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1页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2页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3页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4页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考试(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意象的运用,是加强叙事作品诗化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中国人对叙事学与诗学联姻所做的贡献,它在叙事作品中的存在,往往成为行文的诗意浓郁和圆润光泽的突出标志。意义在许多叙事之作中是不直白地说出来的,是渗透到行文的每一个细胞中的。叙事的过程既要表达意义,又要隐藏意义,使意义不是唾手拾得,而是细心解读方可得到的。因而在意象别有意味地渗透在行文之时,意象可以作为意义的聚光点、意义的蓄水池,对作品的意义渗透进行有散有聚的调节,形成意义的聚散分合的体制。叙事作品往往是以情节或非情节的跳跃性思路作为行文的线索的。在情节与情节的转换之间,设置一个意象,可以使转换不流于生硬简陋,而在从容转换中蕴含着审美意味。在情节与非情节的转换之间,如果也能设置一个意象,跳跃就会变得更加潇洒,甚至产生一点蒙太奇的效果。意象的重复出现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重复中的反重复,在物象的重现之中包含着意义的增添和递进,这就有助于形成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叙事文学积蓄和保存审美意味的手段甚多,比如成功的人物性格、深刻的人生哲理、独特的生活细节,都可以从其各自的角度积存审美意味。但意象的积存效能又有其独到之处,一个或独特,或别致,或精彩,或锃亮的意象,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综合着物象和意义,综合着细节和哲理,综合着主题和结构,由这种综合方式对审美意味加以积存,就更能有效地达到耐人咀嚼、余味无穷的效果。某些有趣的意象,往往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了文学给生活增添的“味之素”。《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就常常被人用作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规矩的代名。然而,意象既有醒目的功能,但对于过分炫目之处也须有所限制,求其醒目而不过分炫目,乃是发挥意象功能之道。(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材料二:作为诗歌结构中的细胞,“意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首意象诗都是通过诗人情感的调遣,把“意象”这个基本的诗歌构件组合成一幢大厦。诗人在创作构思时,饱蘸感情,神游八极,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大千世界中,终于找到了那个契合的点,于是诗人收拢翅膀,将意(情志)溶入点(象)上,凝固在那里。唐代诗人王昌龄对此曾做过精辟的论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一个诗人无论其感情如何饱满,思想多么深刻,想象怎样丰富,如果他未能找着“合适”的意象,没有“想象的凝固”,思想感情则如流水中的浮萍,没有归属,在此情形下,终究难以成诗。意象是诗人思想驻足的“家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无比丰富的心灵世界,深奥高超的思维精灵皆赖语言而运转和传递。而语言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它又是一种符号。符号学家认为,文学作品包含着两套符号系统:文学语言是外在的第一级的符号系统,它的“能指”(符号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形式及其书写符号,它的“所指”(符号内容)则是语言的表义性、表象性、表情性等多项内容所组成的审美表意系统。“符号化作用”意义非凡,人与人之间要表达、要感知,离不开此“符号”,“符号”之于诗人更是如此,思之万千,情丝万缕,无以表达,犹如“毛”无以“皮”附,他人亦无从知晓。如此,意象乃谓诗歌之“皮”,诗人心灵所附焉,他人知晓之源流处也。“意象”是诗人“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经过殚精竭虑的这样一个艰苦创造的过程,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溶的“象”交融契合而成的。因此,诗人笔下的“意象”蕴藏着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蕴藏着诗人对自己乃至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测。诗人心灵中的刹那颤动,在诗中得以永恒,意象在此时也成为超越时空的“常青树”。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选取了“孤帆、船的远影、水天尽头”等意象,极尽了诗人送孟浩然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而诗人那时的送别之情,也在诗中得以永恒。此类例子俯拾皆是,现当代诗中也不胜枚举,如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等。以有限表现无限,充分扩大诗歌生命的张力和审美潜能,是诗人作诗时所孜孜以求的。