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
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材料二:魏之伐蜀也,吴人或谓襄阳张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姓未服,今又劳力远征,败于不暇,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噫!
彼之得志,我之忧也。”吴人笑其言,至是乃服。(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请身F诣京都G以古义H争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攻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克终者盖寡”的“克”含义不同。B.易,改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的“易”含义相同。C.固,稳固。与《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的“固”含义不同。D.修,整治。与《过秦论》中“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修”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艾大军长驱直入,百姓惊慌逃跑,蜀国来不及应对,有人建议逃往吴国,也有人建议退守南方。B.谯周独持己见,他认为吴国还不具备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实力,这种情势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C.吴国有人认为司马氏当权后,魏国政治动荡,未能收拢民心,况且伐蜀是劳力远征,不可能成功。D.张悌从内政角度分析了魏国和蜀国的政治状况,比较了曹氏和司马氏执政的差异,认为魏国必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2)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14.蜀国倾覆的原因在两则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请简要概括其共同点。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等四地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从之时,秦人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据殽、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选自《战国策·刘向书录》,有删改)材料二: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缪公以来A至于B秦王二十余C君D常诸侯E雄F此G岂世贤哉H其势居然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蚕食,喻逐步侵占,“蚕”和《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B.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骨肉”词义相同。C.天子,古时认为君权神授,称帝王为天子。从材料看,这里的“天子”指秦始皇。D.因,此处指沿袭,承袭,与材料一“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国”中的“因”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向认为,始皇能兼并天下,一方面是利用了秦国地理优势,另一方面也和前代国君的功业、谋士的智慧有关。B.刘向引用孔子的观点,阐述了用刑罚和用礼教两种治民之道的不同结果,肯定了德教和礼教对于化民的重要性。C.贾谊认为,子婴只要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助者,凭借秦国险要的地势,三秦之地是可以保有的。D.贾谊认为,六国诸侯如果能采用保持国内安定、休养生息的爱民政策,就可以趁着秦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2)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14.材料二中,导致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抱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材料二: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郡阳贼帅,使作内应。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蒙还寻阳,未期而庐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侵晨A进攻B蒙C手执袍鼓D士卒E皆腾踊F自升G食时团破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文中指被控制,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B.危,文中指感到危险,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的“危”用法不同。C.薄,文中指费用很少,不多,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不同。D.备御,文中指防备,具体指吕蒙为抵御曹操的进攻而向孙权建议的计策和做法。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蒙向孙权详细介绍了皖县的情况,孙权亲自出征皖县,一昼夜就到达了皖县,在向诸将询问计策时,吕蒙与诸将的看法不同。B.吕蒙年少时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偷偷地跟随姐夫邓当讨伐山越,被邓当发现了也不回去,邓当只好向吕蒙的母亲告状,母亲也阻止不了他。C.魏国派庐江人谢奇为蕲春典农,在皖县屯垦,多次侵犯吴国边境,吕蒙予以正面回击,谢奇被迫退缩回去,而他的部下则扶老携幼投降吕蒙。D.庐陵贼寇闹事,诸将讨伐却不能擒获贼寇,孙权认为诸将都比不上吕蒙,再次命令吕蒙讨伐贼寇,吕蒙对贼寇区别对待,斩杀了首恶分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4分)(2)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4分)14.吕蒙在“知彼”方面善于抓住关键并想出相应对策。请简要说明。(3分)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鲍焦衣弊肤见,挈畚将蔬,遇子贡将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此也?”