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因而十分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体验理论”,其实质就是强调逼真,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如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是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的:“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在空心的橹里灌上一半水,摇橹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显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让观众接受一个“客观真实的”、不容怀疑的情节。那么,西方观众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观赏戏剧的呢?观众通常会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因而,在剧场里,观众的内心即使被触动,也不会即席发声或者与他人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中国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对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显然,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威尼斯小船相比,梅兰芳表现的摇船少女在细节上与客观真实相去甚远,但在逼真度上却各有千秋,因为观众衡量他们的尺度是不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力图证明这就是真实,所以从真实的角度来看,它还有种种不真;梅兰芳努力去表演得像真实,所以从表现的角度看,它已经很像真实了。这就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不同的立足点产生的不同结果。由于中国戏曲重心在演员的表现力,因而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最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不同角色、不同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所以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在名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段)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在演员方面,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头子、老太婆,老年演员能扮演小姑娘、小伙子;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女演员能扮演男人。从以上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的差别中可以看到:西方戏剧力图消除剧情、演员、场景与观众之间的差异,力争消除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的差异,其成就也在这种“消除”之中。中国戏曲很明确地显示着剧情、演员、场景与观众之间的差异,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始终保持着审美距离,其成就也在这种“距离”之中。材料二: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建构,与中国传统戏曲有着密切联系。1935年,布莱希特在莫斯科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这一次观演,对其戏剧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36年,布莱希特写成《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一文,提出了“陌生化”这一重要的美学概念。布莱希特对欧洲戏剧舞台上流行的“第四堵墙”[注]演剧观极为不满。他指出,欧洲演员表演时有意把自身隐藏在“第四堵墙”之中。也就是说,演员表演时有意制造舞台表演的真实幻觉,让观众置身于剧情中并触发其感情,使观众的感情与演员自己的感情相融合,从而实现舞台表演对观众的同化。在布莱希特看来,这种强调移情共鸣的演剧方式是欧洲戏剧艺术发展的桎梏。它不仅使演员与观众处于神智恍惚的非理性状态,而且消解了观众的主体意识和行动意志,也削弱了戏剧的社会作用。而要改变欧洲剧场中舞台上的演员与舞台下的观众同悲欢的状况,就必须进行戏剧艺术审美思维的变革。在布莱希特看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为欧洲戏剧艺术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他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独特魅力,源于其所遵循的“陌生化”美学原则。其一,演员注意自身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中国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会有意关注和展示自己的表现手法,用程式化手段刻画人物。其二,演员注意观众接受与舞台表演之间的距离。“防止观众在感情上完全忘我地和舞台表演的事件融合为一”,以固化观众的“观察和观看的立场”。由布莱希特的以上分析中不难发现,“陌生化”被其视为一种戏剧表演技巧以及应有的演剧效果。演员应在舞台上冷静理智地观察自己的表演,提醒自己不要和被表现的人物融合在一起。演员的这种“陌生化”表演,也在提醒观众要保持理性观察立场。这样,观众在被演员表演打动的同时,能够清醒意识到自我作为剧场演出的“观察者”的身份。布莱希特之所以反对演员表演时和观众观剧时入戏过深,是因为他认为舞台上的表演应激发观众的陌生感和惊奇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事物,往往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感觉的丧失。因而演员应突破那种强调移情共鸣的演剧观的束缚,用不同寻常的新形式来表现那些人们所习惯的、熟悉的事物,以使观众对这些事物感到陌生、意外和好奇。如果观众能带着疑问去看待舞台上的演出,自觉反思演员的表演是否妥当,舞台表演中所呈现的“世界”是否合理等问题,也许就能从中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陌生化效果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观众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立场,把观众的移情共鸣转化为质疑反思,深化观众对舞台表演的理性认知。【注】舞台一般只有三堵墙,“第四堵墙”是指舞台和观众之间的一堵看不见的、幻觉的墙。也就是说,演员表演时应当无视观众的存在,就仿佛自己与观众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体验理论”强调戏剧的客观真实性,追求剧情、场景的绝对真实,演员完全投入角色,以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到剧中。B.