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项目地点:武山项目承办单位:武山县教育体育局可研编制单位:华西设计院可研编制负责人:张静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可研编制参加人员:朱颖二级注册建筑师高丽华主任结构工程师史瑞水暖工程师乔玉萍电气工程师买万军造价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名称、业主及地点 1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1.2.1编制依据 11.2.2编制范围 11.3可行性研究概况 21.3.1项目背景 2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3.3建设目标 41.3.4建设内容 51.3.5建设周期 61.3.6工程投资 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 82.1.1武山县城市发展现状 82.1.2武山县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102.2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11第三章建设规模 143.1建设规模 143.2建设规模方案 14第四章项目选址 164.1项目位置 164.2自然条件 164.2.3气候 164.2.4地震 174.3通讯、交通 174.4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 174.5环境保护要求 174.5施工条件 18第五章建设方案 195.1建筑指导思想及原则 19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195.3建筑方案 215.3.5建筑色彩 255.3.6建筑材料选择 255.4结构设计 255.4.1、场地自然条件 255.4.2.设计依据: 265.4.3、设计标准 265.4.4、看台活荷载标准取值 265.4.5、结构体系 275.4.6、建筑材料 275.4.7、室外工程: 275.5电气设计 275.6给排水及暖通 38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516.1环境保护 516.1.1设计依据 516.1.2环境保护措施 516.2使用期间的污染治理 536.3环境影响评价 53第七章节能、节水 547.1节能、节水原则 547.2项目设计依据 547.3节能措施 547.4节水措施 55第八章卫生与消防 568.1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 568.2安全防护措施 568.3项目建成后的消防安全防护措施 56第九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89.1组织机构 589.2劳动定员 589.3人员培训 58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5910.1项目管理 5910.2实施计划说明 5910.3项目招标范围 6010.4招标组织形式 6010.5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6010.6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6110.7招标方式 6110.8项目招标事项表 62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411.1投资估算 6411.2编制依据 6411.3资金筹措 6411.4投资估算表及投资分析 64第十二章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与分析 6612.1社会效益评价 6612.2经济评价 66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6713.1结论 67附图: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总平面图附文件:《武山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的立项报告》(武教体建发【2008】16号《武山县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纪要》(武政纪发【2008】10号《武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武山县体育中心的通知》(武机编发【2010】3号)武山县发改委《关于下达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计划的通告》(武政纪发[2008]10号)武山县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620524201001-07x号)武山县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2009年三月三日)武山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宗地图》(2010年一月十五日)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2第一章概述1.1项目名称、业主及地点1.1.1项目名称: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项目项目承办单位:武山县教育体育局项目地点:武山县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武山县教育体育局有专职体育工作者8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51名,体育训练点50个,省体育局命名的晨练点12个,业余武术队60个,乒乓球、篮球、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200多个。1.2编制依据及范围1.2.1编制依据(1)《武山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的立项报告》(武教体建发【2008】16号(2)《武山县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纪要》(武政纪发【2008】10号(3)《武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武山县体育中心的通知》(武机编发【2010】3号)(4)武山县发改委《关于下达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计划的通告》(武政纪发[2008]10号)(5)武山县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620524201001-07x号)(6)武山县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2009年三月三日)(7)武山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宗地图》(2010年一月十五日)1.2.2编制范围本报告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就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项目,阐述项目背景,论证其必要性,分析研究建设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提出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确定合理的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投资估算分析供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3可行性研究概况1.3.1项目背景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52万人,是国扶贫困县。全县有专职体育工作者8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51名,体育训练点50个,省体育局命名的晨练点12个,业余武术队60个,乒乓球、篮球、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200多个。全县群众素有习武健身的传统1992年被原国家体委命为全国“武术之乡”。近年来,县上定期召开全县春节武术表演赛、晨练点健身操比赛、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县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开展艺术月活动,并组团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体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在天水市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县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2007年,在“水浒杯’’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武山代表团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国家规定拳术和规定器械比赛中,获得男子自选太极拳第二名,男子棍术第:名,女子刀术第六名的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增强全民体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效益武山和谐武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县仅有400米田径场1个,小球馆1个,标准篮球场145个,其他体育活动场所几乎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体育事业的需要武山县县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海拔134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运动员可在体育场馆内进行训练。