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重点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重点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重点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重点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重点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重点学校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

(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战国时期,各国都建立了以奖励军功为目的的爵位制度,处于不同等级的人享有不同的权力及与之相适

应的社会地位。这一制度的推行()

A.助推争霸战争不断升级B.强化了军事在国家中的地位

C.激发了社会的内在活力D.表明地主阶级已经掌握政权

2.汉高祖刘邦最初十分讨厌儒生,他有一句名言“为天下安用腐儒?”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任

命大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亲赴曲阜以大礼参拜孔子。这一变化()

A.奠定尊崇儒术的基础B.反映了治国思想的变迁

C.意在巩固新生的政权D.说明汉初儒学影响较大

3.中世纪时期,欧洲“古老的自由特权”的传统,使得贵族有权参加国王的大议事会,并参与政府决策。

随着城市有产阶层经济力量的不断壮大,这一阶层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助推近代政治制度形成B.巩固了封君封臣体制

C.体现了社会大众的意志D.践行了权力制衡原则

4.如表所示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常任高级文官的辞职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数量工作职责范围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工作表现

580人(占总64%是管理人员和工47%的人至少拥有硕士75%的人有至少2042.7%的人获得过工作认真奖和工作

数的9.3%)程师学位年的政府工作经验杰出奖

A.联邦政府职权削弱B.文官制度亟待调整C.文官队伍素质下降D.政党政治面

临考验

5.如表所示是2016年美国总统两党候选人在经济上的主张。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

候选

特朗普(共和党)希拉里(民主党)

税收主张“小政府”体系,低税收、合适福利、支持主张“大政府”体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改革人民持枪、加强国防预算反对拥有枪支、削减国防预算

特朗普提出“让美国再度强大起来”,因此他的希拉里主张加强贸易监管与执法,以保护美国

贸易

经济政策也围绕着“美国优先”,反对“自由贸人手中的就业机会、提议设立贸易检察官并增

政策

易”“全球化”加现有执法人员的规模

A.利益取向走向对立B,主导了美国的政治C.既有矛盾又有合作D.阶层基础有

所差异

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外交事务主要由礼部和理藩院代管;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

设外交机构;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B.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

C.中国封建化程度的加深D.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

7.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登记的选民4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就是这很少代表

民意的选举,还存在种种舞弊行为,虚报选民、冒名投票、金钱收买和武力胁迫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

出当时中国()

A.封建残余思想浓厚B.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C.民主政治基础薄弱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1940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

抗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

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这一措施的贯彻()

A.意在完善政治协商制度B.旨在调动民众参政积极性

C.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商鞅曾说:“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

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这说明商鞅变法()

A.强调重农抑商B.重视奖励耕战C.具有民本思想D.反对劳民伤财

10.面对传统的“义利之辨”,王安石明确提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

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王安石旨在()

A.强调国家理财的重要性B.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C.消除改革所面对的阻力D.为改革提供历史依据

11.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考试三日,内容分别为帖经、诗赋、策论,往往根据诗赋优劣定取舍。宋初承袭

唐朝,从宋太宗到宋仁宗,进士科考试慢慢形成了诗赋与策论并重的局面。宋朝的这一转变()

A.导致官员文化素养下降B.促进了官僚队伍优化

C.保证了选官程序的公平D.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12.在朝代更迭之际,往往会有一些士人对新生政权采取敌视态度,然而一旦看到科举复兴,看到了只要寒

窗苦读,他们仍然可以金榜题名,大展宏图,由布衣而将相,这些人便沉浸在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

自有黄金屋”的不懈追求之中。这说明科举制()

A.能够调和新旧政权之间的矛盾B.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

C.旨在消除士人对新政权的敌视D.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稳定

13.英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即文官不随执政党的更迭而更换,也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

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且除违法外,文官不得被随意免职。这一规定()

A.造成文官特殊地位的形成B.使文官不受司法制度约束

C.不利于提升文官职业素养D.有利于政府政策有效贯彻

14.19世纪初期,英国官吏的任用依然取决于国王贵族的政治恩赐,政府中的很多官职由贵族成员担任,而

且他们只是将官职作为副职,甚至雇用临时工顶替,腐败现象极其严重。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

A.专制主义色彩依然浓厚B.官员施政能力普遍下降

C.官员录用制度亟待改革D.代议制民主被彻底破坏

15.198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遵照党中央关于改革干部管理体制的指示精神,实行“管少、管好、管活”的

原则,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下放人事管理权限,增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管

理干部的责任感。这些举措()

A.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放松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C.大幅度缩减了干部队伍D.促进了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16.如表所示是我国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取的公务员来自普通家庭的占比情况。材料说明,公务员制度

()

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

数量1.4万余名1.5万余名1.55万余名

比例93.4%87.1%82.3%

A.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B.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C.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D.反映了政府事务的增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监察法律赋予了监察系统广泛的权力,从立法、司法、行政到财政、人事任免、军事防务以及

思想教育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将国家机器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采取了

