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二十一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二十一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二十一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二十一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二十一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一中学教研联片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1题;共53分)1.(4分)请用正楷临写下面的句子,并要求卷面整洁美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8分)《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节晚会于2024年1月10日——14日在广西南宁进行录制,打造一台体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和异国风情的年俗盛宴。天天同学作为晚会小记者,带领中外媒体嘉宾进行了采风活动并拟写了发言稿,请你帮他修改润色以下部分。江春入旧年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A】我是南宁市的一名学生记者天天,欢迎您莅临《春天的旋律·2024》跨国春节晚会采风活动现场。下面请跟随我参观位于绿水青山间的广西民族村,一起了解广西民俗风情,品尝年俗文化盛宴。现场游客如织,热闹非凡。最受游客欢迎的是由热chén的壮乡乡民表演的、游客可以参与的壮族竹竿舞。看着这变化多样、富有节奏的的舞姿,再看这【B】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齐心协力的场面,可见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对于壮乡人民的重要性。嘉宾们不仅可以体验喜庆欢快的竹竿舞,还能品尝传统小吃芝麻饼。【C】这个香脆可口、形如满月的食品,寄托着壮乡人民“芝麻开花节节高”、团团圆圆。每当年末,除夕未至,壮乡人纷纷动手制作芝麻饼,为新春佳节增添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味。(1)(2分)发言稿中的加点字“莅”应读①“”,“chén”应写作②“”。(2)(2分)A处画线句子中的“一名”与发言稿中的词语“”都是(词性)。(3)(2分)发言稿中的加点词“绿水青山”,与七上学期所学的一个四字词语“”构成反义词;将B处画线部分替换为七上学期所学的一个四字词语“”,可使语言更简洁。(4)(2分)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是:,应改为:。3.(3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揩油(kāi)调羹(gěng)烧瓷(cí)舀水(yǎo)B.阖眼(hé)疙瘩(gē)碟子(dié)喘着(chuǎn)C.保姆(mǔ)咳嗽(suò)绞肉(jiǎo)薪金(xīn)D.抹杀(mǒ)吩咐(fū)草率(shuài)悠然(yōu)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5.(3分)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6.(3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C.《金色花》这篇散文诗的作者是泰戈尔写的。D.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7.(3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特务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尴尬至极。②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溜达,身后总跟着一个小特务盯梢。③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④走着走着,鲁迅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圆递过去,说:“拿去买饭吧。”⑤鲁迅则哈哈大笑,昂首而去。⑥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②④①⑤C.②④①⑤③⑥ D.②⑤③⑥④①8.(3分)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C.乐府诗又名汉乐府,是由汉代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如“吾”“孤”“君”是自称;“卿”“大兄”“鄙人”等是他称。9.(5分)综合性学习。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七年级(5)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2分)活动中,有位同学写下了下面的对联,请修改下联,使其对仗工整。(2分)

上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下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老百姓多灾多难,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有尽头。(2)(3分)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霈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10.(8分)名著阅读(1)(3分)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的位置上。A.祥子成亲B.雨中拉车C.买羊肉包D.大兵抢车甲()乙()丙()(2)(2分)《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青年时他(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填形象特点),与先前判若两人。(3)(3分)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是:虎妞假装怀孕→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虎妞“下嫁”祥子→虎妞掏钱买车。B.《骆驼祥子》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如泼辣狡诈的虎妞,温柔善良的小福子,善解人意的杨太太,宽容大度的曹太太等,她们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成为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C.“祥子与车”是贯穿《骆驼祥子》整部作品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品重点写了祥子的“三起三落”,表现了这一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市民口语,通俗朴素,亲切自然,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11.(10分)默写填空(1)(1分)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岑参(2)(1分),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李白(3)(1分),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4)(1分),关山度若飞。《木兰诗》(5)(1分)杨花榆荚无才思,。《晚春》韩愈(6)(1分)深林人不知,。《竹里馆》王维(7)(2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8)(2分)《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二、文言文阅读(共6题;共17分)(一)(6分)古诗赏析三月晦日①偶题[宋]秦观节物②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注]①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②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12.(3分)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人们对春去的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3.