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是爽行也;上不己知,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不舍,惑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将其蔬,此谁之有哉?”鲍焦曰:“呜呼!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丑而轻死。”乃弃其蔬,而立槁死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狭而不深,行特者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子可谓不祥矣,其节度深浅,适至而止矣。”(节选自《新序·杂事七》)材料二: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彼己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乱。荡荡乎!其易不可失也,磏①乎!其廉而不刿也,温乎!其仁厚之光大也,超乎!其有以殊于世也。诗曰:“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商容尝执羽龠②,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为三公。商容辞曰:“吾常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以备乎三公。”遂固辞不受命。君子闻之曰:“商容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商先生之谓也。(节选自《韩诗外传》卷二第十七章)【注】①磏:磨练。②羽龠:一种舞具和乐器。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争A而隐B无勇也C愚D且无勇E不足F以备G乎H三公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子,可译为“您”,古时用以表示对对方的敬爱之辞,多用于男子之间。B.适,意为“只”,与《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句中“适”的词义不同。C.能,指能做到,与《齐桓晋文之事》“非不能也”句中“能”的词义不同。D.素餐,指无功受禄,不劳而食,与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焦廉洁自守,不臣君王,自视清高,重声誉超过生命,以死殉节之举让人感叹其性情之刚烈,也为其器量太小而惋惜。B.在子贡看来,鲍焦并不想真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尽管容身草莽,采摘野蔬充饥,还在王土之上,直击鲍焦辩驳的七寸。C.对鲍焦槁死的评价,反映出君子的“主善”之心,告诫世人既要处理好自身的心志问题,又要重视为人行事格局的修养。D.商容因为无力以礼乐改变君王而身退,鲍焦则因为捍卫自身高洁的德行而献身,他们对德行人格的持守均值得世人深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不己知,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2)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14.在鲍焦事件上,有学者批评子贡有失君子之风,你认为主要依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文本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遣,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10.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1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还包括唐代的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王安石。B.卒,表示“死亡”的意思。《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D.韩愈重视师道,洞察世风。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13.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2024届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涂宗浚尝四为县令,并著贤声。后召拜御史,风裁凛然,所至急民疾苦。万历二十九年,升大理寺侍丞,继擢大理寺右少卿、左右少卿。三十四年,升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延绥①,屡立边功。修学宫,创书院,建文塔,改武庠。又创镇志,俱称不朽。修“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并撰《镇北台记》。寻擢兵部尚书。当是时也,鞑虏先是虏王撦力克死,素囊与卜失兔争立,忠顺夫人三娘子又与五路台吉等构兵,大同巡抚汪可受遂告急,奉旨促宗浚赴任。宗浚闻,特疏起用大将军王威。三十九年,至镇定营,制练火器。擢副将戴延春、贺世贤、张总等官,虏谍探而畏之。四十年,三娘子数遣使邀求分外增赏,宗浚不之答,故传演火器示之。虏惧,奉命受封。四十二年,加宗浚太子太保。特疏辞不许辞本兵疏凡十一上,四十三年,乃得请以病归籍。天启元年六月,东事急,言者交章言宗浚熟边事,可大用。至新城,病大作,饬家人办衣棉等物为殡具携之以行。抵京师,病剧。时命侍儿进所佩剑,摩挲之,叹曰:病至此,负国多矣!陛见日已不能成礼,受事未几卒。(节选自《山西提学副使南居益为沈藩王重刻涂宗浚<续韦斋易义虚裁>做叙》,有删改)材料二:涂宗浚家世贫,父某,攻木为神像以自活。宗浚习其业,尝随父居僧寺,日雕镂,夜读书,无膏油,乃执书坐佛膝上,就神灯吟哦,误触琉璃堕地碎,僧怒詈之。宗浚拂衣归,就其里蔡氏学,蔡氏辄衣食之。及宗浚为大司马予告归,亲扫蔡氏之墓,岁时致祭,必恸哭,每过读书之鸭湖庙,必欷歔不忍去。先是,其祖苦贫,尝拾遗金约重十五镒,待之道左。数日无至者,乃密藏之。越三岁,偶于肆中闻客谈遗金事,就问之,信,遂举以还客。久之,乃生宗浚焉。当宗浚为御史时,朝鲜为关白②侵暴,来乞师,朝议不允。乃抗疏曰:“朝鲜我属国也,急而求救不应,失远人心,且非春秋教灾恤患之义。”大学士张文端韪其议,赞从之,朝鲜以安。(节选自[清]蒋士铨《涂宗浚轶事》,有删改)[注]①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②关白:日本古代职官,太政大臣,这里指日本。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特疏A辞B不许C辞D本兵E疏F凡十一G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指不久,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的“寻”意思不同。