尽管人类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汉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尤其突出),为诗人表情达意创造了自由广阔的天地和丰富多样的物质手段,但是古今诗人们还是感到了语言的贫乏,“言不达意”“言不尽意”的矛盾困扰着他们,在既不能生造字又不能另设语法的情况下,诗人们只有在“意象”上下功夫了,只有在扩大“意象”的外延和开掘其内涵上去惨淡经营。于是,诗人们根据自己丰富复杂的情绪思想的需要,在表达形式上或做较大的反逻辑跳跃、或改变语序、或打破主谓词的搭配习惯、或做模糊性暗示、或操作大量的直觉意念化修辞语。统言之,诗人们是在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是为了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符号的语义生成的作用,是为了在更深的层次意义上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正是由于诗人们在这方面对“意象”的不懈努力,加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以及人类普遍具有的模糊性思维(现代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人脑与计算机相比,主要的优势是能够掌握尚未完全明确的含糊观念,使得诗歌“意象”超越了一般的语言,其内涵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审美的潜能)。如前面列举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其“孤帆”“远影”“碧空尽头”这些意象所包含的内涵、外延已远远地超出了原词语的含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孟浩然诚挚深厚的友情和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读者透过这些意象也能触摸到诗人的脉搏并运用联想、想象在自己面前展现一幅江边送别的美丽图画。(摘编自卢枫《论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侧重论述叙事意象,材料二侧重论述抒情意象,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意象具有凝聚意义和保存审美意味的功能。B.材料一以《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为例,论述某些文学意象给生活增添了“味之素”。C.材料二认为,一个诗人只要能找着“合适”的意象,将想象进行凝固,那么思想感情就有了归属,就能写出杰出的诗篇。D.材料二指出,与计算机相比,人脑能够掌握尚未完全明确的含糊观念,这使得诗歌“意象”超越了一般的语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语言的“能指”是语言的声音形式及其书写符号,“所指”则是语言的多项内容所组成的审美表意系统,可见.“所指”比“能指”更重要。B诗人们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目的是对“意象”进行模糊化创造,以便能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思想。C.诗人经过殚精竭虑的艰苦创造,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溶的“象”交融契合而形成“意象”,“意象”就是诗人的情志。D.“意象”蕴藏着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诗人心灵中的刹那颤动通过“意象”得以永恒,如《天净沙·秋思》中的诸多意象极尽古今游子的辛酸。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意象具有三个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特别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充满辩证精神。B.材料一运用排比手法,既突出了异彩纷呈的意象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也增强了论证的气势。C.材料二最后一段举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例子,论证了“意象”充满生命的张力和审美的潜能。D.材料二设置了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全文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4.下列关于材料二中“家园”“皮”“常青树”等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园”指寄托之所,“皮”指表面;这两个词在材料中喻指诗人的情感。B.“常青树”指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树木,在材料中喻指永恒。C.这三个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作用。D.这三个词语的运用,使论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意象的“作用”,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所述的意象的“作用”。(6(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北上(节选)徐则臣亲爱的迪马克先生和夫人:我是您的儿子费德的好友、英国人大卫。费德和我约好,战争告一段落,活着的那个,要给对方家里写一封信。