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F/39/wKhkGWYYSUyAeLHjAAEMVN9IsXs921.jpg)
![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F/39/wKhkGWYYSUyAeLHjAAEMVN9IsXs9212.jpg)
![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F/39/wKhkGWYYSUyAeLHjAAEMVN9IsXs9213.jpg)
![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F/39/wKhkGWYYSUyAeLHjAAEMVN9IsXs9214.jpg)
![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F/39/wKhkGWYYSUyAeLHjAAEMVN9IsXs9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廊道建设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分级、建设原则、建设要求与技术措施、作业设计与施工管理、成效评价与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境内道路、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生态长廊建设,不适用于以生物迁徙功能为主的生态廊道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3537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3858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50090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2647通道绿化技术规程《安徽省城镇和乡村绿化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指以道路、河流等线性或带状植被为依托,以乔灌草植被为重要构成主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土、降尘降噪、调洪蓄水、休闲游憩等生态、人文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是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2节点nodeofecologicalcorridor指生态廊道重要地段以及两条或两条以上生态廊道的交汇区域。3.32道路生态廊道建设constructionofroadecologicalcorridor指以保护道路生态安全,恢复和改善道路沿线生态景观为主要目的,在铁路、公路等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进行的绿化建设。3.4河流生态廊道建设constructionofriverecologicalcorridor指以防止河岸、渠道冲刷崩塌,减少滨水区土壤侵蚀、固定河床等为主要目的,在河(渠)道两岸一定范围内进行的绿化建设。4分类与分级分为道路生态廊道和河流生态廊道两大类。4.2分级4.2.1道路生态廊道分为以下三级:b)Ⅱ级:国道、省道、城际快速通道;c)Ⅲ级:县乡村公路。4.2.2河流生态廊道分为以下四级:a)Ⅰ级:流经省内的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干流;b)Ⅱ级:流经省内的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一级支流及主要干渠;c)Ⅲ级:流经省内的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二级支流及主要支渠;d)Ⅳ级:除上述Ⅰ级、Ⅱ级、Ⅲ级外的其他河流。5建设原则5.1生态优先原则把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构建健康稳定生态廊道,与原有的生态系统相融合,筑牢生态基底,充分发挥其生态人文服务功能。5.2科学绿化原则根据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等现状因子,适地适树,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结构合理、特色明显、功能完备、景色优美的生态廊道。5.3经济合规原则3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科学合理确定生态廊道建设的基础、功能、性质及标准等,确保生态廊道建设的经济性与合规性。5.4设计先行原则将生态廊道建设纳入林业、农业、道路、水利等保护发展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实施;制定年度实施计划,高标准设计、严要求实施,不断提升生态廊道建设成效。6建设要求与技术措施6.1基本建设要求——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干形直、生长快、寿命长、抗性强,防护效果好的优良乡土树种,合理搭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花结合、多树种混交的复层生态景观。——新建生态廊道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近自然、大绿量、多功能”的设计特色。——已建生态廊道应依据现状地形、地貌,在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基础上,适当进行提升改造。6.2道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6.2.1Ⅰ级道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a)铁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铁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把护栏网内的绿化和护栏网外的林带建设同步推进,因地制宜。——铁路两侧根据地形分别营造低矮灌木林带、小乔木林带或乔木林带;铁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m。——铁路两侧如果是陡坡地,依山就势建林带,或者栽灌植草。铁路临近护栏网要注意避免选用高大乔木,防止高大树冠因灾倒伏,影响铁路运输安全。——重点加强铁路道口、大桥两侧、隧道口、城市市区、旅游道路、名胜古迹交汇处等重要节点处绿化美化。b)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高速公路生态长廊建设,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新建和改扩建的高速公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护栏内侧以花灌木和小乔木为主,护栏外侧选择生长年限长、冠型色彩不同的乡土乔木树种,以体现当地特色。树种应常绿与落叶相互搭配,突出季相变化。——收费站、匝道区、隧道口等重要节点可种植常绿、观花、观叶等树种,增强景观效果,引导视6.2.2Ⅱ级道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a)国道、省道生态廊道设计要求:生态隔离与绿化美化结合,国道、省道生态廊道建设应注重线路绿化与林带建设同步推进。山区路段林带建设应与两侧山场绿化相结合,尽量利用自然景观,增强绿化效果。——新建和改扩建的国道、省道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4——树种采用乔灌结合,复层式种植,形成绿色屏障。——重点加强道路交叉口、河流交叉口、大桥两侧、隧道口、城镇周边及入市口、旅游景区附近等处绿化美化。b)城际快速通道生态廊道设计要求:以景观美化和生态防护为主,注意色彩、季相和层次的变化。6.2.3Ⅲ级道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a)县乡村道路生态廊道建设,以防风固土、改善环境为主要功能,采取行列对称式栽植,实行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种间株间间隔栽植,乔木株距应大于5m,以增强两侧透视度。