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3"\h\u21763摘要 页共22页摘要随着新时代应运而生的《民法典》既是对当前我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法律确认,也是我国法治改革法治现代化的成果。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情势日新月异,而社会之间的交往是亘古不变的,有交往就会有摩擦,随之就会有侵权的行为的发生。现如今公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仅仅会思考如何解决生存问题,更多的会去思考如何去改善生活,以及如何享受生活。宠物随之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并且针对这一情况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第九章作出了相应法律规定,而对于第1249条正是本文想要分析研究的流浪动物侵权所引发的各项问题所依据的法律条文。这也表明立法对动物饲养所引发问题作出的积极回应,但《民法典》第1249条都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明晰,导致各级法院在裁判时裁判空间较大,争议较大。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流浪动物相关案例的分析,来对此项法律问题进行阐释与分析。笔者在问题研究写作上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文章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流浪动物造成人身伤害的民事案件出发,对流浪动物造成人身伤害的主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另外在对流浪动物造成伤害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流浪动物造成伤害的定义、法律地位、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责任主体、赔偿范围等进行了更加详细论述,为流浪动物造成伤害的责任主体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主要是对我国现有立法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导致这些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在实践中,妥善地解决流浪动物造成人损害的责任主体问题。关键词:流浪动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责任主体,原饲养人或管理人AbstractWiththeemergenceofthenewera,theCivilCodeisnotonlyalegalconfirmationofthecurrentstageofChina'sdevelopmentofsocialismwith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butalsoaresultofChina'slegalreformandmodernizationoftheruleoflaw.ThesituationinChinesesocietyintheneweraisconstantlychanging,andsocialinteractionsareimmutablefromancienttimes.Therewillbefrictionwhenthereisinteraction,andthentherewillbeinfringementbehaviors.Nowadays,withtheimprovementofcitizens'livingstandards,theynotonlythinkabouthowtosolvesurvivalproblems,butalsomoreabouthowtoimprovetheirlivesandhowtoenjoylife.Petshavesubsequentlyenteredourlives,andinresponsetotheproblemsthatmayarisefromthissituation,Chapter9ofTitle7oftheCivilCodeonTortLiabilityhasmadecorrespondinglegalprovisions.Article1249isthelegalprovisionbasedonwhichthisarticleaimstoanalyzeandstudythevariousissuescausedbystrayanimalinfringement.Thisalsoindicatesthatthelegislationhasrespondedpositivelytotheissuescausedbyanimalhusbandry,butArticle1249oftheCivilCodehasnotbeenfurtherclarified,resultinginalargeamountofroomforjudgmentandcontroversyamongcourtsatalllevels.Therefore,thisarticlehopestointerpretandanalyzethislegalissuethroughtheanalysisoftherelevantcasesofstrayanimals.Theauthordividestheresearchwritingintofivechaptersfordiscussion:Theauthorusescaseanalysis,comparativeresearch,andothermethodstofirstexplorethesubjectofliabilityforhuman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incivilcasesinjudicialpractice.Secondly,throughtheanalysisofthebasictheoryofhuman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thedefinitionofstrayanimals,thelegalstatusofstrayanimals,andtheattributionprinciples,constituentelements,exemptionreasons,liabilitysubjects,andcompensationscopeofthetortliabilityforhuman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areclarified,layingasolidfoundationforidentifyingthesubjectofliabilityforhuman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Onceagain,thefocusisonexploringtheshortcomingsofcurrentlegalprovisionsinChinainaddressinghuman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andanalyzingthecausesoftheproblem.Finally,puttheoryintopracticeandproposesuggestionsforimprovingrelevantlegalprovisionsinChinabasedonthenationalconditions,inordertoproperlysolvetheproblemoftheliabilitysubjectforhuman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inpractice.Keywords:Damagecausedbystrayanimals,tortliability,responsibleparty,originalbreederormanager前言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人们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密切。