我从残酷的北京战争中活下来,伤了一只胳膊。我是幸运的。我希望费德也像我这样幸运,但从离开北京一直到重返军舰,我一直都没打听到他还活着。英国人不知道,意大利人不知道,战场上没见到,医院里也没见到——在中国漫长的战线和辽阔的战场上,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何止千万。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大河里漂满辨不出面孔的无名死尸,血染红了这个国家一半的土地与河流。世界上肯定有比死更残酷的活着,就是这一次的从天津向北京的旅行。我们走在无边际的沙地上,穿过杂草丛生的沼泽,脏水发出恶臭,如同走在巨大的蒸锅里。除了日本和俄国士兵像点样,英国和美国士兵走着走着就歪倒在路边,高温连印度的职业兵都受不了。因为喝了污水,很多人很多人染上痢疾,拉肚子把我们拉成了一个个轻飘飘的空壳。我们抓了大量的中国苦力来运送军事物资,用皮鞭、刺刀和步枪来驱使他们把步子迈得大一点,以便加速行军进程。我们在河上弄到两百艘帆船,装满弹药和补给,同样用武力来逼迫中国苦力当纤夫,拖曳着帆船逆流缓慢前行。一路都在打仗。我们与义和团打,与清军打;我们杀人如麻,别人也杀我们。人死如草芥。8月13日晚,我们到北京城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我想这下完了,我们犯了如此罪恶的杀戒,上帝终于动怒了。我在风雨摇撼的城下祈祷,一个连队都在祈祷,请求上帝宽恕我们。我们告诉上帝,之所以把枪口对准中国人,是为了救助那些被围困在使馆中的同胞。这理由算充分吗?总之上帝息怒了,风住雨歇。然后我们开始进攻。一排排火炮架起来,炮弹像又一场大雨,密密麻麻地落到北京古老的城门和城楼上。第二天早上,俄军首先攻破东直门,冲进北京城,然后是日军和法军。英军从广渠门进入北京。我们穿过下水道来到使馆区。公使们得救了。我以为战争到此结束。没想到屠杀和抢劫才刚刚开始。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出紫禁城西逃,第二天我们占领各大宫门。从这一天开始,城墙下就堆满了清兵和义和团民的尸体,古老华美的建筑物开始燃烧,成为和即将成为废墟。我们开始搜查和射杀义和团。义和团曾任意指认他人为教民,我们也开始任意指认无辜者为拳民。看谁不顺眼,或者想从他那里捞点东西,我们就会伸出手指,理直气壮地说,你是义和团。刀跟着砍过去。美国的一个指挥官说,他确信,每杀死一个义和团,就有五十个无辜的人陪葬。法国军队在王府井大街抓了二十多人,因为他们拒不提供任何信息。还有一队法国人,把义和团、清军和平民遏进一条死胡同,用枪连续扫射十五分钟,一个活口没留下来。美国军队埋伏在街口,像训练打靶一样,对出现的每一个中国人开枪射击······一向以文明自居的欧美人,怎么就突然失掉了廉耻、良善和尊严,残暴如禽兽?联军进北京后,公开准许士兵抢劫三天。其实,直至撤离北京,抢劫也未曾停止。我们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走街串巷,见门就踹,踹了就抢。卧房密室,灶台马桶,但凡有一点晃眼的东西,都被劫掠一空。那天,两个俄国士兵和一个意大利士兵在街上碰到我,邀我一起去一户中国人家“看看”。看上去那家过得不错。户主把箱子打开,值钱的东西都在那里,随便拿。我们装满口袋。两个俄国士兵准备进一步行恶时,身后响起了短笛声。那个中国男人回房间里拿出了短笛,他吹奏的是俄国的国歌。那两个俄国士兵突然站直了,安静地听完了整首曲子。然后他们俩从口袋里掏出瓜分的珠宝,出门到了街上。我和意大利士兵也物归原主。这是我在这场浩劫中看见的唯一动人的人性之光。我也是罪恶的参与者。我们以文明之名,我们以正义之名,我们以尊严之名,我们以救援之名,又做了一回屠杀者和强盗。四十年前,伟大的作家雨果曾批评过劫掠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胜者之一装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他的箱子:他们臂挽着臂欢笑着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我们认为中国人是野蛮人。而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历史记下了一次抢掠和两个盗贼。”现在,历史又记下了一次抢掠:这一次,盗贼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不是两个,而是八个。连仁慈的传教士和优雅的外交官夫人都抢红了眼,他们成车成车地搜罗和运送中国的奇珍异宝。战争还在进行,屠杀和抢劫还在进行。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北京,还有整个中国。远征军的队伍开进了保定,我回到大沽的舰船上。受伤只是借口,我希望能尽快回到英国,多一天都不想待下去,海风刮来遥远的血腥味。战争永不会停止。尊敬的迪马克先生和夫人,祝你们平安健康。(有删改)文本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军、俄军、法军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在北京,似樊国梁为首的教士们发出“布告”容许天主教徒在8月教堂解围后八天之内抢夺生活必需品,规定抢夺不满50银两的,不用上缴;超过50银两的,应负责偿还,或交教堂处理。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我们从北堂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选自《中国近现代史》,有删改)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英国人不知道,意大利人不知道,战场上没见到,医院里也没见到······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何止千万”,暗示费德或许已在战争中死亡。B.中国户主会吹奏俄国的国歌,暂时唤醒了几个入室抢劫者的良知,俄国士兵、大卫和意大利士兵将抢劫到的珠宝还给中国户主。C.