纵观地理、气候、旅游等各方面优势,建成县体育场馆后,与周边校区的运动场及其他城区运动场地一起,可为全县提供一个运动项目较为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体育训练基地。对内可提高全县健身活动的水平,强化武山县县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对外可吸引天水市乃至省内体育专业队伍前来集训,力争使其成为天水市又一个综合型体育比赛场所。拉动内需的需要实施该项目工程,将极大地促进县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地整合县城文化体育教育资源。项目竣工后,将服务县城及周边9所学校、1万多学生、6万多群众,将为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及全县公益性文体活动提供场所,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文体教育、城区居民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有力带动全民健身工作快速发展,以强劲的动力拉动新武山城区的开发步伐。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下,县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的追求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需求和时尚。目前,县城可供人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及竞赛体育的场地,体育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与县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为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设一座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体育场地,是人民的迫切需要。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方便全民就地、就近参加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城市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人口素质提升的长远大计。同时,县体育场的建设,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县至今还没有一处比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造福县人民。县委、县政府放弃经济利益的考虑,在县城渭北新区无偿划拨土地40亩,兴建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并且自筹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为城区乃至全县人民打造一个开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理想场所,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新城区快速开发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武山县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十分经营”的思路,努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最佳宜居县城,着力打造生态巫山、宜居武山、魅力武山。按照“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建设最佳宜居县城”和“扩大规模,增大容量,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综合承载力”的城建新思路,加快了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城区建成面积由3.2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9.6平方公里。改造、新建了中小学96所。对于新建、改建后扩容的中小学生来说,原来设施陈旧的体育设施及狭小的体育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武山县县体育场的建设既能满足中小学校区体育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新城区新城市市民健身的需要。1.3.3建设将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建设成为资源配置合理、设施先进、管理一流的体育场馆,使其成为武山县城市建设新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满足群众的需要。1.3.4建设内容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馆的建设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标准田径场中心为人工草坪的标准足球场,四周为标准400米(2)主席台及观众看台西侧中间位置设主席台,东面、南面设观众看台,看台下设管理室、医疗保健室、锅炉房、公共厕所以及各类辅助用房。(3)体育场周边体育设施在体育场西端建设2块塑胶面层的网球场、2块羽毛球场、2块排球场,在体育场南端建设10块篮球场。停车场30个车位。(4)大门及门卫值班室2处。(5)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包括金属围栏、室外给排水工程、室外电气工程、室外暖通工程、道路工程、场地铺装等项目工程及局部绿化。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57798.302总建筑面积㎡7934.6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750.00地下建筑面积㎡2184.663建筑最高点高度M204建筑层数层2层局部1层其中:比赛馆地上层1综合训练馆地上层2地下层1局部设置5比赛场地净尺寸M73×426座位数座5000其中:固定座位座3900活动坐席座1000贵宾席座68残疾人席座327机动车停车位辆3008自行车停车位辆20001.3.5建设周期本项目总建设期预计为十九个月,整个工期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大约1个月第二阶段:施工图设计、地质勘察、场地三通,大约3个月第三阶段:土建及基础设施施工,周期为12个月第四阶段:设备安装及项目整体验收,需2个月第五阶段:项目投入使用,约需1个月1.3.6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2810.71万元,其中1810.71万元来自于县政府自筹,另外1000万元申请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序号名称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比例(%)建筑面积(m2)一建安工程费2342.2683.337934.66二其他工程费281.07107934.66三预备费187.386.677934.66四概算总投资2810.711007934.6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情况2.1.1武山县城市发展现状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武山以蔬菜之乡、玉器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闻名于省内外。陇海铁路穿越县境46.25公里,设有6个火车站,316国道纵贯县境,县\乡\村三级公路四通八达,邮政通讯十分便捷。至2010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亿元,同比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42.6%;大口径财政收入8364万元,同比增长47.6%;财政支出3.5亿元,同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8.9%和16.2%。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置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总耕地6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3.93万亩,川水地7.98万亩;全县有林地44.7万亩,宜牧荒山21万亩,草地77.6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4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盛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高梁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定点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管理规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了18.68万亩,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21.6万亩,总产量57.2万吨,总产值5.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包装袋、鸳鸯玉系列产品等,其中水泥和鸳鸯玉产品畅销全国,成为全县的品牌产品。近年以来,武山县认真贯彻“国办47条意见”,紧紧围绕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委“两翼齐飞”及天水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转变作风抓落实年”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按照“川区抓蔬菜,山区抓洋芋,集中抓养殖,普遍抓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蔬菜等特色产业,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扶持力度,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商贸旅游发展不断加快。