多渠道、多元化的交叉监察模式,以充分发挥监察制度的优势与功用。而垂直的行政隶属关系,使得监察

官员在行使监察职权的过程中具备极高的权威性,同时也优化了监察体制的行政效能。统治者还以严苛的

标准来建设自身的监察队伍,对监察官员任期内的德、才、劳进行综合考核,以决定对监察官员奖赏或惩

戒。

——摘编自张仲旺、阮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实质是封建皇权的依附性工具,这使得监察职能在实防运用中发生异化,即从

惩治官吏的腐败异化为统御、平衡官僚势力的权力。由于监察机构在每个朝代都受到君主的重视,监察官

员的监察权实质上是皇权授予的,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的原则使得监察官员被赋予的权力往往不足以支撑

其纠察百官,这就导致监察活动与行政活动会相互干预。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当代监察制度的借鉴

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国家临时大法,其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

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

行使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自由

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一一摘编自冯学荣《亲历北洋:从共和到内战(1912—1928)》

材料二民国初年,围绕政权问题,各种党派势力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其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中

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小,经济基础薄弱,而且其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保持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弱点使其在政治斗争中意志不坚定,缺少彻底的革命精神。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

派都存在着这样的弱点。立宪派是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在反对专制统治上,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差不

多,二者都希望建立议会制,以发展资本主义。不同的是,立宪派想通过改良的方法来实现君主立宪制。

民初政党从表面上看,分为同盟会派和非同盟会派,但实际上党派交织。同盟会作为革命政党的代表,在

改组国民党之后,也变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政党,可谓“青年之士,跋扈之武人,市价之商贩,皆掺杂于

其中“。党社成员来自社会底层的很少,这种情况反映在国会选举中,自然群众对选举活动也漠不关心,

以上海这座资产阶级党社最集中、民主气氛最浓厚的城市为例,参加投票的民众只占全市选民总数的1/4。

一一摘编自朱旭红《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并简析其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雅典民主和现代西方民主比较表

古代雅典民主现代西方民主

社会

发生在奴隶社会发生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属性

政治

为小国寡民型的政治制度为大国众民型的民族国家政治制度

制度

特点易动荡、消亡与退化较为稳定、健康与持久

公民

权主只有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所有成年人均享有公民权

直接的民主,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实行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力求在大

民主

机构,少数包括部分社会精英在内的异己分子众意愿和精英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包括大众与意

形式

均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愿相左的少数人在内

一摘编自马克叁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西方民主“,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是继察举制之后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以中正官为中

心,论品定级,依照品级选拔和升降官吏。具体做法是,郡邑设小中正(官名),州设大中正,由他们负

责察访品评所属地区士人,按士人的德行、才能划分九品,中正官依据士人的门第高低、德才优劣进行定

品,写出“品状”。获小中正品第的人才需上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送司徒,经司徒再核,送吏部尚书

选用,吏部尚书按品授官,标准为高品授大官,低品授小官。士人品第评定后,根据实际表现可升降进退,

一般三年评定调整一次,品第的升降与官位的升降一致。

——摘编自谢佳能《论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合理内核》

材料二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两种制度都存

在很大的弊端。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

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正是出于这些需要,18、19世纪的英国知识界和政界人

士才会对中国的选官制度予以更多的关注。19世纪,英国对中国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在这些研究和介绍

中国的著述中,科举制是一个热点,且较上一世纪的著作更为详尽、具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学者

如郭施拉、麦都思等人在介绍科举制的同时,还强烈呼吁英国政府按科举制原则实行选官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相较于察举制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19世纪英国社会推崇科举制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的战争为争霸战争,战国时期为兼并战争,排除A项;

军功爵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并没有强化军事在国家中的地位,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功爵制的推行标准不是出身而是军功,这一措施的实施激发了社会中下层民众通过

参战立功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热情,故C项正确;

虽然军功爵制有利于地主阶级参与到政权中来,但D项中的“已经掌握政权”的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解答本题需结合军功爵制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刘邦最初十分讨厌儒生”,“刘邦亲赴曲阜以大礼参拜孔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汉高祖刘邦对儒学态度发生变化,是打算借助儒学来巩固汉政权,C项正确;

材料变化并不能起到奠定尊崇儒术基础的作用,排除A项;

汉初治国思想转变为“无为而治”,但与儒学关系不大,排除B项;

汉初,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是黄老思想,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有贵族参与议事的传统,城市有产阶层力量壮大后,也要求参

与政治决策,这一现象的出现助推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A项正确;

中世纪欧洲的特征是封君封臣,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体制的变化,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有产阶层的诉求,排除C项;

启蒙思想强调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权力相互制衡,这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级文官辞职率居高不下,这反映出其文官制度的缺陷和变

革的迫切性,B项正确;

文官的变动不会影响联邦政府职权的变化,排除A项;

表格信息无法反映美国录用高级文官的标准,只依据离职情况,无法判定文官队伍素养的变化趋势,排除C

项;

文官制度遵从政治中立原则,文官的变动不会对政党政治产生直接影响,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在税收改革方面,特朗普(共和党)主张“低税收、合适福利”,而希拉

