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昆明市高三语文三诊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3月昆明市高三语文三诊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3月昆明市高三语文三诊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3月昆明市高三语文三诊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3月昆明市高三语文三诊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诗言志”一直被学术界看作诗歌本质的理论,“志”也就被解释为诗人的思想情感。但在汉代以前,“诗言志”是专论《诗》的,应为“《诗》言志”,它并不具有一般的诗学最早提到“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诗乐交融的状况。对于夔所云“百兽率舞”,孔安国解释说“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则神人和可知”,认为乐有感天动地的效果。但“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对事实过程的描述,孔安国的解释不足以信人。有学者将“百兽率舞”看习惯作装扮成动物的舞蹈,所以这里说‘百兽率舞’。”这一说法显然更合理。夔所谓“百兽率舞”,是对前一句的补充,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宗教乐舞。其中的“诗”宗教仪式主要祭祀先祖和天地神灵,本身含有敬慕、畏服之情和祈求福佑之意,这些意愿通过歌《诗》表达,乐和舞使得《诗》所传达的情志更加热烈、谣(包括乐舞)经常是同原始巫术与宗教活动相联系的,其歌辞往往就是巫术行使时的咒语的群体祝咒意向”。进一步言之,在仪式类型化以后,每一首诗自身独特的情境会被逐渐忽视,此外,同一首诗也会被用在不同仪式之中,这样,“志”和《诗》那么,“言志”是《诗》在仪式中的功能,“诗言志”其实就是“以《诗》言志”。【注】胄子,帝王或贵族的长子。(摘编自过常宝《“诗言志”:从思想建构到教化诗学》)应该如何理解“诗言志”?来说,“诗言志”尚可对付,毕竟这些“民俗歌谣之诗”乃是普遍的人性感物而动的结果。形式相同,都是祭祀时告神和祈福的工具及其结晶。诗、歌、舞、乐,本属一体,皆巫现事神之用,我们不能说诗就是言巫之志,反倒应该说,最高等级的诗乃是巫祝接收到的天道和神言。有些诗不是“言志”,而是“言道”,因为它就是“道言”或“天志”。至少对于“雅”为诗”是普遍乃至普通的现象吗?有感而发或兴之所至者都可以称诗吗,都可以“刻之玉版,藏之金府”?如果我们把“诗言志”这个当然极为有理的命题绝对化,则会有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乃至自由主义的意味,以为“我手写我心”就是作诗,而所有琐屑、杂碎、临时、私人甚至无聊的感受都能入诗,甚至就是诗之本,则显然误解了这个古老的说法。不可否认,最初的诗歌(尤其国风)大多是平民在劳作和生活中所创造的,但经由官员从民间采集,后为孔子整理,便具有了“经”的地位,其中体现的已不(完全)是原作者之志,而是圣人之志。所以,我们需要弄明白:诗究竟言了谁之志?第三,言志之诗究竟是什么?志、情、意、欲等等,都是个体性的,诗的本质难道只在于曰:“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诗的初级本质在于个体的操持,心志的净化,人性的切磋琢磨。诗之为“作”,近乎“圣”,就在于能陶铸情性。因而圣人之“作”,既在于“诗”,也在于通过“诗”而“作人”,即教化生民。我们并不反对诗首先具有“言志”“达意”“抒情”的功用,但它更高的目标却在于“成人”之美,而不仅仅言己之志。绝大多数人的常情和欲志即便不能说不值一提,也肯定没法用来教化群伦。所以,我们必须在“诗教”和“乐教”这个政治哲学的高度来理解“诗言志”:圣人通过音乐和诗歌来序人伦、睦友邻、齐风俗、化民气、肃庙堂、乐万方等等,达到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这也是诗教的根本目标。(摘编自程志敏《“诗言志”小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复杂的历史语境入手,探究“诗言志”这一古老的论题,揭示诗在古C.材料一探寻古籍中关于“诗”和“志”的最早记载,这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文字下乡》中分析文字起源的思路一致。D.材料二指出,以国风为代表的部分诗歌源自先民的劳作和生活,《诗经·苯苜》中的劳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的感发无法使百兽起舞,可见孔安国对乐的理解不足以使人信服,“百兽率舞”应解释B.宗教仪式类型化使得诗作自身独特的情境被逐渐忽视,因此,对诗的研究应该去除宗教色C.孔子的教化虽未突破夔“教胄子”的范围,但他整理的《诗》对“诗教”有重要意义,也D.“抒情”与“成人”对应着诗歌不同层次的功用。“成人”即教化生民,是更高层次的目标,这缘于为政治国的需要。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A.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无衣》)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C.《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齐桓晋文之事》)5.请概括两则材料中“诗言志”的内涵。(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旷野里(节选)1951年7月初的一天,前一天刚到任的县委书记朱明山正在他房里踱来踱去,考虑着刚刚文书向他报告的一个严重问题,渭河两岸产棉区普遍发现了棉蚜虫。