:‘我不觉得有人在出价卖铀。’他瞥了我一眼,满脸蔑视。‘不过肯定价钱挺高吧?这里有个家伙要卖掉一块。’‘铀是按块卖的吗?那东西什么样?’‘我也没见过。但那家伙要一百万美元卖一块。’我们就是那样。前几天还到处找食物,打开生锈的罐头,在地上挖个坑,支上炭火盆煮饭;而今天却谈起一百万美元的生意,好像我们一辈子都在做数百万美元的交易。”⑤这是一个典型的展示人物的细节,其中的可笑和幽默表现了身在非洲的印度移民们的窄小世界和狭隘视野。这个细节在小说中只出现一次,也不跟上下文有戏剧性的联系,但它对人物的刻画却非常生动,揭示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对于小说的精神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写小说时,特别是长篇小说,有许多细节并不助推故事,甚至也不揭示人物,但只要它们准确鲜活,就应该将它们融入,因为丰富的细节会给文字提供独特的质地,甚至让人耳目一新。还有许多细节是属于气氛性的,可以给小说增添生活底色。一般来说,只要细节能表现人物生活的品质就应该写进小说。⑥有一些小说中的细节不但促进剧情,而且也相互呼应,构成体系,这样也就具有了象征意义。这种安排需要作家有类似作曲家的意识,讲究小说中细节之间的回声和共鸣的效果。例如,远藤周作的《沉默》中上帝的静默不断在喜剧的高潮之处出现,仿佛要强调神多么对人类的苦难无动于衷;同时,又常有一只蝉在丝丝地鸣响。这个蝉声跟上帝的沉默相互呼应,愈能体现出沉默,创造出一种恒久单调的背景,使人物的生命和苦难更加微不足道。⑦还有一种很难把握的细节,可以称为风格细节。它们不与剧情、人物、主题有什么联系,主要表现叙述人或作家的风格。用得不当,这种细节往往会剑走偏锋,给人自我放纵的印象。纳博科夫常用这种细节,而且总是做得绝妙,令人惊叹。比如在《普宁》一书中,叙述人在讲普宁跟房东联系好租一间屋子,但笔锋一转就胡侃起来:“从技巧上说,叙述的艺术还不足以容纳各种各样的对话,还落在它们后面,还不能够再现这样的对话——在房子与房子之间,在两个窗户之间,窗下是一座古城中的蓝色的窄巷,城里水源匮乏,连驴子都打不起精神,但那里却有地毯出售,还有清真光塔,外国人和香瓜,以及晨光里的回声。”这完全是信马由缰,但它体现了独特的情致和恣肆的行文风格,也是超小说的一种形式。又如,普宁披上大衣去学院图书馆,原本是用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就可以描写的细节,却被纳氏这样来处理:“一想起普宁的俄国知识分子式穿大衣的方法,我心里就热乎乎的:他前倾的额头展现出理想的光秃,他硕大的、美妙的荷兰下巴将绿色横挂的围脖紧紧地压在前胸,同时宽阔的双肩熟练地一抖,他就两臂同时插进衣袖;再轻耸一下就穿上了大衣。”这种“夸张”的细节主要是为风格服务的,仿佛叙述人能口无遮拦,侃个没完,不管说什么都有趣新鲜。当然,这种风格也难免掺有个人的写照。⑧虽然小说家可以凭空打造细节,但还是要避免错误的细节,尤其是要避免不合时宜的细节。比如,内陆有一部古装戏中乡下的饭馆卖面条,但端上来的却是一碗碗弯弯曲曲的方便面。这让人哭笑不得,觉得编剧不尊重观众的智商。一部长篇中如果有一两个不恰当的细节,读者或许可以原谅,但如果超过五六个,故事就变得不可信了。(节选自2021.01.28《文学报·哈金谈写作(上)》,有删改)
3.第①段中的“抚摸”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4.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A.萧红的作品除了细节闪光外,其他乏善可陈,因而并非优秀的作家。B.只要小说细节能表现人物生活的品质,就是不错的作品,值得阅读。C.小说和作曲相通,如果作家懂点作曲知识,对细节处理也许会更好。D.对细节捕捉以及叙述风格,有时难免掺有叙述人和作家个人的写照。5.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3分)6.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引用纳博科夫的名言,既引出了文章的议论对象,又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B.远藤周作的《沉默》中的蝉鸣既和上帝的沉默相呼应,也有对比之意,以声衬沉默。C.纳博科夫运用风格细节非常纯熟巧妙,在《普宁》一书中他剑走偏锋,显得很狂放。D.第⑧段举古装戏的例子来论证小说要避免错误的细节,还不够典型,影响了说服力。7.概括文中作者所阐述的细节类型及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文本一文城余华一①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②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③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④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态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⑤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二⑥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⑦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⑦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双眼眯缝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⑧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⑨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⑩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袱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文本二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文本一和文本二,节选自2021.2.25《文学报·悦读》)
