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高三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周①将韦叔裕,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②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③必大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令谍者多赍此文,遗之于邺。祖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遂灭齐。(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宋史》云:张齐贤知代州,契丹入寇,齐贤遣使期潘美以并师来会战,使为契丹所执。俄而美使至,云:“师出至柏井得密诏,不许出战,已还州矣。”齐贤曰:“敌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夜发兵二百,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西南三十里列成燃刍。契丹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骇而小走。齐贤先伏卒二千于土镫砦,掩击大破之。《通鉴·宋纪》云:韩世忠驻镇江,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图进取。会遣魏良臣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出境,而上马令军中皆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至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金人闻世忠退,喜甚。达孛也引千骑过五阵东,伏兵四起,遂擒达孛也等。(节选自《间书》)【注】①周:指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都城为长安。②齐:指北齐,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都城为邺城。③东朝:指北齐,北齐位于北周东面。④魏良臣:南宋大臣,属亲金派人物。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于是A引军至B大仪C勒五阵D设伏二十E余所F约G闻鼓H即起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赍,文中指携带,与《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的“赍”意思不同。B.有隙,指有嫌隙,与《鸿门宴》中“令将军与臣有郤”的“有郤”意思相同。C.寇,意为“侵犯”,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寇”意思不同。D.刍,指“草”。束刍,有“祭品”“成束的草”等义,文中指“捆草成束”。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派间谍侦察敌情,是进攻敌人前的必做功课。通过间谍的侦察,可以探明敌人的兵员、力量、动静等情况,这样做对取胜有所帮助。B.韦孝宽通过派间谍进入北齐以及收买北齐人为间谍等手段,可随时掌握北齐的情况,为其后北周出兵灭亡北齐,扫清了障碍。C.宋朝张齐贤利用契丹只知道潘美率军前来而不知其已奉命撤军的认知,派出奇兵,大造声势,使契丹军队自乱方寸,从而大败敌军。D.宋朝韩世忠随机应变,让军中撤除柴灶,利用派往金国的使者魏良臣传递假情报,然后设伏兵大破金兵,活捉其将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2)齐贤遣使期潘美以并师来会战,使为契丹所执。14.韦孝宽令人“作谣歌”,想传递什么信息?目的是什么?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帝①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三月②,戊子,诏简甲卒五万给右将军到彦之,统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舟师入河,又使骁骑将军段宏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三》)材料二: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交战日时,亦待中诏,是以将帅趑趄,莫敢自决。又江南白丁,轻易进退,此其所以败也。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八》)材料三: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将非其人,以卒与敌者也。文帝,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愈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之所信任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夫江东之不振也久矣。谢玄监军事,始收骁健以鼓励之,于是北府之兵破苻坚而威震淮北;宋武平广固、收雒阳、入长安,而姚兴、拓跋嗣不能与之敌,皆恃此也。已而宋武老矣,顾诸子无驾御之才而虑其逼上,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文帝入立,惩营阳之祸①,急诛权谋之士,区区一檀道济而剑已拟其项领。上之意指如彼,下之祸福如此,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文帝》)【注】①帝:宋文帝刘义隆。②三月: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七年三月。