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解题全程指导_第1页
诗歌鉴赏解题全程指导_第2页
诗歌鉴赏解题全程指导_第3页
诗歌鉴赏解题全程指导_第4页
诗歌鉴赏解题全程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解题全程指导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这一考点提出了如下两个考查的方向,赋分为10分: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以其能力要求高、难以把握而成为高考的一个难点,因而很多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其实,高考诗歌鉴赏是“采点给分”的,只要遵循“准确采点,规范解答”的原则,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容应对。下面结合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常见的几种题型,来谈谈如何“采点解答”。一、分析意象意境类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诗歌必须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鉴赏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考查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采点步骤】解答意象意境类试题可以“三步走”:诗歌描绘了哪些意象(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借助这些意象(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体阐释为: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常见误区】①画面再现类似文言翻译。诗歌的语言是异常凝练的,因此,再现画面离不开根据诗歌内容而进行的联想和想象;诗歌的语言又是非常优美的,干枯的翻译很难再现其美感;②景物(意象)的特点把握不准确,因而意境的概括有偏差;③解答时常常会出现“跳跃”现象,即容易将“意境”一点疏漏,从而造成采点不全面而导致失分现象。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过程分析】按照上面所说的“三步走”的采点要求,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即“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等(采点一);其次要从诗人所描绘的这些意象中把握景物的特点,即“明媚静谧”(采点二);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注释,揣摩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要表达的感情,即结束奔波、生活安定给作者带来的愉悦、闲适和内心的宁静(采点三)。【规范解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的宁静、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二、分析表达技巧类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二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通感、互文等;三是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故、联想和想象、正面侧面、以小见大、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等。【采点步骤】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按照“采点”的要求,规范答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怎样”。具体阐述如下:①分析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概括分析诗歌或诗句所写的内容;②分析手法: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达技巧;③分析效果:要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以及这种手法对于传达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效果、作用。【常见误区】①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②手法列举时的包罗万象:出于担心采点不全,所以在解答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是包罗万象、无中生有;③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过程分析】本诗的标题为“早行”,突出的是一个“早”字。那么,诗人是如何体现“早”的呢?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来看,主要是表现在“天色暗”“环境静”这两个方面。那么,诗人又是如何来表现“暗”和“静”的?这正是我们要确认的表达技巧。诗人要表现的是“暗”,而诗句却从“明”来写,“星斗阑干分外明”;诗人要表现的是“静”,而诗句却写了“动”,“稻田深处草虫鸣”。至此我们可以知道,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是“反衬”(采点一):以明衬暗,以动衬静(或以有声衬无声)。诗人借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借“稻田深处草虫鸣”来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采点二)。运用反衬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标题的“早行”,传达出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孤独寂寞之情(采点三)。【规范解答】本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三、分析语言特色类高考诗歌鉴赏对语言方面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整体把握”和“局部揣摩”。前者着眼于整个一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而后者则是对个别字词运用巧妙的赏析,包括炼字和诗眼。【采点步骤】整体把握:一般也是“三步走”的采点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采点一);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诗歌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特色(采点二);③指出这样的语言对表现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有怎样的效果(采点三)。局部揣摩:无论是炼字型还是诗眼型试题,都是按照“四步采点”的步骤进行解答: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采点一,有些试题解释含义可以省略);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该字在诗歌中所描述出一幅怎样的景象(采点二);③明确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采点三);④具体分析该字在烘托诗歌的意境,或表达的内容、感情方面的作用、效果(采点四)。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试题没有明确炼字或诗眼,那么我们首先要完成的是确认凝练传神的“那一个字”。确认的依据一般是词性,如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常见误区】在“整体把握”方面,常见的误区是语言风格的张冠李戴,因为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区分两种有相似点的语言风格,如“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和“清新自然”等,一旦确认出现偏差,那么紧随其后的分析也就离题万里了,因此要十分慎重,准确区分。在“局部揣摩”方面,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还原”,不知道要将“炼字”或“诗眼”带入原诗句去描绘画面,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本诗在语言方面的特色。【过程分析】全诗写一个女子被在枝上鸣叫的黄莺惊扰了思念远在辽西的丈夫的美梦,起来去追打黄莺一事,没有一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因而可以认定诗歌的语言风格为“明白晓畅”。而诗歌中“黄莺儿”“莫教”“惊妾梦”“不得”等处均明白如话,都能体现这一风格特点,我们只要通过语言去分析诗句的内容就可以了。【规范解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例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黎简是一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面、授蒙童为生,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问:诗的前半部分以炼字胜,请以第二句为例作简要赏析。【过程分析】本诗的第二句“山光窥短墙”中,“山光”和“短墙”都是名词性短语,不在可选之列,惟有动词“窥”能作为炼字的典范,因此,可以先确认“窥”以炼字胜。“山光”本为静态之物,着一“窥”字,便赋予它以人的情感,且变静态之景为动态,从而将“山光”写活。【规范解答】“窥”字精练传神,在诗中是“偷窥”“窥视”之意(步骤一)。诗人不说小园中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越过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步骤二)。“窥”字运用拟人的修辞和化静为动的手法(步骤三),写活了“山光”,形象传神(步骤四)。四、分析内容情感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能概括诗歌的主旨,能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现实意义,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高考设题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赏析型”,即就事论事,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作出赏析,明确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什么内容或感情;一种是“评价型”,即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或感情作出主观评判,并结合诗歌内容阐述理由。【采点步骤】“赏析型”:一般采用“两步采点”的方式进行解答:①明确诗歌的主旨(内容和情感);②明确借助哪些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旨,并分析其作用。“评价型”:一般也采用“两步采点”的方式进行解答:①明确自己的观点;②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包括意象、意境、手法等)。【常见误区】无论是“赏析型”还是“评价型”,都要借助于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评判,但在实际答题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善于借助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及其特点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揣摩,结果导致主旨揭示或评判的观点有偏差。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过程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怀古伤今。首句写出了作者所见台城的荒凉衰败景象,与昔日六朝时的繁盛进行暗比;次句写六朝的繁盛已如梦幻般逝去,又与第四句台城柳依旧枝繁叶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台城柳不管世事沧桑,不问人间兴亡,因而诗人说它是“无情”的。通过诗歌下面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作身处晚唐,唐朝正经历着由繁盛而走向衰亡的过程,唐朝的命运和历史上的六朝如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