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之风俗礼仪练习题汇编

一、选择类

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的总称。文房即书房。

B.牺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社稷:对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旧时也代指国家。

D.禊:古代春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

兵车,配甲±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参乘”又叫“车右”,指陪乘并护主的人,樊哙作为一名武士,当时身份为沛公的

保镖。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

子,少年,指不到20岁的男子。

D.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

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母卷的一项是()

A.“斋戒”,古代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

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

在下,都是敬称用语。

C.“进谏”,是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同样指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

幼者对长者进行的劝告建议的方式。

D.“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

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古时一车四马是一乘,同时配有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

B.古人的名字,幼年时取名,成人时(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平辈之间互

称字,上对下、长对少称名,自称称名表示谦卑。

C.《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衅钟”,是一种祭祀仪式。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

第1页共19页

钟”。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

三公。

B.顿首即叩头,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空首即以头至手而不触地,是尊长

对对方的答礼或古人在书信末表致敬。

C.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

官员任期届满。

D.隋唐以后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审议、草

拟和执行。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B.先大母:敬称自己已去世的祖母。

C.束发: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D.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7.下列各项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原指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两个丫髻的发型,后来用以代指少年时代。

B.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下九,在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C.孝廉,本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亦是汉代所设的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

D.凤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因为中书省设在禁苑之中,所以常用以代称中书省。

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被称为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则为少牢。古代祭祀所

用牺牲行祭前须先饲养于牢。

B.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

郎为各部要职。

C.“爵通侯”中,“通侯”是爵位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

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

D."为降虏于蛮夷”中的“蛮夷”,古代指边远地区的民族。“夷”是中国古代对南方的

少数民族的称谓,“蛮”是中国古代对东方的少数民族的称谓。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在本文中指年号,不指地名。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始建。

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为尚书省吏、户、礼、兵、开h工六部之长官,副职为侍

第2页共19页

郎。

C.服阕,指守丧期满脱除丧服,又称服竟、服除。服,指丧礼规定应穿戴的丧服。

D.致仕,指交还官职,亦即辞官之意。致事、致政、休致等词与它的意义相同。

1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之交”指的是平民身份(没有做官)时候就结交的朋友。

B.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担任官职,叫“举孝廉”。

C.封建时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叫“乞骸骨”,意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养老。

D.秦汉之前,位次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乏硕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子:对对方的尊称。

B.令以责之里正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

C.千乘之国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

D.押正旦带枷上正旦:传统戏曲中的女主角。

12.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荆轲刺秦王》中的“变

徵之声”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壮。。

B.“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晋楚治兵,源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舍,

古代行军计程以十五里为一舍,主动退让四十五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C.陛下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

的尊称。

D.郎中,战国时为宫廷近侍,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

司事务。宋代以来,南方方言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1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禊,一种祭礼。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

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祛除不祥。

B.“三径”: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

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只供长辈

和自己称呼。

D.《水经注》,由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

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页共19页

A.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祖帐”

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

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

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

朝。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15.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所以“左迁”是升职,“超迁”是超级提拔,“乔迁”

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B.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

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C.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

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

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

C.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一般用于天子祭祀社稷。

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考之宴,言笑晏晏(《氓》)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束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叫“总角”,后用以指

代少年时代。

B.帝高阳之苗裔兮,朕辜手日伯庸食(《离骚(节选)》)

皇考:古代有王族血统的人对已故父亲的美称,屈原和楚王同姓,故用此称。考,

称已故的父亲。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下九日,妇

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第4页共19页

D.扪爹历升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参、井: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

宿,参、井是其中的两宿。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

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察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

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

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

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

足,不听离任。仍令用笔弯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

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

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

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一心修。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

责人丕黑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

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

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前后在任十九年,TP?卜磨,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①,大

臣忧国无主,请皇太后立邮王。九月,景帝立。

景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谦具实对,无所隐,不避嫌怨。

由是诸不任职者皆怨,而用弗如谦者,亦往往嫉之。诸御史以深文弹劾者屡矣,赖景帝

破众议用之。

谦性故刚,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徐有贞以议南迁,为谦

所斥,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亦不乐谦,内侍曹吉祥等皆素憾谦。

港拳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都御史萧惟祯

定澈,坐以谋逆,处极刑。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

及籍没,家无余资。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英宗亦悔之。又数年,谦事白。

第5页共19页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瓦剌俘虏。于谦等大臣奏

明皇太后,立邸王朱祁在为帝(即景帝),尊明英宗为上皇(太上皇)。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

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B.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

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C.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

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D.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

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宪官,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风宪,即风纪法度。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