③营阳之祸:公元424年,徐羡之等四位顾命大臣发动政变,废刘义符为营阳王,随后将其杀害。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文帝之所信A任B以风示天下者C皆拘葸巽谨之D人E谓可信F以无疑G而不知H其适以召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简,意为选择,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简”意思相同。B.“以卒与敌者也”与“吾与点也”(《论语》)两句中的“与”意思不同。C.愈,意为超过,与《六国论》“侵之愈急”中的“愈”意思不同。D.拟,指比画,用兵器作杀人状,与《苏武传》“复举剑拟之”中的“拟”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材料可知,宋文帝的北伐将领包括到彦之、萧思话、王仲德等,北伐也曾占领过北魏的一些国土,但这些地方并没有守住。B.由材料可知,虽然宋文帝有北伐的志向,但是其直接指挥战事的做法对前线的将领有所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自主决策的权力。C.王夫之认为宋文帝诛杀权奸,休养生息,抓住北魏“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的时机进军,其北伐是有准备的,并非草率之举。D.材料三中,王夫之列举东晋北府兵大败苻坚、宋武帝凭借北府兵的力量取得一系列军功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北府兵的强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2)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14.王夫之认为元嘉北伐无可用将才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材料二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臣光日: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资治通鉴》)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闻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顺人B而明赏罚C循天则用力寡D而功立E顺人F则刑罚省而令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文中通“无”,与《兼爱》“故不孝不慈亡有”中的“亡”意思相同。B.遂,文中指成就或顺利达到某个状态,与成语“功遂身退”中“遂”的意思相同。C.是,文中是代词“此”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的“是”的意思相同。D.“故为国为家者”,“国”指诸侯拥有封地,“家”指大夫拥有的封地。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认为太平国家的臣子,需要做的是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胜任官职,轻松完成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B.韩非子用“冰炭不合形”这一比喻,论证了明君要避免大臣中强者弱者之间做无谓的争斗,从而达到天下的人不相互损害这一“治世”的最高境界。C.司马光论辩技艺高超,他在论证德与才的关系时,通过类比论证的方法,以“云梦之竹”“棠溪之金”形象地阐明了德、才缺一不可的道理。D.司马光认为愚人即使想作恶,也会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就好像小狗扑人,人还是能制服他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14.“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选官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司马光在用人选官方面的主张。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鄙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寡人A愿募B公叔之义C以成D胡服之功E使继谒F之叔G请服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B.“畔学者”中的“畔”的意思是反叛,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畔”字意思相同。C.“五伯不同教而政”中的“五伯”在文中就是指春秋五霸,他们是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D.“使者报王”中的“报”是报告的意思;“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中的“报”是奔赴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非议,但他仍然坚持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B.赵造一开始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C.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对叔父从国家形势和往事说起,动之以情;对另外两位反对者则晓之以理,展现出了高超的劝说艺术。D.