B.具,指用具,与《鸿门宴》中“具告沛公”的“具”意思相同。C.去,指离开,与《苏武传》中“与武决去”的“去”意思相同。D.越,指经过,与《登泰山记》中“越长城之限”的“越”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涂宗浚有心报国,抱病进京。到京城时,病情加重,仍然抚摩佩剑,感叹自己辜负国家,到觐见皇帝时已不能完成礼仪。接受职务不久就去世了。B.涂宗浚曾随父在寺院学习雕刻,白天雕刻,晚上读书,没有灯油,就拿书坐在佛像膝上,靠近油灯诵读,后来因不慎将油灯碰碎在地上而被赶回家。C.涂宗浚跟随蔡氏学习,蔡氏给他衣服穿,给他饭吃。涂宗浚告老回乡后,每年到蔡氏坟墓祭奠,一定痛哭,每次经过读书的鸭湖庙时,便长叹不止。D.朝鲜在被侵犯时,向大明求援,没有得到允许。涂宗浚上书力争,认为作为藩属国的朝鲜遇到危急时向我们求救,朝廷不答应将会失去远人之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偶于肆中闻客谈遗金事,就问之,信,遂举以还客。(2)大学士张文端韪其议,赞从之,朝鲜以安。14.大同告急,涂宗浚采取了哪些措施安定边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G11.B12.B13.(1)同样是称臣,向小国称臣与向大国称臣相比,哪一个更好?两次受辱所受的耻辱,与一次受辱相比,哪一个更耻辱呢?(2)虽然曹操的功绩在中原无人能及,但民众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他的恩德。14.守备不修,缺乏智谋,魏蜀两国强弱悬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的,我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陛下”作主语,且“若陛下降魏”表意完整,且后面“魏”“魏”都指魏国,不能连用,中间需停顿,B处应断开。“魏不裂土”“封陛下”是两种行为,之间用“以”连接,前后构成目的关系,语意联系紧密,用“者”在句末表停顿,总体表明魏的情况,D处应断开。“周”指谯周,后面“请身诣京都”是他的行为,“以古义争之”是“诣京都”的目的,前后表意完整,中间需停顿,G处应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攻占。/能够。句意: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就少了。B.错误。改变,驳倒/改换。句意:众人没有办法改变谯周的道理。/根部拳曲而土被改换。C.正确。稳固。/固执。句意:他的根基是很稳固的。/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固执。D.正确。均为整治的意思。句意:不整治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致力于耕作纺织,整治防守作战的器具。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种情势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是邓艾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等”,同样;“小”“大”,均是形容词作名词,小国、大国;“孰与”,与……相比,哪一个……;“再”,两次;“何与”,与……比怎么样。(2)“盖”,盖过、超过,无人能及;“中夏”,中原地区;“威”,威势;“怀”,感念。【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蜀国倾覆”的原因,见于材料一中的“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和材料二中的“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分析可知有三个共同点:一是材料一的“不作城守调度”和材料二的“不修守备”,都是说守备不修;二是材料一的“而蜀本谓敌不便至”和材料二的“智算亦胜”,都是说缺乏智谋;三是材料一的“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和材料二的“彼强弱不同”,都是说魏蜀两国强弱悬殊。参考译文:材料一: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应该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容易守御,应该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称臣,向小国称臣与向大国称臣相比,哪一个更好?两次受辱所受的耻辱,与一次受辱相比,哪一个更耻辱呢?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应当及早计划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敌已经临近,灾祸失败也将要降临,而且众小人之心,没有一个可保其不变,恐怕我们出发的时候,其变化不可预料,怎么能到达南中呢!”有人说:“如今邓艾已经不远,恐怕他不接受我们投降,怎么办呢?”谯周说:“现在吴国还没有臣服于魏,事情的形势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礼。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的,我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众人没有办法改变谯周的道理。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材料二:魏国伐蜀时,吴国有人对襄阳人张悌说:“司马氏得到朝政大权以来,国内的大乱屡次出现,百姓还没有归服,如今又费尽辛劳去远征,他会败于没有时间休整,怎能取胜?”张悌说:“不是这样。虽然曹操的功绩在中原无人能及,但民众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曹睿继承他,刑罚苛繁劳役沉重,驱使人民东西往来奔走,没有一年安宁过。司马懿父子累世立有大功,废除对百姓烦琐苛刻而实行对百姓较为平和有利的政策,为百姓谋划着想而解救他们的疾苦,民心归顺他已经很久了。因此淮南出现三个叛逆,而腹心之地不受惊扰;曹髦被杀而死,四方也没有引起叛乱。而且能够任用贤能,使他们各尽其心,他的根基是很稳固的,奸计也得以实现了。而如今蜀国却是宦官专擅朝政,国家没有政策法令,而且穷兵黩武,人民劳顿兵士疲惫,竞争于外利,不整治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他们强弱不同,魏国人的智谋又胜过蜀国人,魏国乘其危难而攻伐,大概战无不胜。唉!魏国得志,是我们的忧患。”起初吴国人都取笑他的话,到魏国取胜后才信服。(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等四地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DFH11.C12.D13.(1)于是焚烧书籍,活埋读书人,往前小看尧舜,往后轻视三王。
