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需求)_第1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需求)_第2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需求)_第3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需求)_第4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Ⅲ货币经济学第8章货币需求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1.物物交换经济(bartereconomy)答:物物交换经济是指与货币—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不同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直接以产品交换产品的行为以及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物物交换形式下,只有买卖双方都恰好需要对方的物品才能成交,一件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另一件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物交换经济中存在四个矛盾:首先,物物交换很难建立买卖双方欲望的一致性;其次,物物交换中商品的比价延伸大大增加了交换的难度;再次,物物交换的商品越多,其“交叉兑换比率”就越难一致;最后,物物交换必须在同一时间完成,因此没有价值储藏。物物交换的交易成本较高。主要的交易成本包括:①寻找可能的交易对象时所产生的“寻求成本”;②将资源(如人力)用于迂回交易的“机会成本”;③实际进行交换时的“直接成本”,如雇人搬运等。货币的产生,消除或降低了“物物交换”的缺点与交易成本,并且拓宽了人类的生产、消费、贸易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福利。2.货币主义(monetarism)答: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70年代蓬勃兴起,是当代自由主义阵营中最有影响的学派。它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所领导和创立,并以芝加哥大学为主要阵地,因此又称为芝加哥学派。在西方经济学界,这个学派可以说是反对凯恩斯主义最有力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沃尔特斯、莱德勒、帕金和弗里希等。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①现代货币数量论,以新的方式论证交换方程。②提出自然率假说,以适应性预期说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趋向于垂直。③在需求管理上,反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张单一的货币规则;在治理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时,主张采取收入政策。④崇尚经济自由。货币主义的政策核心是单一政策。具体来说又有如下几点:①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②反对逆经济风向而动,即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由于经济政策的时滞效应,这种政策不仅起不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加剧经济波动的后果;③为了有效控制货币总量,应该取消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制度,只保留公开市场业务,但必须规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年增长率来作为业务活动的约束条件,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来规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并公之于众,是货币政策的唯一最佳选择;④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工作的积极性;⑤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认为后者会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损害货币增值国家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动荡。3.法定清偿货币(legaltender)答:法定清偿货币亦称“法定货币”,指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能力的货币,当用它来偿还公、私债务时,债权人不得拒绝。简言之,即法律规定通用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时,因为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国家赋予其无限支付能力,每次支付的数额不受限制,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接受,是无限法偿货币;而辅币却多用贱金属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其内在价值,只能凭其法律效力使用,故国家规定每次的辅币使用量不得超过一定限额,否则允许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货币。在纸币流通时代,本位币和辅币都为价值符号,没有内在价值,或其名义价值不同内在价值相联系,二者都凭国家赋予的权力流通,都是无限法偿货币。4.需求的双重偶合(mutualcoincidenceofwants)答:需求的双重偶合是物物交换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指在实现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换经济中,参与交易的经济主体必须找到一个希望得到自己所提供的商品的另一个经济主体,而同时也能提供给想在交换中获得的商品。只有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着需要的双重偶合,物物交换才可能实现。5.价值尺度(unitofaccount)答:价值尺度指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作用,是货币的首要的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它是通过将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而实现的。6.交换中介(mediumofexchange)答:交换中介又称“交易媒介”、“交易手段”,指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中介的工具。货币作为交换手段,把物物直接交换分割成买和卖两个环节,降低了物物直接交换的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交换的效率。货币的这种职能又称为“流通手段”,是货币最重要的职能,即货币用来充当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中介,用于支付。货币克服了以物易物贸易中在时空上需要严格的“需求双重巧合”这一条件的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大促进了交换的发展。充当交换中介的必须是现实的而不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不过,这时的货币是转瞬即逝的要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可以由符号货币或货币符号代替。7.格雷姆法则(Gresham’slaw)答:格雷姆法则又译为“格雷欣法则”,是由托马斯·格雷欣爵士在1558年提出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格雷姆法则具体是指流通领域中一种货币排挤另一种货币的规律。这一法则认为,当两种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也就是良币必然被用于储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良币和劣币是可以同时流通的。只有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比价和法定比价出现差异,或劣币大量出现时,良币才会为劣币所驱逐。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流通的符号,不能作为储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19.货币需求的存货分析法(inventoryapproachtomoneydemand)答:货币需求的存货分析法又称鲍莫尔—托宾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在货币债券并存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该理论以微观分析为基础,揭示了货币需求、利率、收入以及获取货币成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分析方法的共同出发点是假定个人持有货币的机理与企业持有存货类似,因而建构鲍莫尔—托宾货币需求理论的方法被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分析方法。