对于农业科学还远没有摸到边的朱明山,光光听说棉花生产的一个季节里,单性生殖的棉蚜虫每一个就可以繁殖到六万万亿,他就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害虫向刚刚翻身的棉农生活和新生国家的工业生产侵犯的危险性。他和县长梁斌商量决定抽调干部去援助产棉区治虫。晚饭后在县政府大礼堂举行的各区干部动员会,本来预定顶多开个把钟头,可是梁斌一个人就讲了将近两个钟头的话。直到夜里,治虫工作队才准备分头向指定的各区星夜进发。朱明山把治虫工作队的组长召集到礼堂的大门边谈话。他怕梁斌长篇讲话中有些不合分寸处可能会给实际行动造成偏差。“梁县长刚才在大会上说这是个战争,他的意思是说,这是我们领导农民和棉蚜虫进行战争,你们绝不能还没有和蚜虫接触,就和农民发生冲突。这么办,蚜虫欢迎。”梁斌脸上有点不自在,往前迈了一步,“是的,我可没号召你们向农民冲锋。这个任务,一般地说基本上是发动群众的工作,发动群众嘛,还要给你们细讲吗?我们哪一项任务能少了这一步,剿匪反特、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对,”朱明山笑着同意,有意截断梁斌不知道又要进行多久的解释,“群众要看实际,干部就一段地一段地治给他们看。那我们就出发吧。”朱明山连夜要赶到分管的区去,梁斌说县里还有些事情,第二天再走。有月亮的夏天晚上,在渭河平原上的旷野里是这样令人迷恋,以至于可以使你霎时忘记内心的负担,失掉疲倦的感觉,而像一个娇儿一样接受祖国土地上自然母亲的爱抚。在你眼前辽阔的平原迷迷蒙蒙地展开去,远处的村庄和树丛就好像是汪洋大海里的波浪。近处村庄恐怕不好吃。您看,光个治虫,春上合作社就给群众贷下来些什么‘赛力散’,干部也不懂,很宝贵。”接着朱明山告诉他,全国很快就要有计划地抽调工农干部学文化,扩大知识,以便将来担负新的艰巨的领导工作……一阵说得文书脸上才露出了隐约的笑容。可是,当朱明山指挥的治虫工作队连夜来到村里,却碰到了令人气恼的冷淡。工作队的干部兴冲冲地听了当地干部一谈情况,心都凉了半截子。“连个群众会都召集不起来,大伙都说开会就能把那虫给治了?”“翻了棉花地种晚包谷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第二天天一亮,朱明山和干部们在棉花地边蹲下来,翻起棉叶下面一看:啊呀!黑森森的棉蚜虫都絮满了一层,叫人发呕;有些棉叶因为蚜虫多到一疙瘩一疙瘩,被压得倒吊下去了。他们遇见到地里来看棉花的群众,愁得两道眉都连起来了。可是当朱明山非常同情地试着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好像哑巴一样一声不吭,闷着头就走了。大门外面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干瘪老汉气愤地用棍在地上戳着说:“开会!开会!斗争!斗争!叫这伙怂娃们斗争虫王爷吧!看这回怎么整油汗性】!”老汉说完闷头就往大门里一上级可以骂,群众可以骂。”回到区上,朱明山把工作队干部和当地干部召集起来,提出两天到三天里头不开群众大会。白天太阳红的时候集中力量,由区乡以上的干部亲自动手,在愿意首先治虫的村干部和群众的棉地里用喷雾器,多打药剂和烟叶水。晚上只许宣传大家到早上治过虫的棉地里去参钱,那就请事实先发言吧。”“听说你们这里有专家?”崔浩田问:“植棉能手蔡治良吗?他在屋里泡烟叶水哩,叫他来吗?”“当然!我们光有农业站的技术指导不够,还要有群众的指导。毛主席叫我们先当群众的学生。”朱明山又对文书说,去把村里能叫来的干部都叫来一起听听。不一会儿四十多个村干部在小院里溜墙根蹲了一圈。一开始有的人蹲得远远的,但听到蔡治良要说打虫药水的配制,就慢慢挪了过来。我想出个办法,你们说那辣子好呛人?一斤能熬多少水?熬一担,掺几担白水,味还不小吧?”“好意见,好意见!”全院的人嚷着。“还有,”蔡治良进一步说,“烟叶和辣子不能用完,人还要吃;煤油人不吃。那东西掺上水治虫,虫还活得了?”“还有吗?”朱明山高兴地问,也像还不满足。“想到的就这些,这是烟叶呛得我想起的,不敢保证能顶事。”要试验。试验成功就请大家参观。”经过两三天在烈日底下的鏖战,渭北四个区的治虫工作就出现了新气象。蔡治良的创造性发现实验成功了。而且群众的智慧的确是经过劳动逐渐提高的磺石灰合剂”这个概念,创造了许多新的“合剂”——烟叶半斤、辣子半斤,加水四十斤熬煮;煤油六两、肥皂六两,加水八十斤溶化调匀。这些“合剂”比单独一样东西杀虫的威力第五天,许多村子白天已经看不见几个人了,盛药剂的水缸搬到了棉花地边上。遍地都是男人女人、老汉和小孩,端着盆子、瓢、大碗,用扫帚蘸着各种土制药剂刷着被棉蚜虫爬朱明山在街上遛了个弯,回想起头两天到这街上人们一见他就躲避的情景,浑身都轻快越来越多,说他天天开会,虫灾却越来越严重,干部消极抵抗,他还发脾气。让您赶快去看看。”朱明山决定连夜就回去。他和文书走出村,重新到旷野里的路上,两个人一直沉默着。(有删改)【注】油汗,陕西关中一带方言,指植物上的小虫子。这里指“棉蚜虫”。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明山不满梁斌在动员大会上发言的时间过长,会后又把工作队组长留下来开了个短会。B.群众不愿配合县里的治虫工作队,主要是因为干部们没有文化知识,给群众造成了损失。C.梁斌动辄开会,冗长的会议解决不了问题,是《反对党八股》中指出的不良作风的再现。D.用辣椒水、煤油治虫的方法实验成功后,蔡治良又创造出许多杀虫威力更高的“合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画线句由第三人称叙述转换为第二人称,蕴含着对土地深沉的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B.“气愤地用棍在地上戳着”“蹲得远远的”这些细节描写都反映出干部工作不到位、群众C.文本穿插使用方言,亲切自然、充满乡土气息。如“一疙瘩一疙瘩”“怂娃”等词语,符D.文本通过梁斌、蔡治良等人物来反衬朱明山这一形象,表现出了朱明山不说空话、务实肯9.小说两次写到“旷野里”,并以此为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节选自《孙子兵法·九地》)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军二十万。