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2020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2020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2020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2020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级高职扩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年制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20301

二、入学要求及学制

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

三、修业年限

三年制

四、职业面向

表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表

所属专业

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资格证书或技

大类

(代码)(代码)(代码)(或技术领域)能等级证书举例

(代码)

专业技术服

资源环境测绘地理务74工程测量工程

与安全大信息类测绘地理信技术人员工程测量员工程测量员

息服务

类5252032-02-02-02

744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

和诚信敬业精神、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能力,熟悉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常用测绘专业软件的使用

1

方法,掌握必备的测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面向工程建设单位和专业测绘单位,能够

从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施工及变形监测等生产和测绘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高素

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在校学习期间,参

加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可以获得中级或高级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

(二)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详见表2、

表3、表4。

表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知识结构

一级知识名称二级知识名称三级知识名称备注

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体育运动、科学锻炼身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

政治理论基本知识

法,法制基础

基本知识英语基本知识读、写、翻译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绘图计算机操作、软件使用

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数据

控制测量

处理

测量学基本知识、图根控制测量、地

地形测量

形图测绘

GNSS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

3S(GNSS、GIS、RS)

专业知识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软件使

技术应用

工程控制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

工程测量

变形监测

测量数据处理等专业

测量平差基本知识、平差软件的使用

知识

写作知识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

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基础知识、社会责任感养成

综合素质知识

人际关系学知识人际交往、协作和沟通的知识

身心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科学锻炼身体常识

表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能力结构

一级能力名称二级能力名称备注

2

体育锻炼方面的技能

英文的阅读及翻译能力

基础能力

计算机操作、绘图及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工程图绘制与识读能力

地形测量能力

控制测量能力

单项职业技能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能力

3S技术应用能力

计算机绘图能力

地形图测绘能力

职业核心职业技能

工程测量能力

能力

综合应用测量基本技能的能力

控制测量能力、数字地形图测绘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各项工程测量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能力

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表4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素质结构

一级素质名称二级素质名称备注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

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身心和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严肃认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

精的工匠精神

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职业素质

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

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自我意识与主动精神

具有参与和实干精神

3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入学教育》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大学,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目标,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开设的课程。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

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渠道与阵地。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

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

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

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学分为3学分,

在第一学期开设。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统一考试,同时注重过程考核。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高大学

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认

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本课程为必修

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课程总学时64学时,4学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其中实践教学占1

学分,8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统一考试。

4.《英语》课程简介

本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实

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

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主要内容有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包括

CampusLife、Seeingtheworld、Diet&Health、Preparingforcareer和Results

4

show几个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学会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和

处理涉外业务。

4.《形势与政策》课程简介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旨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通过课程的开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四情”(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

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爱国热情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本课程是对学生

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5.《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

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文件相关要求,本课程分为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在线学习以及社会调查四部分。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

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

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理论课学习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

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军事技能学习内容包括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射击

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全院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相关基本知识;学会Word、Excel、

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文稿制作与编辑、数据的计算与统计。该课

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进行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的技能鉴定

认证考试。

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心理健康基

5

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三部分。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明

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

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

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本课程总体情况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完全符合《高等学

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文件要求。

8.《安全教育》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时自我保护意识,普及常见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各类危险危

害防范能力,培养远离危险及良好的应急心态。包括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防火防水防爆

安全教育、紧急避险常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校园贷安全防范教育等。

9.《就业与创业》课程简介

《就与创业》课程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新与创业等。以培

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为主旨的一门通识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创新知识,围绕创新、创新思维等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创新的基础

知识,同时兼顾创业知识。本课程既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又注重解决问题的能

力;既拓宽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又提升了其创新创业兴趣;既强化了其创新思维、

又提升了其创业技能。

10.《应用文写作》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书写各类应用文的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各类应用文的格式体

例,规范语言表达,明确其要素、特征、专业语言及格式要求。主要包括各类指导性、

报告性、计划性应用文的写作。

11.《体育》课程简介

《体育》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

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课程发展现状,理解体育运动特点,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

术、基本技能,熟悉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法,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体育

运动能力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6

12.《毕业教育》课程简介

毕业教育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前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树立学

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该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

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

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

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二)专业(技能)课程

1.《地形测量》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概述,光

学经纬仪、水准仪和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及图根

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基本知识与应用;经纬仪测绘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测量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测量技术和方法。学会使用基本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

仪等测量仪器,能进行三四等闭附合水准路线的测量,能够利用经纬仪进行闭附合导线

的测量及三角网的测绘,能够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坐标测量,能够解

算平面控制网的数据,能够根据测定的图根控制点测定碎部点,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

测量数据绘制成图。

2.《测绘工程CAD》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AutoCAD的安装、外部设备的配

置、实用命令、主要绘图命令、输入文本命令、编辑图形命令、图形显示命令、图层命

令、线型命令、图块操作命令、作业工具和图形输出命令等,使学生初步掌握AutoCAD

的使用方法以及二次开发的基本知识,掌握应用CAD绘制工程图、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方

法。本课程实践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考取“绘图员”职业资格证书。

3.《控制测量》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控制测量基本概念,地球椭球定位与椭

球面计算的基本理论,导线测量,三角测量,高程控制测量,GNSS控制测量,精密光

7

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国家控制网

和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国家三等与四等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

理和作业技能、电磁波测距的基本理论,掌握国家等级控制测量的方法,以及红外测距

仪和全站仪的使用和检验。

4.《数字化测图》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作业过程、野

外数据采集、数据编码、数据传输、图形编辑和图形输出、数字地形图的应用等内容,

使学生熟悉全站仪采集数据的方法,掌握RTK采集数据的方法,熟悉绘图软件的使用,

掌握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方法,了解地形图数字化,掌握数字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5.《GNSS测量技术》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GNSS测量的基本原理、GNSS控制网的

