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红色十校2月联考语文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绿水逶迤,波光潋滟,江河湖沼等湿地留给人们无数美好斑斓的印象。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这既是我国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务实举措,也是为全球湿地保护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地球之肾”之称。中国湿地分布广泛,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到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若尔盖草原,再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遍布中华大地、形态各异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栖息之地。湿地系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但却如大多数生态资源公共产品一样,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个时期以来,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下,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围垦、污染、非法侵占、过度捕捞等破坏性行为,令湿地伤痕累累。近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旱情,鄱阳湖、洞庭湖1个月“缩水”近70%,露出大面积干涸龟裂的湖床,更释放出必须高度重视保护湿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鲜明信号。保护湿地,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保护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系统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从“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杭州西溪湿地,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大明湖畔,再到“江豚出没白波中”的万里长江盛景,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湿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绵绵用力。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把湿地列为一级地类,用制度刚性推动全国湿地生态保护。近日,最高检指导发布了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披露了违法侵占、围湖填湖、非法狩猎、违法养殖、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类型的破坏湿地行为,共同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786万亩,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93.5亿元,为全社会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法律遵循。“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伴水而居,枕水而眠,对中国人而言,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性作用,还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诗意情怀。守护湿地,不仅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具有守护中国人精神原乡的独特意蕴。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湿地,争取让更多孩子能记住湿地之美,记住乡愁。(摘编自光明网《守护湿地关乎乡愁》)文本二:什么是湿地?它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肾”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早在数万年前,人类文明便在江河、湖泊等水源旁悄然萌芽。数十年前,人们给这些湿润的地方赋予了独特的名字——湿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水分、湿润的地方,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型。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滩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带,以及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全世界湿地的总面积约为8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我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平方千米,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和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湿地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有人把湿地比喻为天然海绵,因为它可以容纳大量水分——当洪水来临时,湿地表面被水淹没,底层土壤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湿地,就像给周边区域上了一份水分调节的安全保险,让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强。湿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水分循环和改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些植物死亡后,残体会交织在一起,在湿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层,碳元素便以固态形式保存了下来;随着湿地的水分蒸发,碳元素又会源源不断地以气态形式输送到大气中。人体中的肾脏,发挥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作用。这与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相似,所以,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摘编自央视网《到底什么是湿地?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意识在大会中得以显现。B.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从而造就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C.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生态功能重要,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D.近年鄱阳湖、洞庭湖流域旱情严重,大量“缩水”,这与湿地的不合理开发、破坏性使用有一定关系。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湿地是地球之肾”的一项是()A.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长江流域的众多人口和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流域内的河流和湖泊湿地区域。B.三江平原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高低等植物有1200多种,对调节当地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C.