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名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名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名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名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名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024高考名校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01.重庆市好教育联盟高三3月金太阳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晚郊居①吕本中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园林处处花。檐影已飞新社燕②,水痕初没去年沙。地偏长者无车辙③,扫地从教草径斜。[注]①此诗大约是政和四年吕本中闲居扬州时作的。②社燕:燕子为候鸟,大约春社时来,秋社时飞去,故称。社:一种祭土地神的活动。③地偏:地处偏僻。长者无车辙:《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之涣曾写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本诗却说“伤心春色在天涯”,富有趣味。B.颔联将叠韵形容词“低迷”和双声形容词“淡荡”分置句首,起到突出境界、酝酿情调的作用。C.颈联写的新燕回、春水生,都是有早春特征的物候;“影”与“痕”字前置,使意境显得更空灵。D.尾联下句暗用杜甫《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一句,表明居处偏僻,无人到访,径草丛生。16.本诗的语言很灵活,请从叠词的角度分析本诗颔联,从“已”“初”两个字的使用分析本诗的颈联。(6分)【答案解析】15.C(“颈联写的新燕回、春水生,都是有早春特征的物候”这一理解不当,联系标题“春晚郊居”、首联上句“柳外楼高绿半遮”、颔联下句“淡荡园林处处花”等来判断,时令应是“晚春”)16.①颔联巧用叠字,写景逼真,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颔联上句以“家家”修饰“雨”,意识虚幻而感觉真实;下句以“处处”修饰“花”,绘景真实。如此虚实相生,富有意趣。(3分)②颈联使用虚词“已”“初”,化板滞为流动。颈联上句用“已”字,下句用“初”字,写出时节物候之变,境界空灵,辞气流畅。(3分)02.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和沈石田落花诗(其三)①唐寅②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③催人再洗杯。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来年可烂开?[注]①沈石田,名周,晚年号白头翁,擅画山水,兼工花鸟。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诗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三十首之一。②唐寅,明代书画家、诗人。十六岁考中秀才,二十九岁南京乡试夺魁。他由于受到科场舞弊案的株连,断绝了仕进之路而常遭亲人和社会的冷遇。③鶗鴂(tíjué),一说即杜鹃,又名子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杏瓣桃须”泛指零落的残花,“扫作堆”三字描写了园中落英之多。B.诗人在杜鹃声中抖擞精神,举杯畅饮,一扫愁绪,尽情享受“新味”、美酒。C.颔联不用“举杯”“擎杯”,而言“洗杯”,达到了俗中求新的艺术效果。D.“赚”字把花人格化,不仅把诗人对花的执着形象化,而且妙语传神,情趣横生。1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感物伤怀的情绪。请对此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15.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一扫愁绪,尽情享受‘新味’、美酒”错误,应是诗人不愿辜负“新味”、美酒,聊作慰藉。16.①首联即景生情,由花及人,诗人从惜花转到自惜,暗寓诗人岁月蹉跎之痛和郁郁之情。②颔联“惊”字从人的感觉着眼,形象地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运用杜鹃催人的典故,渲染了感伤气氛,流露出诗人对春的留恋。③颈联通过忍痛送春之难和羯鼓催花之悔,把诗人的惜花深情表现得精妙入微,使诗人郁结的情感更深进一层。④尾联诗人向未来发出了深沉的呼唤,再一次流露出诗人对岁月空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结合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感物伤怀的情绪。03.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白沟行王安石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万里锄鞭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注】①嘉佑五年春,王安石奉命伴送辽国贺正旦使回国,本诗在出京往返途中所写。②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燕。当时沦为辽国统治区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自己伴送辽使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逐次展开,并且带有明显边境特色。B.诗歌开篇写实简洁,揭示了白沟特殊地理位置,也写出了伴送辽使回国的心情。C.颔联点出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辽国军队常来侵扰,北宋军队不断沿路报警。D.尾联使用典故,含义深远。“徒儿戏”引人深思,彰显了诗人对边疆守将的态度。16.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案解析】15.C。16.①颔联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与北宋军队轻敌麻痹作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当时边将轻敌麻痹、所任非人的批评谴责。②颈联辽国地区桑林密布、遮蔽河川原野与宋朝边疆一望万里、无险可守的南北边境现实情况作对比,强化了对边防松懈,无险可据的忧虑担心。③尾联守无良将与打败过北方强敌的李牧廉颇古今将领作对比,暗寓对北宋当时对辽政策的不满及收复幽燕之地的抱负。04.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

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