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

B.二品俸,即二品官员的俸禄。二品,官阶等级,即九品官阶中的第二个等级。

三国魏始设九品官阶,历朝因之。

C.丁内外艰,指的是遭遇父母亲人之丧,回乡守孝。古时父亲或祖父去世,称丁内

艰;母亲或祖母去世,称丁外艰。

D.景泰,邸王朱祁钮称帝后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皇帝开国后首立年号称为建元。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富有才华,受人尊重。他与皇上对答时,皇上为之侧耳倾听;顾佐任都御

史时,对待属下非常严厉,却唯独礼敬于谦。

B.于谦勤于政务,体恤百姓。他轻骑巡视,接见走访父老;建议朝廷给缺粮的下

等民户提供粮食,年老有病及贫困者免除偿还。

C.于谦为人正直,遭人嫉恨。他不阿谀贿赂权贵,回答皇上询问,毫无隐瞒,不

称职的恨他,不如他的妒他,因而被多次弹劾。

D.于谦为官清廉,含冤而死。他死后被抄家,家无余财。英宗曾力排众议任用于

谦,但仍将于谦处死。数年后冤案才大白天下。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第6页共19页

(2)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22.于谦巡抚河南、山西,“威惠流行”。请列举“威”的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仲舒,字乘阳,河南人木十洋目二年,举进土,端拱初,拜右正言,三年,拜工

部中。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

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敝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

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

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木室嘉纳之,遂故河北。淳化二年,拜右谏议大夫、

枢密副使。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

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若,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

费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卷,谕其首以

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徒其部落于渭北,立堡若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

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日:“仲舒尝总机密之职,在吾左右,当以绥怀为务古伊、

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

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

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寻参知政事二后为内地岁获

巨木之利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

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判昭文馆大

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

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土论簿之自为正

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

(节选自《宋史•温仲舒传》)

23.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

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省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B.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

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碧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C.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

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若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D.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

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碧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第7页共19页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名号。“太平兴国”是宋太宗所用年号,表示要成就一

番新事业。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太宗”是庙号,开国第二位君

主多以此称呼。

C.户部是中国封建时代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军需等事务的官署,其长官

为户部尚书。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例如“恭肃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仲舒正直敢言,切中时弊。他分析边境多年战争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祸

患,指摘奸臣不实之说,劝谏皇上推恩安民,这些意见被采纳。

B.温仲舒善于治理,为民爱戴。他在秦州知州任上,采用多种手段来限制当地羌

族各部落活动范围,人民感念他的恩德,为他画像来奉祀他。

C.温仲舒曾受重用,颇受信赖。他先后在工部、户部任职,还曾任中枢职务,为

皇帝近臣;他曾经遭小人谗言攻击,但皇帝不为小人所惑。

D.温仲舒以怨报德,被人诟病。他被贬谪多年,后经与他交情深厚的吕蒙正引荐,

才被重新任用;他没有感恩反倒攻击吕蒙正,被土人鄙薄。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赞假道于羌户。

(2)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碧,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

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

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

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

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

高祖学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

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町住,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扑

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滥城,又征其子入朝,迪

越起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扑率其所部单巧,世祖录其破

第8页共19页

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不呼讨异,迪疑惧不自

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土民为

迪所挂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扑、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

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

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

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

余人窜于山穴中。目月转久桐随之花稍苦叁后遣人士出陨山郡克鱼鞋邑鹿金丈鱼主邑壬

壹憧川木堂整木牙执之仝要迎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

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

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处/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

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

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处/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

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

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

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扑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

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第9页共19页

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

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第10页共19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春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错误,应该是“古代春、秋两季为消除不祥

而在水边举行的祭祀”。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不行冠礼,而在

十五岁时行“笄礼”。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膝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错误。“膝下”“在下”是谦辞。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纪传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错。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是尊长对对方的答礼或古人在书信末表致敬”错。顿首,古人在书信开头或末尾表致敬。

空首,尊长对对方的答礼,是国君答拜臣下的礼节。

D.“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审议、草拟和执行''错。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分别负责草拟、审议和执行。

故选Co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错误。应该是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

第1页共19页

代指成童之年。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下九”说法错误。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

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故选B。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J“夷,是中国古代对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称谓,‘蛮,是中国古代对东方的少数民族的称谓”错。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故选D。

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尚书,该句中指官名”错误。根据语境,“尚书”应指尚书省,不指官名。“尚书左丞”才是

官名,是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隋、唐时秩正四品。

故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秦汉之前,位次以左为尊,以右为卑”说法错误,秦汉之前,位次以右为尊。《廉颇蔺相

如列传》中海池之会后“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可以佐证。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一车一马为一乘”错误,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故选Co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舍,古代行军计程以十五里为一舍,主动退让四十五里”说法错误,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

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第2页共19页

故选B。

1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字是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错。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可见字是给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称呼的,名是给长辈和自己称呼的。

故选C。

1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朝"错误。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

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

故选C。

1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所以,左迁是升职”错,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