近几年来,因动物而造成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因流浪动物而造成的伤害,受害者受了伤,要不要赔偿,要不就是自认倒霉;有些人甚至会控告所有跟流浪动物有关的人,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冤枉,试图为自己辩解。流浪动物致人伤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引起了公众和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主旨在于对“谁为流浪动物付费”的法律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此外,由于野生动物数量过多,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由于其在大街小巷中的传播,其所携带的病菌,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难以寻找到养鱼人或者养鱼人,因此,对养鱼人或者养鱼人进行侵权责任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流浪动物侵权行为的分析,可以明确流浪动物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从而给受害者以切实的补偿。笔者希望能通过对个案的讨论,和本文的讨论,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流浪动物造成他人伤害的赔偿主体得到完善。案件简介(原告)张晓春与(被告)刘丽莉饲养的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根据当事人陈述和经审查确认的证据,认定的事实如下:原、被告居住的新港城小区常来一只流浪狗,被人起名“产产”,不是大型狗,也不是烈性狗。平日里,这片区域的养狗人,包括被告,都会给这只流浪狗喂食,而被告喂食的次数更多。2017年10月20日晚上,原告张晓春在回家的路上,路过新港城柳林的广场时,那条野狗在和三条狗玩耍时,咬了她一口,她的右腿受伤。当时,原告即与被告论理双方争执不下,原告遂报警。民警接警后来到现场处理,因原、被告各持己见,民警遂释明双方协商解决或诉至人民法院处理。当天晚上,原告自己到医院进行了体检,医生对其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显示,其右小腿处有一个明显的咬痕,左小腿处有轻微的红肿,而其右小腿处的伤痕则无明显改变。检查发现,病人的右腿是被狗咬的。医生嘱咐的治疗方法是:清洁创面、清创、打5次狂犬病疫苗、定期复查,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就医。第二天,在小区保安的陪伴下,原告去了被告的家里,跟他讲道理,要求赔偿。结果,在他的家里,发现了那只流浪狗。于是,两人就发生了口角和争吵。在保安的劝说下,被告支付了原告注射狂犬疫苗的费用400元。但是,原告以其还有其他损害,应该由被告来赔偿,以及被告的态度不好等理由,没有与被告达成协议,最终导致了这场纠纷。原告张晓春请求:1、判决被告刘丽莉支付医疗费用2860元,包括美容美发费用3616元,交通费285元,营养费1000元,精神损失2065元;2、诉讼费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原告张晓春被被告刘丽莉饲养的狗咬伤,因诊疗而造成医疗费损失,因就医及被告刘丽莉拒不赔偿导致其报警处理,造成误工及交通费损失,其因被狗咬伤极有可能造成疤痕,被告刘丽莉亦应赔偿治疗疤痕的费用。被告刘丽莉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违法行为致其人身受到损害,但并未依法予以赔偿。当对此,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刘丽莉辩解说,在一个小区里,有一只流浪狗咬了原告张晓春,但是那只流浪狗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她是出于好心,也是为了防止那只流浪狗再伤害路人,所以才把那只咬了张晓春的流浪狗带到了救助站,并没有养过一只流浪狗,张晓春起诉她的理由不能成立,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其的起诉。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依法向法院递交证据,由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相互证据交换、质证。在此基础上,原告提交了一份视频资料,一份警察工作登记表,一份门诊病历,一份医疗费用发票,一份关于长春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了一份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知,并在被告家中进行了治疗,一份报警,一份到被告家里进行了赔偿,一份从被告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证据,一份是被告所养的狗咬伤了他,另一份是他所接种的狂犬疫苗对他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另外,他还损失了他的工作和交通费。被告在庭审中提出,造成原告张晓春受伤的犬是常来社区院子里的一只流浪犬,因此对张晓春造成的伤害与其没有任何关系。法院认为,该组证据符合证掘的直实性会法性台木安待证事实原告是否被狗咬伤,是否发生了医疗等费用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采信。被告刘丽莉以证人李某、王某、吴某、周某、唐某的证言证明咬伤原告的狗系流浪狗。原告张晓春质证认为证人不在现场,故不可能知晓是哪条狗咬伤了原告,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不予认可。法院认为,该组证据因证人出庭作证而符合证据形式和来源的合法性,在质证时将原告提交的视屏资料当庭播放,让证人指认咬伤原告的狗是哪一条时,证人与原告张晓春指认的是同一条狗,而该狗正是证人所言小区流浪狗,故证人证言符合证据的真实性,与本案待证事实原告张晓春是否被流浪狗咬伤具有关联性,被予以采信。