在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中,虽然舞台上没有小舟,但梅兰芳精湛的表演依然呈现出细节上的客观真实。C.欧洲戏剧舞台上流行的“第四堵墙”演剧观要求演员表演时无视观众的存在,通过移情共鸣实现对观众的同化。D.布莱希特认为,演员表演时只有以不同寻常的新形式来表现不同寻常的人与事物,才能激发观众的陌生感和惊奇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西方观众以是否真实评判演员和情节,这种观剧心态是不可取的。B.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更能吸引中国戏曲观众,是因为折子戏更能表现演员的演技。C.如果布莱希特没有在莫斯科观看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就不会提出“陌生化”这一重要的美学概念。D.西方戏剧力图消除差异,中国戏曲明确显示差异和“距离”,由此可见,沉浸式演出方式将会取代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产生“陌生化”效果的一项是()A.话剧《如梦之梦》使用环绕式舞台,观众坐在舞台中央的下沉式座区“莲花池”中,座椅可以360°旋转,演员在其四周表演。B.南京市越剧团的实景戏《红楼梦》把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变成了一步一景的特设舞台,观众身临其境,仿佛都成为“红楼梦中人”。C.我国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把长江上的行船和大汉口码头作为剧场,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生活场景。D.元杂剧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定场诗,如《单刀会》中鲁肃“定场诗”:“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4.材料二论述了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请简要梳理这一理论的建构过程。5.拟组织全体成员前往大剧院观看老舍的经典剧目《茶馆》,作为社长的你,事先要为大家作一次“观剧素养提升”的微型培训,请结合材料列出你培训发言的要点。答案:1.C2.B3.D4.①先指出理论建构的契机:受到梅兰芳演出的影响。②然后论述理论建构的原因:对“第四堵墙”演剧观的不满。③接着论述理论建构的借鉴:中国古典戏曲的“陌生化”美学原则。④最后论述理论建构的目的:培养观众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立场,深化观众对舞台表演的理性认知。5.①观众在观剧时应尽量避免即席发声或与他人交流,不打扰演员的表演。②观众不仅要关注剧情,也要关注演员的表现力。③观众要保持理性观察立场,提高主体意识,学会质疑反思。(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铁木前传(节选)孙犁在谁家院里,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啊!还有升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噼剥噼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割舍。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当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来村里了。傅老刚被人们叫做掌作的,他有五十岁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傅老刚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展,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忽忽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仰慕之情。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忙一个多月。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边旁,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他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深厚,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总称呼亲家。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我有六个儿子,亲家,你要哪一个叫你干爹都行。”“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但是,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站,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明年把孩子带来吧。”晚上,黎老东和傅老刚在碾棚里对坐着抽烟,傅老刚一直不说话,黎老东找了这样一个话题。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捅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使他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流泄出来。“那就又多一个人吃饭,”傅老刚低着头说,“女孩子家,又累手累脚。”“你看我。”黎老东忍住眼里的泪说,“六个。”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这时候,黎老东最小的儿子,名字叫六儿的,来叫父亲睡觉。傅老刚抬起头来,望着他说:“我看,你这几个孩子,就算六儿长得最精神,心眼儿也最灵。”“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我那女儿,也有他这么大?六儿今年几岁了?”傅老刚问。“九岁。”六儿自己回答。“我那女儿也是九岁。”傅老刚说,“她比你要矮一头哩,她要向你叫哥哥哩。”……傅老刚的女儿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招呼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来和小客人玩。“你叫什么名儿呀?”那些女孩子们问她。“我叫九儿。”小客人回答。和女孩子们玩了几天,和六儿也就熟了。六儿背着红荆条大筐,提着小镐儿,扬长走在前头,九儿背一个较小的筐子,紧跟在后面,走到很远很远的野地里去。六儿不喜欢在村边村沿拾柴,他总是愿意到人们不常到的地方去。他忽然轰起一个窠卵儿鸟,有时候他又追赶一只半大不小的野兔儿……“我们赶紧拾柴吧。”九儿劝告地说。“忙什么?”六儿说,“天黑拾满一筐回去就行。”这天,他们高兴地捉住了一只短尾巴的小田鼠,晚上带回家里来,装在一只小木匣里。第二天,六儿拿出小田鼠来,对九儿说:“它在匣里住了一夜,一定很闷,我们叫它在地下跑跑吧。”六儿把小田鼠放在地下。起初小田鼠伏在他的脚下,一动也不动。六儿嘘它,跺脚轰它,它跑开了,绕着房根儿转,突然钻进了一个洞。六儿急了,他问九儿:“你看瓮里有水没有?”“瓮里干着。”六儿抓起瓢来,跑到咸菜缸那里,掏来一瓢盐水,灌进了鼠洞。但是不顶事。六儿失去了小田鼠,心里很难过。九儿心痛那一瓢盐水……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黎老东是村子里唯一的木匠,有六个儿子;傅老刚是每年春末夏初总要来这里忙活的外乡铁匠,因为只有一个女儿,傅老刚深感遗憾。B.