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解说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标准思考_第1页
影视解说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标准思考_第2页
影视解说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标准思考_第3页
影视解说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标准思考_第4页
影视解说行为的合理使用认定标准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短视频行业的逐步兴起,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截至2021年3月,短视频APP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同时有53.5%的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观看短视频节目。张秋芳.短视频平台内容侵权认定的困境及出路[J].传媒,2022(01):44-46+48.张秋芳.短视频平台内容侵权认定的困境及出路[J].传媒,2022(01):44-46+48.一、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概述(一)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概念20多年前到现在,互联网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我们的信息传播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而且互动性也变得更强。通过实时的短视频方式进行社会媒体已经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2016年以来,短视频在网络行业已经迎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大量短视频网络和社交媒体应用在国内外迅速涌现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下一个内容创造者的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覆盖移动端和互联网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平台用户总体规模已经累计高达7.53亿网民人,其中覆盖移动端和互联网的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平台用户总体规模已经累计高达5.49亿网民人,较上年有明显增长。与此同时,移动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导致了移动流量连接消费的不断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1月至11月,移动端和互联网用户接入的数据流量和用户消费同比全年增长1.5倍以上。移动终端视频互联网络服务用户的增长数量和发展移动视频互联网用户流量快速增长扩张,为短时间视频内容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快速崛起升级提供了无限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市场。易观产业智库在此前发布的《中国短视频市场专题研究2016》中,给出的短视频的具体内容定义主要包括是含有指短视频的播放长度不超过20分钟,通过短视频的播放平台可以进行的短视频内容拍摄、编辑、上传、播放、分享及观众互动,视频剪辑内容的具体形式主要包含有指短视频剪辑、微电影、广告视频剪辑等短视频的一种综合内容集合或者它的总称。在本文中,本人将短视频定义为一种用户能够通过专门的短视频分享平台对其进行视频拍摄、编辑、上传和分享播放的以每秒为时间单位的并进行实时计数的信息视频时间长度,并且用户能够快速得到实时共同播放分享的新型短信息视频。(二)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表现形式根据短视频的内容来源,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UGC、PGC和OGC。UGC是指用户生成的内容,随着Web2.0(第二代互联网)的概念而兴起,主要特征是提倡个性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内容创作又被细分为PGC(专业生成内容,专业制作内容)和OGC(职业生成内容,专业制作内容)。而另一方面,UGC更多地依赖于短视频应用的创建,而不是本地视频上传。按照短视频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划分为屏幕录制解说、街头采访、实用技巧、娱乐剧、短纪录片。录制的屏幕解说多用于电影解说、游戏解说等节目。需要电影或游戏的剪辑来匹配评论。风格不是正规就是搞笑,内容既通俗又冷门。街头访谈通常包括涉及到如何选择一个主要话题来对不同的道路行走者和路人,或是围绕着一个主要话题来让路人在采访中回答上一个被采访者的问题和接下一个被采访者的问题。