大力加强“五大五小”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场流通效应日益显现。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半年接待游客1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57万元,同比增长37.8%。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到各类国家投资项目36项,总投资4.9亿元,实现了投资快速增长。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储备签约项目46项,投资额86亿元;已签约7项,总投资8.3亿元。实施在建项目109项。2.1.2武山县体育事业发展现状武山县有专职体育工作者8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51名,体育训练点50个,省体育局命名的晨练点12个,业余武术队60个,乒乓球、篮球、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200多个。全县群众素有习武健身的传统1992年被原国家体委命为全国“武术之乡”。近年来,县上定期召开全县春节武术表演赛、晨练点健身操比赛、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县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开展艺术月活动,并组团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体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在天水市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县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2007年,在“水浒杯’’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武山代表团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国家规定拳术和规定器械比赛中,获得男子自选太极拳第二名,男子棍术第:名,女子刀术第六名的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增强全民体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效益武山和谐武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投入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县仅有400米田径场1个,小球馆1个,标准篮球场145个,其他体育活动场所几乎空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目前,武山县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缓慢,基本上没有大的动作。目前的体育场所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建设标准较低,设施较落后。篮球、足球、举重、乒乓球、拳击、自行车、跆拳道、摔跤、柔道、台球、武术、网球、田径等项目均没有正规的室内训练、比赛场所,县城内缺少举行大型文体活动和商贸展览活动的场地。武山县的体育设施现状落后于省内其它兄弟城市,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与武山县建设经济新县城和现代化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武山县体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远远满足不了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武山县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造成群众体育活动无场地设施,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影响城市品位和档次的提高。2.2开发建设的必要性1、城市建设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需要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既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体育用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又使城市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推动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带动其它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也符合武山县城市建设体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建设思路,抓好开发建设的发展战略。2、武山县县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武山县现有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场所已远远满足不了体育训练比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制约了武山县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由于没有专业的体育中心,无法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也不利于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其他文化交流活动。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还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武山县武术之乡的优势,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形成武术项目的馆内训练比赛基地。3、推动武山县经济发展的需要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可提高武山县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举办大型的武术、体育比赛和文娱、商贸活动等,可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员来武山县参观、游览,从而带动交通、商业、旅游、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口,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武山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武山对外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4、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景观,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它不但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水平的标志之一。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地点临近规划中的渭北市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武山县城市带一个重要景观,一个亮点,对于体现新时期武山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武山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高我县的知名度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体育中心周边设施绿化用地较多,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5、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国运盛、体育兴”。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经济能力,人们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因此,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需要健康,健康离不开运动,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象征。同时,依托先进的体育设施,有利于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可以激发人们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和昂扬斗志,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窗口。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章建设规模3.1建设规模根据国家、省有关建设标准的规定及武山县的具体情况,并参考国内同等规模城市体育场馆规模现状,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设计规模为5000座,由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两部分组成,为乙级多功能综合体育场馆,耐火等级二级,建成后能满足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及体操、击剑、武术等比赛、训练需要和举办集会、文艺演出等大型综合文体活动。健身场馆平面采用长方形内场和椭圆形观众席的基本形式,主馆建筑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199米,东西宽118米,比赛场地尺寸175X95米,净高约15米;综合训练馆通过底层与比赛馆连通,主体地上一层,比赛馆和训练馆连接处局部设地下一层,建筑最高点高度20米。