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南昕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南昕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南昕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南昕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南昕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南昕学校2024届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在圆的周长C=2πR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A.2是常量,C、π、R是变量 B.2π是常量,C,R是变量C.C、2是常量,R是变量 D.2是常量,C、R是变量2.如图1,将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边在轴上,其余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直线沿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该直线被正方形的边所截得的线段长为,平移的时间为(秒),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中的值为()A. B. C. D.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4 B.k<﹣4 C.k≤4 D.k<44.现有一块长方形绿地,它的短边长为20m,若将短边增大到与长边相等(长边不变),使扩大后的绿地的形状是正方形,则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比原来增加300m2,设扩大后的正方形绿地边长为xm,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x(x-20)=300 B.x(x+20)=300 C.60(x+20)=300 D.60(x-20)=3005.如图,,,垂足分别是,,且,若利用“”证明,则需添加的条件是()A. B.C. D.6.去分母解关于的方程产生增根,则的取值为()A.-1 B.1 C.3 D.以上答案都不对7.化简:的结果是()A. B. C.﹣ D.﹣8.如图,正方形中,,是的中点,是上的一动点,则的最小值是()A.2 B.4 C. D.9.已知a、b是方程x2-2x-1=0的两根,则a2+a+3b的值是()A.7B.5C.-5D.-710.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矩形OAPB,点D是矩形OAPB内任意一点,连接DA、DB、DP、DO,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1 B.2 C.3 D.411.如图所示,▱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CD的周长()A.11 B.13 C.16 D.2212.某人匀速跑步到公园,在公园里某处停留了一段时间,再沿原路匀速步行回家,此人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O=OC,BO=OD,∠ABC=90°,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若AC=5cm,则BD=________.14.已知点(m-1,y1),(m-3,y2)是反比例函数y=(m<0)图象上的两点,则y1____y2(填“>”“=”或“<”).15.为参加2018年“宜宾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小聪同学每天进行立定跳远练习,并记录下其中7天的最好成绩(单位:m)分别为:2.21,2.12,2.1,2.39,2.1,2.40,2.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_____.16.若,则m-n的值为_____.17.已知锐角,且sin=cos35°,则=______度.18.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其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已知:如图,在中,延长到,使得.连结,.(1)求证:;(2)请在所给的图中,用直尺和圆规作点(不同于图中已给的任何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作一个,保留痕迹,不写作法).20.(8分)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甲车匀速前往地,到达地后立即以另一速度按原路匀速返回到地;乙车匀速前往地,设甲、乙两车距地的路程为(千米),甲车行驶的时间为时),与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甲车从地到地的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2)求甲车从地到达地的行驶时间;(3)求甲车返回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求乙车到达地时甲车距地的路程.21.(8分)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3cm,D是AB上一点,且CD=12cm,BD=8cm.(1)求证:△ADC是直角三角形;(2)求BC的长22.(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点O是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F.(1)请猜测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写出推理过程;(3)点O运动到何处且△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写出结论即可)23.(10分)如图所示,已知:Rt△ABC中,∠ACB=90°.作∠BAC的平分线AM交BC于点D,在所作图形中,将Rt△ABC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EF交AC于点E,交AB于点F,连接DE、DF,再展回到原图形,得到四边形AEDF.(1)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证明;(2)若AB=10,BC=8,在折痕EF上有一动点P,求PC+PD的最小值.24.(10分)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D,CD上两点,BE交AF于点G,且DE=CF.(1)写出BE与AF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AB=2,点E为AD的中点,连接GD,试证明GD是∠EGF的角平分线,并求出GD的长;(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FQ∥DG交AB于点Q,请直接写出FQ的长.25.(12分)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F=DC;(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6.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ABCD的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1)如图2,取AB的中点H,连接HE,求证:AE=EF.(2)如图3,若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B【解析】

根据变量常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可求解.【详解】在圆的周长公式中中,C与r是改变的,π是不变的;所以变量是C,R,常量是2π.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与常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正确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

根据题意可分析出当t=2时,l经过点A,从而求出OA的长,l经过点C时,t=12,从而可求出a,由a的值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D的长,即b的值.【详解】解:连接BD,如图所示:直线y=x﹣3中,令y=0,得x=3;令x=0,得y=﹣3,即直线y=x﹣3与坐标轴围成的△O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l与直线BD平行,即直线l沿x轴的负方向平移时,同时经过B,D两点,由图2可得,t=2时,直线l经过点A,∴AO=3﹣2×1=1,∴A(1,0),由图2可得,t=12时,直线l经过点C,∴当t=+2=7时,直线l经过B,D两点,∴AD=(7﹣2)×1=5,∴在等腰Rt△ABD中,BD=,即当a=7时,b=.故选A.【点睛】一次函数与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本题的考点,根据题意求出AD的长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

