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考二模语文卷(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客夜有怀(清)吴兆骞一灯愁独卧,永夜客衣单。星月临江静,楼台拂曙寒。悲笳霜外断,清漏梦中残。忽忆西园会,笙歌满玉阑。【注释】①清初诗人,曾因科场案被流放到塞外宁古塔,著有《秋笳集》。②西园会,泛指文人雅集。12.找出与这首诗题材相同的一项。()(1分)A.王维《山居秋暝》B.陶潜《归园田居》C.李清照《声声慢》D.杜甫《登高》1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题,以“愁”字总领全篇。B.三四句写夜色静谧,春风拂去寒气。C.五六句写胡笳与刻漏声,以声衬静。D.悲、清、断、残,渲染出凄清氛围。14.结合全诗,鉴赏诗歌结尾两句的构思特点。(4分)(三)(8分)12.D(1分)13.B(3分)14.(4分)示例:以乐衬哀(反衬、衬托、虚实),前面描写诗人孤身客居的情景,表现了孤独凄冷的羁旅之愁,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回忆当年好友相聚时笙歌作乐的热闹欢快场景,以曾经的热闹欢快更增添了眼前孤独凄苦,又以曾经的笙歌满楼寄托了对未来的向往,扩展了诗歌的意境。(角度1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效果2分,满分为止。)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苏轼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12.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直言南溪得雪之难得,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颔联以“独自”探寻的描述,暗含无人相伴的遗憾。C.颈联化用前人诗句,丰富诗句内涵并深化作者情感。D.尾联以拟人手法写暮鸦,巧妙营造物我交融的意境。13.以下是针对本诗主题的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5分)A:我认为本诗以表现作者生活的闲适为主要基调。B:我不认同你的看法。我认为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12.B13.参考示例一:我认为应为“闲适诗”。由诗题可见作者于微雪次日往南溪观景小酌,流连至晚,可见沉醉于自然之中,有淡泊闲适之趣(1点);从诗歌内容看,前两联极言对雪景的赞叹以及观景的急切,早起观雪足见其雅兴之高(1点);尽管颔联略及穷困的百姓难堪的窘境,但是,其雅兴并未消除,在暮鸦惊飞雪花飘落中余兴悠长(1点)。由此可见,整首诗歌更多表达的是作者在大自然中的闲情雅致,归于“闲适诗”更好。参考示例二:我认为应为“讽喻诗”。诗歌颈联刻画了百姓破屋难眠、饥饿无语的困窘状态,抒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怜悯,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1点)。同时,诗人赏雪的雅兴与愉悦与颈联百姓之处境悲惨构成对比,更能凸显百姓之悲苦(1点),所以,我认为应为“讽喻诗”。评分说明:选择1点(仅有选择没有分析,不给分);原因分析1点2分。给满5分为止。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2题。(8分)寄李儋元锡①(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和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此诗是诗人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贫苦百姓逃亡。11.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选出填入上面这首律诗空白处的中间两联并说明理由。(4分)①身多疾病思田里②春愁黯黯独成眠③世事茫茫难自料④邑有流亡愧俸钱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②①④我的选择是(),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北宋文人范仲淹读了此诗后,对其中的两句叹为“仁者之言”。你认为是哪两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评析。(4分)(三)8分11.(4分)D理由:根据第2句尾字“年”和第8句尾字“圆”可知押an韵,故颔联、颈联尾字为“眠”或“钱”;根据对仗,可判断①④、②③分别成对,所以排除A和B。尾联写听闻友人想来问询,作者登楼远眺期盼其早来,可以推知颈联内容当为探望之因,而身体生病的具体情况远比“世事茫茫”的宽泛问题,更合人情,更值得探询。评分说明:选择正确给1分,理由1点有分析给2分,2点给3分。12.(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范仲淹的评价是针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1分)他的评价是准确的。(1分)根据注释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面对世事茫茫和时局动荡,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叹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却未能尽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如果没有仁义之心,是不可能同情百姓的遭遇且自责、惭愧并决心与百姓一道战胜困难。(2分)评分说明:正确指出诗句1分,评价1分,理由2分,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背景加以评析。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初发夷陵①〔南宋〕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诗人船上的旗帜。12.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13.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5分)12.(2分)A13.(5分)答案示例: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评分要点:诗句分析2分,情感分析2分,效果1分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卷(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3题。(7分)【双调】大德歌·春(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12.以下对整首作品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意境雄浑壮丽,给人以无限遐想。B.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抒发作者心迹。C.诗意层层推进,情感浓郁而深沉。D.写法多变,详尽描绘了宛转情思。13.此曲从多个侧面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曲对此加以分析。(4分)(三)(共7分)12.C(3分)13.前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