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了解“乐府”及“乐府诗”;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结合文本,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梳理诗歌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结合学生在课堂表演的课本剧,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的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观点的能力。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悲剧美及其意义。四、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唤起学生对焦仲卿、刘兰芝命运的同情,同时引发学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课前了解梁祝秦香莲黛玉葬花杜十娘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最终只能走向离异,一人早逝,一人一声嗟叹。
他们,也不是因为不专一。赏析
可见,旧时代,婚姻大事半点由不得自己。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孤鹤轩前,那一方新砌的残垣断壁,承载着这个园内的不老的传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飘》《呼啸山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学习了《氓》,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在爱情当中,如果男子不变心的话,爱情的悲剧就能避免。男子的忠心是维持爱情的唯一因素。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导入本文出处本文选自南朝徐陵(507-583)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字,小序10句,53字。)《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作家简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徐陵(507——583)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此诗作者不详。背景介绍《玉台新咏》封面《玉台新咏》书影乐府:
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文学地位极高,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与“诗经”、“楚辞”鼎足而三。
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乐府诗艺术特色:
①叙事性强:叙事曲折淋漓,情节较完整,人物有个性。
②艺术手段丰富:赋、比、兴能继承,描写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
③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和押韵灵活自由。有专用诗题,常见的有如“歌”“行”“吟”“曲”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琵琶行》《白头吟》《西洲曲》),被称为“乐府歌行体”。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董仲舒制定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权力一级级集中于君王的手中,而女性却成为社会的最底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成为婚姻生活的至上权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同时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读序文了解故事梗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作缘由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及作诗缘由。“遣”“逼”两字,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暗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及悲惨的结局。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剧气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思考汉末建安中庐江焦仲卿刘氏仲卿母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投水自缢时人伤之1.朗读课文,并给以下字词注音。2.尝试为这首诗划分层次,并为每一部分拟小标题。箜篌()槌()床伶俜()绣腰襦()葳蕤()遗()施绣夹()裙玳瑁()流纨()素明月珰()公姥()磐()石拊()掌便()言否()泰窈窕()鹄舫()龙子幡()婀娜()踯躅()金镂()鞍赍()钱鲑()珍衣裳()摧藏()奄奄()kōnghóuchuílíngpīngrúwēiruíwèijiádàimàowándāngmŭpánfŭbiànpǐyǎotiǎohúfǎngfānēnuózhízhúlòujīxiéchángzàngyǎnyǎn情节结构段落大意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12-67-1213-2324-3132全诗序曲,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
通读全文,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梳理故事脉络,并用简短的语言概述内容。初读感知诵读课文,复述情节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逝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注】为……所:固定句式,表被动。遣: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缢(yì):吊死。伤:哀悼。云尔:语气助词。“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提示:可以结合诗歌前面的“序”来复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兴以孔雀徘徊眷恋引出故事;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营造出哀怨缠绵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悲伤的基调,统摄全篇,暗示结局,与鸳鸯双飞首尾呼应。梳理文本:第二段为:做,担任。移:改变。相见:互相见面。鸡鸣:四更,丑时,凌晨1-3点。徒:白白地公姥:偏义复词,单指婆婆。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译为“你”“我”“他”。在这里指“我”。段意:兰芝自请遣归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这段刘兰芝的哭诉,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1、白富美强2、聚少离多3、你娘难伺候4、我们离婚吧1.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其意何在?使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意在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教和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2.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麽还要自请遣归?①因不堪屈辱。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妾不堪驱使”“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②因深知遣归之势不可挽回。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感到了“徒留无所施”,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反映了兰芝平时的忍辱负重和迫不得已。激愤之情,溢于言表;难言之隐,尽含其中。3.第二段从13岁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古诗中常用的“赋”的手法。作用:①表明了刘兰芝的聪明伶俐、心灵手巧。
②刘兰芝有这样优秀的品德仍被驱遣,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与委屈。
③照应了刘兰芝“三日断五匹”以及做嫁衣时“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情节,表现了刘兰芝的勤快、利落。为下文刘兰芝被遣做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美。4.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从兰芝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古代十二时辰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五更三更四更五更一更二更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知识补充梳理文本:第三段相:相貌幸:是幸亏、幸好的意思共事:一起生活偏斜:行为不端正致不厚:招致您不喜欢。致,招致。厚,厚遇。段意:焦仲卿为兰芝争辩译文:府吏听到这些话,便走到堂上禀告阿母:“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而娶得这样一个好媳妇。刚成年时我们便结成同床共枕的恩爱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我们共同生活才过了两三年,这种甜美的日子只是开头还不算长久。她的行为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知道竟会招致你的不满得不到慈爱亲厚。”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梳理文本:第四段何乃:副词,非常,多么自专由:自,自由。专,独断专行。由,随意,任意。忿:忿恨贤:这里指聪明贤惠。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可怜:可爱。慎:千万。
段意:逼子休妻。译文: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狭隘固执!这个媳妇不懂得礼节,行动又是那样自专自由。我心中早已怀着愤怒,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她本来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你就应该把兰芝快赶走,把她赶走千万不要让她再停留!”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梳理文本:第四段思考:面对儿子的辩白,焦母的态度如何?