8.在文本一里,作者叙述故事时采用了44个第三人称“他”,同时,穿插7次“林祥福”,分析这样写的效果。(3分)9.从构思的角度,赏析文本一作为《文城》开头部分的作用。(4分)10.分析编写文本二的目的。(4分)11.依据《小说的细节》中作者的观点,从文本一的下列细节中选取一个加以赏析。(5分)北方口音
为女儿讨要奶水
庞大的包袱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夜听捣衣
①
月下听砧[东晋]曹毗
[唐]刘长卿
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衿。
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
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阴。
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③。
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清风流繁节②,回飙洒微吟。嗟此往运速,悼彼幽滞心。二物感余怀,岂但声与音。
【注】①捣衣: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②繁节:繁密的节奏。③卢龙戍:即卢龙塞,边防军事驻守之地。
12.选出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两诗描绘的场景都与思妇怀人相关。B.两诗都从旁观者角度描摹女性心理。C.两诗都以秋夜月光的朦胧烘托气氛。D.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3.“声声捣秋月”在语序安排上独具匠心,赏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2分)14.两首诗都围绕“听捣衣”声展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异,对此加以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吴司封墓志铭[宋]金君卿①公讳伸,字仲举,世居鄱阳太伯之南,吴为著姓,芮起鄱君五世,为诸侯王,至大司马。汉七世孙延之,亦尝为鄱君令公,盖其后也。②公素其分,以恭俭自处,虽巵酒杯羮,怡怡如也。当官廉,畏审持文,法济以恕,故吏无敢窃舞,而民亦不忍欺。南安太守,既病且老,以赇抵吏逮及者,三数百人,留狱未决。诏制命公往核其事,至则悉与释縳,待之以不忍之情,即日狱成。祥符赤县,民讼纷伙,虽得廉吏,不为贵势所移者几希。公恂恂自守,不容有私谒,而政号平简四明。并海之田,水利可及而民力所不堪,公与为之堤,堰石碶,凡百所。垦辟滋广,民实利之。③公惟嗜经史,藏书踰万,帙多自雠对,虽年踰耳顺,手不释卷。治平元年冬,公既得宣守以归,至于仪真,谓其家人曰:“吾奉职勤事,不愧为良吏。少小时力家事,勉就学,自不敢自期。今日若得归拜松楸然后请老琴棋自适以毕天年不已乐乎?①顾桑榆晚景,惟恐未如所欲尔。”左右愕然,不意此言曷为而发也。数日遂感疾。十一月二十五日丙戌,易箦于舟中,享年七十三。子良嗣会旅榇归于故第。明年十一月初四日庚申,安葬于芝山西南之隅。(节选自《金氏文集》)
【注】①松楸: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代称坟墓。这里特指父母坟墓。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法济以恕
(2)不为贵势所移者几希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帙多自雠对(
)A.校对B.敌对C.驳难D.对答(2)子良嗣会旅榇归于故第(
)A.军队B.出行的,客居的C.共同D.众人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公素其分,以恭俭自处,虽巵酒杯羮,怡怡如也。18.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4分)今日若得归拜松楸然后请老琴棋自适以毕天年不已乐乎?19.吴公离世前说:“吾奉职勤事,不愧为良吏”,你是否同意他的自我评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4分)20.下面这段话是文后的铭文,小明在编辑时不小心删去两句,依据文章内容,在(1)和(2)空缺处各选恰当的一项填入,分别是(
)和(
)。(4分)公于居乡
孝友柔克
起家为郎
稽古之力
初补理官
(1)□□□□作令赤县自公退食将命荆湖无旷厥职守安与明黾勉勤绩(2)□□□□志无不得生营阡陌手植松栢既寿而归夫复何戚有子其承请铭其石A.勉之就约B.廉足自将C.诚以固之D.狱有阴徳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赠新兴贺知州□[明]丘浚①朝廷以滇南地僻远,恒慎择其长吏,非其人不轻予之所,予者,必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也。天顺壬午冬十月,天官卿群士子之需选者而铨试之,首擢长沙贺恕近仁为云南新兴知州。循故事乘传将之治所,其乡友某谒予文以为近仁之官赠。②予闻地有遐迩,而人情之好恶,则不遐迩异也,均好生而恶死,均好善而恶恶,均好逸而恶劳,均好聚而恶散,均好取而恶予,均好利而恶害。善于治者,顺其性而导迪之,置之生全休息之地,而不拂其情,斯相安矣。彼昧者,乃荒远其地,鄙夷其人,畜视而渔食之,使之失其所以为生者,一旦至于启事造衅,非惟彼不得以安其生而已,亦不能安其位矣,岂不两有所失哉?③考之前志,古人之治于斯者,若张乔除去奸猾,而二十六郡尽降,张处陀以淫虐致乱,祸延二十余万人,梁毗不取一金,酋长感悦,史万岁贪其贿赂,随服随叛。则人情好恶大略可见矣,岂以古今而异哉?且顺其情则服,逆其情则去,虽齐鲁吴越之民莫不皆然,□荒服之外乎?是尤不可不加之意也。④贺君湖湘故家子,曾大父以下,世为显官,得家庭之传有素,发身贤科,卒业太学,遍交当世知名之士,所谓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非其人耶?天官卿首擢斯任,诚真知人。予知其必能顺民之情以导迪之,克副圣天子轸念远人之意必矣。异时政声彰闻,其名位殆不止此也。⑤于是乎书。——选自《丘文庄公集》21.小明发现标题中表示文体的一个字被墨迹遮盖看不清了,他猜了几种,请根据第①段文意,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序B.书C.记D.志2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靠近京畿地区风俗醇厚,越是偏远的地区民风越是败坏。