铁木二匠劳作时“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噼剥噼剥的声音”“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吸引了孩子们并给他们带来了欢乐。C.傅老刚赞赏六儿长得精神且心眼灵,黎老东希望傅老刚将来把六儿收做徒弟,这些内容表明两人确定了九儿将来会嫁给六儿。D.六儿与九儿是小说塑造的两个重要人物形象,两人一起拾柴,一起捉田鼠,一起玩耍,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常产生矛盾,导致隔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描绘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干活的场面,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生活情趣。B.“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立刻就变得阴沉了”,神态描写很生动,符合人物身份。C.“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捅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将关于孩子的话题比作一把钥匙,开启傅老刚深藏内心的痛苦。D.小说将叙事融入描写当中,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和生动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8.《铁木前传》中说“铁木二匠一向亲密合作,互相关照,有着深情厚意”,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铁木二匠之间的亲密关系?请简要说明。9.小说中的九儿后来成长为进步青年,而六儿却沦为人们帮扶的对象。二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不会感到诧异,因为本文已做了铺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作为外乡来的铁匠,傅老刚和徒弟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
②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深厚,他称呼傅老刚“亲家”。
③铁木二匠知心的谈话,彼此互相理解同情。
④傅老刚把女儿九儿带出来工作,先投奔的就是黎老东家,而且让女儿九儿住在黎老东家,与黎老东的孩子一起生活。9.①九儿年幼丧母,父亲又常年在外,一个人在家的独居生活,培养了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六儿打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又是家中的幺儿,自然受到更多的关爱,独立自主性没有九儿强。
②九儿和六儿两个人去拾柴,九儿想的是要赶紧拾柴,而六儿却不着急,在天黑之前拾一筐就行。可见,九儿责任心更强,六儿更贪玩,有点得过且过的心态。
③在失去小田鼠的事件上,六儿的态度是心疼小田鼠,说明他珍视动物,很有爱心;九儿则是心疼那一瓢盐水,说明九儿对于现实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一瓢盐水对人的生活而言更加重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狄仁杰论苏辙母后临朝,据人君之地而私其亲。有志之士,将欲正之,常患不克。汉吕后欲王诸吕,王陵以高帝旧约争之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背之不可。”言虽直,不见省。陵幸而不死,亦废不用。唐武后废庐陵王而立豫王①。豫王虽在位,未尝省天下事。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位尊权重,臣下无所奈何,势必至此也。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辟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柄,以伺其间。周勃得入北军左袒一呼,而吕氏以亡。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狄仁杰虽为宰相而未尝一言,及后欲以三思为太子,仁杰乃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旬即得五万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后怒罢议。久之,复召问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意者天以此儆陛下耶。文皇帝身蹈锋刃,百战以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余年矣。又欲以三思为后,且母子与姑侄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血食于太庙。三思立庙,无祔姑之礼。”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于房州而立之。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二公得之矣。(选自《四库全书·历代名贤确论》)【注】①庐陵王即唐中宗李显,豫王即唐睿宗李旦,二人皆为武则天所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B.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C.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D.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袒,古代仪礼,露出左臂。太尉周勃谋诛诸吕,行令军中说:“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后来管偏护一方叫“左袒”。B.双陆,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子分黑白,双方各持十五子相博。C.文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初谥文皇帝,后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是他的年号。D.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古代常常以“血食”指代国家命脉的延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处在当时复杂政治局势中,狄仁杰谨慎以对。对于立嗣一事,他先是不置可否,后借机从母子亲情的角度说服武后立其子李显为嗣。B.匈奴侵犯边境时,武则天让武三思募兵超过一月却不到一千人,而让庐陵王募兵不到十天就得到五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民心是顺应李唐王朝的。C.庐陵王被立为太子后,武后势力还未铲除,狄仁杰授意张柬之处理,等到武后的罪恶到达极点然后才处置。D.选文将唐代狄仁杰如何应对武则天,与汉代朝臣如何应对吕后,进行并举论证,形成正反对比,突出了狄仁杰的政治智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2)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14.文末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语,作出“二公得之矣”的结论。