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D.珠江三角洲湿地位于广州以南,面积超过475000公顷,物种资源丰富,夏季吸收水分,涵养水源;冬季释放水分,反哺河流。4.下列有关文本一与文本二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是时事评论类文章,紧扣社会时代热点,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B.文本二是科普类文章,通俗易懂,注重科普性,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C.文本一行文结构清晰,语言有感染力,诗文的引用强化了文章的情感。D.文本二语言科学准确,恰当的比喻有助于读者理解接受科学文化知识。5.根据文本一相关内容,试分析保护湿地应该重视哪些工作。【答案】1.B2.C3.A4.B5.①重视国际合作,凝聚共识、汇聚合力。②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把保护湿地作为长期工程常抓不懈。③加强监督检查机制,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④全社会共同努力,守护好湿地资源,保护好乡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从而造就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地球之肾’之称”,可知“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独特的功能”这三者是并列关系,都是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原因。选项说“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从而造就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把“丰富的资源”看成是“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原因,强加因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图表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图表中“调节水分平衡——方式——土壤吸收水分”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六段可知,湿地调节水分平衡的方式分两种:雨量充足时,土壤吸收水分;干旱时,流出水分,成为水源。图片表述只提及一方面,以偏概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的能力。可以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第一句“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地球之肾’之称”和材料二最后一句“人体中的肾脏,发挥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作用。这与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相似,所以,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进行判断。A.主要表述的是长江中下游湿地与经济带的关系,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论点。B.“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调节当地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符合“具有丰富的资源”“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特点。C.“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符合“具有丰富的资源”的特点。D.“物种资源丰富,夏季吸收水分,涵养水源;冬季释放水分,反哺河流”,符合“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特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特征与表现手法的能力。B.“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错误,材料二是科普文,科普文是论述性文章。材料二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运用了列数据、分类别等说明手法。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在材料一中筛选出“保护湿地”要进行的具体工作。材料一第一段“缔约方大会。这既是我国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务实举措,也是为全球湿地保护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可以提炼要点“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国际会议旨在加强全球合作。材料一第五段“湿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绵绵用力”“用制度刚性推动全国湿地生态保护”“为全社会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法律遵循”等信息,概括一下就是,加强立法,通过法律法规做好湿地保护工作,而且湿地保护工作要坚持不懈。材料一第四段“保护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系统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和材料一最后一段“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性作用,还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诗意情怀。守护湿地,不仅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具有守护中国人精神原乡的独特意蕴。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湿地,争取让更多孩子能记住湿地之美,记住乡愁”,湿地承载着乡愁,湿地保护工作有益于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材料一第三段是湿地保护现状“一个时期以来,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下,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围垦、污染、非法侵占、过度捕捞等破坏性行为,令湿地伤痕累累”,材料一第五段“近日,最高检指导发布了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立法还要执法,加强法律监督,对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暗森林·尾声刘慈欣五年以后。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它让人想起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所理解的观念,用他们的一句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天线周围有一大片翠绿的草地,形成了华北沙漠上的一个小小的绿洲。这片草地并不是专门种植的,引力波系统建成后,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射,只是发出的波没有被调制,与超新星爆发、中子星或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无异,但密集的引力波束却在大气层中产生了奇特的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在天线上方聚集,使得天线周围经常降雨,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于是这一区域长出了丰茂的野草。但今天罗辑一家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观,只见到天线上空聚集的一片白云,云被风吹到波束范围外后就消散了,但新的云仍不断在波束内产生,使得那一片圆形的天空像是通向另一个云雾宇宙的时空蚀洞,孩子看到后说它像一位巨人爷爷的白头发。