总建筑面积7934.66平方米,其中,地上5750平方米,地下2184.66平方米。3.2建设规模方案3.2.1结构形式比赛场馆主体结构由基础、看台、屋盖三部分组成,训练馆则为底层设施用房和训练大厅组成,基础和看台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隔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加保温层,内隔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采用轻钢网壳结构形式和银灰色复合压形钢板系统.3.2.2使用功能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按照相关竞技体育标准进行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力图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比赛馆建筑平面布局临街东侧为商业用房,南、北两侧为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赛会组织办公用房以及各种辅助用房、训练房、设备用房、后勤管理用房等;西侧为门廊和休息厅,观众入口大厅、休息厅与位于一层屋顶上的室外环形大平台相连通成整体,通过室外大台阶,可将观众人流疏散到各方向疏散广场。休息厅设存衣、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通过休息厅,观众可以直接进入比赛大厅观众席。体育中心共设观众席5000座(包括4000个固定座席、1000个活动坐席),环绕比赛场地布置。观众席后部三层设有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用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观众厅南北端设有两块12X4.8米的全彩记分牌。观众席后部三层设有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用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观众亦可通过后部休息廊进入休息环廊,欣赏体育中心景色和城关镇北滨河路城市风光。第四章项目选址4.1项目位置在武山县县政府、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由县政府在渭北新区无偿划拨40亩作为建设用地,该区也为城区渭北教育规划用地,天定高速公路南侧,傍依渭水,该位置平坦宽敞、环境优雅、水电齐全、交通便利,是我县城区远景规划的文教体育中心。4.2自然条件4.2.1地形地貌武山县地形的走向基本是西高东低,渭河河谷自西向东贯穿腰部,形成中部葫芦状峡谷盆地。西部桦林盆地上游海拔1600米,东部洛门盆地下游海拔1365米。两岸山地,南高于北,均向渭河河谷倾斜。北山坡度较大,南山坡度较缓,渭河较大支流均从南岸汇入。全县地貌形态分为三个基本单元:北部属陇中构造盆地,呈黄土侵蚀堆积地貌;中部属渭河地堑谷,呈河流侵蚀冲积地貌;南部属西秦岭褶皱断块山地,呈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4.2.2水文武山县内河流属黄河主要支流之一的渭水水系.渭河在县境内较大支流有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五河均源于西秦岭山地,上游植被较好,雨量充沛,河床比降大,有丰富的水利和水力资源。县境内渭河及其5条支流长535KM,径流量9.37亿立方/年,地下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年,水力理论蕴藏量15万千瓦。富含氡碳酸纳的矿泉水资源,水温38—45℃,日涌量800吨。4.2.3气候武山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506mm,年均温9.8℃,年日照2147.1小时,无霜期125—193天左右,适宜多种生物生长。4.2.4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圈定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为6度,建筑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本项目地处于县,属地震烈度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4.3通讯、交通陇海铁路从东到西贯穿全境,全长46.25公里,有武山、洛门、鸳鸯、贺店4个中间站。G30连霍高速及G316国道穿境而过。兰成渝输油管道过境全长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农机路。87%的村通了电话,移动信号覆盖率达95%。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93%。项目所在地周边均为城市道路、西临渭北市场,东临规划行政办公中心,交通极为方便。4.4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本项目建设符合武山县城市新区总体规划,该区将统一建设自来水管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将充分利用这些配套公用设施,以降低投资成本;其他的社会服务设施包括住宅、学校、商业服务、医院、文化娱乐等也将充分依托新区统一规划建设。4.5环境保护要求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域开阔,大气容量大,且项目本身基本没有废渣、废气、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统一处理,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损害。本项目建设征地40亩,无拆迁。4.5施工条件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沙石、水泥等可到周边地区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第五章建设方案5.1建筑指导思想及原则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应满足城市整体规划和渭北风景带建设的要求,并与周围城市环境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一个现代化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渭北新城风貌。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既要从长远考虑,也要从现实出发,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具有较长期的先进性,建筑设计依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设计出具有标志性和时代气息的建筑。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作为县城的大型公益性建筑,应以人为本,从不同人群的不同层面需求出发,亲人、为人设计良好的训练比赛、健身休闲、交流发展的现代化设施、环境。该项目属大型公共设施,设计建设应使物流、人流通畅,交通便利,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设计应充分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理解、尊重地域文化,利用特定的符号、特征,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通过有机组织,体现地方特色,延续和创新历史文脉。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5.2.1项目概况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规划总用地57798.30平方米,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主体建筑,位于建设用地南侧,南与南滨河路相邻,西与北综合市场相邻,东邻规划行政办公中心用地,北面为新修建的27#城市规划道路。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19146.01平方米。5.2.2总体布局根据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总体规划方案,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位于用地北部,建筑主体边沿北面为新修建的27#城市规划道路,主入口位于东侧,正对南北向规划道路,便于组织观众人流的集散。建筑主体结合用地西侧400米标准田径训练场及体育学校其他训练设施、健身场地、绿化系统,形成一个开放性的、规整而又有变化的城市体育公园。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在北侧和南侧规划道路分别设置主要机动车主入口,并在体育中心周边形成15米宽环形道路,建筑物南侧、东侧形成疏散广场,解决大量观众人流的疏散问题。观众机动车集中停放在体育中心南部、东部主入口两侧的专用停车场内,自行车停放在入口西侧、东侧的绿化停车场中,遇大型比赛或其他大型文体活动时,也可利用建筑周边广场作为临时停车场地。观众也可以经过向东的景观步行道,经由东体育休闲公园疏散至东侧规划道路。体育中心建筑主体南侧设置主要集散广场,便于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开幕式室外人员集散并有利于将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筑体量与规划行政办公中心结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标志性景观。观众由大台阶经二层平台进入观众席。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记者以及安保、消防等特殊车辆,按照不同出入口设置停放在体育中心周边的指定停车位内。贵宾入口位于比赛馆首层北面,运动员入口位于比赛馆首层南面,工作人员由比赛馆首层北侧进入健身场馆,新闻记者入口位于首层西北面。同时,在训练馆首层南侧及二层平台训练馆北侧,设置有日常训练及全民健身出入口,便于市民平时参与体育中心内各项运动、球类、健身、训练活动。不同人流互不干扰,形成松原体育中心有序的交通组织体系。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总图设计强调环境景观,建筑、广场、绿化相结合,共同构成体育中心优美宜人的环境,形成沿松花江城市建设的亮点。