(3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阅读提升(二)(11分)【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辩,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翼,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选自《木兰诗》)【乙】荀灌(节选)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裹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选自《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苗灌》)【注释】①督厉:勉励。厉,同“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子周抚。④史乘(shèng):指一般的史书。14.(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关山度若飞()②赏赐百千强()③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④以十三龄之弱女()15.(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16.(2分)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17.(3分)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请写出你的发现。三、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20分)(一)(8分)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轮流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但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钢铁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18.(2分)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①在12岁时,就敢从三楼“跳伞”→②→③在英国留学时,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用自己做实验,得到导师的挽留与极力称赞→④→⑤带病工作,温柔对待病人→⑥听到武汉市民唱国歌哽咽。19.(2分)“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0.(2分)作者为何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21.(2分)钟南山获得共和国勋章,邓稼先被授予“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他们身上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请结合选文和课文《邓稼先》,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哪些优秀的品质。(二)(12分)弹棉花莫清荣①“弹棉花,弹棉花咯……”一声带着湖南口音的长长吆喝从小巷的深处传来。②我赶紧探出头去观望。只见一个穿着灰色棉衣的年轻人,肩上背着一张大弓箭样的东西,一边扯长声调吆喝着,一边弹拨两下弓箭上的铁丝,发出砰砰砰砰的响声。③母亲赶紧出去把他叫了进来,说有一床旧棉絮要弹。母亲从房间里抱出发黄的旧棉絮,塞到那个人的手中,那个人抱起旧棉絮就往晒谷坪的插青屋里走。我和母亲跟了过去,看到灰尘满天的屋里有两个人,在棉架上砰砰地敲打着弓弦。砰砰砰,砰砰砰,棉絮弹起又落下,落下又弹起,轻飘飘的棉絮飘舞在空气中。顿时,他们的头上全白了。④师傅手里又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枝,牵着一根长长的纱线,熟练地把纱线从这个对角牵到那个对角,绕在一根一根木钉上,拉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师傅让两个徒弟拿来木制的磨盘,压在棉絮上,棉絮渐渐由厚变薄,由松变紧。师傅摸摸棉絮,觉得可以了,就缝上几针,又继续推压,每个角落都推一遍,翻过来再推一遍。一床崭新的棉胎才做成了。⑤直等到日落西山,才轮到弹母亲的旧棉絮。旧的棉絮比棉花更难弹,一来它用的时间长了,积累的灰尘比较多。二来它太实,要反复击打才能弹松。从太阳升起一竿子到太阳落山后,三个人分工合作,就弹了两床棉胎,得到八元钱的加工费。⑥弹棉花的过程中,母亲和那个师傅唠起了家常。师傅说,他是湖南人,那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徒弟。他们三人平时在家农忙,从八月之后就外出弹棉花,生意好的话,过年前可以赶回家去与家人团聚。如果生意不好,或者揽到的活儿没有完成,他们就不回去过年了。他们从湖南辗转来到广西,几乎走遍了广西的每个乡镇农村。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租住一两间民房或公家的房子。白天,那里是他们的作坊和厨房;晚上,又成了他们的卧室。把架子一收,铺盖卷一展,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临近过年前,工期赶得紧,晚上也要加班,做到半夜才睡几个钟头。母亲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师傅说,家里有老婆还有四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他只带了大儿子和徒弟出来。大儿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靠着他一人外出弹棉花贴补家用,基本生活都难以保持,只得让孩子辍学,跟着他走南闯北,学一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了看旁边那个略显瘦弱的年轻人,他苍白的脸色上分明露着无奈。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⑦前几年,我也种棉花。去弹棉胎的时候,发现用的都是弹花机了。棉籽脱粒有脱粒机,弹棉絮时,把脱粒后的棉花塞入机器中,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棉絮了。纱线不再一根一根地手工来拉,而是铺一层事先做好的网纱。压棉胎也有木制的磨盘,但只是开始时用来压实棉花,之后的工序都用机器来完成了。⑧小巷里,不再有“弹棉花,弹棉花”的吆喝,那些走街串户弹棉花的湖南人,也不知去往了哪里。我还是怀念那种手工棉絮的温暖。(选自《回望故园》,有删改)22.(3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弹棉花师傅具有哪些品质?23.(4分)按要求赏析文中第④和第⑥小节的画线句。①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从修辞手法角度)②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从人物描写角度)24.(2分)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两次提到“木制的磨盘”,有何用意?25.(3分)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四、写作题(共2题;共60分)26.(10分)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央视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要求同学们就“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听到此消息后,你所在的班的同学立即分成了两派,展开了辩论。请你站在正方的角度,对反方的观点加以反驳。要求观点明确,阐述理由不少于100字。反方: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况且让那么多人去翻越老山界,安全也无法保障,万一出了事谁负得起这个责任?正方:27.(50分)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会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但只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用一颗细腻温暖的心去感悟,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1)①lì;②忱(2)一道;数量词(3)不毛之地;人声鼎沸(4)成分残缺;这个香脆可口、形如满月的食品,寄托着壮乡人民“芝麻开花节节高”、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3-8BDACBD9.(1)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意思对即可)(2)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10.(1)C;B;D(2)勤奋能干、诚实、健壮;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3)B11.(1)双袖龙钟泪不干(2)谁家玉笛暗飞声(3)独坐幽篁里(4)万里赴戎机(5)惟解漫天作雪飞(6)明月来相照(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2.拟人手法。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13.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