B.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所以无法引导管辖。
C.善于治理的人都会顺应人的天性,不拂逆人情。
D.愚昧的官员却会荒废了肥沃的土地,鱼肉百姓。23.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A.而B.盖C.抑D.况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三
写作70分25.有人说,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造成灾难。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1.(5分)(1)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2)却是旧时相识(3)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1)(2分)B
(2)(3分)D3.(2分)创作时的锤炼和打磨4.(3分)D5.(3分)用词或使用长句,使论述语言准确、严谨;如“特别”“许多”从特殊和普遍性的角度阐述长篇小说以及广泛运用细节的情况;用“并不”“甚至也不”“但是”“因为”等关联词,谈论这一细节类型的特征和作用;语言运用体现阐述的严密性。6.(3分)C7.(4分)(1)戏剧性细节:推动剧情的发展,贯穿整个故事,重复出现,每次都增添新的意义。(2)人物刻画细节:不常出现,非常生动,展示人物精神。(3)独特质地细节:准确鲜活,耳目一新。(4)气氛性细节:增添生活底色,展示生活品质。(5)象征性细节:相互呼应、构成体系,产生回声和共鸣的效果。(6)风格细节:难以把握,体现叙述人或作家的个性。8.(3分)文本一中,采用第三人称“他”,大多用于讲述故事细节,是全知视角,既显得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人物的身份、背景,把读者快速带入故事的场景中;同时,直接穿插“林祥福”,主要用于介绍情节发展,明确主人公,避免混淆,在心理感受上,让读者与人物靠得更近;“他”和“林祥福”交错使用,避免行文呆板。9.(4分)先讲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再追忆他的到来;采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分别介绍他在溪镇人印象中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既写出了林祥福初到溪镇时带着幼女的贫穷困窘的样子,和他后来的富庶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暗示出他来自北方,但具体地点不详,有一种神秘感。这样的写法独具匠心,引人入胜。10.(4分)作为《文学报》应该捕捉、报告、介绍作家的新动向,但报纸篇幅限制,除了节选小说的开头部分,还需要编写文本二补充;不仅交代小说发生的背景,还勾勒出主人公林祥福的身世经历,引起疑惑,增强神秘感;简要介绍了小说的梗概,整体把握余华新著的特点;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1.(5分)答案示例一: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符合戏剧性细节的特征;这个细节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具有新的意义;第一次出现点明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第二次出现是向人讨要奶水喂养女儿,显出他的困窘,第三次是他向陈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卫生院劳动合同书,卫生院合同人员聘用协议
- 机械制造工艺模考试题与答案
- 财务账务处理操作培训
- 出纳犯法案例课件
- 法律资料深圳房地产律师精彩讲义-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及风险防范
-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 物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 养老运营管理培训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老龄化相关的行业分析
- 自考中国近代史押题及答案
- 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教育课件
- 山东2025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聘3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血脂高血压护理
- 通风空调施工培训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少喝饮料安全教育
- 中国汽车用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森马服饰公司营运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数据图表论文】》11000字
- 外墙真石漆采购合同
- 《法律职业伦理》课件-第二讲 法官职业伦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