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老年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目录第一节老年学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老年学的研究方法
课前活动
1、你是否赞成退休?为什么?2、老年人如何才能确保健康老龄化?3、是否存在老年人群所特有的文化?试举例4、你如何看待生与死?第一节老年学的主要理论
纵观已有的老年学的理论和观点可以发现,现有的老年学理论包括生物学理论观点和社会学理论观点。其中生物学理论和观点主要是从遗传!生物和生理的角度揭示人类个体发展和衰老的规律和机理;而社会学的理论和观点则是从社会学角度揭示个体老龄化的原因,解释个体老龄化过程,总结个体老龄化和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学规律。一、脱离理论脱离理论又被称为撤退理论或休闲理论,是老年学家提出的第一个主要理论,其代表作是1961年出版的卡明和亨利所著《年事日增》(也有学者译为《逐渐衰老》)。该理论最初的实证数据来自对于美国堪萨斯城的275名年龄在55~90岁的老年人的调查。脱离理论认为,老年期生活被认为是和中年期生活不同的另一段生活,而不是中年生活的延续。老年人身心衰弱,不宜于继续担任社会角色,而应该脱离社会,这既有益于老年人,也有益于社会。第一,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社会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下降。第二,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以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由社会启动。第三,老年人的脱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第四,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角色转变——工作角色、双亲角色、交往角色等的变化,是部分角色的解脱,并不意味着成为无角色的角色,将自己置于社会之外,封闭度日。生活方式——老年人要转换社会角色,调整生活方式,摆脱孤独、寂寞和失落,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参与社会——关注现代信息,坚持终身学习;充分利用自由空间和闲暇时间,保持良好的代际关系,发挥潜能。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一定程度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总结了老年人口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特征。消极意义:忽视个性差异;忽视地位差异;忽视脱离造成的弊端;忽视脱离的文化特征;忽视了老年人口现象的复杂性;社会撤离理论假设不成立。二、活动理论活动理论在社会老年学领域中是一种占优势的理论,该理论源于美国学者罗伯特·哈维格斯特对美国堪萨斯城的300个年龄在50~90岁的老年人的定期谈话的分析。这个研究结果发表于哈维格斯特与艾玉白合撰的巨著《老年人》一书中。该理论认为,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其要点可以被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去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假设第一,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就越少;第二,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第三,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第四,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的观点为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所肯定。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进程。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活动理论在现实世界中虽然得到了许多实证调查和社会现象的支持,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该理论并没有考虑个性和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影响。此外,活动理论也未能有效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的关系。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悦性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即,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我们不应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s/blog_9553caee0100vgtq.html三、连续性理论连续性理论是对活动理论和脱离理论的挑战,其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无论是社会撤离理论,还是活动理论,它们共同的不足之处都在于忽视了个性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或片面强调了撤离,或一味强调了活动。连续性理论正是看到了此种局限而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连续性理论认为,人们中年期的生活方式会延续到老年期。换句话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年期开朗活跃者在进入老年期以后也会积极投入社会活动;中年期沉稳内向者在老年期一般不会热衷参与社会活动。这一理论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更像自己年轻时已经形成的那样,主要的个性特点更为浓重,核心的价值更为显著。连续性理论看到了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并用个性特征予以解释,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这是一个进步。但该理论也有明显的缺点。其一,连续性理论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标准,忽视了个性特征的具体内涵。其一,连续性理论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标准,忽视了个性特征的具体内涵。其三,个性的变化与社会变化有密切关系。过分强调连续性又难免对老年人产生误导:当老人因健康状况不佳或财力受限而不能保持早年的生活方式时,一味对连续性的追求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在晚年时的自尊,也可能妨碍老年人根据个人的愿望而改变其生活方式。这一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忽略了外部社会因素对人们个性改变的作用及对衰老过程的影响。事实上,对生活满意度高的老人常是那些没有拘泥于某种固定生活模式、能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的人。/s/blog_9553caee0100vgtq.html四、老年亚文化群理论老年亚文化群理论最初由美国学者罗斯提出,该理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而老年亚文化群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按照罗斯的观点,只要同一领域成员之间的交往超出和其他领域成员的交往,就会形成一个亚文化群。老年人口群体正是符合这个特征的一种亚文化群体。老年亚文化群理论指出了老年人活动和地位的一般特征,但该理论并不能应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老年人。在某些情况下,如论资排辈的环境,老年人拥有较高的地位,也能掌握较多的资源,如知识、关系网、经济控制权、潜在的权力,等等。有的老年人的生活仅局限在家庭中,很少与外人交往,成为老年亚文化群的观望者。五、年龄分层理论年龄分层理论由美国学者M.W.莱利和A.福纳提出,该理论以社会学创立的角色、地位、规范和社会化概念为基础,分析了年龄群体的地位以及年龄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含义,形成一个理解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框架和包括整个人生的老龄化概念。年龄分层理论认为,年龄不是一种个人特征,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标准,是现代社会各方面的一个动态成分。年龄分层理论有四个主要要素,体现了生理人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第一个要素是有一个由不同人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按照年龄或其他发展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年龄层,又称为“同期群”。第二个要素是各年龄层的能力及其贡献和影响。不同的年龄层具有不同的能力,也就有不同的社会责任。第三个要素是年龄层的社会形式。第三个要素是年龄层的社会形式。六、相互作用理论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影响。该理论包括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标志理论和社会损害理论等部分。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认为,在老龄化的过程中,环境、个体以及个体与环境结合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衍生出来的标志理论认为,人们在与社会环境里的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观念。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都是从标志理论派生而来的。社会损害综合征是指已有心理问题的个人所产生的消极反馈。七、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理论之一,也是社会老年学家解释个体如何适应衰老的最早努力之一。