赵武灵王反复给反对者讲述道理的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策》“智谋细,文辞妙”的特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微社稷之神灵,则鄙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2)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14.结合文章,概括赵武灵王的形象特征。(3分)2024届河北省高三调研联合测评(一模)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兴初冬十二月,车驾东狩。明年春正月,京城西面元帅崔立①劫杀宰相,送款行营。群小献谄,请为立建功德碑,以都堂命召公为文。喋血之际,翟奕辈恃势作威,颐指如意,人或少忤,则横遭谗构,立见屠灭。公自分必死,私谓好问言:“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贻笑将来,不若死之为愈也。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言:“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城中人百万皆有生路,非功德乎?”公又言:“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丞相之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为后人所信者?”问答之次,辞情闲暇。奕辈不能夺,竞胁太学生托以京城父老意而为之。公之执义不回者盖如此。(节选自元好问②《内翰王公③墓表》)材料二:连延数日,又被督促。知不能辞,即略为草定,付裕之。一二日后,一省卒来召云:“诸宰执召君。”余不得已,赴省。酒数行,裕之倡曰:“作郑王碑文,今夕可毕手也。”余曰:“有诸公在,诸公为之。”王丈谓余曰:“此事郑王已知众人请太学中名士作,子如坚拒,使王知诸生辈不肯作,是不许其以城降也,则衔之刻骨,缙绅俱受祸矣。是子以一人累众也。且子有老母在堂,今一触其锋,祸及亲族,子熟思之。”余惟以非职辞。久之,且曰:“余既为草定,不当诸公意,请改命他人。”诸公不许,促迫甚。余知其事无可奈何,则曰:“吾素不知馆阁体,今夕诸公共议之,如诸公避其名,但书某名在诸公后。”于是裕之引纸落笔草其事。王丈又曰:“此文姑使裕之作,以为君作又何妨?且君集中不载亦可也。”余曰:“裕之作正宜,某复何言?”碑文既成,以示王丈及余。信之欲相商评,王丈为定数字。其铭词则王丈、裕之、信之及存余旧数言。其碑序全裕之笔也。时夜几四鼓,裕之趣曹益甫书之,裕之即于烛前焚其稿。(节选自刘祁《归潜志·录崔立碑事》)材料三:又按《金史》言“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亦是惑于刘祁之说,廷堪又驳之,谓当时立碑撰文,不过畏崔立之祸,非必取文辞之工,既有京叔属草,已足崔立之请,何取更为之云云。(节选自凌廷堪《元遗山年谱》,有删改)【注】①崔立:金末大将,金哀宗天兴元年被任命为京城西面元帅,后发动兵变,拜为左丞相,自称尚书令、郑王。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人。③王公:王若虚,字从之,金末元初人,累官翰林直学士。材料二中的“王丈”是对王若虚的尊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学士代王A言B功德C碑D谓之代王言可乎E且丞相既以F城降G则朝官皆出H丞相之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文中指意料,料想,与《苏武传》中“自分已死久矣”的“分”意思相同。B.贻,文中指遗留,与韩愈《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贻”意思不同。C.夺,文中指使之改变,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勿夺其时”的“夺”意思相同。D.趣,文中指催促,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城西面元帅崔立趁着皇帝外出狩猎的机会劫杀宰相,献出京城向敌人投降,翟奕等卑劣小人竟要为崔立树立功德碑。B.材料一中,王若虚面对翟奕等人表现得从容安然,刻画出执义不回、宁死不屈的形象;与材料二中他的形象并不一致。C.材料一中,写功德碑文一事并没有牵涉元好问;而材料二中,元好问先是要求刘祁写成碑文,而后更是亲自撰写碑文。D.材料三中,凌廷堪并不相信《录崔立碑事》中的陈述,并认为《金史》中相关的一些记载也是受到了刘祁说法的蒙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颐指如意,人或少忤,则横遭谗构,立见屠灭。(2)则衔之刻骨,缙绅俱受祸矣。是子以一人累众也。14.请结合材料,推断刘祁作《录崔立碑事》一文的意图。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①以邑奔鲁,曰:“使子路要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荏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节选自《刘子》,有删改)材料二: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论诚信,有删改)【注】①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齐A邾不信B千乘之盟C而重D二子之言E信之F为德G岂不大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在文中是“约定”的意思。与《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中的“要”的词义一样。B.辞,在文中是“拒绝”的意思。与《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中的“辞”词义一样。C.衡门,在文中指“简陋的房屋”,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中的“衡宇”词义一样。