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刺血疗法_第1页
中医刺血疗法_第2页
中医刺血疗法_第3页
中医刺血疗法_第4页
中医刺血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少明教授12023最新整理收集do

something2一、刺血疗法追根溯源二、络脉含义及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和功用2.1络脉含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2.2刺血疗法的功效、适应症三、病例展示四、展望

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162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

一、刺络放血疗法追根溯源34

《汉书·苏武传》曾有这样的记载“……武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整。凿地为坎,置温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也就是说,卫律的医生在坎火的辅助下,用蹈其背出血的方法,使苏武的呼吸在半日内恢复到正常。这种放血疗法极像后世刘涓子所说的水角或水银角血法。晋·葛洪《肘后方》载以“针角”之法治病。南北朝《小品方》载“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即是用刺血的方法治疗疾病。5

唐代刺血疗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如御医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目不能视。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在治疗舌头肿胀时,“用手指或铍刀把舌下两边的皮肤粘膜弄破使之出血”此法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借鉴用于治疗舌肿胀,而且发展为针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6

张从正认为刺血不仅可发汗,而且可以补虚。在治疗时,不仅刺血部位多,针刺次数多,而且出血量大。他在《儒门事亲》中记述的针刺医案凡30余例,几乎都是刺血疗法的验例。脾胃学派的李东垣及其门人罗天益对刺血疗法也很精通。金元时期,刺血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据《儒门事亲》记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曾身患目疾,或肿或翁,休止无时。后用被铍针刺攒竹、丝竹空等穴,且使之出血约两升许,三日后平复如故,从此张从正对刺血疗法不仅在理论上潜心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和创新,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刺血诊疗方法。7

明清医家善刺络放血者,也不乏名家,如杨继洲、叶天士、赵学敏等皆擅刺血。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详细记述了针刺放血的穴位及针刺放血治疗重症、急症的经验。清代医家郭志邃所著《痧胀玉衡》堪称刺血治疗急症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极深。

民国期间由于西方医学传入,中医针灸学受到了面临被消灭的危险,但是由于中医药她独具的可靠疗效被人们认可而存活了下来,刺络放血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临床上广泛的应用。8新中国建立后刺血疗法发展快速,刺络放血疗法的专著有《刺血疗法》、刺血医镜》、《放血疗法》、《民间简易疗法·刺血》、《中国刺血疗法大全》《王正本刺血》。

国外的一些刺络放血书籍如韩国《心天泻血疗法》、日本《图说刺络治疗》等等。使刺血疗法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9

2.1络脉的含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2.1.1络脉的含义刺络疗法的作用与针灸疗法一样,仍然离不开中医“经络学说”和“气血学说”的理论依据。络者,络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中横而旁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脉络之络系血脉的分支部分,脉络在《灵枢》也称为“血络”。狭义的络仅只经络的络脉部分。刺络放血所涉及的络是广义之络。《内经》首次论述了络脉与络病,为络病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二、络脉含义及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和功用10

《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经络”概念,“络”字有网络之义,古亦称“落”。灵枢·邪客》记载:“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内经》“经络”之“络”乃指从经脉主干支横别出,逐级细化,遍布全身的络脉,即《灵枢·脉度》所言:“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内经》把直接从经脉分出的络脉称为十五别络或大络,把最细小的络脉称为孙络,分布于体表的称为浮络。

《内经》记载了络脉的循行和分布规律,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象树枝样逐层细化,形成遍布全身的网络结构。《灵枢·经脉》曰:“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指出经脉是直行于分肉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直接从经脉分支的大络称作“十五别络”,从别络逐层细分化直至孙络,形成布散于全身的络脉系统。12由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分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别络。十五别络的循行和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如《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别走阳明也”,“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走太阳也”,从而可以加强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13任督二脉及脾之大络分布于躯干,任脉的别络从络穴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络穴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从别络分出的叫做“孙络”,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叫做“浮络”。络脉之间可以相互吻合,分成无数细支遍布全身,将气血渗灌到人体各部位及组织中去,起到营养和络属脏腑肢节的作用。14

络脉作为从经脉支横别出网状分支,是经络系统中和内在脏腑与外在肌腠直接相连的部分。络脉承递着经脉运行的气血,借助其逐级细化,网络全身的独特组织结构,实现气血向内在脏腑和外在肌腠的渗濡灌注。15

2.1.2络脉的生理功能从广义角度讲,运行气血也是络脉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其本身独特的生理组织结构,络脉除具有经络所共有的通行气血,沟通表里等作用之外,还具有以下4个方便的生理功能。16①渗濡灌注:《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的这种具有一种渗濡灌注作用,将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渗注到全身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的功能。

②沟通表里:络脉中的十五别络,从本经别出后,走向相表里的经脉,有沟通表里经脉的作用。”

③贯通营卫:营行脉内,卫行脉外,二者通过络脉相贯通,以实现“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8④津血互渗:津血同源而异流,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与脉外的津液化合以濡润皮肤而为津液,皮肤肌腠之中的津液,亦可由孙络渗入经脉之中,与经脉中运行的血液化合,在心脏的作用下,化赤为血,所以《灵枢·血络论》曰:“新饮而液渗于络”。192.1.3络脉的病理变化《内经》所载,络脉的病理变化有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邪传经和络脉损伤4个方面。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由于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发病呈现出以络脉不通为突出表现的病变特点。20

③络邪传经④络脉损伤①络脉瘀阻②络脉绌急络脉的病理变化21

2.2刺血疗法的功效、适应症、出血量及方法、体位要求、禁忌症、注意事项、意外情况处理22①疏通经络、活血化瘀②清热解毒、消肿散结③醒脑开窍、镇静止痛④和血养血、调整阴阳刺络疗法包括以下4个功效:

2.2.1刺血疗法的功效23急性腰扭伤面神经炎面神经炎膝骨关节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关节炎肿胀疼痛软组织扭挫伤扁平疣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感冒急证热证实证瘀证痛证适应证:适宜病种:2.2.2刺络疗法的适应症242.2.3刺络疗法的出血量及刺络方法1)刺络疗法的出血量在刺络疗法中,出血量的多少当根据以下情况而定。①体质:一般年轻力壮,气血旺盛者出血量稍多,年老体弱、妇儿则出血偏少;②部位:头面、四肢指(趾)部出血量宜少,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③病情:阳证、实证、热证、新病刺血量偏多,阴证、虚证、久病则出血量宜少。25①微量:出血量在1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渗血以及《内经》中所载“出血如大豆”、“见血而至”及“微出血”等情况。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较大面积浅表疾患。在具体操作时,对刺络出血量一般分为4种不同类型:26②少量: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大约半毫升),少量血主用于头面以及四肢指<趾>部穴位的一些病症。常使用三棱针速刺法。③中等量: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10ml左右。常用四肢部用三棱针点刺法。④大量:出血量超过15ml以上。这种方法多用于一些慢性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证实证,放血时可以用三棱针缪刺加火罐吸附。27刺络的方法点刺散刺刺络割刺2)刺络的方法28刺血疗法虽然副作用少,但手法和刺血量必须掌握得当,操作手法要稳、准、快,要一针见血,由于创面较大,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下针时注意避开动脉血管,若误伤动脉造成血肿,应以无菌干棉球按压局部止血带。此外,为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可立即加用拔罐。对于放血量较大患者,在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点刺、散刺法可1次/每日或隔日,挑刺泄血法宜1次/5-7日。29采用刺络疗法治疗时应以方便取穴,操作方便,患者舒适为原则选择合适的体位。患者可取立位、坐位、俯伏位、侧卧位,视具体情况而选。2.2.4刺络疗法体位要求例如头项、上背部取俯伏位,背部、腰部。臀及下肢后面取俯卧位等。301)体质情况凡体质太虚弱,有出血倾向者;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者;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等患者。如《灵枢·禁刺论》说:“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脱气血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泻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皆不可泻。”即指“五夺不可泻”。2.2.5禁忌证312)神志生活异常大劳、大醉、大饱、大饥、大渴、大悲、大惊、大怒等不刺。如《素问·刺禁论》记载有“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既指出了神志、生活失常者不可刺。323)刺络部位涉及重要脏器、动脉、体内深层的血管、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不明原因的肿块禁刺。如《素问·刺禁论》说:“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臂太阴脉,出血多定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即指出了刺中内脏、动脉等部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33小腿、足、前臂、手背、头部放血时,用坐位。大、小腿上的畸络或畸络结可用侧卧位。术前要尽量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减轻病人的惧怕和心理负担。刺血疗法治疗疾病安全可靠。但治疗时应注意: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交叉感染。2.2.6注意事项34

2.2.7意外情况晕针血肿误伤动脉意外情况35

“周围性面瘫”案例

黄某某,女,26岁,罹患周围性面瘫18天后来就诊。患者自述18天前因脸部吹风扇一宿,次日清晨发现其左侧面部活动不灵。于他处行针灸、面部贴敷膏药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前来就诊时,左侧额纹消失且有紧绷发麻感,左侧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舌质淡暗,舌下脉络迂曲,脉象细弱。予以三棱针于患者左侧额部及左口唇外周分别点刺数十针,随即用火罐吸附,出血量约5ml,血色暗红。次日,例行查房,可见患者左侧额部可见三道额纹,且患者自述左额部倍感轻松,紧绷、发麻症状均消失。后此患者每周放血三次,治疗四周,面瘫症状基本消失。三、病案举例3637

“偏头痛”案例患者丁某,男,47岁,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近1月余反复发作右侧头痛。为求诊治,来我诊室就诊,诉其右侧头痛1月余,头痛发作时右侧头皮发麻、紧绷,常伴有恶心和烦躁不安,纳食一般,睡眠差,二便尚调,舌质红,少苔,脉象弦数。予以三棱针刺患者局部太阳、风池、角孙出血,远端取双侧合谷、太冲、行间刺络放血,出血量约4ml。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后,患者自述右侧头痛、头皮发麻及紧绷感较来时减轻。此患隔日一行刺络放血,并嘱其保持心情愉悦,免与人争执,清淡饮食。前后刺络放血7次,患者右侧头痛、发麻、紧绷感基本消失,睡眠亦有改善。38罗某,女,28岁。患者平素偏嗜肥甘厚腻,体检时发现尿酸增高,但未引起重视。患者因工作劳累加之大量食用烧烤类食物后出现右脚大拇指、食指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前来就诊时,患者来时走路颠簸、心烦意乱,精神不佳,右脚大拇趾及食指红肿热痛,不能触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即予阿是穴处刺络放血,并在患侧三阴交、阳陵泉处刺络拔罐,留罐3分钟。患者拔罐处约4ml暗红色血液流出。此患者隔日刺络放血一次,并嘱其清淡饮食,连续放血5次,红肿热痛症状基本消失,随后每月间断放血2次,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太冲、绝骨、委中等穴位行刺络拔罐疗法,电话随访,未见痛风发作。

“痛风”案例39刺络疗法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经脉所过之处的病症,正如“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而我们临床发现,不仅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可以治疗局部和远端疾病。刺激脑部络脉也可以调节全身气血、治疗局部病症。四、展望4041比如先贤张子和在其著作《儒门事亲》中记载到:“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穴上兼眉际一十刺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余自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缺此法,不学可乎?”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