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太阳黑子数量具有周期性变化,活动周期为相邻两个波峰或者波谷的间隔时间。下图为2006—2028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2023年之后为预测值)。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黑子实质是()A.色球层上的相对高温区 B.光球层上的相对低温区C.日冕层上的物质抛射区 D.日珥喷射气体的区域2.与2020年相比,2023年地球上()①极光现象增加②电网受冲击强度较弱③磁暴现象减少④航空电子设备受辐射影响较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数量谷值可能出现在()A.2020年 B.2031年 C.2042年 D.2053年【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解】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是光球层上的相对低温区,B正确;色球层上会出现耀斑和日珥,AD错误;日冕层上的物质抛射指的是太阳风,C错误。故选B。【2题详解】读图与2020年相比,2023年黑子数量更多,说明太阳活动更强烈,极光现象与太阳风有关,因此会增加,①对;电网受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影响大,与太阳活动相关性不大,②错;耀斑增强,磁暴现象会增多,③错;电离层受太阳活动的干扰,航空电子设备受辐射影响较强,④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相邻两次波峰或波谷的间隔时间。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最近的波谷年是2020年,所以下一个波谷年为2031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宇航器安全;太阳活动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塔里木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5.“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提升大气温度 B.提高水面温度C.加快水面植物生长 D.降低水体温度【答案】4.B5.D【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所以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地方需要有大面积的水域,并且太阳辐射较强,长江中下游平原水域广阔,太阳辐射强,最适合布局,B正确。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高原均没有大面积水域,所以不适合布局,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吸收了太阳辐射,减少了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使水体温度降低,D正确。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水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会降低大气温度,AB错误。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水生生物生长减缓,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天气:晴天多的地区,大气的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从6600万年前至今,楚科奇半岛一直位于北极圈附近。科学家在楚科奇半岛同一区域的不同沉积地层中分别发现了原始海洋鱼类化石和鸭嘴龙类化石。鸭嘴龙类化石形成于6600万年前。如图为“楚科奇半岛位置、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楚科奇半岛地层中()A.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新生代 B.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新生代C.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冥古宙 D.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7.原始海洋鱼类生存的地质年代()A.联合古陆形成 B.被子植物大繁盛 C.铁矿形成时期 D.爬行动物的时代8.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存在,说明该地()A.存有多次喷发过的火山 B.曾经历寒冷冰期C.原来为面积辽阔的平原 D.曾经为温暖海域【答案】6.D7.A8.D【解析】【6题详解】鱼类属于脊椎动物,鱼类存在于原始海洋,鱼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古生代,BC错误;鸭嘴龙类化石形成于6600万年前,属于中生代,存在鸭嘴龙类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D正确,A错误。故选D。【7题详解】原始海洋鱼类生存的地质年代,在古生代末期,联合古陆形成。A正确;被子植物大繁盛在新生代,B错误;古生代不是铁矿形成的主要时期,C错误;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中生代,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原始海洋鱼类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根据所学知识,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晚古生代,而此时期地球较为温暖,D正确,BC错误;无法判断该地存有多次喷发过的火山,A错误。故选D。【点睛】所谓化石是指保存于地层中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动物的骨骼、硬壳)或遗迹(生物的足迹、洞穴、粪便、蛋等)。地层中的化石指示古生物的存在,保留了古生物的某些特征(如形态、构造、纹饰等),反映了史前时期的地质环境。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左图为四川某市民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图中90秒为倒计时时间)。右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10.预警信息中倒计时时间越短,说明()A震级越大 B.距震中越近 C.震源越深 D.烈度越小11.预警信息中还包括必要的避震措施,最不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A.沉着冷静,迅速避险 B.远离悬挂物,不乘电梯C.选择就近的生命三角区躲避 D.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12.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积石山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应用有()①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③地理信息系统——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9.A10.B11.D12.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积石山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故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中,即圈层①中,A正确;②是软流层,③是地幔,④是地核,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中90秒为地震横波即将到达的倒计时时间,而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传播速度与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等因素有关,因此倒计时时间越短,说明震源深度越浅,距震中越近,B正确,C错误;震级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图示中显示本次地震震级为6.5级,A错误;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震源深度有关,还与震中距、地表地质等因素有关。烈度大小与倒计时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能通过倒计时时间来判断烈度大小,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在地震发生时,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可能会遭遇倒塌建筑物或者山体滑坡、崩塌的危险,增加被压埋的风险,D符合题意。相反,选择就近的生命三角区躲避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避震措施。在生命三角区中,可以找到结实的遮蔽物,如床沿下、坚固的家具附近;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排除C。此外,预警信息中还会提醒人们远离悬挂物和不要乘电梯等危险区域和行为,以避免增加被悬挂物砸伤或被困电梯等风险,排除B。在避震时要冷静地采取避震措施时,人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避难所,并采取正确的姿势来保护自己,排除A。故选D。