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画图”是对颔联、颈联精当传神的描写的形象概括,诗中写景是尾联“勾留”之情的基础。B.颔联妙用比喻描绘西湖山水。排排青松装点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实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D.诗中嵌入农事,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是其写作上的变格、出新。16.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答案解析】15.C(这一句是比喻,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少女身上的裙带,并非实写少女劳动之美。)16.①尾联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②而“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每点3分)05.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浩歌李贺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①桃花千遍红,彭祖②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③,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须浪饮丁都护④,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⑤发薄不胜梳。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⑥?[注]①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②彭祖:道教神仙,以长寿著称。③屈卮:一种有把的酒盏。④丁都护: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官都护。王琦注云:“唐时边州设都护府……丁都护当是丁姓而曾为都护府之官属,或是武官而加衔都护者,与长吉同会,纵饮慷慨,有不遇知邑之叹。”⑤卫娘:原指卫后,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宠爱。⑥刺促:烦恼。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两句不蹈袭故常,而是想象天帝派天吴移来海水,从虚处落笔,雄奇诡谲。B.五六句诗人写骑着名贵的“连钱骢”徜徉于美丽的春景之中,意在彰显其地位显赫。C.诗人用“丁都护”“平原君”的典故来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抒发了愤世嫉俗的情怀。D.“漏催”句中的“咽”字生动传神,铜壶滴漏,声音幽细,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委婉传出。16.有人评价本诗“行文的回环曲折与感情的起落变化相适应,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请对此观点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15.B【解析】诗人骑着名贵的“连钱骢”马,饱览四周如画般的春景,内心惬意之至。此处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惬意,并非彰显其地位显赫。16.【参考答案】①三、四句用王母的桃树开花千百遍,而彭祖、巫咸两位人间寿命最长的人已不知死了几回两相对比,体现人生命之短促,情感低沉悲抑。②五六句“娇春杨柳含细烟”极言春景之美,春游之乐,情绪上扬。③从“神血”句到最后,借丁都护、平原君之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借卫娘之典感慨青春易逝,形成一种悲伤压抑的气氛。④末两句指出二十男儿正值风华正茂,不应自沉烦恼,应振奋精神有所作为,感情转为振作。(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06.2024届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一模(启航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注】①元和十四年春天,贬居江州长达四年的诗人,奉命移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官职虽有升迁,职所却更加僻远,赴任途中经过岳阳楼,题写了这首诗。②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并张挂在庭堂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眼前看到的景象,后写登上岳阳楼观景,既照应了标题,后一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颔联上句写草木与洞庭湖水色相接,下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湖水红波荡漾,辽远开阔的景色一直延伸到长安附近。C.颈联寓情于景,悲凉凄苦的啼猿,渺小孤独的旅雁,正是诗人长途仕宦、行旅艰难的形象写照,景中蕴含了丰富感情。D.本诗在用词上朴素平易,抒情委婉含蓄,虽然没有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出的恢宏气象,但也自有不凡的格调。16.清朝学者何焯在《白香山诗集》中评点此诗:“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5.B“写夕阳照耀下的湖水红波荡漾,辽远开阔的景色一直延伸到长安附近”错,这里是诗人的想像16.(6分)答案示例:①此地虽风景壮阔美丽,但因偏远,贵人们不会来此,只能画在屏风上,放到华堂之上欣赏。②洞庭湖的壮美风景对华堂贵人而言是赏心悦目的,但对此刻的诗人而言,却能触动去国怀乡之愁、漂泊无依之叹。③身份变化的对比,揭示出华堂贵人与天涯迁客境遇与心情的极大反差,表达了诗人宦途坎坷的悲苦与愤懑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07.广东省2024届高三“百日冲刺”联合学业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①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蓣洲烟雨。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①酒徒:犹言市井平民,普通人。②镜湖: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运用倒叙手法,再现词人从前与同僚纵情欢赌、策马射猎的军旅生活。B.“独去作江边渔父”表明词人不愿与“酒徒”为伍,无意于封侯,追求渔翁生活。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乘一叶扁舟,尽享烟雨空灵的风光,情景交融,意境旷远。D.“镜湖元自属闲人”一句,引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人。16.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词中除英气外还有不平之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6分)【答案】15.B(B项,“表明词人不愿与‘酒徒’为伍,无意于封侯,追求渔翁生活”错误。词人将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的“酒徒”之中,对比鲜明,写出仕途的坎坷失意,表达了对朝廷提拔重用那些“酒徒”,却将他这样的志士放逐到江湖去当渔父的不满和无奈。)