实用性的技巧往往带着创意想法,用一两分钟迅速地教给观众一个不为人知的简单小技巧;娱乐戏曲等类型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个人笑话,有新闻联播,也有情景小品等等。纪录片短片以一、二类节目为主要代表,涵盖了食品、时装、建筑、艺术等许多个方面。通常是由专门的团队进行精心策划和录制,专注于探索和发现人们在生活中的美好。短视频市场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受到了资本的重视。据初步数字化统计,2016年,该技术领域已经获得了20亿元的风险投资。随着短视频市场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短视频市场一直被各类侵权纠纷所困扰。2017年4月,谷阿莫因其自己制作的一段影视评论短视频被涉嫌严重侵犯了著作权,被影视制作方和影视平台共同起诉,案件目前仍在依法审理中。2017年9月,快手因补刀小视频未经授权许可播放他们的平台短视频,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提起了诉讼。2018年2月,哔哩哔哩网络公司发布了一份律师函,要求其停止对360短视频的所有侵权行为。360短视频公司使用技术从他们的平台用户那里窃取了一些原创的视频。视频行业的投入产出周期短,侵权的低违法成本和高利润使一些人选择冒险,而长期捍卫自己权利的高昂成本却让企业和使用者无助甚至如果他们发现侵权,而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侵权行为难以有效地被监管。通过对短视频侵权案件的研究,明确权利界限,规范侵权行为,有助于实现著作权人、用户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三)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著作权范围一个视频究竟是应该能够受到什么样的电影作品或者是电子作品的保护,需要考虑满足三个因素:1.它通常是在某些媒介上进行拍摄的,由一系列有声音或者没有任何声音的画面所组成,可以通过适当的设备播放。2.原创智力成果。3.它们之间可以一定的文本形式进行相互复制。短视频通常来说是通过采用手机、电脑内置摄像头或其它大型移动设备摄像头等设备直接进行视频录像,然后由视频软件通过编辑进行制作而后完成,这与目前专业电影录像制作处理过程使用中的传统录像方式本质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异,因此短片段视频本身就已经可以完全满足上述几个元素构成中的元素。如果是录像作品,则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有关相邻权利的规定,已经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短视频作品的制作者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短视频的权利、发行权、出租权的权利。电影、类电影等各种类型的所有电影电视作品在其权利保护范围内的具体权利含义明确规定是因为著作法第10条,包含了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多项明确的合法的权利。短视频作品的主要权利权涉及到的财产权具体包含有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和汇编权四种权利。归属于电影、录像制品、类电作品的短视频,都离不开信息网络传播权。该权利所控制的行为主要就是“在公众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为公众提供作品的行为,无论是无线的还是无线的”,也就是即交互式的网络传播行为。在信息网络传播过程中,它们具有技术的复杂性和模式的多样性,这体现在授权内容的集合上。在短视频作品传播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视频上传、在线视频点播、转发、下载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同时产生相应的视频复制、分行和表演行为,其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具有疑似侵权行为的社会纠纷,正是本文需要进行的重点讨论和研究课题。二、谷阿莫侵权案引发的争议(一)谷阿莫侵权案介绍以制作影视解说类短视频代表人物之一——谷阿莫,是台湾的老牌知名网红,他爆红的原因便是他在微博上推出的“X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系列短视频。这些视频大多都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谷阿莫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与精湛的剪辑技巧,将一两个小时的影片甚至是数十集的电视剧缩炼为短短几分钟的短视频。人们在惊叹他的才艺的同时,也对他的视频欲罢不能。而受他影响的这种X分钟解说完一部电影的短视频也在一夜之间风靡全国。2017年4月,包括迪士尼在内的五家影视公司集体控诉台湾知名网红博主谷阿莫,认为其未经授权使用并重制了电影片段,致使大量观众逸散,多部电影票房受到打击,损失巨大。次年6月7日,台北地检署以涉犯著作权法正式起诉谷阿莫。