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五校教研区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五校教研区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五校教研区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五校教研区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五校教研区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因为考古工作者发现元谋人门齿化石和大量炭屑、小烧骨,这就说明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了。既然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那么,他们必然是我国境内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此题答案应选择A是正确的。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定居的生活B.会种植庄稼C.会建造房屋D.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不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依据教材内容:河姆渡和半坡两地原始居民都过定居的生活,都会种植庄稼,都会建造房屋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可见它们陶器的艺术风格不相同。因此在选项中应该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A.禹B.启C.商汤D.周文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依据教材内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采用排除法,B、C、D选项不合题意可排除,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青铜制造业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代表作品”。因为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因此选项B正确,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5.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佛家学说D.儒家学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于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选项中D正确,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6.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A.丝织技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造纸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比竹简方便携带的物品发明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的发明发生根本变化的应该是造纸术。采用排除法,A、B、C选项不合题意可排除,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D.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答案】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8.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三国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场景”,对比四个选项关键词:运河、《齐民要术》、火箭,三国时期没有出现;采用排除法,A、B、C选项不合题意可排除,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9.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使用广泛的是A.石制工具B.木制工具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生产工具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战国时使用广泛的”的古代生产工具,分析教材知道,春秋晚期,中原地区铸铁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战国时使用广泛的是铁制工具。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10.下列组合有错的一项是A.蔡伦——“蔡侯纸”B.张衡——地动仪C.张仲景——“五禽戏”D.王羲之——《兰亭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组合有错的”一项,采用排除法,A、B、D选项中搭配是对的,因为“五禽戏”是华佗,因此符合题意是选项C,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A.长城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工程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北通涿郡”,“南运江都”。采用排除法,首先A、D选项不合题意可排除,其次题意是河流,排除B、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盛况?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唐朝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诗提示“开元全盛”,因为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皇帝唐玄宗年号“开元”,史称“开元之治”。选项中D正确,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之治13.在古代,“状元、榜眼、探花”这些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A.皇帝御赐B.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制D.察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依据教材所给提示信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因此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14.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长江流域B.太湖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在南方。首先排除选项C、D,其次结合教材内容,排除A,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A.广东沿海B.四川地区C.中原地区D.浙江沿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纸币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地区。依据教材知道是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交子”。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你知道其中回族是在下列哪个朝代形成的?A.隋朝B.唐朝C.元朝D.宋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少数民族回族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回族形成的朝代。依据教材知道,由于当时“色目人”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形,入明以后逐渐形成为回回民族。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7.“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传奇英雄的故事?A.三国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水浒传》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以宋江为首的北宋下层官吏和劳动人民,在权贵、贪官、恶霸地主的欺凌压迫之下,从进行个人反抗到聚义梁山,向封建统治阶级展开武装斗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18.造成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诗中感叹“万马齐喑”的原因是A.八股取士B.文字狱C.军机处设立D.厂卫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清朝社会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万马齐喑”的局面,是由于清朝制造“文字狱”,虽然对君主集权的有强化,起到巩固清朝专制统治的作用,但也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19.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发展C.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答案】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20.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C.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D.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隋朝、元朝历史的相关知识点。四个选项所给提示信息:A、B、C都正确,此题是对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隋朝统治中国的时间是581年-618年,存在37年,是个短命的王朝,而元朝则从1271年定国号到1368年灭亡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因此选项D,隋朝不算短命的封建王朝。故选D。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判断辨析题(第21、22、23题为判断题,每题2分,第24、25、26题为辨析题,每题3分)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答案】把夏朝改为商朝【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王国维首先把甲骨文研究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用甲骨文证实了司马迁著的《史记》“殷本纪”中所列的商王世系的可靠性,并纠正了其中的某些错误。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22.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答案】把官渡之战改为赤壁之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基础。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23.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答案】把汉武帝改为唐太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由于唐太宗年号“贞观”,在他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清明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24.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为扩大疆域,秦朝修建了长城。【答案】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侵犯,就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军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几十万青壮劳力,用了十年时间,修筑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因此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5.孔子将自己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答案】《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书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语》有关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因此《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书的。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26.岳飞是宋代的民族英雄。【答案】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岳飞抗金,属于中国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现在凡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定位为‘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因为现在各民族已经融合为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因而在这样的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就不被称为“民族英雄”了。因此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请回答:(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分)请简述你的理由。(6分)【答案】(1)商鞅变法召怨天下。(2)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2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点。题文“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提供的信息:只是商鞅变法,不广纳良言,虽然能够促使秦国快速达到富裕强盛,但也招致了秦国众人的怨恨。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召怨天下。(2)此题考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分析的相关知识点。因为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过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28.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回答: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⑴魏主是谁?(2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3分)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1)孝文帝,孝文帝改革。(2)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3)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题文信息:《资治通鉴》节选内容,“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可以断定魏主是孝文帝;依据“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分析是改革之意。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孝文帝,孝文帝改革。(2)此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汉化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一,禁用鲜卑语。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第二,禁穿胡服。经过六年的研究设计,制定了官员的冠服,同时模仿南朝的样式,规定了妇女的服饰。第三,禁用鲜卑姓氏。将鲜卑族原来的复音姓氏改为近似的单音汉姓,总共改变了118个复姓。第四,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的联姻。第五,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改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3)此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由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名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29.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请回答:(1)图一、二分别是谁?主要事迹是什么?(4分)(2)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分)(3)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精神?(4分)【答案】(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3)救百姓于水火,为国家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图片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识图的能力。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了戚继光、郑成功的相关知识点。题文信息:图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继承父职后写下的诗句,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图2郑成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2)此题考查戚继光、郑成功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的相关知识点。由问题(1)的答案知道,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3)此题考查戚继光、郑成功的民族精神相关知识点。由问题(1)、(2)的答案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性质: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领导这场斗争的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救百姓于水火,为国家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四、综合题(第30题7分,第31题8分,共15分)30.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图,探寻远去的历史。(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______”,这条路线的起点是______即今天的____市,最远可到达______。(4分)(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___(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____。(2分)(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_____。(1分)【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西安,非洲东海岸。(2)西汉,张骞。(3)西域都护。【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图片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识图的能力。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题文信息: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图片起点在长安。分析: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最远可到非洲东海岸。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丝绸之路,长安,西安,非洲东海岸。(2)此题考查丝绸之路开凿的相关知识点。由问题(1)的答案可知,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人,共同抗击匈奴,首次开拓丝绸之路。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根据要求即可回答: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西汉,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张骞。(3此题考查西域都护的相关知识点。题文信息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最终胜利,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匈奴臣服于汉朝,汉朝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