b)县乡村道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3米。c)县乡村公路生态廊道以生态防护为主,与当地防护林体系相结合。并结合当地特色,可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6.3河流生态廊道建设要求河流生态廊道建设,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为主要功能。尚未绿化的要在符合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全面绿化,有条件的地区要提高绿化标准。树种选择根据现状及绿化美化要求确定。——河道蓝线范围以内(近水一侧)的绿化带,按照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河道蓝线范围以外(远水一侧)的绿化带不得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选择耐水湿、耐水淹、根系发达,固持土壤、抗蚀防崩能力强的树种;在城镇、风景旅游区周边,还应能改善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协调。——滨水景观应与河流的自然驳岸、湿地相结合,在重要地段适度增加透景线和亲水空间。6.4节点建设要求——节点可根据功能、性质及周边用地情况适当加大面积。——节点整体风格应与全线风格保持一致。——道路交叉口节点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景观性、文化性、游憩性和标志性。——部分节点可根据所处位置增加防灾避险功能。6.5建设技术措施6.5.1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推广使用优良乡土树种。选择对不良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能长期稳定地发挥防护效益,观赏价值和美化作用较高的树种。——道路生态廊道:选择具有寿命长、生长快、树形美观、季相分明、根系发达等性状,并具有固土、滞尘,对烟尘、废气有较强的耐性、抗性和阻滞作用的树种。——河流生态廊道:在河道蓝线范围以内的,选择树种应具有柔软性;在河道蓝线范围以外的,选择树种还应符合耐水湿水淹、保持水土、抗风浪、耐盐碱能力强等要求。6.5.2配置模式5生态廊道建设提倡营造混交林。配置模式应根据场地水热条件、立地条件、廊道类型、树种特性和建设目的来进行综合确定。6.5.3苗木选择——使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定的合格苗木造林,提倡采用大苗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要签订购苗合同,明确苗木品种、数量、规格、质量、来源和调运时长,调运要附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和种苗标签,建立种苗档案,实现苗木质量可追溯制度;调运时要采取必要的防失水、防碰伤包装措施,保障造林成活率。6.5.4造林技术a)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采用块状或带状整地,按株行距定点挖穴,一般穴径50~60cm,深度40~50cm;速生树种大苗造林穴径和深度应不少于80cm。b)栽植:主要采用穴植法。c)栽植季节:以春季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秋季、雨季等时间造林。d)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具体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e)抚育管护:幼林抚育从造林当年起到幼林郁闭止,一般连续进行3~5年,第1~2年每年2次;第3~5年每年1~2次;幼树成活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应适时进行培土、除草、松土、修枝、追肥等多项抚育措施。7作业设计与施工管理7.1作业设计生态廊道建设要编制作业设计文件,并获得所在县(市、区)以上林业或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作业设计文件编制按照LY/T1607规定执行。7.2施工管理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和批复,做好施工准备和现场管理,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和监理制度,确保造林过程和技术方法符合规范要求。8成效评价与档案管理8.1成效评价8.1.1评价周期生态廊道建设成效评价周期分为年度评价和五年评价。年度评价每年开展一次,开展五年评价的当年不开展年度评价。8.1.2评价指标生态廊道建设评价指标包括造林质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五个方面。a)造林质量:主要指道路和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成效,分别包含造林苗木标准、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树种配置和抚育管理4个方面具体指标,具体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6b)生态效益:主要指植被覆盖指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土、蓄水调洪能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具体按照GB/T35377、GB/T38582规定执行。c)社会效益:主要指人居环境的改善,包括居住环境城市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景观数等。d)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木材收益、经济林产品、投工投劳收入等。e)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政策落实、组织体系、检查验收、技术支持、后续管理等方面。8.2档案管理每个作业小班在本年度内的经营管理活动均应按有关要求及时归档,并注意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作业设计的说明书、图件、表册及批复文件等。——调查设计卡片与小班施工卡片。——施工监理卡片与报告。——检查验收调查卡片与报告。——财务概算、结算报表。——施工前后及施工过程的影像资料。——监测记录及报告。——其他相关文件、记录及技术资料。1(资料性附录)生态廊道建设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工班合同(二次结构)
- 2025年度办事处装修与办公家具采购及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办公室文件消毒与消毒剂研发与品牌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安全生产应急处理与事故处理服务合同
- 报社阳台照明设备节能改造合同2025
- 2025年也门文版办公室租赁合同(含品牌形象推广)
- 艺术馆花园整修合同样本
- 消防二次改造施工合同
-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规范指南
- 三农田管理最佳实践方案与指南
- 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省赛一等奖
- DBJ51-T 151-2020 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
- GB/T 3795-2006锰铁
- GB/T 31329-2014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规范
- GB/T 12996-2012电动轮椅车
- 小象学院深度学习-第7讲递归神经网络
- 京东1+X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练习全
- 北京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344家)
- 三方采购协议范本
- 加油站新员工入职心得体会(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