焦母用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的方式,驳斥了儿子的辩白,拒绝了他的请求。
“何乃太区区”后面的四句,是焦母用刘兰芝的“坏”处来迫使焦仲卿休掉刘兰芝,可谓威逼。
“东家有贤女”后面的五句,是焦母以“贤女”相诱,逼焦仲卿休妻,可谓利诱。
这一段话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断蛮横、顽固而有心机的封建家长形象。同时,这段文字显示了古代婚姻制度的弊端,暗示了焦、心刘爱情悲剧的根源。梳理文本:第五、六段跪:上身伸直而跪,表示恭敬。床:古代坐具相:代指你,焦仲卿。段意:恳求焦母。段意:焦母大怒。译文:府吏直身长跪作回答,“我要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您哀求,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儿到老也不会再娶别的女子!”阿母听到了这番话,便敲着坐床大发脾气:“你这小子胆子太大毫无畏惧,你怎么敢帮着媳妇胡言乱语。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5.兰芝遣归前,仲卿是如何替她求情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其一,通过他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卿二人的深厚感情;其二,初次展示了他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其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梳理文本:第五、六段思考:第五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焦仲卿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何作用?焦仲卿继续向母亲求情,“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体现了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他用假设句表明自己的决心,虽语气谦恭,但恳求中带有反抗,反映了他外柔内刚的性格。
这就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古代坐具诗中“床”“榻”都是坐具。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具。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床一般较笨重,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一般较轻便,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收藏。知识补充梳理文章:第七段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自:本来,副词。但:只,仅仅,副词。且:将,将要。当:一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代刘兰芝,可译为“你”。以:介词,为,为了。下:使动,使…委屈。段意:转达母意,表明态度。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梳理文章:第七段思考:本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焦仲卿怎样的心理?
“慎勿”一词流露出焦仲卿对刘兰芝的一片深情。
“默无声”说明焦仲卿在母亲的威逼下不得不做出让步,这反映了他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取”说明焦仲卿仍然盼望日后夫妻能再团聚。在礼教和感情的矛盾中,他违心地做出了决定,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对刘兰芝的真情。同时,这也说明了焦仲卿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还抱有幻想。梳理文章:第八段循:顺从,顺着。进止:进退,一举一动。敢:哪里敢,岂敢。自专:自作主张。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段意:赠物留念。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梳理文章:第八段思考:本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形象特点?““妾有绣腰襦”及其后面的七句,以铺陈的手法写刘兰芝留下的种种物品,写得柔婉深情,这些物品是他们爱情生活的见证。“临别赠物”这个情节一方面体现出刘兰芝的温柔体贴和自尊自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刘兰芝的勤劳、聪慧。“何言复来还”表明了刘兰芝对未来有清醒的认识。从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忠厚、孝敬老人、知书达理的人。曙:天亮。光:动词,发光。葱根:葱白。朱丹:朱砂。纤纤:细小,形容步履纤细,轻巧。段意:临行装束。译文:当公鸡鸣叫窗外天快要放亮,兰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妆。她穿上昔日绣花的夹裙,梳妆打扮时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当。脚下她穿着丝鞋,头上的玳瑁簪闪闪发光。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她轻盈地踏着细步,艳丽美妙真是举世无双。梳理文章:第九段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梳理文章:第九段思考:这一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她为什么要“严妆”呢?