16.①开篇追忆戎马生涯的图景,可华年消逝、世事变迁之后,还有谁记得当年的豪情壮志?这表达了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②“酒徒”一个个封侯,自己却被迫闲置,独作江边渔父,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③最后两句说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与”?这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的不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08.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巽公院五咏·芙蓉亭①柳宗元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②喻,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注】①柳宗元初贬永州,住龙兴寺,曾与和尚交往,探讨佛理。其中重巽和尚与柳宗元交往颇深。组诗《巽公院五咏》即作于此时,《芙蓉亭》是第四首。②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三至六句围绕“嘉木”一词,从香气、色彩、姿态等角度正面描写芙蓉花的美好形象。B.“潇洒”两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芙蓉花异于常人的潇洒形象。C.“尝闻”两句中的“色空”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花颜色多变,又指世间事物虚幻不实。D.“留连”两句写诗人流连于芙蓉亭美景,清明的月色和远处的钟声增添了诗歌的禅意。16.本诗和《涉江采芙蓉》都描写了芙蓉花,请简要分析其不同的作用。(6分)【答案】15.B(“对比的修辞手法”和“异于常人”错误,“潇洒”两句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低昂多异容”是说芙蓉花高低俯仰有无数的姿容,不是说其异于常人。)16.①本诗中,芙蓉是诗歌描写的对象和主体,诗歌通过描写芙蓉花的美好形象,来表现诗人对芙蓉花的喜爱之情和对佛法的感悟。②《涉江采芙蓉》中描写芙蓉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雅洁的形象,诗中赠送芙蓉的行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09.浙江强基联盟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唐多令·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注】长是、系行舟。【注】漫:空,徒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都道”三句没有直接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将羁旅途中的思离愁表达得更充分。B.“花空烟水流”一句既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叹息年华过尽,往事如梦。C.“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中,将燕子与客进行类比,表达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D.“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别情事,“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16.明人沈际飞评价本词前三句“所以感伤之本,岂在蕉雨?妙,妙”,请说出“妙”在何处。(6分)【答案】15.C【解析】“将燕子与客进行类比”错。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写出词人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16.①将“愁”字拆分为“心上秋”,紧扣主题秋思离别之愁;②一问一答,语带双关,离人秋思合一方谓愁,语出新意;③词篇开头写羁旅秋思,酿足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评分标准: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①柳宗元当时被贬为柳州刺史。②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③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种柑橘千株,临死时叮嘱儿子说待柑树长成则可赖之维持生计,后果然。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用“新”字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形容柑叶的繁盛,点出了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B.颔联的对仗是反对,既显形式对称,又做到了内容上的直陈其义,表达了诗人心交古贤、不慕荣利的情怀。C.诗人由眼前幼小的柑树想象它开花结实,颈联“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怜”之深可见望之切。D.全诗通过种柑树这件事,反映了诗人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虽语调平缓,但言淡意远,韵味深厚。16.清代何焯称本诗尾句“正见北归无复望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直陈其义”错误,颔联使用两处语意相反的典故抒情,显得婉转曲达。)16.观点一:不赞同。诗人乐享柑橘美味,表现的是旷达的情怀。①首句强调“手种”和株数,次句写柑树叶绿枝繁,颈联想象柑树开花结实,都表现了诗人对柑树的重视和喜爱。②颔联以屈原自勉,写出自己钟情柑树的原因,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③尾句写渴望柑树成林后滋养自己,正是诗人被贬后秉德无私、坚守节操的体现。观点二:赞同。乐见柑树成林后滋养自己只是故作达观。①颔联表面上借屈原典故点明自己寄情柑树的淡泊,实则以屈原自比,抒发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蛮荒的愁苦。②颈联想象柑树开花结实,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更反衬出现实中被贬谪的孤寂不平。③尾句虚写自己乐享柑橘美味,实际是感伤自己贬谪时日已久,暗含回归无望的哀怨。(选择观点并做简要阐释给2分;结合诗文分析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1.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考一模模拟测试4.(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中的“百战”写出前线战事的频繁,“碎铁衣”则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B.