5.3建筑方案5.3.1设计依据1、武山县发改委《关于下达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建设计划的通告》(武政纪发[2008]10号)2、武山县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620524201001-07x号)3、武山县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2009年三月三日)4、武山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宗地图》(2010年一月十五日)5、业主单位设计任务书6、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3.2建筑方案描绘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设计规模为7934.66平方米,由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两部分组成,为乙级多功能综合体育场馆,耐火等级二级,建成后能满足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及体操、击剑、武术等比赛、训练需要和举办集会、文艺演出等大型综合文体活动。健身场馆平面采用长方形内场和椭圆形观众席的基本形式,主馆建筑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199米,东西宽118米,比赛场地尺寸175X95米,净高约15米;综合训练馆通过底层与比赛馆连通,主体地上一层,比赛馆和训练馆连接处局部设地下一层,建筑最高点高度20米。总建筑面积7934.66平方米,其中,地上5750平方米,地下2184.66平方米。5.3.3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比赛馆建筑平面布局临街东侧为商业用房,南、北两侧为贵宾用房、运动员用房、赛会组织办公用房以及各种辅助用房、训练房、设备用房、后勤管理用房等;西侧为门廊和休息厅,观众入口大厅、休息厅与位于一层屋顶上的室外环形大平台相连通成整体,通过室外大台阶,可将观众人流疏散到各方向疏散广场。休息厅设存衣、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通过休息厅,观众可以直接进入比赛大厅观众席。体育中心共设观众席5000座(包括4000个固定座席、1000个活动坐席),环绕比赛场地布置。观众席后部三层设有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用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观众厅南北端设有两块12X4.8米的全彩记分牌。观众席后部三层设有电声、灯光、记时计分等控制用房、转播用房和部分设备用房。观众亦可通过后部休息廊进入休息环廊,欣赏体育中心景色和城关镇北滨河路城市风光。健身场馆南、北为接待、检录处、台球、乒乓球、健身房等设施。南侧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训练场地及棋牌活动室等群众活动用房,场地平面尺寸为38X32米,可布置一块标准篮球场地+两块羽毛球场地,净高14米根据《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体育中心首层各主要出入口均设计残疾人坡道,并就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通过内部专用残疾人电梯上至观众休息厅,进入比赛厅。观众厅内东西看台结合入口设置了共计24个残疾人观众席位,观众休息厅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比赛馆主体结构由基础、看台、屋盖三部分组成,训练馆则为底层设施用房和训练大厅组成,基础和看台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隔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加保温层,内隔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采用轻钢网壳结构形式和银灰色复合压形钢板系统,将比赛馆和综合训练馆连成一体,形成一种轻灵浮动的外观效果。体育中心立面处理强调体育建筑的鲜明个性,采用大尺度的金属屋面与精巧的幕墙系统及石材墙面形成强烈对比,显示清晰的结构逻辑,展现体育建筑力量与技巧结合的特征,充满现代感。建成后,将成为武山县城市重要标志性建筑物。5.3.4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57798.302可建设用地面积㎡3总建筑面积㎡7934.6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750.00地下建筑面积㎡2184.664建筑最高点高度M205建筑层数层2层局部1层其中:比赛馆地上层1综合训练馆地上层2地下层1局部设置6比赛场地净尺寸M73×427座位数座5000其中:固定座位座3900活动坐席座1000贵宾席座68残疾人席座328机动车停车位辆3009自行车停车位辆2000
5.3.5建筑色彩在色彩的运用上,以素色、亮色来表现建筑,使之在风格上简洁明快,体现出现代建筑的精髓,表里如一地表达出一种浓厚的现代文化气息,拉近了人性尺度空间在整体建筑上的呼应。5.3.6建筑材料选择材料以混凝土为主,结合少量石材、彩钢板、轻钢骨架。5.4结构设计5.4.1、场地自然条件50年一遇基本风压:0.30KN/m250年一遇基本雪压:0.50KN/m2地震基本烈度: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特征周期值:0.45s5.4.2.设计依据: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4.3、设计标准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丙级。5.4.4、看台活荷载标准取值看台、主席台:3.5kN/m2楼梯:3.5kN/m2训练馆:5.0kN/m24、工程地质情况该建筑场地地基参照附近已建工程的地质资料情况如下:杂填土层:深灰色稍湿,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有建筑与生活垃圾。粉土层:灰黄—褐黄色、稍湿,稍密,大孔隙。卵石层:卵石,青灰色,圆形~亚圆形,中密~密实状态,卵石颗粒相互交错排列,单粒结构,磨圆性好,级配较均匀。该层可作为基础的持力层。为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基础落在稳定的地基上,在做该工程初步设计之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地质勘察部门,对建设场地做工程地质勘探,根据勘探报告确定基础的类型与埋置深度。5.4.5、结构体系运动场周边北、南、东三边为看台,西面为主席台,主席台上部设顶棚。看台底下沿环线布置各项辅助功能用房和多个疏散通道。本工程看台拟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基础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看台下辅助用房外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局部地下室外墙采用300厚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主席台屋面采用轻钢网壳结构和银灰色复合压型钢板面层。5.4.6、建筑材料本工程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独立基础、梁、板、柱砼采用C30;框架梁柱和基础主筋一般采用HPB335,箍筋采用HPB235。填充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混合砂浆砌筑。5.4.7、室外工程:道路为现浇混凝土硬化,路面挡土墙护坡及排水明沟采用浆砌毛石。5.5电气设计5.5.1.强电工程设计一、设计依据1、项目概况:本工程为武山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7934.66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2184.66m2,体育看台、商业建筑面积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上下水、暖通、弱电专业提供的用电设备资料。3、建设方对本工程的设计要求。4、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16-200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二、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内容为武山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变配电、照明、防雷接地以及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等。武山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外的电源线路不包括在本设计范围内。三、变、配电系统1、负荷估算总安装容量1400kW,计算容量1200kW,无功功率838kVar,视在功率1463kVA。补偿前功率因数0.82,补偿后功率因数0.92,补偿容量327kVar。2、本工程消防水泵、排烟风机及其他消防设备,火灾疏散标志及应急照明灯,场地照明,记时记分及计算机,电话机房,广播,电视转播,新闻摄影,主席台,贵宾室,接待室等为二级负荷。3、变配电系统10kV高压配电装置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配移开式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采用直流220V电源。10kV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正常运行时,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或停电时,人工闭合联络开关,每路电源均能承担全部负荷。进线柜与隔离柜、计量柜之间有可靠闭锁,防止带负荷推拉小车。低压配电装置采用抽屉式或者开关插入式低压配电柜。两台变压器的低压母线间设母联开关,正常时分段运行,自投手复,事故时一台变压器可负担场地的重要用电负荷。4、变配电所及变压器选择本工程在地下一层设置一座10/0.4kV变配电所,其内设置两台800kVA干式变压器,平均变压器负荷率为86%。