广武君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成安君尝自称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信使人A间视B知其C不用D广武君策E则大喜F乃敢引兵G遂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文中意为败退,与贾谊《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意思相同。B.说,文中指劝说,与《氓》中“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说”意思不同。C.若,文中为人称代词,与《鸿门宴》中“若入前为寿”的“若”用法相同。D.平旦,古人根据夜色把夜半以后分为鸡鸣、平旦两段,平旦指天亮的时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子兵法》十分重视战场环境对人心理的特殊影响,概括总结出调动参战将士们战斗积B.韩信、张耳率军攻打赵军,双方兵力悬殊,成安君因害怕有诈,没有采纳李左车截断对方C.韩信认定赵军不会轻易进攻,所以假意派先锋开出营寨,又立起了大将旗鼓,赵军果然打D.韩信的两千精兵见赵军全部出动,快速占领赵军营垒,插满汉军的旗帜,使赵军退兵回营(1)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2)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14.韩信打败赵军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哪些用兵策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梦见梧桐生后圃②,眼看麋鹿上高台。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与金订立屈辱和议。②梧桐横生,太宰部说这一梦境预示战争取胜,夫差予以采信。③麋鹿游姑苏之台,意谓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诗从吴王夫差亡国这一史实出发展开议论,首联点明了吴国败亡的原因。B.颔联中的“养虎遗患”照应“纵敌”句,进一步指明夫差放过越国的严重错误。C.“求鱼无后灾”用“缘木求鱼”之典指出夫差征伐之举危害不大,但劳而无功。D.颈联上下两句中“梦见”和“眼看”相呼应,暗含因果关系,讽刺性极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音乐可闻其声不见其形,苏轼、李贺都借助“蛟”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如《赤壁赋》(2)《论语》有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两句表述了相似的选贤纳谏的观点。(3)一扇窗,犹如一个银幕,居室主人的日常悲欢就在其中上演。古人常以“窗”入诗文表达情思,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里,我们尽可以怀念过去;在自然里,我们却愿意万古长新。最使人不能忍耐的是杭州的西湖,人们把些历史的糟粕尽其可能地堆在湖的周围,一片完美的湖山变得支离破裂,成为一堆东拼西凑的杂景。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点染过的自然:C带有原始气氛的树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渐渐远离了剩下的一片湖水,这里,自然才在我们面前矗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这种对于自然的看法,我不能不感谢昆明七年的寄居。那样朴素、坦白而没有修饰、少有历史的负担和人工的点缀的昆明附近的山水无处不呈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这时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抗战期中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棵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D我在它们那里领18.下面句子中的“点染”与文中加点的“点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杨朔《泰山极顶》)B.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曹靖华《飞花集·点苍山下金花娇》)C.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D.秋夜不肯明,霜露畏点染。(方夔《感兴》)19.文中ABCD四处都使用了冒号,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用于称呼语后,表示提起下文。②用于提示性话语后,表示提示下文。③用于总结性话语后,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④用于需要解释的话语后,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⑤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总结上文。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长句,请将其改为四个短句,与上下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洗完头发后,我们常常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选择,应该让头发自然风干,还是用电吹风迅速吹干?使用电吹风会不会损伤发质?