D.的,在文中是“的确”的意思。与《与委书》“的的非吾所忍”中的“的”词义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如果没有良好品行就无法成事,如果品行中没有诚信也就无以立身,诚信对于行为而言,就如同行船需要船桨一样重要。B.小邾射逃奔到鲁国,希望和子路约定,却不相信与鲁国订立的盟约,但是子路以他不尽为臣之道为由直接拒绝了他。C.太宗认为君臣关系像水源和流水一样,如果君主做出诈伪的行为,就如同水的源头浑浊,可见,太宗对自身要求很高。D.两则材料都以“诚信”作为论述的中心,材料一论述守信作为美德的重要性,材料二论述诚信对于治国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2)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14.下面材料为什么可以用作材料一的论据?请结合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答案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CDF11.D12.B13.(1)孝宽善于抚慰和管理,能赢得部众人心,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为他竭尽全力。(2)张齐贤派遣使者希望潘美(与潘美约定)率领并州的军队来协同作战,使者被契丹抓获。14.第一问:斛律光私通北周,并且有造反的意图。第二问:离间北齐君臣,害死斛律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韩世忠带领军队来到大仪,摆好五个阵,设下二十多处埋伏,约定一听鼓声就向敌人发起攻击。“于是”引出后面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至”的宾语为“大仪”,应在“仪”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勒”的宾语为“五阵”,应在“阵”后面即在D处断开;“二十余所”是“设伏”的后置定语,应在“所”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约”的宾语为“闻鼓即起击”,中间不应断开。所以,应在C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携带/赠送”。句意:命令间谍携带很多这种写好歌谣的传单。/送了聘金三百万。B.正确。句意:(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让将军您和我有嫌隙。C.正确。“侵犯/敌寇”。句意:契丹发兵入侵。/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D.“文中指‘捆草成束’”错误。文中的“束刍”为名词性短语,应指“成束的草”。句意:身上背着一束稻草。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扫清了障碍”错误。由原文“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遂灭齐”可知,斛律光被杀之后,障碍才得以扫清,所以题干中“扫清了障碍”夸大了作用。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御”,管理;“得”,赢得;“间谍入齐者”,定语后置句,前往北齐间谍。(2)“期”,约定;“为……所……”,被动句,使者被契丹抓获;“执”,抓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可知,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斛。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的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顺北周。“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意思是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要取而代之。所以,韦孝宽令人“作谣歌”,想传递的信息是斛律光私通北周,并且有造反的意图。由原文“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遂灭齐”可知,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贤明又勇武,孝宽非常忌恨他。周武帝听说斛律光身亡,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出动大军,于是灭亡了北齐。所以,韦孝宽令人“作谣歌”的目的是离间北齐君臣,害死斛律光。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要出兵攻打敌人,先派间谍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力量虚实、部队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就能立大功,战无不胜。兵法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德行镇守玉壁城。孝宽善于抚慰和管理,能赢得部众人心,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为他竭尽全力。也有被他用钱财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所以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贤明又勇武,孝宽非常忌恨他。参军曲严颇为了解占卜术,对孝宽说:“明年,东面的北齐必定大规模相互残杀。”