(2)秦始皇自满,不听取群臣的意见,于是坚持错误不去改变。14.①自身才能平庸,前二主暴政埋下祸根;
②秦俗导致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愿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王二十多个国君,常常是诸侯中的领先者。难道历代君王都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秦王二十余君”作“至于”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诸侯”修饰“雄”,中间不能断开,“雄”作“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哉”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所以H处断句。故选D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都是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像鸟儿张开翅膀。句意:来逐步侵占六国。/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B.正确。句意:兄弟互相疏离。/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C.错误。“这里的‘天子’指秦始皇”错误,这里的“天子”指的是“六国诸侯”。D.正确。沿袭,承袭;/凭借。句意:因循这些错误不改。/所以秦始皇凭借四面闭塞的国土。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就可以趁着秦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错误。由原文“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可知,原文说的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来指挥东方诸侯新建的各国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而不是“趁着秦国疲惫的时候一举打败它”。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上”“下”,名词作状语,往前,往后;“小”,小看;“邈”,轻视。(2)“足己”,自满;“不问”,不听取群臣的意见;“过”,坚持错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始皇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可知,自身才能平庸,前二主暴政埋下祸根;根据原文“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可知,秦俗导致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愿谋。参考译文:材料一:在这个时候,秦国最强,诸侯国正好开始变得衰弱,苏秦用合纵的方式联合他们,秦国人恐惧六国联盟,不敢向函谷关以东进兵,二十九年内,天下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可是秦国国势强盛,地形有利,善于权谋的人,都争取投奔秦国。到了苏秦死后,张仪倡导连横,诸侯听从了他,纷纷向西边奉事秦国。所以秦始皇凭借四面闭塞的国土,据有崤山、函谷关的天险,跨有关中、巴蜀富饶的土地,听从众人的谋划,继承六代先王的功业,来逐步侵占六国,兼并诸侯,统一了天下。可秦国毕竟是依仗狡诈的谋略,没有笃实可信的真诚,没有道德和仁义的教化,来凝聚天下的人心。任用刑罚,相信小计谋,并以此作为治理之道。于是焚烧书籍,活埋读书人,往前小看尧舜,往后轻视三王。秦二世更是变本加厉,对下不施行恩惠,民间的情形不能上达;君臣互相猜疑,兄弟互相疏离;教化之道变得浅薄,统治的纲纪十分败坏,人民不知道义,却让他们不得安宁。统治天下十四年,终于全局崩溃,这就是狡诈虚伪的弊端。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能使天下人有羞耻之心,教化因此就可以达成了。如果用狡诈虚伪的方法苟且迎合,取悦于人,从君主和公卿就是这么做,又怎么能给臣下做表率呢?秦朝的破灭,不也是应该的吗!(选自《战国策·刘向书录》,有删改)材料二: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虽然动乱,三秦之地还是可以保全的。秦地被山带河,形势险固,四面都有天然关隘险阻。自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王二十多个国君,常常是诸侯中的领先者。难道历代君王都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但都为险阻所困而不能前进,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只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诸侯们出身平民,因为利益而联合起来,并没有帝王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百姓也不亲附。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来指挥东方诸侯新建的各国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可是他们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自己却被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是错误的啊。秦始皇自满,不听取群臣的意见,于是坚持错误不去改变。秦二世继承王位,因循这些错误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人亲附,危弱而没有无人辅佐。三位君主昏庸糊涂,终身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原因就是由于秦朝的政治有许多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出口自己就被杀戮了。因此,三代君主迷失帝道,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语文试卷10.BDG11.A12.C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4分)(1)皖县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收熟”“众”“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4分)(2)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1分;“贱”“脱误”“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3分)示例:①孙权合并士卒,吕蒙知晓原因是“兵少而用薄”,而“用薄”是关键,所以赊账改换装备;②谢奇屯皖田乡,吕蒙知晓出其不意是关键,所以采用袭击之术;③攻打皖,速战速决是关键,所以建议精锐推进攻击。