研究表明,要想头发不受损,首先要保护好头发最外层头发干燥时,毛鳞片处于闭合的状态,一个个紧贴、连缀在一起,但遇就,B。当我鳞片开口张开的角度吹得更大,这时,头发内部的水分就会被热风带走,导致头发失水,久①电吹风产生的高温和强风也会使毛鳞片受损,②头发表面会变得毛糙,③导致头发之间的摩擦增大,④进一步形成发质的损伤。⑤同时,高温还会破坏头发角质蛋白中的二硫键,⑥使得角质蛋白变性,⑦头发会变得脆弱、易断。⑧与此同时,⑨头发中的色素也会在高温相比之下,洗头之后C_,能避免高温和强风对发质造成的一系列损伤,让头发拥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中主人公朱明山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以上内容对于面对诸多挑战的当代青年也极具现实意义。1.(3分)B(祭祀的意愿通过“歌《诗》”来表达,而非“诵读”)2.(3分)D(A项“乐的感发无法使百兽起舞”于文无据。B项据原文可知,诗源自宗教,其本质不是文学,对诗的研究不能去除其宗教色彩。C项孔子“教化生民”,已突破夔“教胄子”的范围)4.(3分)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重在抒情,表达诗人的人生际遇)5.(6分)①祭祀等宗教活动中,人们通过歌《诗》配以乐舞,表达群体祝咒意向。②诗是神言,“诗言志”即言天道和神言。④“诗言志”即圣人通过音乐和诗歌来教化生民,使社会生活和谐美好。(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6.(3分)C(A项朱明山留下组长是怕梁斌的发言中有不合分寸的地方给实际工作造成偏差。B项群众不愿配合县里的治虫工作队,主要是因为干部工作方法不得当,把开会当成了主要工作方式,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D项“合剂”不是蔡治良创造的)7.(3分)D(文本通过蔡治良从正面衬托朱明山的形象)8.(5分)①小说在棉农与棉蚜虫的冲突、棉农与干部的冲突中展开故事,并推动情节发展。②小说通过朱明山与县长梁斌工作方法和作风的冲突,塑造了朱明山务实、勇于实践的干部形象。③小说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叙述故事,穿插多重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渭河平原的社会现实。(第一、第二点各2分,第三点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6分)①“旷野里”是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旷野里”象征广阔无垠的祖国土地,这片土地给予我们自然母亲的爱抚,也需要我们去耕耘建设。③县委书记朱明山来到新的工作环境,面临自己不熟悉的棉蚜虫治理等问题,也如同置身迷茫的旷野里,需要摸索新的工作方法,解决困境。(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3分)BEF11.(3分)A(“追亡逐北”的“北”意为“败逃的敌人”)12.(3分)B(“成安君因害怕有诈”有误,原因是成安君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1)深入敌国的腹地作战将士们就会专注,敌人就不能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的土地上掠取粮食,全军人马就有足够的粮食。(“克”“掠于饶野”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士兵们于是大乱,纷纷逃跑,赵将即使斩杀逃兵,也无法阻止士兵逃跑。(“走”“禁”各1分,句意通顺2分)14.(3分)①乘人不及,出奇制胜。韩信用一万士兵迷惑赵军,引诱赵军全部出动,埋伏好的两千士兵趁机拔旗易帜占领赵军营垒。②置之死地,激发斗志。韩信让将士背水一战,激起将士同仇敌忾、奋死力战的斗志。(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参考译文】用兵的情理最重要的是出兵迅速,乘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打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深入敌国的腹地作战将士们就会专注,敌人就不能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的土地上掠取粮食,全军人马就有足够的粮食;部署兵力要巧用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军的意图。把部队投入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兵就会宁死不退;士兵连死都不怕,全军将士必然会拼尽全力。士兵们深陷绝境就会无所畏惧,无路可走了军心就能稳固,越是深入敌国境内部队的凝聚力也就越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士们就会殊死战斗。正因如此这样的军队不需要整治就会自觉加强戒备,无需强求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无需多加约束便能亲密团结,不需要三令五申就能遵守纪律。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陈余闻讯,就在井陉口集结部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野外又没有什么东西可抢,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成安君曾经自称是义兵,不用诈谋奇计。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陈余不采纳广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