孝宽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斛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顺北周)。”百升,就是斛。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要取而代之)。”命令间谍携带很多这种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邺城。(北齐尚书左仆射)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听说歌谣后又加以润色。斛律光最终因此被杀。周武帝听说斛律光身亡,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后来出动大军,于是灭亡了北齐。材料二:《宋史》云:宋朝人张齐贤任代州知州的时候,契丹发兵入侵。张齐贤派人和潘美约定,两人联合抵御契丹,但是契丹人将使者给劫持去了。没有过多久,潘美的使者来到张齐贤的营地,说:“我军抵达柏井的时候,接获了皇上的密诏,不许和契丹人交手,现在军队已经调头回去了。”张齐贤说:“契丹人只是知道潘美的军队要前来会合,但并不知潘美已经撤军。”于是乘夜命令二百名士兵,每人手中拿着一面军旗,身上背着一束稻草,在距离代州西南三十里的地方,将军旗排成一列,开始焚烧稻草,契丹兵远远望去,只看到火光中有军旗飞舞,以为是两军会师,因此非常害怕,向北逃逸了。张齐贤事先在土镫寨安置二千名伏兵乘机杀敌,大破契丹。《通鉴·宋纪》说:韩世忠奉命驻守镇江,金兵和刘豫联合分路入侵。皇帝下手令命韩世忠竭力进兵取敌。恰巧这时派遣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就让军中撤除柴灶,欺骗魏良臣皇帝下诏令军队移防,去屯守江岸,魏良臣就快马加鞭地奔往金国,韩世忠估计魏良臣出了宋朝边境,就立刻上马下令全军将士都看我马鞭所指的方向(前进)。于是韩世忠带领军队来到大仪,摆好五个阵,设下二十多处埋伏,约定一听鼓声就向敌人发起攻击。魏良臣来到金兵营帐,金人询问宋兵的动静,魏良臣就把所见所闻向金人和盘托出。金人听说韩世忠的军队撤退,非常欣喜。达孛也率领上千的骑兵路过宋军五阵的东边时,伏兵四起,于是活捉了达孛也等人。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D12.D13.(1)所以让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在关中相斗,使他们自相残杀而置之不理。(2)即使有才干卓异的人,其中不改变气节以趋向怯懦的世风时俗的,又有几人呢?14.①表层原因:宋武帝年老时排斥北府兵将领,让其自相残杀;宋文帝诛杀有才能的将领。②深层原因:宋文帝因缺乏驾驭将领的才能而打压他们,从而形成了怯懦顺从的风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然而宋文帝所信任并使之为模范而标榜于天下的人,都是些胆怯拘束、柔顺谨慎之人。他认为这些人值得信赖而不加以猜疑,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文帝之所信任以风示天下者”是“皆拘葸巽谨之人”的主语,其中间不应断开,而主语较长,应在“者”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拘葸巽谨”是“人”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人”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谓可信”是“无疑”的原因,中间不应断开,“而”表前后转折,应在“疑”后断开,即在G处断开;“不知”的宾语为“其适以召败”,中间不应断开。所以,应在CE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挑选,选拔;/选拔”。句意:文帝下诏选拔披甲士卒五万人分配给右将军到彦之。/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B.正确。“送给;/赞同”。句意:等于把士兵的性命送给敌人。/我赞同曾点的看法。C.正确。“超过;/愈加”。句意:也未见才干超过到彦之、萧思话而不为当时所用的将才出现。/他侵犯得就越急迫。D.“意思不同”错误。均为“比画,用兵器作杀人状”。句意:就连区区一个檀道济也不准备放过。/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是为了论证北府兵的强大”错误。王夫之意在论证培养重用人才的重要性。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斗”,使……相斗;“残刘”,残杀。(2)“虽”,即使;“折节”,改变气节。【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已而宋武老矣,顾诸子无驾御之才而虑其逼上,故斗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可知,宋武帝年老时排斥北府兵将领,让其自相残杀。由原文“文帝入立,惩营阳之祸,急诛权谋之士”可知,宋文帝诛杀有才能的将领。由原文“而文帝之所信任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巽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软,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可知,宋文帝因缺乏驾驭将领的才能而打压他们,从而形成了怯懦顺从的风气。参考译文:材料一:宋文帝自从即位以来,就有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的雄心。三月,戊子(初二),文帝下诏选拔披甲士卒五万人分配给右将军到彦之,并责令到彦之统率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带水军进入黄河,同时,文帝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锐骑兵八千人,直指虎牢。