李诗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英雄气概的将领形象,他勇武过人,在战斗中射杀敌方将领。C.王诗中,军队行军途中,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D.李诗和王诗同为边塞诗,都描写了我军战斗胜利的场景,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格调高昂。(2)(6分)王诗中“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回答。4.【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形象【答案】(1)D(2)①表现环境的恶劣:风沙遮天蔽日,天色阴沉昏暗,环境极其恶劣;②突出战事的紧急:即使环境恶劣,战士们仍半卷着红旗,挥师疾进:③赞美唐军的英勇:唐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的热情赞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句的含义,并结合内容、手法、感情、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D.“都描写了我军战斗胜利的场景,表达了相似的情感,格调高昂”错。李诗“独领残兵千骑归”写英勇的将军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不是战斗胜利的描写。故选:D。(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采用倒装的句式,描绘了戍边部队奉命开拔及行军途中的情景。“大漠风尘日色昏”是一句景物描写,描写风沙遮天蔽日,天色阴沉昏暗的场景,渲染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红旗半卷出辕门”,在环境恶劣的情势下,唐军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突出战事的紧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答案:(1)D(2)①表现环境的恶劣:风沙遮天蔽日,天色阴沉昏暗,环境极其恶劣;②突出战事的紧急:即使环境恶劣,战士们仍半卷着红旗,挥师疾进:③赞美唐军的英勇:唐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的热情赞美。译句:《从军行》李白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从军行》王昌龄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赏析:《从军行》李白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铠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12.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的书斋,是一茅屋,有山泉沟壑环绕左右,既简朴又幽美清静。B.书斋的院墙上长满了薜荔,云霞似从中升起,环境天然宛如仙境。C.颈联借“闲鹭”休息的早,“秋花”凋落的迟,突出山里的清冷。D.尾联用“扫径”这一细节,表现诗人对故人即将到来的热切期待。16.“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被后人称为写景妙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答案】15.C16.颔联采用倒装手法,将“竹”与“山”提前,强调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点出景物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此联借景抒情,描写了书斋周围的景物,突出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令人喜爱,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突出山里的清冷”错,颈联意为:悠闲的白鹭常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为:新雨后的翠竹十分可爱,夕阳映照下的山峰最为动人。此联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是“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此处将“竹”与“山”提前,则强调重点变为“竹”与“山”,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点出景物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的清秀和高山的壮丽。此联借景抒情,描写了书斋周围的景物,突出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令人喜爱,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13.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觐省①杜甫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股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B.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C.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D.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16.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案、15.(3分)A(理解错误。此句是借父母双亲思子表达殷六的思归之切。)16.(6分)①对结识佳士的欣喜,对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对殷六归家探亲的艳羡;(3分)②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对归家不得的惆怅,对自己病情的伤怀。(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钱塘江潮