【12题详解】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灾区道路受损情况,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线,但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确定掩埋人员的位置,①④正确,③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定位,但不能统计受灾人员的数量,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北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图示意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地形地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昼夜风向转变现象,主要产生于()A.城市风 B.山谷风 C.海陆风 D.湖陆风1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材料中北京风向特征的是()A. B.C. D.15.若考虑北京城市风影响,与北部郊区相比,南部郊区()①白天风速较大②夜晚风速较大③偏北风比偏南风明显④偏南风比偏北风明显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13.B14.A15.C【解析】【13题详解】据图可知,北京北部地势更高,市区地势较低。白天北部地势相对偏高,接受太阳辐射更强,气温升温更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南部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近地面风由南吹向北,为偏南风。同理,夜间,北部地势较高,降温较快,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南部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近地面空气由北吹向南,为偏北风。“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主要产生于山谷风,B正确; 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境,由此形成的风称为城市风,城市风风向一般不发生变化,A错误;图中没有海洋,也没有湖泊,不存在海陆风和湖陆风,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北京市“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北京北部地势更高,市区地势较低。白天北部地势相对偏高,接受太阳辐射更强,气温升温更快,等温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等压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南部气温低,等温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等压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近地面风由南吹向北,由市区吹向北部山区,为偏南风,A正确,D错误;同理,夜间,北部地势较高,降温较快,等温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等压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南部气温相对较高,等温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等压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近地面空气由北吹向南,为偏北风,BC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境,由此形成的风称为城市风,风向由郊区流向市区;据材料可知,白天北京市风向为南风,由城市吹向北部山区,风向与城市风相反,所以北部郊区的风力较小,南部郊区风力风速较大,①正确,②错误;白天为南风,夜晚为北风,城市风由郊区吹向市区,所以北部夜晚的偏北风明显,南部郊区偏南风比偏北风明显,④正确,③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引起大气运动。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在寒冷的冬天,室外停放的汽车玻璃上会起一层厚厚的霜,严重影响司机的视线,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下图为一玻璃起霜的汽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冬季的夜晚,车霜容易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及最易起霜的位置是()A.阴天无风的车外 B.阴天有风的车内C.晴朗有风的车内 D.晴朗无风的车外17.车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A.a强 B.c弱 C.b强 D.e弱18.下列防止车窗起霜的措施,可行的是()A.开启雨刮进行除霜 B.开暖风不停吹玻璃C.打开车窗通风散气 D.玻璃上盖一层棉布【答案】16.D17.B18.D【解析】【16题详解】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天,车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较低的车外与外界水汽接触,造成水汽凝结在车身上形成霜,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无风使水汽不易散失,易形成霜,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车霜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气温低,水汽易凝结上霜。读图可知,a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大气反射太阳辐射,都是白天状况,也夜晚车霜形成无关,AC排除;c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弱,车易上霜,B正确;e是地面辐射的散失,夜晚温度低,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失多,e应强,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启汽车除霜模式、开暖风不停地吹玻璃都可以在结霜后,汽车启动用于除霜,不是防止车窗起霜的措施,A、B错误。玻璃上盖一层棉布,水汽凝结形成霜会附着在棉布面上,防止车窗起霜,D正确;打开车窗通风散气不能防止车窗起霜,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如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0.城市化对水位过程线的影响有()①洪峰降低②洪峰增高③洪峰出现时间推迟④洪峰出现时间提前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加强道路建设④完善排水系统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9.B20.D21.B【解析】【19题详解】通过分析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曲线洪峰径流量最大且时间提前,为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②曲线为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③曲线径流变化小于②曲线为自然状态的径流量,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④曲线径流量小于平均洪水位,为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城市化发展,路面硬化使得城市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径流洪峰出现的时间提前,且流量加大即洪峰增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城市发生内涝主要是由于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降水下渗减少,形成地表径流增多,排水设施规划不到位导致的,因此防治措施主要从完善排水系统和疏浚河道方面入手。兴建污水处理厂只是使水质变好,与排水无关;加强道路建设是提高了交通通达度,与防治内涝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1)植被破坏削弱了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入渗过程,减小了土壤的库容,导致了水土流失及江河下游的季节性旱涝。(2)围湖造田以及排干沼泽、冬水田、低湿地等,使地表的蓄水、调洪、供水功能减弱,引起地区性的旱涝加剧。(3)兴建大型的截流、蓄水、引水、灌溉工程,同时,由此引起局部地下水位升降,可使流域不同部分盐渍化、沼泽化和干旱化同时出现。(4)过度开采地表和地下储水库,使江河干涸,地下水位出现“漏斗”、海水入侵等异常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小题。22.图中A地和C地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A.195米 B.363米 C.457米 D.521米23.图中居民点甲所在地的地形属于()A.盆地 B.平原 C.丘陵 D.山地24.若想俯瞰甲、乙两村庄的全貌,观测点应选在图中的()A.A地 B.B地 C.C地 D.D地【答案】22.C23.B24.A【解析】【22题详解】山脊上A的高度在400500米,小桥的高度在0100米,两者间的相对高度在300500米,只有B、C符合,又因为题干要求选择最大相对高度,457米更接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村庄位于海拔100米以下地区,地面平坦开阔,为平原,B正确;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丘陵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A处海拔高,视野开阔,可俯瞰甲、乙两村庄的全貌;B、D处均有遮挡;C处地势低,不能俯瞰全貌。A正确,CBD错误,故选A。