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12﹣1k≥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12﹣1k≥0,解得k≤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1ac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4、A【解析】

设扩大后的正方形绿地边长为xm,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比原来增加300m2”建立方程即可.【详解】设扩大后的正方形绿地边长为xm,根据题意得x(x-20)=300,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并找到等量关系.5、B【解析】

本题要判定,已知DE=BF,∠BFA=∠DEC=90°,具备了一直角边对应相等,故添加DC=BA后可根据HL判定.【详解】在△ABF与△CDE中,DE=BF,由DE⊥AC,BF⊥AC,可得∠BFA=∠DEC=90°.∴添加DC=AB后,满足HL.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6、A【解析】

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有增根确定出x的值,代入整式方程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详解】方程两边乘以x-2得,x-3=m,

∵分式方程有增根,

∴x-2=0,即x=2,

∴2-3=m,

∴m=-1.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先把分式方程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然后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若其值不为零,则此解为原分式方程的解;若其值为0,则此整式方程的解为原分式方程的增根.7、D【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由题意可知,我们在变形时要注意原式的结果应该是个负数,然后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而得出结果.【详解】解:原式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要把握住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8、D【解析】

因为A,C关于DB对称,P在DB上,连接AC,EC与DB交点即为P,此时的值最小.【详解】如图,因为A,C关于DB对称,P再DB上,作点连接AC,EC交BD与点P,此时最小.此时=PE+PC=CE,值最小.∵正方形中,,是的中点∴∠ABC=90°,BE=2,BC=4∴CE=故答案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直线相加最短问题,熟练掌握对称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分析:要求a²+a+3b的值,先把此代数式变形为两根之积或两根之和的形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注意计算不要出错.详解:由题意知,a+b=2,x²=2x+1,即a²=2a+1,∴a²+a+3b=2a+1+a+3b=3(a+b)+1=3×2+1=1.故选A.点睛: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难度适中,关键掌握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代数式变形相结合进行解题.10、C【解析】试题分析:P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任意点,过点P分别做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矩形OAPB的面积=1.∴阴影部分的面积=×矩形OAPB的面积=2.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11、D【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OE是三角形ABD的中位线,可进一步求解.【详解】因为▱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所以OE是三角形ABD的中位线,所以AD=2OE=6所以▱ABCD的周长=2(AB+AD)=2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

图象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匀速跑步到公园,在这个阶段,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第二阶段:在公园停留了一段时间,这一阶段离家的距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故D错误;第三阶段:沿原路匀速步行回家,这一阶段,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并且这段的速度小于于第一阶段的速度,则C错误.故选B考点:函数的图象【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理解每阶段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图象的斜率判断运动的速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矩形5cm【解析】试题解析:∵AO=OC,BO=O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90°,∴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AC=5cm∴BD=5cm14、>【解析】分析:m<0,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详解:因为m<0,所以m-3<m-1<0,这两个点都在第二象限内,所以y2<y1,即y1>y2.故答案为>.点睛:对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几个点,如果知道横坐标去比较纵坐标的大小或知道纵坐标去比较横坐标的大小,通常的做法是:(1)先判断这几个点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如果不在,则判断其正负,然后做出判断;(2)如果在同一个象限内,则可以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进行解答.15、2.40,2.1.【解析】∵把7天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2.12,2.21,2.39,2.40,2.1,2.1,2.1.∴它们的中位数为2.40,众数为2.1.故答案为2.40,2.1.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如果一组数据有奇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一组数据有偶数个,那么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16、4【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与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m-3=0,n+1=0,解得m=3,n=-1,∴m-n=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与平方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二次根式与平方的非负性.17、1【解析】

对于任意锐角A,有sinA=cos(90°-A),可得结论.【详解】解:∵sinα=cos35°,∴α=90°-35°=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键是根据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解答.18、【解析】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详解】如图,∵正方形ABCD面积为4,∴正方形ABCD的边长AB==2,根据勾股定理计算BD=.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计算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8分)19、(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

(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B=CD,AB∥CD,易得BE∥CD,由于BE=AB可得BE=CD,推出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再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即可;(2)分别以C,E为圆心,以BE,B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F,则点F即为所求.【详解】(1)证明:∵中,∴,.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1);(2)甲车从地到达地的行驶时间是2.5小时;(3)甲车返回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4)乙车到达地时甲车距地的路程是175千米.【解析】

(1)根据题意列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列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论;(3)设甲车返回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t+b,根据题意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结论;(4)根据题意列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甲车从A地开往B地时的速度是:180÷1.5=120千米/时,乙车从B地开往A地的速度是:(300-180)÷1.5=80千米/时,