罗隐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①边地欲浮。浸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拟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交朝昏谁主掌,好骑横蚁问阳侯②。[注]①罗刹江:即钱塘江、风涛甚险、舟棋经此,多为路石所坏。故名。②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湖水气势磅礴的景象,给人以恢宏壮阔之感。B.颔联指出钱塘江没长的江流潮起潮落自有规律,最终会流向平处。C.诗人描写潮水的深不见底和澎湃迅猛,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D.尾联中诗人指出:谁是主宰晨昏的人,或许波涛之神能作出回答。16.诗中寄寓了哪些人生思考?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15.(3分)B(“漫长的江流”有误)16.(6分)①江潮反复,也会向平流,正如世事变幻,人生无常。②晨昏不知由谁执掌,正如人类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戏为六绝句(其六)①杜甫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别裁⑧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论诗十绝句(其四)戴复古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②祖述:效法;仿效。③别裁:区别淘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16、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错。“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是在强调写诗作文或艺术创作应自出机杼,表现个性和风格,旨在论述作诗必须重视创造性。故选D。(2)首先分析杜诗。这首诗着重表达“转益多师”的观点,要求后生必须多方学习前贤的长处,裨补缺漏,才能深受教益。“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轻薄之后生不及前贤是毫无疑义的,但代代相传又很难分清谁是先驱。“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应区分和裁除华而不实的文风而崇尚风雅,博采诸家之长,多方面的师承,才能融会变化以成新体,转而受益。

其次分析戴诗。作者强调写诗要独具匠心,反对因袭他人。“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意纵横”,诗人说进行艺术构思时,想象超妙,变化无穷,这样才能笔端有力,放纵奔腾。诗贵创新,必须出自自己胸中,最忌讳的是蹈袭固有的窠臼,跟在别人后面前行。全诗后两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正确与错误,进一步明确诗重创新的观点。答案:(1)D(2)①化用现象,应该像杜诗所说要多方面向前人学习,既有所选择批评,又充分尊重、博采众长;②又要如戴诗所说贵在创新,强调独创,不应该因循守旧。《戏为六绝句》(其六)译文: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赏析: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16.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暗香·旧时月色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①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①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酷爱梅花,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有《咏早梅》等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起五句,词人描绘了一幅记忆中月下吹笛折梅的画面,尽管天气寒冷,仍与“玉人”一起去摘梅花。B.上阕后六句,词人借何逊自拟,委婉地表达自己能力不够,才华大不如前,却仍会责怪竹林外吹过来的香气。C.全词关合紧密。“长记”紧承“相忆”,再折入“旧时”;“翠尊”由上“瑶席”出,“红萼”由上“疏花”出。D.全词结构精巧、细致,于今昔对比中,寓盛衰之感与怀人之思。16.宋人张炎有言“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15B(“怪”意为“吃惊、惊讶”;“瑶席”意为“精美的宴席”。上片后六句意思是“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16.本词文字优美,笔致婉丽,赋予梅花以新意。①精神气象,气势宏大。旧时与“玉人”携手西湖,但见千万树梅花犯寒而开,势压千顷寒波。②意境清空。本词写梅,多用“清寒、冷”等字眼,环境清冷;回忆与现实交织,然皆有虚无缥缈之感。③于梅花中寄予极沉痛之情。“片片吹尽”,“竹外疏花”不得见,“玉人”“攀摘”更无可能。(答题重点在“新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07.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词,完成15~16题。虞美人·立春[注]陈子龙玉楼昨夜冰壶泻,又是春来也。韶光不与昔年同,只有花枝依旧爱东风。沉沉芳信初添绣,尚拥余香透。今宵喜短减相思,奈我多愁偏向日长时。[注]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春季的开始,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天气变暖,白昼变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冰壶喻指皎洁的月亮,“泻”描绘出月光倾洒玉楼的流动之美。B.“又”表明春天到来非一次,含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欣喜与心酸。C.“韶光”二句传达出自然依旧、人事已非的慨叹,充满世事沧桑之感。D.“芳信”指花朵,紧承“花枝”;“沉沉”“余香”分别突出其繁茂芳香。16.“今宵”两句如何理解?这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是什么?(6分)【答案】15.B16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是:随着晚上时间变短,相思的时间也跟着变短,这本是令人欣喜的;但怎奈我惆怅的时刻偏偏是在白天,白天变得漫长,我的愁绪因此更长。(3分)妙处:将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与时令季节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以夜晚相思短衬托白日愁绪长,巧妙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3分)【解析】15.B【解析】“欣喜与心酸”分析错误,本词与李煜《虞美人》词的基调均是心酸哀愁,并无欣喜。08.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几此是家。【注】①1166年春,作者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在这一年,作者归家不久闲居镜湖之北时所作。②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B.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极写山水之间的宁静素朴。C.下片第三句,以清露比喻杯中酒,以花比喻水中鱼,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D.此词随手描写眼前景象和生活,毫不费力,在清妍自然中,蕴藏词人的内心情绪。16.这首词有举重若轻之妙。末句“笑指船儿此是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开篇第二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15.C(鲊并非水中鱼,而是盘中菜。