材料二:文帝每次命令将领们率兵作战,常常把已拟定好的作战计划交给他们,甚至交战的日子,也都要等待皇帝的命令,因此,军中将帅总是犹犹豫豫,没有谁胆敢自己决定什么。此外,没有经过训练的江南士卒,常常是打胜了就争着前进,打败了则争先恐后地逃命,这就是刘宋军所以战败的重要原因。从此以后,刘宋国内走向萧条衰败阶段,元嘉时代的盛况日趋衰落了。材料三:为了进行元嘉北伐,宋文帝诛杀权奸,勤修内政,与民休息长达六年之久,然后方才准备北伐,这不能说是没有好好准备;北方的拓跋氏接连讨伐大夏、蠕蠕,进军高车,军队在西北征战而疲惫,在东南方向的防备松懈,这不能说不是北伐的好时机。然而他们进军后得到的土地却未能守住,军队被歼灭、武器盔甲被抛弃,最后就连淮西之地也丢失了,为何会如此呢?是因为任用将领不得当。到彦之、萧思话大败于青州、徐州,是因为将领任用不当,等于把士兵的性命送给敌人。宋文帝,是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他任命将帅,并非因宠信的近臣佞幸推荐而任命;他任命的将帅,也是当时众望所归之人,且经过试用有一定成效。难道是当时有将帅之才却得不到任用吗?然而自此以后,未再见有将帅之才出现,也未见才干超过到彦之、萧思话而不为当时所用的将才出现,难道是天下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人才吗?实则并非如此。天下出现这样的人才,还必须要君主拥有鼓励并培养其成才的办法。当时的士人们,都是以君主的意图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然而宋文帝所信任并使之为模范而标榜于天下的人,都是些胆怯拘束、柔顺谨慎之人。他认为这些人值得信赖而不加以猜疑,却不知道这些人正是招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他认为道义不足以消除叛逆者的意图,智谋也不足以驾驭骁勇雄杰之士,于是压制那些才能突出的英杰而不断任用软弱柔顺之人。如此,天下人都把英勇果敢、拥有机智谋略当作大忌,人们的志气与生气也因此深深受损,所以导致全天下没有可用之才。江南地区志气不振由来已久。东晋谢玄监管军事后,开始收揽骁勇猛健之人并对其加以鼓励培养,因此北府兵才能够战胜前秦苻坚并威震淮北。之后,宋武帝之所以能攻下广固、收复洛阳,并最终进据长安,而姚兴、拓跋嗣都不能与之相抗衡,都是倚仗北府军的力量。后来宋武帝年迈,考虑到他的几个儿子并没有驾驭北府兵的能力而担心北府兵将领会凭借威势威逼后继之君,所以让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在关中地区相斗,使他们自相残杀而置之不理。宋文帝即位后,鉴于营阳王被弑杀的教训,急于诛杀权谋之士,就连区区一个檀道济也不准备放过。既然君上的意旨如此,天下人的祸福利害如此,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有才干卓异的的人,其中不改变气节以趋向怯懦的世风时俗的,又有几人呢?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ACE11.C12.C13.(1)(无恤)背诵竹简训词很熟练,(赵简子)索求竹简,无恤从袖子中取出竹简献给他。(2)才与德是有区别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为贤能,这就是他们错失人才的原因。14.①韩非认为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使人才才胜其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②司马光认为选官方面,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德帅才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听说古代擅长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古之善用人者”为“闻”的宾语,A处断开;“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和“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句式对称,前后分别断开,应在CE处断开。故选A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两个“亡”都通“无”,是“没有”的意思;句意:没有德没有才称之为愚人。/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B.正确。两个“遂”都是“得逞、满足”的意思;句意: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C.错误。代词,这、此/认为正确;句意: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通过类比论证的方法”分析有误,不是类比论证,而是比喻论证。司马光用“云梦之竹”“棠溪之金”作比喻,说明德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修养和努力。“云梦之竹”之所以能“入坚”,作为利剑穿透坚物,是“矫揉”“羽括”的结果;“棠溪之金”之所以能“击强”,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是“熔范”“砥砺”的结果。比喻没有后天的矫正、塑造、磨炼、打造,不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习”,熟悉;“诸”,兼词,兼“之于”;“奏”,献。