这一段采用了铺陈的表现手法,详写刘兰芝离开夫家时的打扮,旨在描写她的美,为下文写“两度提亲”的情节张本;也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坚强。
精心打扮,是为了给丈夫留下最后的美丽印象,也是自尊、倔强的刘兰芝不动声色地反抗婆婆的一种方式。
这里极力描述刘兰芝的“精妙”,反而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更能激起人们对刘兰芝的同情。7.刘兰芝为什么在离开焦家时还要晨起“严妆”呢?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表现了刘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从中可以看出她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用铺陈的表现手法,详写刘兰芝离开夫家时的打扮,旨在描写她的美,为下文写“两度提亲”的情节张本;也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坚强。作用:离别前“严妆”这个细节精巧而别致,对于刻画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可以说有“一石三鸟”的作用:①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刘兰芝外貌的俊美;
精心打扮,是为了给丈夫留下最后的美丽印象,也是自尊、倔强的刘兰芝不动声色地反抗婆婆的一种方式。②刘兰芝梳妆打扮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充分展示了她蒙受委屈后保持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情操和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③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刘兰芝不愿离开焦家而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和凄楚。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更能激起人们对刘兰芝的同情。教训:教养。相:偏指一方,她,婆婆。相:我。
段意:辞别上路。梳理文章:第十段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刘兰芝的这番话说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刘兰芝与小姑子亲如姐妹表现其实为一个爱憎分明、重情义、有修养、机智、不懦弱之人。8.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相:代指“刘兰芝”,可译为“你”。隔:隔绝,抛弃。相:代指“刘兰芝”,可译为“你”。梳理文章:第11段译文: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梳理文章:第11段思考:刘兰芝与焦仲卿分别在即,由此你可看出二人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呢?刘兰芝与焦仲卿分别时心情非常沉重,作者写车子发出的沉闷的声音,实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分离时刻的心情。
而两个“誓”字,表白心迹,表现出焦仲卿态度坚定,对爱情忠贞不渝。梳理文章:第12段译文: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段意:夫妻誓别。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1.“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被逼迫的,为后面写两人的殉情奠定了基石。(2)在分别之时,刘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这个比喻是否可以互换?这两个比喻不能互换。
①把“仲卿”比作磐石,“兰芝”比作蒲苇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男刚女柔”的审美习惯;
②也和下文中“磐石无转移,蒲苇一时纫”埋下了伏笔。不图:不料。惭阿母:愧对母亲。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段意:被遣归家。段意:县令遣媒,刘母劝女。梳理文章:第13-15段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梳理文章:第13-15段思考:第1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反复铺叙,照应篇首。表现出刘母对女儿被遣的不理解,此处详细介绍刘母对兰芝的教育,与本文开头兰芝的自述相照应,再一次表现了刘兰芝的聪慧和多才多艺,这进一步说明其被驱遣,纯粹是婆婆从中刁难。段意:兰芝拒婚。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始适:刚出嫁。旧称女子出嫁:适人。幸:希望。相:你(这门亲事)。寻:不久。谢:婉拒。段意:刘母谢绝媒人。梳理文章:第16-18段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梳理文章:第16-18段译文: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然而诗中是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从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梳理文章:第16-18段思考: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几段详细铺叙了县令和太守家的求亲。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目的是以县令的第三郎和太守的第五郎的才貌双全、门第高贵来衬托刘兰芝的品貌超群,而刘兰芝却拒绝了说亲,这更衬托出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华富贵。其往:往后。何云:怎么办。段意:假意允婚。谢:辞别事:侍奉。渠会:与他相会。渠:他。
登即:立即。相:她,媒人。段意:逼妹改嫁。梳理文章:第19.20段梳理文章:第19.20段译文: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梳理文章:第19.20段思考:第19段是如何刻画刘兰芝兄长的形象的?刘兰芝的兄长只说了七句话,但极有特点,其中有质问——“作计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精彩的语言描写,把一个见利忘义、趋炎附势、全然不顾及兄妹之情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梳理文章:第19.20段思考:刘兰芝对焦仲卿情深意重,却为何要答应兄长的要求呢?