二、案例主要争论焦点经法庭审理,法庭归纳出了其在本案中的争议焦点:一是被告是否对案件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二是对原告所受损失的认定,以及对其所受损失的认定,以及对其所受损失的认定。下面是详细的分析。(一)被告人是否系案涉损害的赔偿责任主体要认定被告是否系赔偿责任主体,首先,对《民法典》第1249条关于“动物饲养者、管理人”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这条规定:因为饲养动物而导致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但可以证明损害是由于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一条主要是对因饲养动物而导致的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该条中,立法者采纳了“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概念,这是基于使能够直接控制动物的人负责任的考虑。因为动物存在着危险性,所以“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控制行为掌控其危险性的扩散,从而让他人不会受到伤害从该法条使用此概念的立法原意考量,由于人们对动物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因此,他们可以被归类到动物管理人的范围内,因此,他们应该属于“动物的饲养者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该条规定的立法目的考量,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合法拥有动物的人,应该承担着对动物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在动物伤害发生时,才能更好地保护受害者。在本案中,被告有三条狗,可以被认为是宠物饲养者,但是,被告并没有伤害原告,造成原告受伤的是一条名叫“产产”的流浪狗,“产产”是一条流浪狗,被告没有直接控制“产产”的责任,因此,被告并不是“产产”的饲养者。至于被告喂食流浪狗的行为是否属于合法占有,法院认为,被告喂食流浪狗“产产”的行为虽然比别人多,但喂食行为并不等于对流浪狗具有“饲养者”或“管理人”的直接支配责任,否则不能称之为流浪狗。包括被告在内的人,只是出于怜悯,才对案涉流浪狗进行了投喂,但也因为流浪狗的不可控性和自然本性,所以投喂的人并没有对流浪狗施加控制力,即使被告偶然将流浪狗带回家,并与其所养的犬只一起玩耍,也没有达到对流浪狗进行管领和控制的事实状态。所以,不能因为被告的投喂行为,就将其视为是这只流浪狗的合法占有人,也不能将其作为一只用自己的控制行为来掌控这只流浪狗的危险性的扩散,从而使他人免受伤害的法定义务。其次,在《民法典》第1249条中,对“圈养的动物”进行精确的界定,还涉及到对“圈养的动物”的认定。法律中所说的“饲养的动物”,指的是可以被“动物饲养者或者管理人”所控制的动物,而流浪动物明显不属于这一范畴。然而,由于第1249条规定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对社会生活秩序进行规范考虑,所以,对于长期且固定的投喂流浪动物的行为,也应该由法律规范的调整,才符合该立法目的。如果对流浪动物进行了长时间、固定的喂食,产生了危害效果,并且这种危害效果与被喂食的流浪动物所造成的伤害有了因果关系,那么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侵权。在本案中,虽然被告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案涉流浪狗进行长期、固定的投喂量,但是,其所进行的投喂并不存在危险的影响,也就是说,其所进行的投喂活动并没有引起流浪动物的聚集,也不必然会造成其投喂量的增加,因此,案涉流浪狗并非是被告所饲养的流浪动物。总而言之,被告并不是造成原告受伤的流浪狗的饲养人、管理人或者占有人,所以他不是本案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如何确定原告遭受的损害范围,原告主张的赔偿范围是否有事实依据被饲养的动物所造成的伤害,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咬伤和抓痕。但动物是有危险的,当它们被惊吓和恐吓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从而导致其他的伤害。在特定情形下,也包含在《民法典》第1249条所称的造成他人损害范围之内。本案中,原告的右小腿被流浪狗咬伤,同时受到惊吓亦在情理之中,但案涉流浪狗非裂性犬、大型犬,故原告受到惊吓的程度及受伤的程度较轻,远未达到法律要求的因心理恐惧而诱发其他损害的程度,故原告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无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原告治疗的措施就是注射狂犬疫苗,不致使原告误工,且原告亦无误工之证明,故原告所称误工损失无事实依据,法院不予支持。被告已向原告支付了400元,依原告提交的医疗费发票计算该项损失为508元,被告所付款项基本已弥补了原告的医疗费损失,故原告所诉医疗费除508元外的款额(含皮肤美容费)一是无证据证明,二因被告非赔偿责任主体,故被告不负赔偿责任。原告所诉交通费、营养费的诉讼请求亦基于被告非赔偿责任主体,故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原告系流浪狗致伤,被告对该流浪狗的投喂行为和偶然牵领家中的行为并未达到成为法定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或者占有人的条件,故被告并非赔偿责任主体。鉴于原告受到伤害,被告为息事宁人已承担的费用,属当事人自行处分民事权利的范畴,应维持其效力。根据《民法典》第1249条的规定,本法院判决如下:驳回原告张晓春的诉讼请求。关于本案的受理费500元,由原告张晓春承担。三、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即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也即判断侵权人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的明确的依据与标准。关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解释如下:(一)侵权行为的主体为饲养动物饲养动物造成他人伤害的侵权责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侵权责任,其主要特点是:造成伤害的主体和负担的主体是分开的。一般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并不需要对主体的要件进行特别的重视,但是在动物致害的侵权责任中,则需要增加这一条件,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反映出这种侵权责任的特殊性。另外,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以动物为主体的侵权行为,应当以饲养的动物为主体,而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侵权行为则不在此列。