(2)“莫之能辨”,宾语前置句,应是“莫能辨之”;“所以”,……的原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韩非说到“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他认为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还说到“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使人才才胜其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文中司马光说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认为选官方面,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德帅才资)。参考译文:材料一:听说古代擅长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清楚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为公尽能来承受职务,依法尽力来担当职事。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争吵平静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犹如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没有人相互损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材料二: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无恤)背诵竹简训词很熟练,(赵简子)索求竹简,无恤从袖子中取出竹简献上他。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臣司马光曰:才与德是有区别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为贤能,这就是他们错失人才的原因。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辅助自己,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来做善事,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做恶事。持有才干作善事,能无善不为,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即使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他的暴虐,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有才的人是让人喜爱的人。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敬畏的人容易疏远,这就是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的原因。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次序,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略2024届河北省高三调研联合测评(一模)语文试卷【答案】10.BEG11.C12.A13.(1)(翟奕等)只用面颊示意指使人就都能称心顺意,他人稍有触犯,就惨遭谗害诬陷,立刻被杀害。(2)那么(郑王)会对诸生极其怀恨,士大夫们都要遭受灾祸了。这样因为你一个人将连累众多人。14.示例一:还原真相,揭露元好问、王若虚的本来面目,在替崔立作碑文一事上为自己辩解。示例二:捏造事实,把祸端转嫁给元好问、王若虚,在替崔立作碑文一事上为自己开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翰林学士职责是代君王行文,把写功德碑文说是代君王行文可以吗?况且丞相既然献城投降,那么朝廷的官吏都出自他的门下。“学士代王言”为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可独立成句,故应在B处断开;“谓之……乎”为固定结构,故应在E处断开;“则”为连词,连接这前后分句,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都是“意料、料想”的意思。句意:王若虚料想自己必死无疑。/我料想自己已经死了好久了。B.正确。遗留;/赠送。句意:给后人留下笑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C.错误。意思不同。使……改变;/丧失、耽误。句意:翟奕等人未能使他改变不写碑文的意愿。/不要耽误了农时。D.正确。催促;/通“趋”,趋向、取向。句意:元好问催促曹益甫抄写了一份。/虽然各有各的爱好。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趁着皇帝外出狩猎的机会”错,车驾东狩,指金哀宗因蒙古军南下而逃离汴京。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颐指”,用面颊示意以指使人,形容傲慢的神气;“忤”,违逆,抵触;“见”,表被动。(2)“衔”,怀恨在心;“缙绅”,即“搢绅”,插笏板于绅带间,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引申指士大夫;“以”,因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考生首先需明确“作碑”一事之于相关人等的利害关系,以及材料一墓表、材料三年谱两类文体的特征,继而站在刘祁的立场上做出合理推断。示例一:材料一墓表中刻画了王若虚面对翟奕等人表现得从容安然,刻画出执义不回、宁死不屈形象。刘祁作《录崔立碑事》一文还原真相,如“连延数日,又被督促。知不能辞,即略为草定,付裕之”“王丈谓余曰:‘此事郑王已知众人请太学中名士作,子如坚拒,使王知诸生辈不肯作,是不许其以城降也,则衔之刻骨,缙绅俱受祸矣。是子以一人累众也。且子有老母在堂,今一触其锋,祸及亲族,子熟思之’”“其铭词则王丈、裕之、信之及存余旧数言。其碑序全裕之笔也”揭露了元好问、王若虚的本来面目,在替崔立作碑文一事上为自己辩解。