与企业最佳存货水平的决定相类似,家庭在持有货币问题上同样面临利率成本与交易成本的置换关系。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大部分的财富,家庭就会损失以持有生息资产而会获得的利息,同时,家庭减少了每次它要进行购买时把债券转换成货币的交易成本。所以,家庭必须平衡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损失的利息)与频繁地把其他资产转换为货币的交易成本,在总成本最小化的框架内确定最佳的货币持有量。根据该理论,最佳货币持有量,即最佳货币需求公式为:20.货币幻觉(moneyillusion)答:货币幻觉亦称“货币错觉”,指一部分人中存在的忽视货币的真实购买力的变化,只满足于货币名义价值(如名义收入)的一种心理错觉。货币错觉的典型表现是,在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往往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不变甚至下降,但一些人忽视了币值的变化,却对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很满意。货币幻觉往往产生于通货膨胀初期,随着通胀恶化,幻觉就会破灭。21.货币的收入周转率(incomevelocityofmoney)答:货币收入周转率又称货币周转率、货币流通速度,是指每年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年收入流量时周转的次数,它等于名义收入(通常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货币存量的比率。以表示货币周转率,则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可以推导出货币周转率的表达式为:根据货币周转率公式可知,由于货币有不同的定义(如等等),因此每一个定义都有其相关的周转率(如等等)。22.实际余额(realbalances)答:实际余额指按不变价格计量的货币余额的数量。它扣除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名义货币数量的影响,这时货币的价值表现为其能够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实际余额等于名义货币量除以价格水平。23.地下经济(undergroundeconomy)答:地下经济又称“隐形经济”,指既是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性活动,也是完全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但经营者将其隐蔽起来,以逃避政府当局的监管。逃避政府当局监管的情况包括:逃避缴纳税金、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逃避实行某些法定标准(最低工资规定、最长工时规定、安全和卫生规定等)和逃避某些行政程序(填写统计报告和管理表格等)。在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中,这些地下经济也纳入生产账户的生产估计之内。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指出,地下经济和非法生产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不遵守某些安全或卫生规定的生产,可视为非法生产;逃税通常是一种犯罪行为。24.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答:机会成本指选择生产要素的某种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其他用途所带来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可以用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机会成本概念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时期内,它的资源的供给量总是相当固定的,或者说总是一个有限的量,而决不可能同时生产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一种资源决定用于甲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从事生产甲种产品的收入,是由不从事或放弃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而产生的。机会成本有别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机会成本说明,要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或者说在使用某种资源时应该是各种用途中最优的或者至少是同样有利的。25.数量方程(quantityequation)答:数量方程指货币数量论中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名义支出的恒等式,即。它将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与货币存量联系起来。当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与产出水平两者固定不变时,这一数量方程就成为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如果和都是固定不变的,则价格水平和货币存量按比例变化。因此,古典货币数量理论就是一个通货膨胀的理论。26.货币替代(currencysubstitution)答:货币替代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居民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外币在货币的各个职能上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货币替代一般伴有资本外流的现象。货币替代是在货币可兑换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它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本国居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在一种情况下,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同时持有本币和外币;而另一种情况则不存在外国居民对本国货币的过度需求,只有本国居民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前者可以称之为对称性的货币替代,这种货币替代一般发生于发达国家之间;后者可以视为不对称的货币替代,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7.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答:金融创新指突破金融业的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制度、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具体而言,金融创新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金融创新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观金融主体在金融业务上的一系列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业务创新,还包括金融制度变革、金融发展方式等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现代的金融创新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70年代各种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到80年代已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及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金融创新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①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创新的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适合不同投资者的需要。②金融机构的传统分工格局被打破,彼此业务全面交叉,金融业务趋向综合化、全面化的格局。③一些国家放宽某些金融行政管制,取消或修改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金融创新增加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复杂性。由于创新后的金融工具大多增强了支付功能,因此也增加了货币当局在宏观调节中对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及控制难度。二、问题与练习1.试讨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职能。你认为某些可再生性商品,如可可豆,能成为好的货币吗?为什么?