称为左迁。

故选Ao

1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叫,少牢,”说法有误。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牛、羊、

豕三牲全备为“太牢”。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故选C。

1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古代有王族血统的人对己故父亲的美称“错误。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不限于“古代

有王族血统的人

故选B。

18.C19.C20.D21.(1)(于谦)出京城巡察江西时,昭雪数百件冤案。他上书

说陕西一些地方的官校成为民间祸害,皇上命令派御史去逮捕他们。

第3页共19页

(2)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说他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有怨恨情绪,擅自推

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交付法司,判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22.①监察县吏,

预备粮不足者,不得离任;②责令亭长监督修缮堤坝;③把将领私垦田地全部收为官有;④

太行山的盗贼因为于谦而不敢露面。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纵观四个选项,“三杨”指三个人,作“在政府”的主语,不可断开,而且“初”指当初,作时间

状语,应与后面断开,故排除A、D项。“朝上”与“夕报”都是主谓结构,不可断开,且“空

橐以入”句意完整,需与后文断开,故排除B项。

故选C。

19.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项,错误。古时父亲或祖父去世,称丁外艰;母亲或祖母去世,称丁内艰。

故选C。

20.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英宗曾力排众议任用于谦”错误。根据原文“赖景帝破众议用之”可知力排众议任用于

谦的是“景帝”,处死于谦的是“英宗”。

故选D。

2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⑴按,巡察;雪,昭雪;疏奏,同义复用,上书;为,成为;捕,逮捕;补充省略的主语“于

谦”。

(2)阿,阿谀、迎合;指,通“旨”,旨意;以,因为;怨望,同义复用,怨恨;“自代”,宾语

前置,应为‘'代自",代替自己;论,判罪;系,拘囚。

2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信息点集中在第三段,“威”指的是治政严厉、秉公办事的部分。

由“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可知答案①,要求官员善始善终。

由“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可知答案②,要求亭长尽职尽责。

由“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可知答案③,要求边将公而忘私。

由“太行伏盗皆避匿”可知答案④,震慑盗贼不敢轻举妄动。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第4页共19页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

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

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

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

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

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

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

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涨水冲缺堤岸。

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

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

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

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俸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素来很看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

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

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

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

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

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

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前后

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

帝亲征。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

持皇帝亲征。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请皇太后立邮王为皇帝。九

月,邮玉即帝位为景帝。

皇帝很了解于谦,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于谦。于

谦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

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帝力排

众议,加以任有。

第5页共19页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

有贞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

被削职,也不喜欢于谦,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

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因为谋反,于谕被判处死刑。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

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

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

冤枉的。英宗也后悔了。又过了几年,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23.C24.D25.C26.(1)(朝廷)每年调遣士兵砍伐(树木)来供应京都的

需要,必须用财物向羌族人借道。

(2)温仲舒到任后,部署军队依次巡视各寨,向他们的首领宣示威信,各部落献出地盘归

附(朝廷)。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连知兴元、江陵

二府”语意已尽,应该断开;排除A,“给事中”为官职,做“加”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D;

“还”做“内侍”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后边的“寻”、“岁”都为时间状语,前边都应

断开。故选C。

2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谥是古代皇帝、贵族、

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错,应为“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

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故选D。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他曾经遭小人谗言攻击,但皇帝

不为小人所惑”错误,原文为“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说明皇上还是首小人之

言影响了。故选C。

第6页共19页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

行调、换、册。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岁”,每年;“卒”,土

兵;“供”,供给;“翳,财物;“假”,借。第二句中,“至”,到任;“按”,巡视;“谕”,宣

示;“诸”,各位;“内属”,归附(朝廷)。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27.D28.A29.B30.(1)然而周迪轻财物好施舍,凡是有所施舍,毫厘不差,

他不善言辞,但胸怀诚实,临川人都感激他。

(2)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

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

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日月转久,相随

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

令取迪自效”,这段话是说“日长月久,跟随他的人都不免觉得苦了。后来周迪派人悄悄跑出

临川郡买鱼,此人脚痛,住在同邑人家中,同邑人向临川太守骆牙报告,骆牙抓住他,命令

他捉住周迪以自我救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相随者”“之”“鱼鞋”“足”“邑子”等,

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相随者亦稍苦之”“相随者”是主语,“者”后不应断开,

排除B项,“潜出”是动词,其后宾语应该是“临川郡”,后面的句子“临川郡市鱼鞋”不合逻辑,

“出”后不能断开,排除AC项,故选D。

28.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

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错误,“受禅”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

第7页共19页

位,“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故选A。

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原文是“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

乃大出粮饷”,而不是周迪“主动提供”。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

行调、换、册U,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周赡”,施舍;“毫厘

必钧”,毫厘不差;“讷于言语”,不善言辞;“德”,感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