自此,社会中一场关乎谷阿莫是否属于侵权的热议之争自此开始。(二)争议焦点尽管该起案件的最终结果是以和解方式了结,但有关它的争论并没有减少,人们关心的不在仅仅是谷阿莫本人,更多的是他身后所代表的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影视类短视频是否属于二次创作的作品?是否仍在合理使用十二条的范围之内?是否确实侵犯了原作品的著作权?该类型的短视频是否还能在市场上继续存活并发展?网络上大多数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种观点认为,谷阿莫的影视解说尽管从叙述方式上来看带有一定的创新,但从解构上来说,它仅仅只是原影片的一种缩减,所谓的解说不过是在缩减后的影片上加入了一点个人评论而已,它并具有作品本质特性——独创性,应不属于二次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在作品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从谷阿莫的创作目的与效果来看,他制作影视解说并不是为了给观众播放影片本身的内容,而是希望通过带有自身特色的评论与剪辑手法让观众知道该影片的槽点,影片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降智的剧情,说出了许多观众观影后的心声,这是一种新型的创作方式,应当受到包容;且尽管谷阿莫利用创作出的影视解说视频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他并未动摇影片的根本,好看的影片经过他的解说反而使得原影片收视率更高,差的影片经他解说导致观众减少也并非谷阿莫的过错,毕竟我们不应该把一部糟糕影片的低收视率怪在一个告诉群众“真相”人的身上。三、影视解说类视频的特点(一)内容精简,时长短一部电影的时长约为90小时至120小时不等,而一则电影解说仅仅只有5分钟到10分钟。尽管这些视频时长简短,但其内容往往包括了原视频的主要剧情,使观看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视频内容,一览眼福。同时经过作者的解读,还可以帮助观众深度解读剧本,了解每一个镜头的背后含义。(二)含有大量的作者观点且多为反讽讽刺、影评类的影视短视频,往往会使观众站在创作者的第一视角去看待原影视作品。简而言之,创作者在解读一部影视时,会不断输出自己的观点、情感,而当观众去看这类短视频时,已经不在仅仅是去了解原影视的主要剧情,更多的是创作者对该影视的理解。(三)以已有影视作品为蓝本影视短视频不同于其他短视频作品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点在于影视短视频属于二次创作作品,它是在原有的视频基础上进行解读、分析或是创意性剪辑。(四)浏览、播放量较高影视短视频依旧属于短视频行列,故也具有短视频本身的特点,即受众用户多,浏览、播放放量大。一个简单的解说、剪辑类短视频可以有几万至十几万不等的点赞量,而一个讲解精湛的影评类短视频甚至可以高达几十万至几百多万的点赞量,若单讨论浏览量,将会得到一个只增不减的数字。(五)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实质基于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特点,笔者支持网上所传的该类视频应当为二次创作的作品,而非是简单的对原影片进行剪辑复制,理由如下:谷阿莫的影视解说是原影片的衍生物,而非替代物。他的解说实际上是对原影片从剧情到选角的多方面评价与解读,以及其滑稽讽刺的语言来吐槽影片本身,而并非是为给观众播放原影片的内容。例如他所解说的《12分钟看完2430分钟的爱情宫廷剧<锦绣未央>》中吐槽原身未央死亡的不合理情节讽刺为“靠近主角的人都得死”;男主毫发无伤的将女主从大火中救出,他笑称“这种男主不去消防队里真是太可惜了”;男女主跳崖幸存还找到了一间豪华的空房间,被其戏称为“反正跳崖是不会死的”“这房子是杨过留下的遗产”等等。谷阿莫用极为精简且嘲弄的语气讽刺了近年来许多只想着揽钱、炒热度不好好写剧本、拍摄极不严谨的大IP流量影视剧,讲出了众多粉丝们的心声,也让许多尚未观看这些烂片的观众们,避了个雷。谷阿莫的影视解说具有大量的个人观点与较为个人色彩的的剪辑手法,具有作品本身独创性的特点。二次创作的作品与普通的复制、抄袭最大的不同点,便是在于“独创性”。笔者认为无论是谷阿莫的这种讽刺嘲弄型的叙事方式,还是短小却极具概括性的剪辑手法,都属于谷阿莫一人的独创行为。我们在原片中是无法体会到谷阿莫视频带给我们的爽感与愉悦,且他对于剧情的精准分析以及观众雷点的把控,也是其他影视博主所难以模仿的地方。故笔者认为谷阿莫的影视剧解说并不是简单的剪辑搬运,随便附和点影视评论就能完成的缩减型影视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谷阿莫的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确为二次创作的作品,而非市场上所谓的盗版、。四、影视短视频的侵权认定尽管笔者认为谷阿莫的视频应属于,但他的作品是否真的侵犯了原影片的著作权,依旧值得探讨,以下笔者将从侵权主体、影视剧被侵权的几个常见侵权情形、判定侵权的认定原则与特殊例外等几个方面递进分析。(一)侵权主体影视解说类短视频侵权案件侵权主体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作影视解说的作者侵犯了原影视的著作权,故该创作者为侵权行为的主体,他们常常承担的是直接法律责任;第二类则是播放、推送该创作者创作的影视解说视频的短视频平台,常常承担着间接法律责任。