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_第1页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_第2页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_第3页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_第4页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长期坚持由量变达到质变,当提笔写作时,相应的语言材料便从“语言仓库”中喷薄而出,写作也就水到渠成,再通过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反哺阅读学习。如此,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有意识地分析文本的谋篇布局、写作目的以及表情达意技巧等,通过总结和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写作时便能随意搜索和筛选,妙笔生花自然也不在话下。一、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价值1.读写一体化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现实之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以任务为导向,融合听、说、读、写各环节,这意味着要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高度融合。虽然语文教材中设计了独立的写作板块,但教材在整体编排上还是有意将写作渗透在单篇文本教学之中。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板块为“写人要抓住特点”,该单元的课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编排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再塑生命的人》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凸显了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在教学时,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会以单元课文为范例,把握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指导学生掌握写人的技巧,并在写作中学以致用。2.读写一体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与写作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一方面,它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剖析人物形象,体会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它又着意引导学生积累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表达自身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阅读为写作提供的便利,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为其积累写作经验,学生在写作时加以运用,之后再将写作体验反馈到阅读中,增强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质量和水平。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践1.读中悟写,解决“读什么”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毋庸置疑,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范本。教材中的文章既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又文质兼美、构思缜密,不管是在行文构思、谋篇布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思想意蕴上,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范本。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的诉求也要放在实践层面,达到学以致用。单纯地为了阅读而阅读,是对教材最大的浪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作者一道选材、构思、立意、表达,让学生读懂课文之余,摸清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自然而然,阅读也将写作带动了起来,否则,阅读无法带动写作,二者脱离,无法实现读中之悟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带着写作目的阅读,让每一个问题都指向写作:(写了什么?)分析写作素材,了解如何选材;(怎么写的?)剖析写作方法,学会表达方式;(为何这样写?)清楚写作目的,了解文章是如何立意的。例如,《散步》是莫怀戚从生活中截取的一家人散步的场景(写了什么?),用了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的表达手法(怎么写的?),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故事美与情感美,让人感受到了亲情中的互敬互爱、责任与谦让(为何这样写?)。阅读的关键应该是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不仅要体会文章的语言描写与景物描写,还要学习文中记事的条理性,即作者是如何将事件叙述清楚的,学习如何将事情写清楚,学习文本清晰简洁的脉络: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起因)——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出现矛盾)——走不过去的地方背着(解决矛盾)——走小路,开心散步(结局)。课文中多处出现了对称的句子,学生也要学习总结这一语言形方式在增强文章感染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又如,《社戏》是鲁迅先生对外祖母家乡社戏的故事的描写,表现了旧时乡村淳朴的民风,寄托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教师可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出发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1)学习选材。阅读全文,梳理本文写了哪几件事。(2)学习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重点理解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双重叙述方式,并以具体事件为例剖析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不同表达方式的。(3)学习语言特点。文本语言简洁,极富表现力,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其中的童真童趣。(4)学习景物描写。作者在文中对夜晚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学习立意。文章写作缘由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此,有目的地阅读文本,在了解文章的素材选择、表达技巧、语言特点和立意等工具性知识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情感、理想,在这一过程中,工具性知识为人文性知识服务,学生的心灵也变得丰盈灵动。通过总结不同作者的写作方法、素材选择、写作目的,解决学生“读什么”的问题,让他们收获读懂文章的方法,进而将阅读所获理解吸收,用于写作中。此外,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互敬互爱、责任与谦让,明白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信念、远大抱负……如此以来,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在润物无声的阅读中得以熏陶。2.以写促读,解决“怎么写”如果说读中悟写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作者的选材、写作方法和立意等有关写作的成功经验,那么,随文写作则是以写促读的重要实践,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实践。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后,为了更好地巩固与深化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可布置课后小练笔:“选择‘可笑’‘可怜’‘可悲’等关键词,以《××的孔乙己》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挑选关键词,围绕一个具体观点展开论述。客观来看,在阅读教学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人物形象,基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所得,他们的思维也被调动了起来,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这一过程也能增进学生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再认识。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环节,学生形成了对孔乙己的初步印象,明确了小说主题。在写作环节,为了让观点更有说服力,要让学生再度剖析文本,以有理有据地论述。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各类问题,要么一味复述小说情节,要么直接将评论写作当成了简单的论述题对待。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来看,学生能明确应围绕具体的关键词展开写作,但对于哪个关键词更符合要求,如何选取能够支撑关键词的材料,学生在写作中还存在问题。例如,学生选择写《可笑的孔乙己》,但选取的材料却指向孔乙己的可怜可悲,与主题偏离;或者文章以复述小说情节为主,结构散乱。凡此种种,均是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对文本的程序性认知,无法调节自己的写作过程,也不知如何修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评反馈,有目的地干预学生的写作,让他们知道怎么写、如何写,增强其对写作活动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监控能力。如此,通过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反哺学生的阅读活动,巩固阅读成效。3.因写而读,解决“写什么”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这一方天地,在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阅读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为其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1)拓展性的读面对相同主题的文章时,应分析同一主题下不同文章的选材、立意与写作方法。比如亲情类的文章:文章一《父爱是把铁锹》,凸显了父爱无价,在风云人物马云的成长发展中,父亲的不抛弃、不放弃、教导和支持挖掘出了他的潜能,文章的叙事好像面对面娓娓道来,简单朴素而有力。文章二《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丰子恺道出了天下父母同样的心思,面对孩子的成长悲喜交集。很多学生在谈到“亲情”这一主题时,无外乎写亲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始终如一的支持,但要想引发更多读者的共鸣,就要将爱写得有特点、有特色,否则只能感动自己。所以,要写出爱的不可多得和不同寻常,冲破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素材怪圈。究竟怎样才能写出爱的不寻常呢?则要感受生活,认真记录,将寻常的爱放置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下。天下母亲千千万,但三迁的孟母只此一人。(2)比较性的读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剖析文本,还要引导他们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创造性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很好地拓展思路。在面对同一题材不同主题的文章,或者同一作者在不同境遇下所做的文章时,可通过两相比较,把握写作技巧,感受文本意蕴。比较点可从揭示文章主题的主旨句、文章表情达意的方式等角度切入。在比较阅读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个性与共性。比如,阅读教材课文《湖心亭看雪》,教师可为学生组文钟敬文的《西湖的雪景(节选)》,两篇文章看似题材相同,但写景手法、内容均有很大差异。概括来说,《西湖的雪景》的作者钟敬文明知《湖心亭看雪》珠玉在前,却毫不避讳,撞上同一题材,而且信手拈来作者张岱的诗文为我所用,着实令人敬佩;作者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版的西湖的雪,生动逼真,让人如临其境;写出了“我”的情感和“我”的性格。同一题材下两篇不同作者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时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通过比较阅读,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也会更深刻,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方式,积累写作经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既是理念又是做法,既是思想又是实践,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