变配电所需电力部门以两回路10kV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分别来自不同的35kV变电站)。四、配电系统1、配电电压等级及配电方式1)活动中心内配电电压为220/380V,采用TN-S系统。2)活动中心的主要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以提高其供电可靠性。活动中心内的消防设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投方式。活动中心内的其他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源自投后供电。2、电气线路10kV电力线路采用穿管埋地方式敷设,10kV电力线路经10kV变配电所(变压器)后,380/220V室外低压线路采用穿管直埋或电缆桥架方式敷设。配电支路一律采用BV-750/450V铜芯线或YJV-750/450V铜芯电缆或密集型母线。场地照明线路采用沿马道在封闭式的线槽内敷设。五、场地照明1、比赛场地照度比赛场地照明需满足各种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和彩电转播的要求。平均水平照度:1500lx平均垂直照度:1500lx2、比赛用场地照明方案为了同时达到水平照度和垂直照度的要求,并兼顾维护检修方便,场地照明采用马道布置方案。在比赛场地上空,纵向布置马道,灯具布置在马道两侧。选用体育中心专用的灯具,有广角、中角、对称和不对称等各种配光曲线,具体有实施厂家选配,以达到最佳效果。光源采用金属卤化物灯,色温2800-4500K,显色指数>80。每个灯的末端附电容器补偿。3、供电方式比赛场地照明电源引至变配电所,由变配电所两段低压母线上各引出两回电缆线路至顶层灯光控制室。控制室内设两台电源自动装置,各供一半照明负荷。4、场地的灯光控制在灯光控制室内设场地灯光的模拟显示,场地照明既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预先编制清场,各种训练、比赛、国际单项比赛、电视转播等所需开灯工况储存在电脑内,操作人员可根据所需按选定方案开灯。5、装饰照明及观众席照明观众席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在马道上布置,观众席的照度达到运动场地照度的25%。装饰照明甲方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他场所照明的照度:观众休息厅,走廊,楼梯等100lx浴室,厕所等50lx其他环境为200lx六、应急照明下列环境应设应急照明兼工作照明:灯光控制室、计时计分室、计算机房、变配电所、广播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贵宾接待室。楼梯、走廊、设应急疏散指示灯。场地设应急照明、电源接自双电源切换箱,灯具选用卤钨灯,各出入口及通道设常亮的疏散指示标志灯。七、计时计分装置在本馆比赛场地的长轴方向设一块双基色和一块全彩(LED)显示屏。该显示屏应能满足各种比赛所需的各项功能。八、防雷和接地1、防雷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本工程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将屋顶装饰杆、金属屋面、屋内网架、金属拉杆连成整体,以钢筋混凝土柱中的钢筋为引下线,利用基础钢筋网作为接地装置。2、接地所有配电装置的外壳及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部分实行保护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为TN-S系统。建筑物及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作总等电位联结。配电装置的保护接地,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以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在浴室设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断路器以保护人身安全。在重要的配电箱内设浪涌保护器,用以减少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的造成损坏。5.5.2.弱电工程设计一、设计依据《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2000J42-200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16-2003二、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内容如下:扩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通信及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三、扩声系统1、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为主场馆及各功能单元提供良好的收视效果。具体包括系统布线、音箱、功放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工程设计。2、为广播电台、电视台实况转播及赛场计时、计分系统设有接口。3、将扩音语言传送到各翻译人员进行译音。4、实况录音录像系统。5、对主要功能室和比赛区、观众区作实况监听。6、对有线传声和无线传声相结合的方式。有线传声系统主要用于固定部位,无线传声系统供场地(评判者、裁判者、指挥者)和管理者使用。7、主席台移动讲演系统,主要供会议主持发言使用。8、场馆内部对讲系统,供正常、紧急联系使用。9、流动演出系统,场馆内设置多路音源及扩声插口,供文化艺术、歌舞综合性表演用。10、效果图送监听系统,供监听场馆内播音效果用。11、场馆外平台扩音系统,供场馆外观众使用。12、系统功能主要为播放信息广播、训练或比赛盛况、紧急情况广播、各种活动、表演、评述、评判。指挥以一个预录传声器,多个表演传声器,一个背景音乐输入以及磁带机等。13、电台及电视台转播方式:本设计采用电视台的转播车完成现场实况转播,设计中不再添置电视转播设备。四、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1、本工程自动报警为二级保护对象,在首层设置消防中心,对活动中心的消防进行探测监视和控制。消防中心的报警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器、CRT图形显示屏、打印机、事故广播设备、消防直通对讲电话、UPS不间断电源及备用电源组成。2、比赛场地属于高大空间,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普通用房和走廊公共场所均采用感烟探测器,并设有手动报警器及声光报警器。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首层消防中心设置联动控制台。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通过联动台,可以实现对消火栓、自动喷洒灭火系统、防烟、排烟、正压送风系统,以及切断一般照明及动力电源的监视和控制。4、背景音乐广播系统:本工程广播室设在消防控制中心室内,功率放大器采用100V定压式输出。消防紧急广播系统除在火灾时能可靠地进行火灾预报外,在平时为背景音乐广播。当发生火灾时,该系统应具有优先火灾报警功能、切断背景音乐。在消防中心内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走廊疏散口附近适当位置等处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插口外,并且在变、配电值班室、水泵房值班室,分别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分机。消防中心内设置专用消防报警外线电话119。五、通信及综合布线系统本系统设计为开放性、先进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原则。创造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并适应今后的技术发展预留空间。1、通信系统1)电话系统:活动中心地下一层设置电话机房,设置200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采用2M数字中继方式,200对直通外线电话,20对中继线。在办公及各专业用房,以及站房、机房等均设有电话出线口。电话服务方式为自动转换;设置国际、国内长途直拨业务;设置市话及长途电话自动计费系统;设置电脑话务员服务系统。电话站地面为防净电活动地板,门向外开。2)设置无线呼叫系统。3)通过宽带网进行计算机数据传输,以实现无纸办公。商务办公区提供国际互联网服务。4)设置手机信号增强系统,以消除馆内盲区。5)会议室设置同声传译系统,均考虑投影仪的使用需求。2、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实现世界范围资源共享,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个人数据库。布线系统设备包括光纤,非屏蔽线缆,控制、电源线缆、接插件、信息模块、配线架、机柜、配线箱等。六、有线电视系统1、电视信号由室外市政有线电视信号引来至首层转播接口室,室内设有电视前端箱。用户电平要求70±5dB,图像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2、所有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以及电缆标称特性均为75Ω。3、电视系统主干线选用SYWV-75-9型,用户分支线选用SYWV-75-5型。4、由室外有线电视信号引入的馈线均加装避雷保护器,以防雷电波的侵入。七、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本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2、监视室设在首层与消防中心共室。内部设矩阵主机、主频录像、打印机、监视器、以及24V电源设备等。视频自动切换器接收多个摄像点信号输入,定时自动轮换(1-30秒)输出监控信号,也可手动任选一个摄像机的画面跟踪监视、录像、打印。系统矩阵主机带输入、输出板;云台控制及编程,控制输出时、日、字符叠加等功能。24V电源供摄像机及监视系统设备供电。3、图像水平清晰度:黑白电视系统不应低于400线,彩色电视系统不应低于270线,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4、保安闭路监视系统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子平值应为1VP-P±3dB.VBS。5、保安闭路监视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应符合:摄像部分:40dB;传输部分:50dB;显示部分:45dB。