答:(1)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这三种职能具体解释如下:①价值尺度,即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具体来说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从而形成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即可。②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另一个基本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和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在用货币符号来代替货币流通职能时,货币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价格由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来决定。③储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储藏手段职能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2)诸如可可豆等可再生性商品不能成为良好的货币。这是因为:①这些可再生商品形体不一,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要求,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②作为货币的商品应该供给富有弹性,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但是可可豆的供给主要受自然环境的约束,难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灵活变动供给量。③作为货币的商品的价值必须相当稳定,但可可豆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容易发生变动,而且上一年度的可可豆的价值与本年的可可豆的价值会有较大不同,难以维持价格计量标准的统一。2.假定金融体制经历了一场巨大变化,人们能够从其储蓄账户中开出支票。货币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货币总量是否需要重新定义?答:(1)假定金融体制经历了一场巨大变化,人们能够从其储蓄账户中开出支票,货币需求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①导致货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储蓄账户能够开出支票增大了储蓄类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储蓄账户兼有投资功能和交易功能,使其与货币之间的差异不再明显,两者之间有更高的可替代性。这会使货币需求的构成发生变化,即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下降,而投机性需求上升。②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下降。例如,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主要受国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机会成本、利率、汇率和投资者的预期心理等因素,储蓄账户能够开出支票导致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加,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也会增大,使得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不稳定的特性。(2)货币总量不需要重新定义,将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层次进行转变即可,由转向。这是因为这些金融创新使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十分困难与复杂。在金融创新以前,货币的定义比较容易,即认为货币是一种完全相同和均质的资产,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货币只有通货和用于支票转账的活期存款。金融创新后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使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增强,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很难区分,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互相兼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中央银行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试图严格界定货币量的定义,划分层次,但终因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降低了这种努力的效果。金融创新越多,货币定义越复杂;金融创新速度越快,货币定义的修改也就越频繁。最终,只能选择在较高层次上的货币定义。3.考虑一个经济中有两类债券。债券A的名义利率为10%;债券B为指数债券,其实际利率为5%。如果预期通货膨胀为2%,哪种债券收益会更高?如果预期通货膨胀为8%呢?如果你居住在瑞士,你愿意把1000美元投资于哪种债券?如果你生活在巴西呢?答:(1),可得。所以A债券实际收益率高。(2),得,此时B债券的收益率高。(3)住在瑞士购买A债券,住在巴西购买B债券。因为瑞士经济比巴西稳定,而巴西存在着较瑞士严重的通胀。4.在两时期模型中,一个家庭决定持有100美元钞票,而债券的名义利率为10%。(1)计算该家庭持有这个数量现金的机会成本的现值。(2)如果持有货币的成本很大,人们为什么还要持有它?答:(1)机会成本的现值为:(美元)。(2)原因如下:①因为家庭需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行交易,而把金融资产换成货币需要交易成本,机会成本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决定了货币持有量。②货币具有最强的流动性,人们对货币有预防性需求,以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5.不存在“货币幻觉”意味着价格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家庭的名义货币持有量。这话是否正确?请解释。答:这句话是正确的。(1)货币幻觉亦称“货币错觉”,指一部分人中存在的忽视货币的真实购买力的变化,只满足于货币名义价值(如名义收入)的一种心理错觉。其典型表现是,在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往往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不变甚至下降,但一些人忽视了币值的变化,却对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很满意。货币幻觉往往产生于通货膨胀初期,随着通胀恶化,幻觉就会破灭。(2)从鲍莫尔—托宾框架中得出结论:对货币的需求就是对实际余额的需求,即人们关心的是所持有货币的购买力,而不是它的名义价值。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家庭持有的用来满足交易需求的货币量增加。由此可知,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对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产生相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实际货币需求量不会发生变化。6.某个人每月挣得1000美元。每往返一次银行提款的成本为2美元。债券的名义利率为10%。(1)利用鲍莫尔—托宾模型计算每月最佳平均货币持有量。(2)此人每月往返几次银行?(3)如果每往返一次银行的成本增至3.125美元,a和b的答案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现在考虑这样一种情形,每往返一次银行的成本保持在2美元,但利率上升到14.4%。在这种条件下,(1)和(2)的答案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每月收入美元,每往返一次银行提款的成本美元,债券的名义利率。(1)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有:。根据,则每月最佳实际货币提取量的公式为:。因此,每月最佳实际货币提取量为:(美元),每月最佳实际平均货币持有量为(美元)。(2)根据(1)问的结论,因为每月最佳实际货币提取量是200美元,1000÷200=5,所以此人每月往返5次银行。(3)当提款成本增加到3.125美元时,每月最佳实际货币提取量为:(美元)所以,每月最佳实际平均货币持有量为:(美元);,于是此人每月往返4次银行。对比前面a和b问的结论可以知道,提款成本的上升驱使人们增加平均货币持有量,减少往返银行的次数。(4)当利率升至14.4%,提款成本维持在2美元时,每月最佳实际货币提取量为:(美元)所以,每月最佳实际平均货币持有量为:(美元);,所以此人每月往返银行6次。对比前面(1)和(2)问的结论易知,名义利率的上升导致人们减少平均货币持有量,增加往返银行次数。7.在鲍莫尔—托宾模型中,考虑下列事件对家庭意愿持有实际货币余额的影响:(1)实际收入增长5%;(2)利率下降10%;(3)利率和实际收入都增长10%。再分析一下货币余额与实际收入的比例会有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