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何得出这一结论。答案:10.B11.C12.B13.(1)徐敬业因为这件事在外兴兵造反,裴炎在朝堂上争辩,(他们)都在转身之间(很快)被杀,(这是)为什么呢?(2)王陵、裴炎直接迎击祸乱的危险,想要用一句话来改变现实,所以不是被废就是被杀。14.①王陵、裴炎直接迎击祸乱的危险,不是被废就是被杀,为人处世切忌锋芒毕露,要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②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从长计议,徐徐图之。等到武后已经衰老再慢慢地改变现状,国家都得以保全。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对张易之、张昌宗欲擒故纵,等到他们恶贯满盈时再拿下他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霜风①陆游霜风近海夜飕飕,敢效庸人念褐裘。关吏虽通西域贡,王师犹护北平②秋。黄旗驰奏有三捷,金印酬功多列侯。愿补雁行③身已老,区区畎亩亦私忧。【注】①本诗写于南宋宰相韩侂胄北伐之时。②北平,指西汉右北平郡(今辽宁凌源市西南)。③雁行,队伍的前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霜风”既照应了标题,又为诗中所涉及的北伐之事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B.第二句中的“敢”表肯定语气,流露出作者只能成为一个只关心衣食之事的庸人的无奈。C.第三、四句说明南宋朝廷一方面在派使者与金人和谈纳贡,另一方面在加强防备,防御金兵。D.尾联两句表明,诗人内心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自己归隐田间乡野,已不能再为国分忧。16.陆游这首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较,二人是如何表现对待韩侂胄北伐一事的不同态度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辛弃疾通过用典,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一事告诫朝廷要有充分准备,不可盲目北伐,对于韩侂胄北伐主要是担忧和告诫。②陆游通过写自己还有雄心壮志,以及对北伐取得的胜利由衷高兴,从而肯定北伐,对北伐有美好地期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民众的力量,提醒统治者应该深切戒慎。(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文,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古诗词里常用这种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可畏惟人;载舟覆舟(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①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和赏析,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2016年以来,A我们尝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这种新的批评文体,力图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具有散文和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②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③,是不加掩饰的天然与真率。B“新笔记体批评”的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宏阔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论底蕴的支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论的影响。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横线的A、B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说,批注式批评“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和赏析,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下面《红楼梦》脂评本中的两处评点,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具体分析。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庚辰双行夹批:浑写两句,已见经行处愈远,更至北一路矣。】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侧批:此方可为颦儿之居。】——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答案:18.①.横空出世②.转瞬即逝③.出水芙蓉19.A.我们尝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这种新的批评文体,力图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使其更具有散文和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B.“新笔记体批评”的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论的影响。20.第一处夹注“浑写两句,已见经行处愈远,更至北一路矣”是作者读到此处的感想,表明了小说中人物的走向,体现出批注者对小说内容把握的准确与细心。第二处侧批“此方可为颦儿之居”,体现了批注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林黛玉情趣高雅,而小说中“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正体现了这一特点,批注者敏锐的抓住了作者想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行政培训与组织文化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物业与租赁管理考核试卷
- 电池制造行业环保措施研究考核试卷
- 新能源在科研与创新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考核试卷
- 健康科技在应急救援中的实践与经验分享考核试卷
- 公路运输技术与设备创新考核试卷
- 游乐园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维护考核试卷
- 污水处理中的工艺与应用探索考核试卷
- 危险品管理的品牌塑造与营销考核试卷
- 家庭会议课件教学课件
- MOOC 管理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课《修改病句》修改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4年)部队战备教育教案x
- 《焚烧烟气净化产物资源化利用 工业用盐》编制说明
- 《交互设计》课件
- 怀孕的hcg验血报告单
- 应力的概念讲解
- JF-2023-合同中小学校校外供餐合同示范文本
- 内镜中心考试题及答案
-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