【点睛】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图为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A.①圈层物质存在三态变化 B.②圈层上部生命活动活跃C.③圈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D.④圈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6.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A.仅存在于某两个圈层之间 B.能量主要来白太阳活动C.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 D.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无关【答案】25.A26.C【解析】【25题详解】根据图示各圈层的物质交换关系可知,①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水、无机盐和水蒸气等,是水圈;②圈层产生降水,是大气圈;③圈层产生有机物、氧气等,是生物圈;④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尘埃和无机盐、矿物质,故是岩石圈。水圈即①圈层的物质存在固液气三态变化,A正确;大气圈即②圈层底部生命活动活跃,B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C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②大气圈,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A错误;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C正确;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四大圈层的物质交换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家住南宁的小明利用暑假到各地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是典型的土壤剖面图。据此下面小题。27.小明在南宁、苏门答腊岛、长白山山麓、乌鲁木齐看到的当地典型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A.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草原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荒漠C.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28.结合所学知识,对上右图中的②、③土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呼伦贝尔的②厚度较小,该地温度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B.呼伦贝尔的③厚度较大,该地草类茂盛,提供的有机质多C.南宁的②厚度较大,该地植被丰富,归还的有机质多D.南宁的③厚度较大,该地降水丰富,雨水淋溶作用强【答案】27.B28.D【解析】【27题详解】南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苏门答腊岛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较高,长白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组成的针阔混交林;乌鲁木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读图可知,②是腐殖质层,③是淋溶层;呼伦贝尔草类茂盛,提供的有机质多,②层厚度较大;降水较少,③层厚度较小,AB错误;南宁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②层厚度较小;降水丰富,雨水淋溶作用强,③厚度较大,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土壤剖面是自地表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土壤剖面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等。“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这是一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大潮”。读“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日、地、月三者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的位置位于()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30.若仅考虑潮差因素,图1中四个潮水站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的是()A.七堡 B.盐官 C.澉浦 D.乍浦【答案】29.D30.C【解析】【29题详解】当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位于同一直线上时,会形成天文大潮。由图可知,当月球位于乙、丁处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处于同一直线上,出现大潮,D正确;当月球位于甲、丙位置时,太阳、地球、月球呈直角三角形,形成小潮,ABC错误。故选D。【30题详解】读图可知,七堡的潮差为6.03-5.63=0.40;盐官的潮差为6.01-2.71=3.30;澉浦的潮差为5.19-(﹣0.62)=5.81;乍浦的潮差为6.01-2.71=3.30,若仅考虑潮差因素,图中四个潮水站澉浦的潮差最大,最适合建潮汐发电站,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天体(尤其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导致海水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白天发生的海水涨落被称为“潮”,而晚上发生的海水涨落则被称为“汐”,两者合起来统称为“潮汐”。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3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2)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3)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31.丙32.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②.乙3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增温幅度大,大气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温室效应增强。【解析】【分析】大题以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冬半年的霜是因地面冷而出现的凝华现象。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晴夜少云的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气温下降快,容易产生霜冻。读图可知,图中甲表示反射作用,乙表示地面辐射,丙表示大气逆辐射作用,因此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的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丙过程有关。【小问2详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弱,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随高度的增加,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因此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由此判断,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原因与地面辐射有关,图中甲、乙、丙中的乙表示地面辐射。【小问3详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升温,从而使大气辐射增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体现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故温室效应增强。32.下图为三种典型地貌景观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从河流地貌类型上看,甲图是____,该处沉积物颗粒较____,适宜农耕。甲图河谷呈现出____(“V”形/槽形)。(2)乙图海岸地貌是因海水____作用形成。该地貌继续发展后,可能会形成____、____等海岸地貌。(3)读图丙,简述牛轭湖的成因。【答案】(1)①.三角洲②.细③.槽形(2)①.侵蚀②.海蚀柱③.海蚀平台、海蚀崖、海滩等(3)地势平缓地区,形成“S”形弯曲的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解析】【分析】本题以三种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及牛轭湖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甲,该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态,为三角洲;地形平坦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缓沉积物的颗粒小,适宜农耕;流速缓,流水的侧蚀作用强,河谷呈槽形。【小问2详解】读图乙海岸地貌高大,为海蚀拱桥,因海水侵蚀作用形成,该地貌继续发展后,拱桥的上部受重力坍塌,拱桥向海一侧形成海蚀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