而享有原影视著作权的,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叶瑾.电影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叶瑾.电影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二)侵权情形1.非法搬运、剪辑、拼接表现为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搬运、剪辑、拼接他人作品,且未向权利人支付相关报酬的徐杨一帆.网络盗播影视作品的侵权问题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1.徐杨一帆.网络盗播影视作品的侵权问题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1.2.过度恶搞、商用表现为未经权利人同意,将某一影视的某些片段制作成表情包、剪辑素材、广泛发于网络,对相关人员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侵犯了表演者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例如《还珠格格》一剧中尔康的扮演者表情过于醒目,致使许多观众纷纷截图制作各式表情包。若只是为表达个人喜好也罢,但若广泛散播于公共平台上,致使该演员社会评价降低。则此种行为已有歪曲表演形象的嫌疑,严重者甚至是侵犯了演员本身的肖像权。另若部分商家在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将此表情包印于抱枕、亚克力板等制作周边,获取利益,则也已构成侵权。3.侵犯二次创作后的影视短视频已创作的合法影视短视频也作为一个新的作品,该类侵权形式则是他人侵犯二次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多以抄袭为主,表现为将他人创作的影视短视频,直接拿来已用,更改署名为自己的名称;或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大量复制,简单变换次序,但观点、表达形式雷同,关键性内容一致。侵犯了权利人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三)侵权认定原则影视短视频的侵权认定原则应与普通作品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相一致,在司法实践中,常用的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主要分为“思想与表达两分法”与“接触+实质相似原则”两种。张平.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70-172.1.思想与表达两分法一件作品的灵魂与肉体便是思想与表达,每一件作品的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们的思想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仅限于创作者根据思想独自创作出的表达部分,而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部分并不作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冀瑜,周春婧.短视频的著作权保护及雷同作品的实质性相似认定[J].中国商论,2022(03):105-107.笔者认为在谷阿莫的案件中,尽管谷阿莫的解说视频的内容是以原影片的内容为基础,二者的思想接近,但在表达上前者以谷阿莫的讲解、批判性讽刺作为主;而后者则以传统的剧情、演员表演为主。故,笔者并不认为谷阿莫的解说作品是对原影视的一种抄袭、复制。尽管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中并未将思想与表达两分法作为判案、定责的理论依据,但在实际司法实践中,仍会考虑《伯尔尼公约》中第九条第二款规定“著作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字概念本身。”何汶倓.浅论著作权保护中的“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J].新纪实,2021(12):27-29.2.接触+实质相似原则在判断两件作品是否属于抄袭时,也根据作者是否与对方的作品有过接触来进行辅助性判断。在司法实践中,因查证接触关系较为困难,故通常将举证责任倒置,需被告人举证自己并未与原告人的作品有过接触,方可证明自身清白,否将判定为存在接触可能。但现实中影视短视频为网络传播,无论接触与否都难以判别。“实质相似”是指作品的实质内容出现雷同、相似的现象。对于一件作品的“实质”判别标准并未统一,一般而言作品的核心内容与独具作者个人特色的表达都可以视为作品的“实质”。影视短视频中常有出现,内容次序颠倒或多件作品整合的侵权形式,尽管外表看起来不尽相同,但其实质内容相似,仍属于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四)侵权认定的例外——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230-235.