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eq\a\vs4\al(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素养解读认识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1.了解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宦官专权的史实,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作出历史解释。2.正确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对郑和下西洋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塑造注目全球、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观念。3.了解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掌握明清易代的相关史实,培养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时空坐标]知识点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3.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宰相制度的废除1.目的:为加强皇权。2.过程: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3.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内阁制度的建立1.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过程: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3.职责(1)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2)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4.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四、宦官专权的出现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1)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2)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3)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思维点拨]正确认识明朝的内阁制度(1)内阁没有行政权: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秉钧执政——明朝的内阁制度史料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000多件,共3000多件事情,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0多件、政事400多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据《明史》整理[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中的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提示]现象: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原因:废除了宰相,皇帝大权独揽。[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宰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A.对皇权有明显的制约B.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C.削弱相权并加强皇权D.未形成固定的权力界限解析:选D由材料中皇权和内阁作用的变化关系可知内阁职能未形成固定的权力界限,故选D项;内阁权力来自皇权,其不能制约皇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皇权强弱与内阁作用的动态变化,未强调内阁的作用,排除B项;设立内阁时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排除C项。2.“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表明,明朝内阁()A.内阁学士都是宰相 B.掌握实际决策权C.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权力来源于皇帝解析:选D材料“我朝阁臣……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说明内阁大臣权力来源于皇帝,故选D项;据材料“原非宰相”可知,内阁学士不是宰相,排除A项;“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说明内阁并非中央法定的决策机构,排除B项;“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说明内阁也非最高行政机构,排除C项。知识点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2.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3.概况: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特点: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5.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概念阐释]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1)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2)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2.过程: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思维点拨]戚继光能够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三、欧洲殖民者的侵扰1.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史料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探究]根据史料,指出郑和下西洋所具备的条件。[提示]当时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独领风骚。[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相同开创精神;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不同不同不同目的扬威海外,以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朝贡贸易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政治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和平使者的形象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亚、非、拉美等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制度的腐朽 B.科学技术的落后C.八股取士的影响 D.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选A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属于朝贡贸易,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因此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故选A项。4.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国威 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国威,而不是海外移民,排除C项;在古代中国,历代从未进行殖民扩张,排除D项。知识点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明蒙关系的演变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2.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3.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4.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5.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二、对西藏地区的管辖1.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2.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三、对东北地区的管辖1.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2.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四、满洲的兴起和建国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五、明清易代1.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明朝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3.清军入关(1)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2)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思维点拨]清军入关并确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必然性(1)明末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但由于自身腐化及战略失误,未能挡住清军进攻。(3)清朝自身的进步发展,已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具备了入主中原的条件。(主要原因)(4)正确的战略决策,在入主中原前,先征服蒙古各部、对北京形成包围之势,又对山海关的吴三桂进行笼络。(5)笼络汉族官僚、地主以减少入关阻力,并联合对抗农民起义军。[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经略边疆——明朝的民族关系史料三娘子(1550—1612),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提示](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明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1)实行“因俗而治”,让各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有重大意义。(2)北方边境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局面,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对于南方少数民族和留居内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兼容并包政策,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活学活用·针对训练]5.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这一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社会稳定,故选C项;“回回人”在元朝时出现,排除A项;元代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排除B项;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势力退回北方草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6.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解析:选B元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设置管理机构,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项;题干体现了对边疆的管理,不能体现对外开放问题,排除A项;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从1840年开始的,排除C项;宣政院、都司卫所和理藩院是不同性质的机构,不能促成风俗的趋同,排除D项。[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伟大复兴材料一郑和在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摘编自[法]弗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材料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思维升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及当代启示郑和下西洋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的鲜明形象,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郑和恪守儒家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以和为贵、永享太平之福等和平共处原则,促进了海洋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郑和下西洋诠释了“海权”的重要意义,对海洋疆域的形成和南海历史权利的确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针对训练]1.1498年5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B.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C.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D.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不同解析:选B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展示天国德威”,达·伽马远航是以经济为目的,前者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A、C、D三项错误。2.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航海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代表,但两者在对世界的影响上差别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解析:选B郑和下西洋和麦哲伦航海的对比,并不足以说明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精神,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没有掠夺性,新航路开辟是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具有掠夺性和竞争性,它改变了各洲间基本封闭的状况,为后来殖民扩张打下基础,故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那时还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项错误。[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73“郑和航海路线图”:[设问]郑和开创的时代为什么“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提示]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腐朽;统治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郑和下西洋不是经济的需要,只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缺乏生命力。2.读教材P75“明朝形势图(1433年)”:[设问]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千米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3.读教材P76“问题探究——明太祖阐述废宰相的原因”:[设问]根据这段材料,指出“颉颃”的含义。[提示]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4.读教材P76“学习拓展”:[设问]明朝八股文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士人从研习八股文中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八股文的写作理论和技巧可为后人借鉴;八股文为后世提供了文精意赅的典范;对后世某些文学体式,比如楹联的成熟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2.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并无决策权,仅仅是皇帝的顾问机构。3.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但也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4.明朝时期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事务,在黑龙江流域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等,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课程深化]——提升学习的高度内阁权力并非宰相权力朱元璋的废相,使宰相在法律制度上已经被废除。因此,无论是内阁还是司礼监,也无论他们有怎样的权力、威势,对政局具有怎样的影响,在制度上都不具有宰相的合法地位。同时,内阁的权力受到了司礼监的挟制。司礼监作为合法机构向皇帝负责,与内阁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这种法定权力的制衡,使得内阁始终都无法彻底摆脱司礼监的束缚与制约。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讲究“名分”的社会。所谓“名分”实质上就是一种合法性,名不正则言不顺。君主不让宰相拥有客观化、制度化的地位和权力,唐宋时的三省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这一转化,而明代则更为彻底。[课程延伸]——关注学习的广度明代海洋政策的特点明朝建立后,国内局势不定,倭寇经常登陆骚扰。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内地海商勾结倭寇为患,于洪武四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明太祖的海禁旨在通过禁止民间的海上互市,以隔断海商与倭寇的联系。永乐时期,政权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维持南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且力图向西洋发展,明成祖决定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诸国,以“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著当代之盛典,舆图开拓,万善咸臻”。郑和下西洋虽然有经略西洋的明确意图和实践努力,但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制约,缺乏发展海外贸易的明确主观动机。然而在客观上,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过程中广泛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正统以后,随着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此时的明朝政权只有以海禁政策来应对内外危机了。通过接连的禁令,海禁政策之严厉很快达到登峰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