鲊的意思是腌鱼,并且结合上文的“酒”也能推断出来。)16.①末句内涵丰富,表面看似语言轻快、心境轻松,实则寄寓深沉悲慨的情思。(2分)②从“笑”字可以看出词人对眼前景色及渔钓生活的喜爱,以及免职归家后看似满足洒脱的心情。(2分)③但结合背景及照应第二句中的“只”“送”,不难看出其间蕴含着词人抗金和收复失地的爱国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与无奈。(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9.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3月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汉宫春·梅晁冲之满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①此词为晁冲之送别王仲甫时所作,王仲甫因词忤宣仁太后而被逐。②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通过雪压霜欺、东君不惜、燕子不来等描绘了萧瑟冷落的梅花生长环境,愈显梅花潇洒出尘。B.下片首句化用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C.“空自忆”“风流”二句收束全篇,以人格化手法,赞美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含蓄蕴藉,余韵悠长。D.全词写景清丽,情意真挚,抒情婉曲,风格疏淡隽永,舒缓纡徐;深微细腻,为咏梅词的上乘之作。16.本词与李白的《蜀道难》均为送别诗(词),但情感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案】15.B【解析】“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句是反问句,是说那些华丽的堂宇比不上这江边梅花所处的茅屋疏篱的环境,意在凸显野外江边梅花的不慕富贵,品格高洁,并非玉堂中的梅花。16.①本词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劝勉友人即使不被人理解,依旧要保持超尘脱俗、旷达洒脱的高洁品质;②李诗则是担忧朋友入蜀道路的艰险,表达仕途坎坷,人间之路难行的感叹。20.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罢还边将雍

陶白须虏将[注]话边事,自失公权怨语多。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新鹰饱肉唯闲猎,

旧剑生衣懒更磨。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注]虏将: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边将的现状,“白须”状其年老,“失公权”意为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职权。B.颔联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均用廉颇的典故抒怀,但情感不尽相同。C.颈联写边将的日常生活:无所事事,喂饱鹰隼,悠闲狩猎;宝剑生锈,懒于磨砺。D.全诗融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于一体,语言凝练隽永,富有深意,耐人寻味。16.本诗写出了“边将”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16.①被免职后的失落;②不被任用的怨愤;③一生征战却功业未成的不甘;④年华逝去的慨叹。(结合原文分析)21.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答案】C【解析】“‘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景色冷寂,情感悲凉。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用语十分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用简洁的两个字组成“寒夜”这个冷寂的背景,情由景生,在此背景之下必登高望远常会产生思乡之情,为末联抚景思归,留下了铺垫。22.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岐阳三首①(其二)元好问百二关河②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③问,争遣蚩尤④作五兵。【注】①当时蒙古兵攻占岐阳(今陕西凤翔)。②百二关河,指秦地。③苍苍,指天。④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领袖,被炎帝与黄帝打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陇水东流闻哭声”句,与辛弃疾“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境相似。B.用“有情”修饰萦绕战士尸骨的野草,表现战士“马革裹尸”的豪情壮志。C.尾联直抒胸臆,通过质问苍天、“争遣蚩尤”,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D.本诗格调沉郁顿挫、苍凉悲壮,情感低沉悲痛,颇有杜甫离乱诗的风格。16.这首诗在写实的描写中浸透了民众的苦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草不横”“暗秦京”通过描写荒凉环境,暗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②“望来信”“闻哭声”通过描写人的动作和心理感受,暗写战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惨状;③“萦战骨”“照空城”通过描写荒野白骨和残阳下空城,写将士被战死、百姓被屠杀的战争残酷。这些写实描写浸透了民众的苦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表现战士‘马革裹尸’的豪情壮志”错误。用野草环绕战士尸骨,映衬了战士们沙场战亡,白骨无人收的凄惨境况,而不是“豪情壮志”。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描写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题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在写实的描写中所浸透的民众苦难的表现地方,逐句剖析和归纳即可。①首联“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写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其中“草不横”“暗秦京”描写了环境的荒凉,“十年戎马”造成百姓的巨大苦难。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民众的苦难。②颔联“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写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其中“无来信”“闻哭声”描写了人的动作和伤心、痛苦的感受,“无来信”则人可能已经不再;“哭声”则直接写出百姓的痛苦,写出了战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惨状。