(二)有饲养动物的侵害行为在普通侵权行为中,必须由被侵权者对被侵权者实施直接伤害,才能构成侵权。但是,在由动物饲养造成的损害的侵权责任中,必须有动物造成的损害,而且造成伤害的动物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所有者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之内的动物,这样才能产生这种侵权责任。饲养者对动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两种类型。(三)有损害的结果事实饲养动物造成伤害的行为,只有当伤害的事实存在时,才会产生赔偿责任的问题。这类损害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前者包括农作物的破坏和被狗咬伤的人身伤害。因动物侵害而给别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对其造成的精神伤害,其原饲养者或者管理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四)损害事实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在损害事实与饲养动物致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必须饲养动物的致害行为的确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也就是说,饲养动物的致害行为造成了真实的损害,并且不会因为其它因素的干扰而被割裂。这一点在《民法典》中也得到了肯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饲养动物的侵害与其侵害结果的直接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养殖动物致害的侵权责任中,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一般情况下,原告要负责证明被告所养殖的动物造成了其所受的损害,即,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由原告来承担,被告要主张免责或者减轻其责任,必须证明是原告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或者是第三人的行为造成的。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案件中,也可能需要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以证明其行为与原告的损害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免责通常认为,责任主体在造成他人伤害之后,由于法律规定或约定情形的存在,其承担的责任被免除。从《民法典》第1249条的规定来看,在受害人有过错、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等因素的情况下,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或者管理人的责任,并没有给流浪动物造成伤害的免责事由进行清楚地说明。(一)受害人自身过错受害者的过错有故意与过失之分。受害者是故意的,受害者明知会被动物伤害,却还纵容或者追求伤害的结果。比如,受害者故意挑衅走失的动物。受害人过失为受害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动物的伤害,但仍然实施了一定的行为,从而被动物伤害。通过对司法实践的总结,我们发现,在认定受害人的主观过错时,还应注意区分故意、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受害人故意从本质上说,受害者自己有不法或非法的动机,受害者的行为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受害人的故意判定起来相对简单,但要区别严重过失与一般过失之间的临界点则比较困难。可预知性损失与可预知性损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于受害人能够预见并已预见到损害的发生,仍采取一定行为的,可以认定为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在受害人未达到预期结果的情况下,其行为应被认为是一般过失。其次,以普通社会公众的安全注意义务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分析。如果受害人没有一般社会人的安全注意义务,不考虑自己的安危而执意作出的行为,就可以被认定为受害人重大过失。如果受害者是在履行普通公众的安全保护义务时,才能被认为是受害人的一般过失。另外,受害者的侵权行为,被害人只要有侵权的行为,就能表现出其不顾自己的安全,可以认定为其有重大过失。在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情况下,原饲养者或管理人由于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是否可以免除或减轻责任,这还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考虑,①如果流浪动物是被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那么,即使是受害者自己的过错,也不能免除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或管理者的责任,也不能减轻其负担。②如果流浪动物原本是动物园中的,则受害者自己的过错可能导致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或者管理者的责任被免除或者减轻。③如果是普通的动物,受害者也有自己的过错,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减轻自己的责任。(二)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在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在某些情况下能不能成为免责的事由,学界有异议。有学者认为,根据英美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应在法律中对可适用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对于流浪动物造成他人伤害的情况,我国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的免责事由,因此,不可抗力也就成为了一种不能免除的责任。另一种观点是,按照传统的大陆法系,不可抗力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侵权责任。既然法律并没有将不可抗力排除在流浪动物造成的伤害中,那么就意味着对此类伤害可以免除责任。笔者更加的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与此同时,笔者认为,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事由的出现,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公民过多地承担不能控制的、与其行为没有任何联系的损害责任。