在实践活动中,由于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若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作品都需要经过权利人的同意,不仅会使事务冗乱、效率降低,更会减慢文化的传播速度。而在影视短视频中部分小众UP主针对一些影片所创作出的作品,若是要一一去获得著作权人(即制片人)的许可,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对影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也毫无优势可言。作品的出现是为了推进全社会各方面的综合进步,以社会利益为主,平衡创作者、传播者与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故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我们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必经过权利人同意。我国《著作权法》第24条规定,有12种情况在合理使用的范围中(包括为个人学习、欣赏使用;为介绍、评论、说明某一问题事物使用;免费表演已发表作品使用等等),但都应本着尊重、不得侵犯权利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原则,且在使用过程中应明确点名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有模糊界限、故意令他人误会的行为;同时合理使用的目的也应为非营利性的。五、影视解说短视频合理使用困境及分析(一)合理解释的认定困难问题尽管合理解释中的12种情况看似完全,但在面对影视短视频这一新型的网络事业中,还是会存在着不少漏洞。例如12种情况中的第二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赵山河,王迎.电影解说类视频的合理使用问题[J].文化产业,2022(03):43-45.这一条常常作为被告侵权的影视解说UP主的法庭抗辩理由。在谷阿莫案件中,原告认为其解说的电影,部分该公司买了该电影的版权,谷阿莫的解说侵犯了其电影的著作权,以擅自改作、公开传输方法侵害他人著作权的罪名起诉;但谷阿莫认为自己在解说电影时只是为了介绍、评论该影片,引用的比例较少,也未以营利为目的,完全符合作品的合理使用的范围之内。赵山河,王迎.电影解说类视频的合理使用问题[J].文化产业,2022(03):43-45.鲁恒志,李金宝.传播法学视域下短视频内容侵权认定及治理路径[J].视听界,2022(01):56-59+36.笔者认为解说的本质实际就是在说明、阐述影片本身,我们从谷阿莫的影视解说中可以明确感知到他是在对影片的剧情安排、人物选角、场景布置等向观众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例如的在《太阳的后裔》的影视解说中,谷阿莫将故事线概括性的向观众展现出来,同时对其中的几个较为狗血的设定以搞笑的语气进行一番抨击。例如男女主在医院见面时,谷阿莫解说为“男主角遇见了这个平时都很忙此时却很闲的医生”,来反映出现实与剧本巨大反差,吐槽剧本仅仅是为爱情做铺垫,缺乏对现实观察;在男主角经历过射杀、爆炸、囚禁等等苦难却依旧完好无损的活下来时,谷阿莫称其“别天天幻想自己是主角,主角总有两条命,跳崖也不死”。同时对于解说视频中对原影片的引用部分,笔者认为一部解说的时长总计不过五六分钟,而一部完整的影视剧短则一两小时,长则几十小时,谷阿莫引用的已经是原作品的极小一部分。至于影片的实质性内容,笔者认为若单一的去讨论一部影片哪些地方算作实质性,不具有实际意义,不同的人看待同一部的影片,感到精彩剧情的地方往往不相同。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判断观众看完谷阿莫的影视解说是否依旧对原影片保持兴趣来进行判断,如若观众在看完解说后,对原影片感到索然无味,则说明其解说确实涉及了影片实质,并致使观众逸散;但若观众在看完解说后,依旧甚至更为想看原影片,则认为谷阿莫的解说引用了影片实质的说法便是无稽之谈了。事实上,笔者通过多个视频的评论区与弹幕留言不难看出,对于精彩好看的电影,观众在看完解说后都表示有再看一遍的原片的愿望;而对于那些“天雷滚滚”的影片,观众都表示借助解说避大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谷阿莫的视频解说仍在合理使用范围之内,它属于“为说明某一问题”的引用,且引用并未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围。(二)公共利益的界定困难问题之所以近几年对关于影视短视频侵权案件的争论颇多,主要是影视短视频不光涉及到了制作短视频人与原片权利人的利益,更牵涉到了广大公众的利益。范世琦.新型态演绎作品著作权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20.短视频事业在这几年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深受人们喜爱。可以说它们的受众群体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作为短视频类别之中的影视解说短视频也是人们最为喜爱的内容之一,人们过瘾于它的时长短小,但内容精湛,但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人们心中衡量一部影片好坏的标准。