示例二:由材料三“又按《金史》言‘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亦是惑于刘祁之说,廷堪又驳之”可知,凌廷堪并不相信《录崔立碑事》中的陈述,并认为《金史》中相关的一些记载也是受到了刘祁说法的蒙蔽。刘祁捏造事实,把祸端转嫁给元好问、王若虚,在替崔立作碑文一事上为自己开脱。参考译文:材料一:天兴元年冬天十二月,金哀宗离京东逃。第二年春天正月,京城西面元帅崔立劫持杀害了宰相,到蒙古军行营投降。一帮小人奉承谄媚,请求为崔立树立功德碑,以尚书省的命令召王若虚撰写碑文。血流成河之时,翟奕等人仗势作威,只用面颊示意指使人就都能称心顺意,他人稍有触犯,就惨遭谗害诬陷,立刻被杀害。王若虚估计自己必死无疑,就私下对元好问说:“现在召我撰写碑文,我不听从就会被杀,但写了就丧失名誉、节操,给后人留下笑柄,不如死了为好。虽然如此,我还是姑且把道理向他们讲明。”于是王若虚就对翟奕等人说:“丞相的功德碑应当针对什么事来行文?”翟奕等人发怒说:“丞相献京城投降,让一百多万城中人得以存活,这不是功德吗?”王若虚说:“翰林学士职责是代君王行文,把写功德碑文说是代君王行文可以吗?况且丞相既然献城投降,那么朝廷的官吏都出自他的门下,自古以来哪里有门下人为主帅歌功颂德而让后世可相信的吗?”对答之间,王若虚话语和情态始终从容安然。翟奕等人未能使他改变不写碑文的意愿,最终假托京城百姓的意愿胁迫太学生撰写了碑文。王若虚认为合理的该做的事,就坚持而不肯依从别人改变,大概就是这样。(节选自元好问《内翰王公墓表》)材料二:拖延了好几天,我又被催促。我知道无法推辞,就粗略地写了个草稿,交给了元好问。过了一两天,尚书省的一个差役来召我说:“各位宰执召见你。”我不得已,就去了尚书省。酒过数巡,元好问首先对我说道:“撰写郑王功德碑文,今晚可以完成了。”我说:“诸公都在,那还是由诸公写吧。”王若虚对我说:“这件事郑王已经知道京城父老请太学中的名士来撰写,你如果坚持拒绝,让郑王知道诸生不愿意撰写,就是不赞成他献城投降,那么郑王会对诸生极其怀恨,士大夫们都要遭受灾祸了。这样因为你一个人将连累众多人。况且你母亲健在,现在一旦触犯他的锋芒,灾祸将牵连亲族,你要仔细考虑清楚。”我只好以非职责所在来推辞。过了好久,我姑且说道:“我已经写好了草稿,可不合诸公心意,还是请诸公改令他人来写吧。”诸公不答应,越发催逼。我知道这件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说:“我向来不熟悉馆阁体,今晚诸公共同商议撰写,如果诸公要避开这声名(隐去名姓),只要将我署名在诸公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元好问取纸下笔叙写郑王之事。王若虚又说:“这篇碑文姑且让元好问撰写,就当作你写的又何妨?况且以后你的文集中不收录就行了。”我说:“由元好问来撰写正合适,我还说什么呢?”碑文写成后,元好问拿来给王若虚和我看。麻信之要想大家一起商定,王若虚又改定了几个字。铭词则是由王若虚、元好问、麻信之共同完成的,并保留了我旧作中的几个字。而碑序全出自元好问的手笔。这时候已是夜里接近四更天了,元好问催促曹益甫抄写了一份,(抄好后)在烛火上把原稿烧成灰烬。(节选自刘祁《归潜志·录崔立碑事》)材料三:再考证《金史·王若虚传》中所言“元好问对刘祁所写心里觉得不满意,就亲自撰写碑文”,也是被刘祁《归潜志》中的说法蒙蔽了,廷堪我又要予以驳斥,我以为当时立碑撰文,不过是畏惧崔立之祸罢了,不是一定要文章写得多么精妙,既然刘祁起草好了,已经足以满足崔立之请,何必再去修改呢?(节选自凌廷堪《元遗山年谱》,有删改)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A12.B13.(1)他不守为臣之道(如果我们)却成全了他的要求,这是不义,我不能(做这样的事)。(2)从前,楚霸王项羽已经攻入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够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14.材料一的论点是“信”,所给材料讲的是商鞅不讲“信”的后果,可以作为反面论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齐国、小邾国不相信千乘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货物道路运输合同样书范文
- 2024至2030年中国磁悬浮实验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滑动水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橡木条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指南温度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工位织物印刷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100% 可再生能源供应合同》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农网配电设施改造技术规范(试行)
- 浙江省杭州市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激趣课教学设计王浩
- 关联词专题复习课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验交流课件
-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案
- 新三板知识测评答案
- 苏科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上册《02各种各样的职业》课件
-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知识讲解
- 黑板风2022大学学生会干部竞选PPT模板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三偏心蝶阀说明书
- 成品油消费税主要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