故答案为:120;80;(2)(小时)答:甲车从地到达地的行驶时间是2.5小时(3)设甲车返回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则有解得:,∴甲车返回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4)小时,把代入得:答:乙车到达地时甲车距地的路程是175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正确看图理解题意和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21、(1)见解析;(2)413cm.【解析】

(1)求出A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即可.【详解】(1)证明:∵AB=13ccm,BD=8cm,∴AD=AB﹣BD=5cm,∴AC=13cm,CD=12cm,∴AD2+CD2=AC2,∴∠ADC=90°,即△ADC是直角三角形;(2)在Rt△BDC中,∠BDC=180°﹣90°=90°,BD=8cm,CD=12cm,由勾股定理得:BC=BD2+CD2=82即BC的长是413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熟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22、(1)猜想:OE=OF,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

(1)猜想:OE=OF,由已知MN∥BC,CE、CF分别平分∠BCO和∠GCO,可推出∠OEC=∠OCE,∠OFC=∠OCF,所以得EO=CO=FO.

(2)由(1)得出的EO=CO=FO,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则由EO=CO=FO=AO,所以这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3)由已知和(2)得到的结论,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ABC满足∠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则推出四边形AECF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所以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详解】(1)猜想:OE=OF,理由如下:∵MN∥BC,∴∠OEC=∠BCE,∠OFC=∠GCF,又∵CE平分∠BCO,CF平分∠GCO,∴∠OCE=∠BCE,∠OCF=∠GCF,∴∠OCE=∠OEC,∠OCF=∠OFC,∴EO=CO,FO=CO,∴EO=FO.(2)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AO=CO,又∵EO=F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FO=CO,∴AO=CO=EO=FO,∴AO+CO=EO+FO,即AC=EF,∴四边形AECF是矩形.(3)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ABC满足∠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由(2)知,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已知MN∥BC,当∠ACB=90°,则∠AOF=∠COE=∠COF=∠AOE=90°,∴AC⊥EF,∴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方形和矩形的判定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得出EO=FO,然后根据(1)的结论确定(2)(3)的条件.23、(1)见解析;(2)PC+PD的最小值为:1.【解析】

(1)根据对称性,围绕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找条件;(2)求线段和最小的问题,P点的确定方法是:找D点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A,再连接AC,AC与直线EF的交点即为所求.【详解】解:(1)四边形AEDF为菱形,证明:由折叠可知,EF垂直平分AD于G点,

又∵AD平分∠BAC,

∴△AEG≌△AFG,∴GE=GF,∵EF垂直平分AD,∴EF、AD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EDF为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已知D点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A,AC与EF的交点E即为所求的P点,

PC+PD的最小值为:CP+DP=CE+DE=CE+AE=AC==1.故答案为:(1)见解析;(2)PC+PD的最小值为:1.【点睛】本题考查折叠问题以及菱形的判定.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线段相等.24、(1)BE=AF,BE⊥AF;(2)GD是∠EGF的角平分线,证明见解析,GD=2105;(3)FQ=【解析】

(1)根据已知条件可先证明△BAE≌△ADF,得到BE=AF,再由角的关系得到∠AGE=90°从而证明BE⊥AF;(2)过点D作DN⊥AF于N,DM⊥BE交BE的延长线于M,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DN,然后证明△AEG≌△DEM,得到DN=D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明GD平分∠EGF,进而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求得GD;(3)过点G作GH∥AQ交FQ于H,可得到四边形DFHG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FGH∽△FAQ,然后根据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求得FQ.【详解】解:(1)BE=AF,BE⊥AF,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AD=CD,∠BAE=∠D=90°,∵DE=CF,∴AE=DF,∴△BAE≌△ADF(SAS),∴BE=AF,∠ABE=∠DAF,∵∠ABE+∠AEB=90°,∴∠DAF+∠AEB=90°,∴∠AGE=90°,∴BE⊥AF(2)如图2,过点D作DN⊥AF于N,DM⊥BE交BE的延长线于M,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F=5,∵S△ADF=12AD×FD=12∴DN=25∵△BAE≌△ADF,∴S△BAE=S△ADF,∵BE=AF,∴AG=DN,∵AE=DE,∠MED=∠AEG,∠DME=∠AGM,∴△AEG≌△DEM(AAS),∴AG=DM,∴DN=DM,∵DM⊥BE,DN⊥AF,∴GD平分∠MGN,即GD平分∠EGF,∴∠DGN=12∠MGN=45°∴△DG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D=2DN=210(3)如图3,由(2)知,GD=2105,AF=5,AG=DN=∴FG=AF﹣AG=35过点G作GH∥AQ交FQ于H,∴GH∥DF,∵FQ∥DG,∴四边形DFHG是平行四边形,∴FH=DG=21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