尽管大卫并不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但亲身参与了战争的大卫,却也自知自己的罪孽深重,他在信件中表达了自己的忏悔之情。D.传教士都抢红了眼,他们做士兵的向导,他们怂恿士兵屠杀、抢劫,他们搜罗中国的奇珍异宝,可见传教士的“仁慈”是假的。7.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8月13日晚,北京城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于是连队向上帝祈祷,上帝息怒了,风住雨歇,此情节意在表现他们对上帝的信奉。B.将“看看”打上引号,含义丰富,含蓄地揭露出俄国士兵和意大利士兵以查看为借口,实则实行抢掠之暴C.“我们以文明之名,我们以正义之名,我们以尊严之名,我们以救援之名,又做了一回屠杀者和强盗”,大卫用了排比的手法揭露八国联军的暴行。D.雨果批评劫掠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的言论,与法国媒体曾刊登的士兵的陈述相互佐证,充分揭示了侵略者当年犯下的罪行。8.文本一采用英国人大卫的“他者”眼光叙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9.同样写八国联军侵华,都展示侵略者的暴行,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是历史,二者在人物塑造、叙事、语言上有怎样的差异?请结合两则文本加以分析。(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周将韦叔裕,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赂金者,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谓孝宽曰:“来年东朝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立。”令谍者多赉此文,遗之于邺。祖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伐之,遂灭齐。(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注],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以击之,所以去大恶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问,非臣之心。案《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删改)材料三:太宗造鸿胪卿您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贪江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注]死间,指在敌方从事间谍活动,故意将我方假情报泄露给敌人来扰乱敌人,使敌方以假为真,中我间计。因搞这种活动的人被发现后,往往被处死,所以称为“死间”。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不可A失B韩信C所以破D齐也E如唐俭F等辈G何H足可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卜筮,古时一种占卜方式,以龟甲占卜吉凶称“卜”,以蓍草占卜吉凶称“筮”。B.“遗之于邺”与“置币遗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遗”意思不同。C.顾,顾惜,与《促织》“顾之则气断声吞”中的“顾”意思相同。D.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常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曲严编造的歌谣,第一首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第二首意思是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就要取而代之。B.虽然在作战中无时无处不在使用间谍,但《孙子兵法》中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是最下等的策C.唐太宗派唐俭与突厥和谈,李靖主张趁突厥放松警惕对其偷袭,而张公谨则认为朝廷使者在那里,不宜去讨伐。D.唐太宗将李靖舍弃唐俭而攻击突厥的行为与周公大义灭亲相提并论,认为可以为国家大节而放弃个人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祖孝征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见诛。(4分)(2)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4分)14.北周能够最终灭掉北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杜甫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淡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注]本诗作于唐肃宗宝应元年,安史之乱已进入第7个年头,杜甫乘船沿涪江而下,去拜访先贤陈子昂故居。陈子昂初入仕时意气风发,满怀热情,但随着时局变化,耿直的陈子昂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多次遭遇降职等,最后冤死狱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描写了金华山雄伟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先贤陈子昂的仰慕。B.“萦回”“四顾”几个动作表现诗人前往遗址路上内心激动,豪迈顿生。