里(民主党)主张“高税收、高福利”,这体现了两者主张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两党代表的利益

阶层不完全一致,即两党的阶层基础有所差异,D项正确;

两党候选人的主张不同,不能说明两党的利益取向走向对立,排除A项;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主导了美国政治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仅涉及到了两党主张的差异,并未对两党合作展开论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的两党制。

本题考查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外交事务主要由礼部和理藩院代管;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可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

深,中国外交被迫做出变化,反映出中国政治局势发生变化,B项正确;

材料中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变化客观上适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但没有反映其本质,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是封建化程度的加深,排除C项;

D项反映的不是本质,是客观影响,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占总人口的10%左右”“存在种种舞弊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会选举的

民意基础薄弱,民主政体缺乏民意的支撑,而民意基础薄弱也就是民主程度低,C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所述与封建残余思想浓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材料所述与政党政治没有关系,排除B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成立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登记的选民4000万人,占总人口

的10%左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成立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8.【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的民主

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

建设,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

“三三制”原则的实施,为政协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但这不是其实施的目的,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注重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府工作,而非调动民众参政的积极性,排除B

项;

材料主旨是“三三制”原则对政权建设的作用,而非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

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9.【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

劳民者,其国必无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奖励耕战的重要性,这说明商

鞅变法重视奖励耕战,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关于抑制商业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

因“民本思想”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重视奖励耕战”不符,排除C项;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商鞅变法是否反对劳民伤财,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义利之辨”“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

周公岂为利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意在借用《周礼》的内容说明国家理财非与民争利,

而是执政者的职责所在,这有利于王安石改革措施的实施,为改革提供历史依据,D项正确;

王安石意在借用《周礼》的内容说明国家理财非与民争利,而不是强调国家理财的重要性,排除A项;

王安石旨在为改革提供历史依据,而不是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排除B项;

“消除阻力”说法过于绝对,改革的阻力无法消除,只能减少,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唐朝科举考试,往往根据诗赋优劣定取舍。”“宋初承袭唐朝,从宋太宗到宋仁宗,

进士科考试慢慢形成了诗赋与策论并重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主要以诗赋水平作为选官标

准,无法真正体现官员的道德水平和实际才能,宋朝注重诗赋策论并重,促进了官僚队伍优化,B项正确;

宋朝注重诗赚策论并重,有利于提升官员的文化素养,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考试内容的变化,未提及考试程序的公平性问题,排除C项;

考试选官方式能够加速社会阶层流动,但材料中没有关于此类问题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朝代更迭之际,新生政权如果实行科举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士人的支持,

这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稳定,D项正确;

新生政权实行科举制度与调和新旧政权之间的矛盾没有因果联系,排除A项;

新生政权实行的仍是科举制,不能说明人才选拔的标准发生变化,排除B项;

实行科举制可以缓和士人与新生政权的矛盾,但不能说明科举制的目的就是消除士人对新政权的敌视,排

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除违法外,文官不得被随意免职”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政府不会因政党的更迭而引起重大混乱,从而使政府工

作能够有序进行,D项正确;

文官地位的特殊性指的是其在行政系统中的独特地位,而“形成”则属于动态变化过程,并非材料中的规

定直接造成,排除A项;

文官依旧受法律约束,排除B项;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政府中的很多官职由贵族成员担任”“甚至,用临时工顶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当时英国官员的选拔仍存在许多问题,政治恩赐、临时工顶替、腐败严重,导致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不

规范,问题频发,这说明当时英国官员录用制度亟待改革,C项正确;

19世纪初期英国推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不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排除A项;

官员选拔制度存在问题并不等同于官员施政能力普遍下降,排除B项;

19世纪初期英国推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正常运转,并未遭到破坏,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及特点,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及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15.【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1984年”“管少、管好、管活”“分级负责”“下放人事管理权限”,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扩大了地方干部的人事管理权限,为地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人事管理上的支持,

B项正确;

材料措施是下放人事管理权限,不能凭材料得出党的领导放松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信息与干部队伍规模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材料所述与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由材料“我国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取的公务员来自普通家庭的占比情况”表可知,中央机关

及其直属机构录取的公务员中,来自普通家庭的占比虽呈减少趋势,但比例较大,这表明参加公务员考试

的阶层在不断丰富,说明公务员考试制度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c项正确;

仅仅从公务员的家庭属性无法证明公务员制度提高了政府官员素质这一结论,排除A项;

材料并未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于公务员制度的态度,排除B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取的公务员中来自普通家庭的占比情况并不能反映出政府事务的增减,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17•【答案】【小题1】特点:系统完备的监察法规;独立垂直的监察机关;丰富多元的监察方式;奖罚分

明的管理制度。

【小题2】不足之处:古代监察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中国古代监察权与行政权边界模糊。

借鉴意义:用制度来确保监察制度的独立性,行政长官的权力必须得到有效制约;明确监察与行政的边界

与各自职责,避免两者相互干预;从法律层面约束不规范实施监察权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第一问要结合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

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