6、采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电阻均应为75Ω。7、本工程采用防盗报警器以红外双鉴探测器为主。5.6给排水及暖通5.6.1给排水5.6.1.1设计依据1、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建设单位提供的外部市政条件及有关设计要求3、工程的设计任务书4、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5.6.1.2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为红线以内的给排水管道及构筑物,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污废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移动式灭火器。5.6.1.3生活给水系统1、水源:从规划用地东侧、北侧的市政管网各引入一条DN200的生活给水管道,在本工程的建筑红线内布置成环网,生活用水以两路DN100引入建筑内。2、设计用水量: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230.4m3/d(含空调补水120m3/d),最大时用水量为43.5m3/h(含空调补水12m3、系统设计: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市政管网压力为0.25MPa。5.6.1.4热水供应系统1、仅在一层运动员盥洗室、淋浴间提供生活热水供运动员淋浴使用,共需热量为294KW,每组淋浴间配一台TDRL-200型快速电炉,提供60℃的生活热水。热水系统采用全日制机械循环,在机房回水管路上设置电接点温度计,当回水温度低于50oC时,循环泵自动启动,待回水温度高于55o2、一层贵宾休息室卫生间洗面台下予留电热水器。5.6.1.5饮用水供应在工作人员活动区、运动员和贵宾休息区供应开水,标准为2L/人.日,供水量为150L/h,采用DAY-T825型全自动净化电开水器提供。炉上装设温度计和水位计。5.6.1.6排水系统1、污废水系统: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184m3/d。根据市政排水设施现状和规划要求,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虹吸屋面雨水设计,经专用UV虹吸式雨水斗收集后有组织排入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10年。5.6.1.7消火栓给水系统1、室外消防系统:本工程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在建筑红线内DN200的环状网上设4套DN100地下式消火栓,合理布置。室外消防用水全部由该环网提供。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a.设计参数: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延续时间2小时,消防贮水144立方米b.系统设计: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在消防水泵房内设有二台消火栓泵,一用一备,建筑最高处设18m3的消防水箱,在室外设二套DN100地下式消防水泵结合器。室内消火栓管道水平干管及竖向立管构成环状。消火栓设在明显和易于取用处,其间距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并不大于50m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a.保护部位:公共办公用房及其他功能用房b.设计参数:按中危险等级Ⅰ级设计。喷水强度:61/min.m2系统作用面积:160平方米持续喷水时间:60min系统设计用水量:30l消防贮水:108立方米c.系统设计:在消防水泵房内设有自动喷水泵二台(一用一备),湿式报警阀几套,将报警阀前的管道延伸至室外,接消防水泵接合器。系统设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套。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当喷头喷水、管网水流动时,水流指示器动作,水流指示器的控制阀门采用信号阀,其开关均有信号传向消防中心,表明状态与部位。自喷系统的喷头按中危险I级标准布置,在有吊顶内高度大于800mm的相应部位吊顶内均设向上喷头。4、灭火器设置:本工程按中危险级设计。变配电室各设置一台MFT100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消防控制室设置两个MF/ABC4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各消火栓箱、楼梯间、值班室均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便于一般人员救火使用。5、消防用水量:设计标准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量(立方米)备注室内消火栓20L2h144室外消火栓30L/S2h318自动喷水灭火30L1h976、消防水池有效储水容积: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消防储水包括室内消火栓2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144立方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97立方米,共计241立方米。设计取250立方米。5.6.2暖通5.6.2.1设计范围与设计依据(一)项目概况及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包括整个体育中心的采暖、通风、空调、制冷及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武山县体育中心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总建筑面积约19146平方米。(二)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甲方设计任务书5.6.2.2室内外设计标准参数1、室内空调采暖通风设计参数:区域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或空调)新风量(m3/h.P)换气次数(次/h)允许噪声dB(A)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比赛厅23-25≤7016-18≤70≥153≤45贵宾室23-2550-6020-22≥30≥50≤40裁判休息室24-2650-6020-22≥30≥30≤40观众休息厅、门厅26-2855-6516-18--≤45运动员休息室25-2750-6020-22≥30≥30≤40医务室26-2850-6020-22≥30≥30≤40厕所25-2755-6518-20--10≤50淋浴23-25--1.5水泵房、冷冻机房≤30-≥10--4≤807、室内通风设计参数: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水泵房3变配电室5-8(最终以设备发热量为准)冷冻机房4-6热交换站10-15厕所108、比赛大厅空调设计气流速度:≯0.5m/s5.6.2.3对土建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5.6.2.4系统设计说明(一)空调方式及系统设置:1、比赛大厅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2、夏季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医务室、大厅、走道、设风机盘管系统,贵宾室设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3、其余辅助用房均安装冷暖型分体空调。4、冬季所有房间(包括比赛大厅)均由散热器辅助采暖,并兼值班采暖。(二)采暖、空调水系统:1、冷源:在冷冻机房内设两台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冻水泵三台(两用一备),提供本场馆所需空调冷冻水。冷冻水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夏季空调冷负荷为1647kw2、在本馆室外地面上设置一台横流模块式风冷冷却塔,总循环冷却水量为340吨/h,冷却水泵为三台(两用一备),设在冷冻机房内。冷却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32/37℃3、热源:由设于本场馆内的热交换站将市政热水交换成60℃/50℃的空调热水及95℃/70℃4、空调及采暖水系统的补水均采用软化水,接自热交换站,软化设备设于热交换站内。5、所有风机盘管均为两管制。夏季供冷,冬季供暖。6、冷冻水系统为一次泵变水量系统,分、集水器之间设压差控制器,可根据末端空调水量变化而进行调节。7、空调设备水侧承压能力应≥0.8MPa。8、空调水系统的排气采用压力式微气泡气体分离器(真空脱气机),设于冷冻机房内。系统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水。9、冷冻水管采用普通焊接钢管;冷却水管采用无缝钢管;冷凝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保温材料为离心玻璃棉管壳。(三)空调风系统:1、贵宾室设新风系统,采用一台吊顶式新风机组提供人员所需新风。3、为了保证空气品质,各空调机的新风入口均设隔尘网,机组本身均设初、中效过滤段。所有回风口均设过滤网、并要求定期清洗或更换。(四)全面通风系统:1、冷冻机房、水泵房、热交换站等均设机械排风及机械补风系统。排风经风机排至室外,机械补风量为排风量的60%,使这些区域常年处于负压状态,以满足相邻其它房间空气品质的要求。2、变配电室设机械排风,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补风。3、其它需排风的区域(如:卫生间、更衣室等)均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经过风机排至室外。5.6.2.5空调及通风的自控要求(一)冷冻站的控制:冷水机组通过自控元件保证冷冻水的供水温度和水量,并根据冷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运行参数、启停台数及轮时启、停顺序,自动显示冷水机组的各种参数及故障报警信号。(二)空调设备的控制:1、制冰控制1.1、冰面温度设10个以上监测点,实行远程监测,信号反馈至总制冰机房控制室。