法律并不排斥不可抗力的适用,也可以应用于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救济纠纷解决的民事行为中。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它只能是导致流浪动物致人伤害的唯一原因。这是为了推卸责任。对于危险的流浪动物,可以排除不可抗力,由于原责任人自身的违法行为是被法律禁止的,如果让其免责,不但对他人不公,而且还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此情况下不能适用不可抗力减免责任。(三)其他免责事由在流浪动物因第三人的过失而导致他人伤害的情况下,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和管理人员是否可以被排除在外?本文通过对流浪动物原饲养人和管理人与第三人的非真正连带责任的分析,指出流浪动物原饲养人和管理人不能当然免除其责任。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将在后面的“责任”一节中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如果流浪动物再次被别人所占控,则责任应由新占控人承担,而其原来的饲养者或管理人则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五、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一)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对此,《民法典》明确了流浪动物的饲养员和管理人员两个身份。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均可担任流浪动物的饲养者或者管理人。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或者管理人,在流浪动物已经发生了致人损害的情形下,并不是理所应当的要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在我国,赔偿责任的主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赔偿责任的转移是可以实现的,例如,免责事由的产生。从“有主”到“无主”,当流浪动物造成伤害时,第一个要追究的就是流浪动物的饲养者和管理者。在饲养者和管理人员出现分歧时,应由谁来承担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与管理人是不同的主体,那么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应由谁来承担,目前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与管理人两者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需要让原管理人承担损害责任的,当出现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情况时,就让流浪动物的原管理人独立的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这一观点认为,流浪动物的原管理人身份是以委托或者合同的关系为基础的,原管理人应当具有防止该动物可能发生的致人损害的安全注意义务。原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存在着疏忽、疏忽等行为,因此,其行为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应当由其自身负责。作者认为,后一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由于后者的观点认为,当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与原管理人不一致时,责任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会随着原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身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应当区别对待致害责任的承担,否则会造成对责任主体的不公平。所以,本文认为,在流浪动物造成人损害的行为发生之后,在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与原管理人处于分离的状态下,应当由原管理人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形下,流浪动物的原管理人对其具有实际的控制权,并对其所存在的危险进行管控,这时的原管理人应当为流浪动物的原所有人以外的其他持有者。与此相对应,原管理人员也必须在主观上表现出对流浪动物进行管理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意愿。(二)占有人“流浪动物新占主”是指在其被抛弃、逃跑过程中,再次被他人占有、管理的情形。当流浪的动物被再次占据时,最初的饲养者或管理者可以免除其责任。占有可以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恶意占有,另一种是善意占有。在流浪动物致人损害发生后,新的占有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以及该如何承担责任,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动物属于遗弃或逃逸,而所有人对动物的所有权并未消灭,则应从动物占有人对该动物的目的来判断。如果新的所有权人出于恶意将其占有,则新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在他的控制下的流浪动物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负有责任的原因是,新占有人实际上占有着该动物,并且对该动物具有很大的管控能力,如果让流浪动物的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来承担责任,这无疑是加重了原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对其也是不公平的。被新的占有人出于好心取得了对动物的所有权,对于流浪动物造成的伤害,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其责任。善意占有的管理人可分为有因善意取得的管理人与无因取得的善意取得的管理人。这时,无因管理人员对于流浪动物的行为负有注意义务,也就是存在着某种安全预防义务。有因善意的经营者,因其享有其拥有的动物而获得的利益,在此期间发生的损害情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善意无因管理人因疏忽大意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导致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发生的,是否要承担责任,目前尚无定论。