C.诗歌前四句写金华山观,中间八句写登山瞻眺,最后四句慨叹学堂遗迹。D.全诗言近意远,由外向内描写景色,把心中之感受融入景色,情韵深厚。16.吊古咏怀诗通常借对古人古迹之题咏而“自吐胸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动物都难以逾越的夸张手法表现蜀道的高峻。(2)杜甫《蜀相》中,“,”两句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相融合。(3)小华的语文老师年过花甲,依旧勤于教研,治学不辍,他用《离骚》中“,”两句自勉,感慨时光飞逝,担心年岁不待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航运文化浸润地域社会形成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影响广泛深远。由于川江流域河道复杂,木船航行的地域性、船工的地域性都相当明显,而繁忙的运输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又需要群体维护,由此。据有关记载:“川江船帮组织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大河八帮、下河十一帮、小河帮等。川江船帮一般。行业性船帮是根据主要从事行业的不同来区分的。地域性船帮又可按船主地域、行驶河段、船只类型划分。它与地方官府关系密切,属于亦官亦民的帮会组织,在地方事务上有很大影响。川江船帮对当地社会融入之深、影响之大可能也是其他地区少有的。如近代川菜内部体系的划分也是以船帮帮口数标准分成大河、小河、上河、下河帮口的。①由于川江码头往往是城镇的经济核心区的缘故,②所在码头附近店铺林立,③各种社会势力汇聚于此,④就出现了社会意义上的“江湖”概念。⑤所以,由此延伸出来的“闯江湖”等都是川江历史上的码头文化紧密联系的。⑥川江流域航行艰难险恶,⑦失事率高,⑧也催生出救生红船制度。⑨中国最早的救生红船就产生于川江流域,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内河救生红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眉豆角富有优势。与“地豆角”和“架豆角”相比,眉豆角不占用正经的菜地,只在篱笆下刨几个坑儿,丢进豆种踩实就好。按说它和别的蔬菜都是人工驯化的,可相对来说眉豆却有半野生的品性,基本不用施肥浇水。春夏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大路蔬菜集中下货时,眉豆在慢慢生长藤蔓,基本没有产出。它是单等大路货断档时才繁茂地生长,而且产量很高。那时候天气已经转凉,它不失时机地登上人们的餐桌。眉豆在我国好多地方都有种植,也就有不少土名儿。京城一带唤作扁豆。如清代查学礼《扁豆花》: “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眉豆的叫法据说源自两广地区。眉豆虽然晚熟,种植范围却越来越广,追赶着光阴,用埋头生长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草木飘零的白露时节,我站在京城郊外的农舍前,凝望爬满竹竿、铁架的眉豆,泛起阵阵乡愁。经霜后,深绿的叶子,紫色的花穗,灰绿的豆荚,总给我美的享受。尽管大部分植物开始收敛准备过冬了,可眉豆依旧不紧不慢地生长,供给人们时新蔬菜,用自己紫红的色彩绚烂出晚熟的诗意。20.文中第一段是通过比较哪些方面来说明“眉豆角富有优势”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3分)2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现力。(4分)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采用了引用的方法,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效果。(3分)(1)据有关记载:“川江船帮组织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大河八帮、下河十一帮、小河帮等。”(2)如清代查学礼《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代大学生,又脆又难“杀”,故而又称“大学生脆脆鲨”,该类说法源于热门话题“大学生真的很脆弱”。吃火锅低血糖、转身腰闪了、打哈欠脱臼、被吓晕抽搐、上厕所骨折、太激动晕倒·····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脆脆鲨”做不到,“脆皮”大学生们总是小事酿成大祸事,但主打一个“命脆,盾多”,最终化险为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见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年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只要……就……”说法错误,写出杰出的诗篇需要找着"合适”的意象,但并非只要找着了"合适”的意象就能写出杰出的诗篇)2.D(A项,"6所指,比6能指,更重要”错,不能得出这个结论。B项,"诗人们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糊化创造的目的是消解语言符号的精确性、清晰性和指向性。C项,"6意象,就是诗人的情4.A("在材料中喻指诗人的情感”分析错误,应该是"指寄托诗人的情感的意象5.①意象具有凝聚意义、凝聚精神、调节聚散的作用。②意象具有疏通行文脉络的作用。③意象具有保存审美意味、强化作品的耐读性的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6.C("尽管大卫并不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错,结合"没想到屠杀和抢劫才刚刚开始”"现在,历史又记下了一次抢掠”可知,大卫心中已然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7.A("此情节意在表现他们对上帝的信奉”错,应是表现他们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找借口)8.