评分参考:答对任意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10.BCE11.C12.B13.(1)君主(当政的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断地向他谋求职位,这是败坏清白德行的做法。(2)害怕祸患却不逃避为正义而死,贪图财利却不做自己认为错误的事,与人结交亲密却不勾结。14.①不谦卑,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②不善良,论辩时玩弄辞藻,强加观点;③不温厚,言辞尖刻而致鲍焦槁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没有诤谏而归隐山林,说明我很没勇气。无能又无勇,不足以担当三公这个重任。“而”字连接“不争”和“隐”,中间不断开;“不争而隐”是判断句的主语,后面断开,即B处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这里表判断,后面断开,即C处;“愚且无勇”是“不足以备乎三公”的原因,E处断开。故选B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只;刚刚。句意:也只能走到这个地步了。/刚刚得到府君的书信。C.错误。都是指能做到。句意:想以礼乐教化纣,却失败了。/不是不能做到。D.正确。都是指无功受禄,不劳而食。句意:远远地脱离了吃白饭这个错误了!/空占着职位,什么事也不做,白吃闲饭。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鲍焦并不想真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错,子贡的话“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将其蔬,此谁之有哉?”意思是人不可能真正和这个世界划清界限,并不是说鲍焦并不想真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己知”,宾语前置,知己;“干”,谋求,求取;“是……也”,判断句。(2)“义”,为正义;“不为所非”,不做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比”,勾结。【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听到鲍焦的观点后,子贡对他展开了批评,“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将其蔬,此谁之有哉?”,表现得不谦卑,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②“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这是子贡的观点,把它强加在鲍焦身上,说他“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将其蔬,此谁之有哉?”,论辩时玩弄辞藻,表现得不善良;③指责鲍焦“今吾子污其君而履其土,非其世而将其蔬,此谁之有哉?”,语言尖刻,不温厚,致使鲍焦“弃其蔬,而立槁死于洛水之上”,相当于逼死了他。参考译文:材料一:鲍焦衣服破旧,皮肤露在外面,提着箩筐去采摘蔬菜,在路上遇到了子贡。子贡说:“您怎么沦落到这种境地了?”鲍焦说:“天下抛弃道德教化的人太多了,我又怎能不落到这种境地呢?我听说,世人不了解自己还不停地做下去,这是错误的行为;当政者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断地向他谋求职位,这是败坏清白德行的做法。行为错误,廉洁败坏,然而还不停止,是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子贡说:“我听说,非难世道的人就不在这世上谋取利益,指责君主昏庸的人就不踏上他的土地。现在您指责君主却站在他的国土上,非难世道却还采摘世上的蔬菜,这些都是谁所有的呢?”鲍焦说:“哎呀!我听说贤德的人很谨慎地对待出仕为官,而轻松地对待辞官隐退;廉洁的人以羞愧为易而以一死为轻。”于是扔掉蔬菜,死在了洛水上。君子听说后说:“多么廉洁刚强啊!山势陡峭就不会太高,水流太急就不会太深,行为太苛求了,道德就不深厚。如果立下与天地等同的志愿,其人就不会长命。鲍焦可以说是不幸的了,他的气节度量,也只能走到这个地步了。”材料二:君子有主张行善的好心,却没有轻视别人的脸色;德行足以统治天下,却没有骄恣放肆的容颜;行为足以做后代的表率,却不去非议别人的短处。所以说:君子虽有高尚的品德,但自认为没有似的,他总是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与人相处绝不同流合污,能够随机应变而不墨守成规,即使在下位,老百姓也愿意爱戴他,即使想要不尊贵,能够吗?《诗经》说:“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他是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君子容易结交,但难以勾搭;容易恐惧,但难以胁迫;害怕祸患却不逃避为正义而死;贪图财利却不做自己认为错误的事;与人结交亲密却不勾结;言谈雄辩,但不玩弄辞藻。胸怀是多么宽广啊!像磨刀石一样啊,廉洁不能被切割。多么温厚啊,他的仁厚能够发扬光大,多么出类拔萃啊,他的才能有别于一般的世人。《诗经》说:“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商容曾经执着跳舞的羽和乐器籥,跟随着纣王的马夫,想以礼乐教化纣,却失败了,于是离开了殷商,到太行山隐居起来。武王克殷当了天子之后,想封商容为三公。商容推辞说:“我曾经跟随着马夫想教化纣而没能做到,说明我很无能;没有诤谏而归隐山林,说明我很没勇气。无能又无勇,不足以担当三公这个重任。”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君子听说这事后评价说:“商容可算是能自我反省而不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了,这是真正的君子啊!远远地脱离了吃白饭这个错误了!”《诗经》说:“那君子啊,不白白地吃闲饭。”就是说商先生这样的人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答案】10.D11.A12.C13.(1)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以招引群臣进谏。(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够得上(值得)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近似于(近乎)谄媚。14.①晓之以理。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②动之以情。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③明之利害。前节度使田弘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④示之以威。