1.2、制冰机组选用微电脑自动控制,可实现手动控制、自动保护和全自动能量调节、报警、故障保护等。1.3、制冰机组初冻时两台同时运行,维持冰面运行期间互为备用,对应设置盐水泵、冷却塔、冷却水泵的联锁控制。2、全空气空调机组回水管上均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通过空调回风温度自动调节冷热水水量,达到节能的目的。空调机组初、中效过滤器均设压差报警装置。新风阀、回风阀的动作比例应随室外空气状态协调变化,空调机组的新风量均可在总风量的20-100%之间进行调节。3、风机盘管设电动两通阀,由设于空调房间内的温控器控制其开闭,并设手动三速开关以调节风量。4、新风空调机组回水管上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通过空调送风温度自动调节冷热水水量,达到节能的目的。新风机组均设置过滤器报警系统及防冻保护装置。5、由监控系统显示各个空调系统的运行工况(如:房间温湿度、空调送回风温度、新风温度、冷水供回水温度及故障报警等),各空调机房除就地控制外,预留接口由楼宇自控系统集中控制和管理。(三)所有设有机械排风系统的房间,其排风机除就地设手动开关外,还均可由值班室集中控制。5.6.2.6消防防排烟设计1、比赛场地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4次/h计。2、排烟系统排烟防火阀熔断温度为280℃,其它防火阀熔断温度为703、空调、通风系统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按防火分区设置。空调、通风风管均选用不燃的镀锌钢板制做,管道保温材料均选用经过当地消防局认可的不燃型保温材料,所有穿越楼板、防火墙及空调机房的风管均设70℃4、风管及水管穿越防火分区时,楼板和墙面均做防火封堵处理。5.6.2.7环保与其它通风空调系统选用高效、低噪型设备,并设减振装置。各机房均设置隔声门、并作吸音处理。空调机组的送、回风管上均设消声器,风机进、出风口设消音器,设备与风管连接处均用不燃的软接头连接;空调机组、冷水机组及水泵供、回水管均设隔振喉,以消除机械震动噪声。体育场馆的用水定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的有关规定执行。排水系统应根据室外排水系统的制度和有利于废水回收利用的原则,选择生活污水与废水的合流或分流,并根据各地的规定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场馆室内排水系统水平排出管较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堵塞问题。体育场馆运动员和贵宾的卫生间、以及场馆内的浴室应设热水供应装置或系统。淋浴热水的加热设备,当采用燃气加热器时,不得设于淋浴室内(平衡式燃气热水器除外),并应设置可靠的通风排气设备。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置水按摩池或浴盆。体育馆屋面的面积较大,雨水宜按压力流进行设计,其设计重现期应视体育馆等级合理选取。室内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应满足运动员对比赛和训练的要求,为观众和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观看和工作环境。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保护保护好人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人民健康,造福后代的长久大计。本项目建设有关提升城市的形象,保护环境是本项目建设础条件之一。6.1.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4年1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2月(6)《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国家环保局环监(93)第014号(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及HJ/T-2·4-946.1.2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各工程修建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扬尘、噪音、固体废物、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建设中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1、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施工组织协调工作,文明施工,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洪及排水措施,选择合适的取土、弃土场地,做好场地的排水及支挡工作,设计上做好边坡防护加固措施,道路设计应用完善的排水系统,在工程范围内搞好绿化防护工作。2、减少扬尘工程施工中旱季风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沿线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居民和工厂,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堆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同时施工工者应对土地环境实行保洁制度。3、施工噪声的控制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机声以及地基处理打桩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民舍200m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会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4、施工现场废物处理工程建设需要众多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程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序。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工人提供临时的膳宿。项目开发者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5、倡导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周围居民、工厂、学校影响,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街道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影响问题。6、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废弃物制定处置计划。运输计划可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车辆运输避开行车高峰。项目开发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做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6.2使用期间的污染治理(1)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少量的医务室检测使用的废水、废液,制定适宜的处理方法,达标后排放。(2)垃圾:生活垃圾集中由城区环卫部门收集按有关要求方法处理。工作的废弃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强酸、高温焚烧等合适的方法处理,达标后进行卫生填埋。6.3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武山县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致力打造效益武山、和谐武山、、绿色武山,努力建设经济强县、生态优县、旅游名县,加快武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成将对渭北新区乃至全县风貌带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完善了城市功能,美化了城市环境,使市民有了健身活动和体育娱乐的场所,对于丰富武山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武山县体育中心全民健身场馆的建设同时也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健康监测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制度
- 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特色调味品全国总经销采购协议3篇
- 新疆兵团连队房屋买卖合同(2篇)
-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课件-单层排 架建筑
- 2024年版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协议版
- 2025年陕西从业资格证货运考试答案
- 《生产损失分析》课件
- 2025年哈尔滨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2024年委托反担保合同模板-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协议3篇
- 文书模板-《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种植协议书》
- 码头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 《死亡诗社》电影赏析
- JJF(京) 105-2023 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校准规范
- 老年科护理查房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程系列自然资源行业级评审专家库成员表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建筑材料A》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啤酒酿造与文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