因为善意无因管理是一种崇高的行为,如果让其承担过多的责任,就会产生链式效应,导致流浪动物被遗弃。在此基础上,对无因管理行为的归责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与无因管理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的归责原则相违背。但如果将无因管理人排除在外,则会对受害者造成不公平的对待。因此,笔者认为,善意无因管理人在重大过失导致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情况发生时,应当先行承担赔偿责任,在其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找到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或管理人追偿。对于轻微无法避免的一般过失引起的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情形,善意无因管理人可以不承担损害的赔偿责任。(三)第三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流浪动物致人伤害的案例,并非流浪动物自身的行为,也并非受害者自身的原因,而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所致。在流浪动物被遗弃或逃逸过程中,由于第三人的过失而导致流浪动物对他人造成伤害,第三人应当对其进行赔偿。第三人对流浪动物原饲养人、管理人的赔偿责任应为不真正连带赔偿责任。因第三人为最终责任,饲养者或管理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对第三人进行赔偿。在认定第三人的责任时,要区别对待,是否承担主要责任,要根据第三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第三人过失的种类既包括故意,重大过失,也包括轻微过失,这与被害人过失的种类不同。在确定流浪动物的原饲养者和管理人的责任时,不从受害者的过错责任中扣减,同样可以对受害者的权利进行适当的保护。(四)安全保障义务人安全保障义务人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安全保护职责,在不能履行职责时,也有可能成为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的担责主体。违反安保义务可导致违反合同或不作为的侵权行为。违反安保义务的责任是指侵权人未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基于合同、习惯等因素对他人具有的安全保障义务,当造成他人损害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六、完善我国流浪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的建议《民法典》第1249条关于动物被遗弃、逃逸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由动物的原饲养者和管理人负责赔偿。《民法典》第1249条并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因此,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责任主体认定规则。在《民法典》中,对于流浪动物的侵权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清楚,动物的原始饲养者和管理者是负有责任的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司法案件中,通常都是不能找到原饲养者,也不能确定管理人,这就使得责任主体的确定变得非常的困难。除了这一条之外,没有任何一条法律对动物的饲养者、管理人有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了法官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因其对法律概念的不同认识而产生了不同的判断。“饲养者或者管理人”被用来作为我国动物侵权责任承担的主体,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做法,但是却忽略了责任主体与动物所有权、占有状态之间的联系。具体内容如下文:(一)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及其不足1、现行立法对流浪动物的概念界定不清、范围规定过窄要研究一件事情,必须先明确它的概念、范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流浪动物”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当人们说起“流浪动物”这个词时,似乎每个人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然而,法律的严肃性与生命的随意性是不一样的,要用法律来规制、调整“流浪动物”,必须先厘清“流浪动物”的法学概念。在《民法典》中,尽管对动物的侵权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这些法律条文中,却无一条涉及到“流浪动物”这一概念,更无“流浪动物”这一概念在法律上的具体的法律解释。只有《民法典》第1249条与“流浪动物”相关的法律条文。本条款的适用范围较窄,仅涉及被主人所抛弃的和自己逃跑的宠物,并未涉及到被收养的宠物的全部种类。2、现行立法关于流浪动物侵权责任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民法典》第1249条有关遗弃、逃逸的动物损害赔偿的规定,其功能主要是起到警示、威慑和导向的作用,在动物侵害行为出现时,单纯以其为依据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特定的纠纷。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被抛弃或逃跑的动物,其最初的饲养者或管理人往往难以找到。因此,仅仅根据该条的规定对被侵权者造成的损害难以获得赔偿。另一方面,法律条没有对流浪动物的生存状态进行充分的考虑,它可能会出现流浪动物被新的饲养者所饲养,或者回归野生状态等情况。这一条只是对原本被饲养的动物被抛弃或者逃逸后的责任承担主体进行了规定,它只是对流浪动物的最理想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如果他们已经被收养,或者因为长时间的游荡而回到了野外,那么这项法律就不能再适用了。