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学生、母亲、妻子、女儿、女商人、祖母等,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相互接纳的一种形式。老年人的角色变化与中年人不同,它不是角色的变换或连续,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角色丧失或中断。因此,老年人不仅需要适应与老年相关的新角色,同时他们必须学会适应角色的丧失。第二节老年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多学科交叉科学,老年学研究更为复杂,它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生命周期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整个一生中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对大量的变量进行分析。即使是在比较不同领域的老龄化过程研究中,研究者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研究对象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一、基本变量:年龄、队列和测量时间(一)年龄年龄是一个人已经度过的时间(二)队列在人口学里,队列指在同一时期经历了同一起始事件的一群人。(三)测量时间测量时间就是进行检验的年份或者时期,因此收集数据的时间点可以很方便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和历史对于个人的影响。二、研究设计(一)横向研究研究老龄化对一个研究变量可能产生的作用时,最直接和快捷的方式就是比较不同年龄的人。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在若干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先后之间的联系。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动态研究混合设计或叫做“动态研究”。这就是把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从而解决时间方面的两难问题。例如,研究儿童运算能力:可以同时测查不同年龄的儿童,并进行比较,这是横断方法;然后集体追踪几年,这是纵向方法;再对这几个年龄组同时测验、比较,这又利用了横断法。具体讲,开始对某些追踪组测查和比较,若干年后再测查和再比较。这种方法吸收了纵向法和横断法的长处,而避免了其缺点,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基本概念脱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老年亚文化群理论角色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年龄、队列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复习思考题1.使用某一种老年学理论分析如下案例:一直作为博士生导师的朱教授在80岁时仍旧每周从郊区的家中来到城里,与他的学生工作一天。谈到他与学生之间的互惠关系时,他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当学生谈到他们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学生对这位导师满怀敬意,他“现在”是老师,永远是老师。2.试列举中国举行的大型老年调查研究,并按照横向和纵向研究设计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其优缺点。推荐文章《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研究综述》《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方法》《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第四章
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目录第一节1982年之前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第二节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第三节《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第四节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第五节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第六节国际老年学学术活动从“短命”到“长寿”
18世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没有超过35岁,许多落后国家甚至不到30岁。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的发明和推广,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其后来的100年间延长10岁,上升到约40岁。20世纪初,青霉素和一批抗生素的陆续发现及其所带动的医学进步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在近100年间增长26岁。200年来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发展的历史证明,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寿命延长的主导因素。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第一节1982年之前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激增。战后初期,许多发达国家一度出现短暂的婴儿潮。那时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全部关注都在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上。当时有的学者对人口老龄化已开始有所认识,但只限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他们已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将来可能是个影响全局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人口问题受到联合国和许多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及学者的重视。随着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研究的深入和欧洲生育率调查研究的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的人口专家意识到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避免性,就委托法国著名人口学家皮撤组织专门班子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一专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研究人口老龄化的著作。这本书解释了老龄化的成因和后果,收集了大量人口转变的历史数据。这项研究的贡献还在于提出发展中国家也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观点。这使联合国认识到人口老龄化不单纯是发达地区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从而促使联合国人口委员会开始为研究全球老龄化进行资料和理论准备。第二节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1982年7月26日~8月6日在维也纳由联合国主持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124个国家的代表团,包括42个由部长级官员率领的代表团。中国派出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就中国老龄问题现状作了发言。会议主要讨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议得出的一致认识是老龄问题绝不仅是发达国家特有的现象,今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无论就规模和速度而言都将超过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水平。会议分别就发展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从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角度进行了探讨。特别着重讨论了在老龄问题上各国政府应采取的政策和国际合作问题。具体介绍可参见/chinese/esa/ageing/1stageing.htm大会一致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简称国际老龄行动计划),明确宣称其目的是:"加强各国有效处理其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特殊问题和需要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和增强国际技术合作,特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相互间的技术合作,来促进处理老龄问题的适当国际行动"。行动计划共分4个部分:导言、原则、行动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其中《老年人关切领域》的行动建议共51条,涉及保健和营养、保护老年消费者、住房和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和就业、教育等7个方面。(1)第一次明确把人口老龄化看成世界性的问题。(2)明确认为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即老龄问题)有联系也有区别。(3)第一次明确老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人道主义和发展。(4)会议重申《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权利应充分地、不折不扣地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各项政策要充实老年人个人的生活。