在兄长的逼迫下,刘兰芝不得已答应了婚事。她了解“阿兄”的为人,知道哀求不会有用,也不屑于哀求。她的突然应允,是对前途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地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争专横的封建家长制的表现。这预示了后面悲剧的发生。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相:互相,彼此。
络绎如浮云:指人来人往,像浮云遮住天空。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这里形容旗帜轻柔地飘动的样子。
段意:筹备婚礼。梳理文章:第21段
梳理文章:第21段译文: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天干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梳理文章:第21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本段极力描写太守家操办喜事的盛况。作者用铺叙、夸张的笔法着力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排场,从反面暗示了刘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作者以乐景写哀情,以“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等热闹情景来反衬刘兰芝的悲惨命运,更增添了本诗的悲剧色彩。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暝:日暮。段意:刘母劝女,兰芝愁思。译文: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梳理文章:第22-23段梳理文章:第22-23段思考:本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形象特点?
刘兰芝此时的心情是矛盾的。她内心悲痛却又不得不为婚事做准备。
“朝”“晚”两字极言时间之短,突出了刘兰芝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因:于是蹑履:轻步行走的样子
段意:嗟叹心伤。相:指代“他”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日: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段意:生离死别。梳理文章:第24-25段梳理文章:第24-25段译文: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梳理文章:第24-25段思考:本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怎样的心情?焦仲卿听到刘兰芝要改嫁的消息,心情万分悲痛,因而他听到的马叫声也是悲哀的嘶鸣。作者这样写是以马儿哀切的嘶鸣衬托人的悲情。刘兰芝满腹哀伤,无处诉说,忽闻“故人”到来,又惊又喜,又悲又惆怅。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梳理文章:第24-25段思考:夫妻重逢,焦仲卿一番激愤之词对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
“贺卿得高迁”表面上表达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和怨恨,但实际上这句反语正表现了他对刘兰芝的深情。焦仲卿用“磐石”“蒲苇”来责问刘兰芝,可见其焦灼的心情。同时,这几句话对后文两人定生死之约起到了一定的激发作用,在情节上推波助澜,使故事的发展曲折起伏。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相:互相,彼此段意:生离死别。那:通“哪”梳理文章:第26段译文: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是被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梳理文章:第26段思考:本段中表现了刘兰芝怎样的形象特点?由段末的议论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这两句话说得斩钉截铁,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和殉情的决心。“生人作死别”既是二人对感情的执着,也是最痛苦的抉择,悲剧气氛弥漫其中。它与之后的几句话是作者的旁白,表达了作者对焦、刘悲剧的同情、惋惜,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段意:焦仲卿拜母。梳理文章:第27段府吏回到自己家,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梳理文章:第27段思考:本段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这三句以物起兴,以天气的寒冷来表现焦仲卿的决绝。同时营造了悲剧气氛,衬托出人物的悲伤心情,预示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零泪:如雨般下落的眼泪。零,下雨。城郭:内城和外城。郭表示外城。段意:焦母执迷不悟。梳理文章:第28段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贤惠的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梳理文章:第28段思考:本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焦母怎样的形象特点?焦母的话充分体现了其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她想用贵贱不同和“东家”的“贤女”来宽慰焦仲卿,此时她仍用利诱的手段哄骗儿子,足见其顽固不化,势利专横。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再拜:拜了两拜。见:被。段意:作计殉情。梳理文章:第29段译文: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牛马:偏义复词,指马。
段意:夫妻殉情。举身:纵身。梳理文章:第30段译文: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梳理文章:第30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呢?