③颈联“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写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其中“萦战骨”“照空城”写了荒野白骨和残阳下的空城,运用了场景描写,写将士被战死、百姓被屠杀的战争残酷,浸透了民众的苦难。23.2024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①姚合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注】①舍弟:指作者胞弟姚勤,时任毗陵刺史。茶山:指顾渚山,贡茶产地。②太府:此处指太府寺卿,太府寺是掌管钱帛、物资、贸易等的官署。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出溪路景色之美,“花影”句描绘两岸山花烂漫,紧扣“好”字。B.姚勖一行人溯罨溪而上,不只为了人山采茶,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C.“芳新”“幽嫩”代指树上新茶,突出了新茶的香味与质地,用词精致。D.尾联想象太府官员为所贡之茶感到欣喜,表明作者期望进贡之事圆满完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5.【参考答案】B(3分)【试题分析】B项,“更为了一同探寻春山胜景”有误。根据注释和首句“采茶溪路好”可知,姚勖一行人入山的主要目的是采茶,而非探寻春山胜景。16.【参考答案】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6分。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4.2024届湖北省八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曹东谷韵谢枋得①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此日识公知有道,何时与我咏游仙。不为苏武即龚胜②,万一因行拜杜鹃③。[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爱国诗人。②龚胜:汉哀帝时光禄大夫,王莽篡汉后,拒不应聘,绝食而死。③拜杜鹃:表示对国家、君主的忠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表明“纲常”在作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此“纲常”可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B.颔联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同唱一曲正气歌。C.根据颈联内容及酬和诗特点,可推测出诗人朋友曹东谷可能是游仙论道的高人。D.本诗意绪慷慨激昂,语言清新淡远,朴直而有韵致,言为心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16.《宋史》评价谢枋得“以忠义自任”,请分析这种忠义在此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答案】15.D(“清新淡远”错误。)16.①直抒胸臆,以肩担“纲常”和“脊梁铁硬”,直接表达对国家的忠贞不渝。②对比,以人生中的美好品德或丑恶言行可以千年留存,与万物盛衰枯败的短暂做对比,突出了他对忠义节气的追求。③用典,借苏武不变气节和龚胜绝食而死,表明作者为国死节的爱国情怀和不屈辱事敌的民族正气。(评分细则:答对1点给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5.2024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晚春行田南原杨万里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①从来疏广文②,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粘泥,毛锥③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把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注释】①云子,米粒,米饭。②广文,这里是广文先生的简称,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人士。③毛锥,泛称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以互文手法,简笔勾勒雨后乡村景象变化,引出下文写雨后农事。B.“云子从来疏广文”与“吾生十指不粘泥”,是诗人自嘲,也是对士大夫的揶揄。C.秧苗如“针”“未堪吃”,写出了秧苗幼嫩有生机,暗含对农人劳动的赞美敬重。D.骑行“不用鞍”活画出诗人归乡的轻快矫健,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得意。16.关于“把耒耕云”,历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认为“耕云”乃“耕耘”之通假。请结合诗歌阐述这种说法的理由。(6分)15.D【答案解析】此句体现诗人的自在悠闲,没有“得意”,且“不用鞍”意在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自在(“鞍”象征官场的束缚羁绊)。16.“把耒耕云”即拿着耒具耕田。(2分)①从诗歌内容看,诗歌前文赞美劳动,中间揶揄士大夫轻视劳动,末尾表达归乡稼穑,意脉连贯。②从诗人形象看,诗人归乡并非归隐脱离世俗,是一位关切民生、心忧天下的士大夫。③从诗歌主旨看,诗人看到雨后农人劳作,想到边境有战争之忧,于是生出待国家无动荡,便回归乡野耕种,过和平安逸生活的愿望。评分参考:“把耒耕云”翻译2分,①②③任答两点即得4分。如果“把耒耕云”未单独解释,而是放在阐述中,也应给2分。诗歌大意:晚春时节,我行走在南原的田野上。前几天的尘土飞扬如雾气弥漫,而今天春雨之后去往南村的路上波浪涌动。儒士文人从来都疏于劳作,(如果要)冒雨辛勤劳作,多半会拒绝。农人说秧苗比麦子好,但是像绿色的针一样的秧苗还不能食用。我生来双手就不曾沾染泥土,使用毛笔写诗属文就在农人面前盛气凌人吗?我只希望边境上没有战事,可以回乡耕耘,实现我的志向。我不担心官府会把官马送还给我,因为我借了牛骑回家,不需要鞍子。简析:这首诗词以农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田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农民劳动的敬意。诗中尘土如雾、秧苗如绿针,展示了诗人对农田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感悟。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府束缚的不满和对自主劳动的向往。26.2024届福建省高三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苏轼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③。[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张弼等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的消息。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