3、现行立法对流浪动物侵权的救济不够全面动物按照其生活状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饲养动物,另一类是野生动物,流浪动物并不是独立的第三类。“流浪动物的本意是没有主人,也没有主人的驯养,尽管它们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但却能自己觅食,自行繁殖,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一种野生动物。”不过,由于“流浪动物”与普通的野生动物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它们经常生活在人类聚居的地方,与人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法律上,它们的侵权行为会更加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单独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种动物均可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损害。对于这三种动物所造成的伤害,法律应给予充分的赔偿。不应该因为不同的动物造成的损失,就有很大的区别,有些人可以获得赔偿,有些人则只能自认倒霉。在此基础上,对动物侵害行为的补救措施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动物侵害行为的救济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只规定了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未规定野生动物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我国《民法典》第1249条只对动物的遗弃和逃逸行为作出了规定。这就是说,对于除了遗弃、逃逸以外的野生动物,对于野生动物(不论是受到保护的还是普通的),其侵权的救济在法律上都有空白。(二)我国流浪动物致害侵权相关法律的完善根据本文的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流浪动物致人损害案件立法仍然是不完善的,被侵权人在被流浪动物侵害后,其权益保障并不完全。往往只能减轻损害结果,但损害结果大部分需有被侵权人自己承担。尤其是在开放性场所遭到流浪动物攻击被损害后,被侵权人的损害赔偿无从着落,需要被侵权人自己承担全部的侵权结果。故完善相关的法律刻不容缓。1、明确投喂者作为责任主体的构成要件喂食者喂流浪动物本身是一个爱的行为表现,但由于饲喂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流浪动物聚集繁殖而威胁附近居民。此时,流浪动物危害他人的,当无法认定原动物饲养者或者管理者的情况下,可根据投喂者有无过错并结合具体情形判断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王利明教授指出,仅仅投食并非是为了牟利或把这种动物当作宠物饲养,所以无法对其形成切实的控制。但是作者认为投喂者若在固定地点长时间向流浪动物投喂食物,虽不直接拥有这种流浪动物,但是会形成间接控制,所以投喂者若不能够合理地排除因投喂而带来的危险或者造成的危险扩大则应承担赔偿责任。在实践中如何确定投喂人是责任主体并判断其对流浪动物的控制力,可根据投喂者的投喂时间和有无固定的投喂地点进行具体的考量。笔者建议:投食者对流浪动物的侵权责任首先是应在相对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内投食流浪动物,并可能或者已对流浪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对投喂时间要有特定的划界;三是投喂者对流浪动物的主观占有人感情。比如将喂养固定流浪动物作为一种感情的安慰和满足,生出一种巨大的同情和保护欲。在精神上,投喂者亦为受益者;四是客观方面,流浪动物会对投喂行为有一定程度的依赖,这就会间接地形成投喂者对于流浪动物的控制,如由于投喂次数较多,流浪动物就会固定时间待投喂者到场。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若投食者仅为偶出于关爱而投食流浪动物而未让流浪动物有所倚重,即未对流浪动物生产事实进行治理,则不能强加投食者侵权责任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救济受害人。2、确定饲养人和管理者并存时的责任承担方式在我国《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中,将饲养动物和管理人员都规定在一起,并未将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进行区分。在实际生活中,因流浪动物而致伤的情形十分复杂,常同时存在多个饲养者与管理者。笔者认为,多个饲养员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不真正的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是多个行为人之间没有共同侵权的故意,对同一个受害人共同或分别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相同的民事权益受损害;对于同一损害结果,多个行为人均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且,由于一人的义务履行而导致侵权责任的消灭。这就是说,在流浪动物造成的损害的侵权责任中,如果有饲养动物的人和有管理人,两者之间没有共同侵权的意思表示,分别所实施的行为致使了受害人损害这一共同的不良后果,如果饲养人对此承担了责任,则管理者的侵权责任消除,管理者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自身管理者有过错,那么饲养者可以据此向管理者追偿,之后就变成了饲养者和管理者之间关于责任负担问题的认定。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不同主体之间的民事赔偿责任进行了明确,为日后的司法裁判提供了依据。3、确定一般精神损害纳入侵权赔偿范围流浪动物的危险,不仅仅是对人的肉体有伤害,如果被流浪动物咬到,还会对人的心灵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导致心理上的紧张。我国民法在民事诉讼中没有规定普通精神损失,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困难。王利明教授主张,普通轻微伤害不能适用于精神损失的范围。然而,张新宝教授却提出,在民事侵权责任中,应将普通精神损害也包括在内,并在赔偿金额上,将普通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馆勘察技术标投标
- 环保工程招投标委托书模板
- 农药原料招投标专员操作指南
- 本溪市供热服务用户体验优化
- 亲子活动中心租赁
- 新能源汽车项目保函策略
- 旅游服务提升工程中心管理办法
- 老旧小区改造评估师招聘协议
- 医疗资源区二手房买卖范本
- 交通运输枢纽站房租赁合同
- 咯血的介入治疗
-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PPT培训课件
- 球磨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阀门压力等级对照表优质资料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中药材干燥SOP
- YY/T 0874-2013牙科学旋转器械试验方法
- GB/T 25217.10-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下库大坝混凝土温控措施(二次修改)
- 医药代表初级培训课程课件
- SAT长篇阅读练习题精选14篇(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