建立方法、GNSS接收机的基本操作、外业观测与组织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使学生了

解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掌握GNSS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掌握GNSS控制

测量方法,掌握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6.《工程测量》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设的基本概念、

线路工程测量、变形观测等工程施工测设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筑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测量、变形观测等工程施工测设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变形控制网的建

立方法,学习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垂直位移观测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各种工程勘测、设

计、施工、运行阶段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工程测量的要求和施测方法,

熟悉各种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阶段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工程

变形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具备处理分析监测数据的基

本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内容总学集中线上总学集中线上总学集中顶岗

时数面授学习时数面授学习时数面授实习

8

1总学时868464404768320448864216648

集中教学

229658天40天27天

天数

集中教学

329个20个14个

周末数

备注:集中教学利用周末时间,每天8学时,每个周末连续两天完成16学时。

学分计划:课程按每16学时折算1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各0.5周,计16

学时,0.5学分);集中实习、实训每周计35学时,2学分;顶岗实习16周,周学时

按35学时计算,共32学分;

学生修满148学分,方可毕业。学分由课内学分与课外学分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

学分分为必修课程学分及选修课程学分;课外学分包括创新创业学分、综合素质学分及

互认学分。课外学分认定方式及替换程序依据《学分制管理制度》规定执行。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扩招生源已有工作经历、相关

培训经历、技术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及在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或荣誉称号的,经

审核后可折算成相应学分或免修相应课程。

本专业开设了26门课程,其中,公共基础模块12门,专业技能模块9门(核心课

程5门),职业技能拓展模块7门(选5门,完成256学时,16学分),所有课程的

学分、学时、理论及实训安排详见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退役军人可免修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课程,在岗人员免修就业与创业课程。

表6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学时统计表

讲课实训集中授课占总学时

课程类别学分总学时

学时学时学时比率

公共基础模块3666036429628826.4%

专业技能模块961584560102466463.4%

职业技能拓展模块1625625604810.2%

合计1482500119413201000100%

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4.8:5.2

9

表7课程体系及教学总体进程表

考核

集中开设学年学时数

课程体序总理论实践方式课程

课程名称学分授课

系模块号学时学时学时性质第一第二第三

学时

学年学年学年

1入学教育16101616考查16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40840考试4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64456856考试64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形势与政策161888考查16

5军事理论与国防教查148

公共基6计算机应用基础1127486464考试必修112

础模块7心理健康教育3223208考查32

8安全教育3223208考查32

9就业与创业64464024考查3232

10应用文写作483321616考试48

11体育644164816考查64

12毕业教育16101616考查16

小计6603636429628850011248

13*地形测量1288725680考试128

14测绘工程CAD1288725680考试128

15*控制测量1288725680考试128

16*数字化测图1288725680考试128

专业技17*GNSS测量技术1288725680考试必修128

能模块18*工程测量1288725680考试128

19专业技能过关1601032128144考查160

20顶岗实习5603205600考查560

21顶岗实习汇报与毕业答辩96696040考查96

小计1584965601024664256512816

22大学生艺术鉴赏644640考查64

大学生交际礼仪与养成训练48

233480考查48

积极心理学48

24专升本考试辅导课程96696096

测绘法规48

25348016考查48

职业技测量规范48

选修

能拓展摄影测量与遥感48

26348016考查48

模块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48

无人机技术#48考查

273480164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48

测绘工程监理48

283480考查48

工程变形监测48

小计25616256048112144

注:带“*”号的为专业核心课程。

1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师资数量

专业生师比不大于18:1,主要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5人。

2.师资结构

专任教师团队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少于50%,高级职称不少

于20%,获执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教学系列以外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占20%以上。

3.业务水平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专业背景及高级职称,并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和实践能力;具有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在本行业及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

影响力。能够主持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教学方案设计、专业建设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

技术服务;主持过市地级及以上教学或应用技术科研项目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双师”素

质教师。

基础课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课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本科及以上

学历,应具有丰富的测绘工程经验和专业教学经验,掌握测绘生产项目的技术设计、组

织管理、实施、质量监控等工作流程;协助专业带头人制定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参与

专业理论课程与核心技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

外聘教师必须为测绘企业专家或一线技术能手,能够从事本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

(二)教学设施

以40名学生组建1个班为例,进行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

1.实训设备的配置要求

专业机房配置:40台计算机及满足教学要求的相关测绘软件;

主要实训仪器标准配置:开展实训教学时,以4~6人组建1个实训小组为宜,应

11

配置S3光学水准仪10台套、J6光学经纬仪10台套、J2光学经纬仪10台套、6″全站

仪10台套;2″及以上全站仪1台套/组、GPS/RTK接收机1台套/组、精密水准仪1

台套/组。

此外,条件允许应配置陀螺全站仪(经纬仪)、测量机器人、测深仪、激光准直仪、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三维激光扫描仪系统、无人机测绘系统等设备。

2.校内实训场所建设

应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建立具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

发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场所,满足《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

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实训教学需要;为避免风雨天气干扰日常课堂实训教学,应

建立室内实训场所(或一体化教室)。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体现学生系统化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服务行业,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2.图书及数字化资料

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生均不少于30册,专业图书不少于60%,同时适用于本专业

的相关书籍不少于2000册;与本专业相关的期刊杂志不少于20种,其中专业期刊不少

于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