(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第三节《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对已经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达国家起到了推动老龄问题研究的作用,也推动了更多的非官方组织开展老龄工作,如第三年龄教育、旅游、休闲和学术讨论等。由于各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对老龄问题重视程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对联合国老龄问题行动计划的实施也就不同。联合国只能起到一个监测、舆论引导和牵线搭桥的推动作用,起到推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人口基金会以及国际上非政府组织在各自领域内同各国政府合作开展老龄工作的作用。第四节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背景: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今后50年间,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近20亿人。今天,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花甲老人。到2050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年纪较大的人,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chinese/esa/ageing/2ndageing.htm
为什么要开世界大会
世界人口严重老龄化,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是要帮助各国政府和社会进行政策规划,确保老年人继续各尽其能,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这次大会除回顾维也纳大会之外,还将通过订正的行动计划,把新世纪的社会、文化、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实情考虑进去。订正行动计划的草案题为《老龄问题国际行动战略》,已送交各会员国。这是一个实用工具,可协助决策者研拟应付其社会人口变化的对策。战略强调,必需确保国际及国内的所有政策议程,以及促进社会权利、经济权利和人权发展的其它重要文件,都要把老龄问题摆在主要的位置上。
大会的形式
世界大会在马德里的市政大会堂举行,主要任务是商定《战略》。大会的工作安排以全会和主要委员会为轴心。与会者可在全会上就各大主题进行一般性意见交流,而主要委员会和其它工作组(需要时设立)将负责编写《战略》,供全会审议通过。西班牙政府主办一系列圆桌讨论会,吸引独立专家、知名人士和在老龄问题上具有特殊利益的群体参加。目标在于促进各国政府同民间社会就涉及老龄化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开展广泛对话。总结:两次大会,重心转移1982年,联合国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认为,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人道主义问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研究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发达国家:渐进老龄化且先富后老,人道主义和发展问题;2002年,第二届,国际战略目标,发挥21世纪长寿社会的巨大潜力,确保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安全和有尊严地步人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社会。发展中国家:加速老龄化且未富先老,发展的潜力在于老年人口参与社会。结果:从“悲观”到“乐观”所谓传统老龄理念,是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持悲观的思想,将老年人口作为“负担”、“包袱”,对社会日益老龄化现象感到恐惧,认为人类社会将面临老人危机和养老保障制度崩溃的危险。传统伦理道德观被市场经济价值观所取代,老年人面临经济上的贫困,身体衰弱,疾病困扰,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失落,使他们失去传统的地位和尊严。人们担忧尊老、敬老、养老的风尚改变,老年人失去传统的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受到歧视,甚至被遗弃。传统老龄理念从老年弱势群体分析多,从对社会消极影响方面分析多,将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作为理想社会的追求目标。第五节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一、国际上采用过的几个老龄化理念国际上流行一些应对这些担心的老龄化理念,即能达到什么样的老龄化,如有保障的老龄化(安全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成功的老龄化、有尊严的老龄化、丰富多彩的老龄化、独立的老龄化和积极的老龄化,等等。有保障的老龄化(又称安全的老龄化)有尊严的老龄化成功的老龄化有贡献的老龄化独立的老龄化二、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9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老龄化有个体老龄化和人口(或群体)老龄化之分。个体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人进入老年以后,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仍保持良好状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生活质量较高,成为一个健康老年人。/system/2011/02/21/003772611.shtml这一理论指出,健康老龄化社会是指一种具有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能力的社会。社会有能力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极作用、不利条件,逐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口与社会包括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使社会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健康老龄化社会是老少融合的社会,是不分年龄、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健康老龄化社会必须以个体健康老龄化为前提,在实现个体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实现人口(群体)健康老龄化。三、积极老龄化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并发起和开展一场“积极老龄化全球运动”。2002年4月,联合国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将“积极老龄化”基本理念与主要观点写进大会的《政治宣言》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应对和解决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老龄发展战略,这对于世界各国的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老龄化”既包含了“健康老龄化”的基本元素,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老年人口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资源,应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即不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积极老龄化”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由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提出来的。当时,老龄化的发展进程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支出,老龄问题成为西方社会的包袱。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由于难以承受养老的过高支出,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去机构化”的做法,即让住在医疗机构的老人回到社区,在社区内开展护理照料。这一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制图课程设计作品
- 卫生间漏水维修协议书
- 化工基础课程设计 大纲
- 立式停车场课程设计
- 皮尔斯振荡器课程设计
- 数字称量勺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空气监测课程设计稿
- 氢氧燃烧器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拆除平房施工方案
- 七年级语文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 2022年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 20m梁汽车吊吊装施工专项方案方案
- DB43∕T 742.1-2013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育秧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共15张PPT)
- D-T型双轴卧式搅拌装置半釜持液量时功率特性的数值模拟
- 幼儿园保教实习与指导课件
- 登高作业错题解析
- 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解读培训试题
- 加油站罩棚拆除专项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350MW超临界锅炉讲义课件
- 幼儿绘本故事:没有靴子的猫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