韩愈暗示王廷凑神策军兵多将广,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牛元翼。【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愈说我信奉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愈言我奉佛太过”,“太过”补充说明“奉佛”的程度,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东汉奉佛以后”是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而且“天子”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唐宋八大家'还包括……陆游”错误。“陆游”不在“八大家”之列,应该是“曾巩”。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错误。由原文“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可知,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由此可知,穆宗只是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并没有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至忠”,极大的忠诚;“安”,怎么;“宽假”,宽容;“来”,使……来。(2)“相若”,相似、相近、相仿、差不多;“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耻辱;“谀”,谄媚。【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晓之以理。由原文“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可知,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由此可知,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②动之以情。由原文“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可知,众人认为“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兵士不能安身立命”,而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由此可知,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③明之利害。由原文“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可知,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由此可知,前节度使田弘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④示之以威。由原文“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愈曰:‘若尔,则无事矣。’”可知,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由此可知,韩愈是暗示王廷凑神策军兵多将广,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牛元翼。参考译文:文本一: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枢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韩愈重新担任博士。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上书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贷他,以招引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王廷凑部署军队迎接他,让兵士穿上铠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廷凑说:“变乱发生,就是这些士卒闹的。”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上前激愤地说:“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众人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的兵士不能安身立命。”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众兵士都说:“好吧。”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于是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王廷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正逢牛元翼突围出来,王廷凑也就不再追赶。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文本二: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2024届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CE11B12.B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虚拟现实内容制作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协议:电影作品国内发行与播放权
- 2024年度5G网络覆盖工程建设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度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要点3篇
- 2024个人商铺租赁合同范本「年」
- 工艺品买卖合同模板
- 地下室防水工程协议
- 材料选购协议书
- 合同解除协议的注意事项详解
- 水利专业工程师面试题库
- “问题链”教学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初中议论文写作讲解通用PPT课件
-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83页PPT课件
- 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中文复习资料
- 检验科标本接收流程图
- 火力发电厂ABC级检修管理标准实施细则
- C70型通用敞车
- 钢轨尺寸图(清晰)
- 煤炭管理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