①以侵略方成员的身份再现了八国联军入京烧杀抢掠的暴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通过良心尚未泯灭的侵略方成员的身份悲愤抒情,重新审视战争,可见八国联军侵华给北京这座城市与中国百姓带来的深重伤害,控诉战争的残酷,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③运用"他者”视角,拓宽小说视域,增加了故事的张力,也使情感抒发更客观公正。(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9.①人物塑造上,文本一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之立体丰满,如既写到侵略群像的残忍和贪婪,也写到了侵略方个体"大卫”的激愤、痛切和忏悔之情;文本二真实客观,以简笔勾勒人物,使之形象鲜明。②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有细节、环境的烘托,情节引人入胜;文本二平铺直叙,陈述事实。③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描写大卫的心理,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10.BEG[(原文标点)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13.(1)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得分点:"隙”"润色”"以……见”各1分,句意(2)在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诚信而竭尽赤诚,即使是高明能干的间谍,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得分点:"正色”"善”"安可……乎”各1分,句意1分)..【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14.①韦孝宽建立情报网,对北齐了如指掌。②韦孝宽编造、散布歌谣。③北齐内部官员不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要出兵进攻敌人,必须事先派遣间谍,秘密探明敌军人数之多少、力量之虚实、部队之用间谍。”北周名将韦叔裕,字孝宽,凭借自身之德行而长期镇守在玉壁城。他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甚得部众拥护,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尽全力地搜集情报。也有被他重金收买的北齐发到齐都邺城。祖孝征与斛律光有矛盾,得此传单后则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北周武帝宇文邕获悉斛律光被杀身亡的消息后,立即向全国颁布大赦令,而后出动大军讨伐,最终灭掉了北齐。材料二:唐太宗问道:“当年我派遣唐俭出使突厥,你却趁机发动突袭,从而击败突厥。人们都说你这是把唐俭当作了死间,我直到今天对此仍抱有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了拜之后回答说:“我和唐俭一起辅佐陛下,预料他必定不能用言辞说服突厥归顺,因此我才趁机出兵袭击突厥,这是为了铲除国家的大患而顾不得保全个人的小义了。人们以为我把唐俭当作死间载舟,也能覆舟。有用间而获得成功的,也有用间而招致失败的。,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辅佐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这岂是平庸之人所能做到的。周公尚且为大义而灭亲,更何况是对一个使臣呢?现在我明白无疑了。”材料三:唐太宗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李靖对将军张公谨说:“朝廷的使者到了颉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选拔一万精骑,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15.B("几个动作表现诗人前往遗址路上内心激动,豪迈顿生”理解错误。结合后文"雪岭日色人所处的特殊时期,前去遗址是为了抒发自身与陈子昂一样的怀才不遇之感,可知此时诗人..【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并无激动之情)16.①借对金华山观的赞美,抒发了对先贤的缅怀、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与先贤的惺惺相惜。②抒发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自身年老多病的无奈。③抒发了昔盛今衰、忧国忧民的情怀,渗透着诗人国破家亡的无比悲痛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18.A产生大量船帮组织B可分成行业性船帮和地域性船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A处,根据后面"据有关记载,川江船帮组织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大河八帮、下河十一帮、小河帮19.①,修改:由于川江码头往往是城镇的经济核心区。⑤,修改:所以,由此延伸出来的"闯江湖”等都是与川江历史上的码头文化紧密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