本段主要写了在婚礼的热闹气氛中,刘兰芝选择了殉情。“揽”“脱”“举”“赴”几个动词,写出了刘兰芝的果敢与决绝,这是对封建家长专制的血泪控诉。刘兰芝以死殉情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段意:夫妻殉情。梳理文章:第31段译文: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梳理文章:第31段思考:焦仲卿和刘兰芝以死抗争的方式有何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刘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见面,刘兰芝对死毫不犹豫,焦仲卿却在拜别阿母、徘徊之后才“自挂东南枝”,这说明刘兰芝早已看透了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而这正是她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
焦仲卿出身官宦世家,生性懦弱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对爱情的忠贞最终使他走上了以死抗争之路。造成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性格原因: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无法容忍。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直接原因:焦母与兰芝之间的婆媳矛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傍:通“旁”。东西植松柏......叶叶相交通:互文,意为“到处种植松柏梧桐,枝叶交错相通”。相:互相,彼此。
段意:告诫世人。交通:交错相通。相:互相彷徨:联绵词,心里不安定的样子。谢:告诉。梳理文章:第32段译文: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拓展延伸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由美禽丧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表现力,类似的故事在古代还流传不少,如:
韩凭夫妇战国时期,宋康王见韩凭妻何氏美丽,夺为己有,韩凭夫妇不甘屈服,双双自杀。死后二人墓中长出大树,根相交相错,又有一对鸳鸯栖于树上,悲鸣不已。这故事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韩凭夫妇对爱情的忠贞。
陆东美夫妇
三国时吴国黄龙年间,海盐有个人叫陆东美。他的妻子朱氏,仪容举止很好。夫妻互相敬重,被人称为“比肩人”。夫妻二人都说“比翼双飞,恐怕不会长久。”后来妻子死去,陆东美也绝食而亡。家里人非常悲伤,将他们合葬在一起。不到一年,坟墓上长出一棵梓树,同根双干,相互拥抱合成一棵树,经常有一对鸿雁栖身于树上。拓展延伸尾声这一自然段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1)告诫后人。(2)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焦、刘二人矢志不渝的爱情,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抗议与嘲讽,更好地表现诗歌的主题。(3)首尾呼应。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二鸟分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终结,诗意浓郁。刘兰芝诗句形象特点小结十三能......夜夜不得息勤劳能干
任劳任怨鸡鸣外欲曙......世无双自尊刚强貌美拜别婆母不卑不亢话别小姑友爱、善良誓别仲卿忠贞不屈两次抗婚不慕权贵
清醒反抗是一个聪明善良、勤劳能干、重情忠贞、知书达理、敢于反抗封建家长制的妇女形象。解读人物焦仲卿诗句形象特点小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吾今且报府
吾今且赴府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忠于爱情懦弱顺从谨于职守孝顺善良优柔寡断叛逆精神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是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解读人物刘兄诗句形象特点小结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性情暴躁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冷酷无情是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典型的市侩形象。解读人物焦母VS刘母诗句形象特点小结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十三教汝织,十四学裁衣。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尽职尽责同情女儿无形逼迫焦母:对儿子软硬兼施的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刘母:虽言辞温和,却也是焦刘悲剧的帮凶。解读人物焦仲卿焦家焦母爱情理想刘兰芝刘家刘兄封建家长制矛盾冲突年轻美貌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忠于爱情善良孝顺懦弱拘谨蛮横无理独断专行见利忘义尖酸刻薄人物关系图主
题
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争取婚姻自主,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悲剧根源?兰芝没有生育?(子嗣问题)门不当户不对?(门第观念)于礼不和?(三从四德)婆媳矛盾尖锐?(寡母恋子)思考探究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放手后各自活下来和双双殉情,哪一种结局更具有悲剧性?思考探究延伸思考:文本还给了你哪些启示?生命何其珍贵,没有爱情,生活也可以很美好。结婚时要认识到不仅是和自己爱的人生活,还要考虑能否与他的家人和睦共处。没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爱情的长久和婚姻的幸福,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可能避免。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1.人物语言个性化。同中有异:刘与焦;焦母与刘兄。
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①序曲的象征性:依恋情调和凄楚气氛,与刘焦生离死别的神质想吻合,具有提摄全篇的作用。②尾声的理想化色彩,加强震撼力量,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
3.铺陈酣畅淋漓。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a、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b、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遣归前的精心打扮: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太守府的迎娶场面:既显示了兰芝高贵身价,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加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股份合作协议书新
- 厂家电池采购合同
- 并购交易居间协议(与卖方财务顾问签)
- 保温材料公司劳务协议书
- 工地杂工承包合同范文
- 餐饮经营合作协议范文
- 工程学习心得体会
- 工程项目招标自查自纠报告
- 湖南省郴州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 4.1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河流的补给类型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上学期
- 课堂纪律不好的原因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55课到60课测试题(共4页)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部管理制度模板
-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与收费标准精编版
- 师范生实习证明模板(共1页)
- 生产科异物控制程序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ppt课件
- 5s推进计划(绝对经典)
- 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共3页)
- 药品研制情况申报表
-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