尤其是在这个好片难寻,烂片不断的时代,观众想要找到一部符合自己口味的影片,如若没有解说的帮助,简直是难上加难。曾经胡戈的一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轰动全国,陈凯歌公开斥责其歪曲篡改自己的心血作品《无极》,并造成《无极》原片的口碑极度下滑,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严重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并且一些学者认为若置这种影视解说不去理会,会对权利人造成严重的侵害,导致其维权困难、法律威信降低,进一步导致市面上粗制滥造的视频泛滥,文化影视事业的发展将呈现倒退的趋势,势必会对公共利益影响严重。但事实真就如此吗?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为《馒头》)首先并不存在是对《无极》的歪曲篡改,因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馒头》都是有别于《无极》的一个新的作品,它更接近于外国法律所称之的“戏仿作品”,是从一个作品衍生出来的另一新作品,该作品本身不属于对原作品的篡改。但它唯一值得诟病的是,它确实属于未经他人同意进行一种形式的改编,且由于其在网络给原片带来的影响极大,在是否适用以合理使用进行抗辩的问题上也颇具有争议。但在此,想重点提及的是“公共利益”。何为公众利益?法律上尚未对其进行明确的规范,毕竟对于不同的案件,所涉及的公共利益往往主体会有所差别。但在此次案件中,笔者认为无论是《无极》还是《馒头》,它最终的受众都是观众,且它们的利益都与观众息息相关,故在此,将“广大观众”视为本案件中的“公众”。那么观众利益体现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过于血腥、暴力、黄色的电影时常被列为“18禁”,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不让他们在思想不成熟的时候接受这些不良思想,这便可以视为一种“利益”,保护我们思想的“利益”。烂片有侵犯到我们的利益吗?笔者认为有。观众不应为烂片而买单。影片的票房是制作人获取利益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前提是影片的质量要有一定的保障,好的商品观众买单,差的不合格的商品也需要让观众摁头支付吗?胡戈的《馒头》全片制作的中心思想就是“烂”,他每一个讽刺的手法无疑都是在向其他尚未购买的观众宣泄一个事实,“这影片不值得你为它掏钱”。会有人能够把一个人脱离了地心引力、加速度,从而当成风筝放飞在空中吗?真的有人会因为自己抢了别人的馒头又被人家夺回去,从而记恨一生,设下惊天圈套仅为了复当初那个馒头的仇?这仅仅只是胡戈想要告诉我们的。打个比方来说,胡戈走在路上看到了一条路上有一坨粪便,告诉过往的路人不要再走这条路了,他本身的行为有什么错呢?没有人希望自己掏的钱只是白白的给了那些投资商、制作人,还要顺便恶心自己。尽管这起经典案件最终依旧是以胡戈道歉不了了之,但笔者认为,无论胡戈的《馒头》是否可以以合理使用进行抗辩,本着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原则,维护公共秩序,都应在司法上给予其足够的宽容于谅解。六、影视解说短视频作品合理使用规则的完善建议对于现如今影视解说以及影视类的短视频所面临的有侵权嫌疑的困境,笔者提出以下两点解决方案。(一)完善合理使用的规则从《著作权法》中提及的合理使用12条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我国现行司法对于短视频这种新型行业的局促,缺乏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故笔者认为应当适当打破旧壁,引入外国法对于戏仿作品的规则定义,同时将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尽快纳入合理使用的范围之内,并对其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确定哪些可以适用于合理解释,如上文提及的当满足何种公众利益时可以宽容考虑;当不影响原片受众率时可放宽对影片的剪辑范围等等。同时影视剧行业也应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将公众利益与权利人利益两相磨合,制定出更为合适的规则。可主动与影视剧短视频制作者合作,共同推广影片,同时可建立专门的影片质量测评组织,专项管理影片于影评的事务。使得该行业在未来更加规范合体,能够再进一步,彰显人类文明。(二)对合理使用的解读进行限制,不可将其理解为“转换性使用”目前,美国的实际司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转换性使用”,正在慢慢消蚀了其一九七六年著作权法所确定的“四要素”,乃至有人怀疑它将被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简单地按照“四要素”,来判断是否为合理使用,而是仅需通过对“使用目的”加以判断从而得出结论。因“转换性使用”标准在实际司法过程中的含混化,已经引起了,我国“类案不同判决”的难点。由于其不均衡、不稳定的结构,导致法官在进行司法判决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