罗辑和庄颜跟着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来到了天线下面。巨大的圆柱体从他们头顶向前方伸延,像是从两侧向上卷曲的天空。由于半径很大,底面弧度很小,上面的映像并不失真。这时夕阳已经照到天线下面,罗辑在映像中看到庄颜的长发和白裙在金色的阳光中飘动,像一个从天空俯视地面的天使。罗辑把孩子举起来,她的小手摸到了天线光洁的表面,她使劲向一个方向推着。“我能让它转起来吗?”“如果你推的时间足够长,它会转的。”庄颜回答,然后微笑着看着罗辑问,“是吗?”罗辑对庄颜点点头:“如果时间足够长,她能推动地球呢。”像已经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他们的目光又交织在一起,这是两个世纪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那次对视的继续。他们发现庄颜设想的目光语言真的变成了现实,或者说相爱的人类早就拥有了这种语言。当他们对视时,丰富的涵义从目光中涌出,就像引力波束形成的云之井中涌出的白云一般,无休无止。但这不是这个世界的语言,它本身就构筑了一个使自己有意义的世界,只有在那个玫瑰色的世界中,这种语言的所有词汇才能找到对应物。那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都能在瞬间数清沙漠中的每一粒沙并记住它们,都能把星星串成晶莹的项链挂到爱人的颈上……这就是爱吗?这行字显现在他们旁边一个突然出现的低维展开的智子上,这个镜面球体仿佛是上方的圆柱体某处融化后滴下的一滴。罗辑认识的三体人并不多,不知道现在与他对话的是谁,不知道这位外星人是在三体世界还是在日益远离太阳系的舰队中。“应该是吧。”罗辑微笑着点点头。罗辑博士,我是来向你抗议的。“为什么?”因为在昨天晚上的演讲中,你说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这不对吗?”对,虽然“爱”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涵义有些模糊,但你后面的一句话就不对了,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并最终获得胜利。“当然,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不严格的……比喻而已。”至少我知道三体世界也是有爱的,但因其不利于文明的整体生存而被压制在萌芽状态,但这种萌芽的生命力很顽强,会在某些个体身上成长起来。“请问您是……”我们以前不认识,我是两个半世纪前曾向地球发出警告的监听员。“天啊;您还活着?”庄颜惊叫道。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一直处于脱水状态,但这么长的岁月,脱水的机体也会老化。不过我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着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请接受我们的敬意。”罗辑说。我只是想和您讨论一种可能: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为此我们可以冒险。”对,可以冒险。“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这时,这里的太阳却在落下去,现在只在远山上露出顶端的一点,像山顶上镶嵌着的一块光灿灿的宝石。孩子已经跑远,同草地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选自《三体Ⅱ·黑暗森林》,有删改)相关链接:黑暗森林法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罗辑认识到的宇宙社会学法则,可简单理解为,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黑暗森林法则中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只要把一个星系的坐标公布出去,发现这个坐标的高等文明就会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消灭掉这个文明。对于高等文明来说,由于宇宙资源的有限性和技术爆炸的不确定性,消灭其他文明比探索要省事,而且没有暴露自己的危险。对于低等文明来说,藏好自己是最重要的。罗辑依靠这个理论,成功震慑了三体人。文中提到的引力波天线就是依靠可以向宇宙发射三体星系的坐标来威慑三体世界不要入侵地球的重要工具。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引用三体世界的名言,表明三体世界已经知晓黑暗森林法则,了解宇宙的残酷真相。B.“目光语言”在有爱世界里,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词汇,构建丰富的涵义,传递深沉的情感。C.引力波天线映衬着庄颜的图像,仿佛是俯视地面的天使,隐喻着引力波天线是守护地球的工具。D.罗辑说“如果时间足够长,她能推动地球呢”并不是调侃孩子,而是相信地球文明的长久存续。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大量场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奇特的想象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B.小说开头情节相对简单,后半部分以“对话”的形式,突转到三体人对罗辑的抗议。情节顿生波澜,隐藏着丰富内涵。C.小说较好地处理了“科学”与“幻想”的关系,以科学为基础,以幻想来延展,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可读性。D.小说最后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许宇宙是黑暗的,但“爱”是人类和全体智慧生命打破黑暗森林残酷法则的希望。8.“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本篇小说的主题,请分析本文所写之“爱”涉及的内容有哪些。9.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本文对话中的三体人监听员,在和罗辑交谈完之后会给罗辑怎样的评价?请理清要点,以三体人的视角写一小段话来评价罗辑。【答案】6.D7.B8.①夫妻、恋人之间的爱,热烈真挚。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温暖美好。③对全人类的爱,责任担当。④对全体智慧生命的爱,打破隔阂,照亮黑暗。9.罗辑先生是值得我们三体人尊敬的人类,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孤绝的勇气承担起人类面壁人的工作。他睿智地看清宇宙的黑暗真相,在和我们的斗争中取得了上风,迫使我们不敢入侵地球,单是这一点他就可以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英雄。罗辑先生拥有“爱”的能力。虽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有点陌生,但也许正是因为“爱”,才使他有了如此强的勇气和力量凭一个人与我们整个文明抗争,他身上的“爱意”“希望”“乐观”也许是我们能够走出黑暗森林的希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相信地球文明的长久存续”错误。这句话表达的情感是相信孩子是人类的未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突转到三体人对罗辑的抗议。情节顿生波澜”错误。这里情节没有“突转”,也不构成波澜。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像已经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他们的目光又交织在一起,这是两个世纪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那次对视的继续。他们发现庄颜设想的目光语言真的变成了现实,或者说相爱的人类早就拥有了这种语言。当他们对视时,丰富的涵义从目光中涌出,就像引力波束形成的云之井中涌出的白云一般,无休无止”可知,这里写出了夫妻、恋人之间的爱,热烈真挚。由原文“罗辑和庄颜跟着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来到了天线下面”“罗辑把孩子举起来”可知,这里写到逻辑和庄颜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写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温暖美好。由原文“因为在昨天晚上的演讲中,你说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可知,罗辑博士的演讲中体现出对全人类的爱,责任担当。由原文“我只是想和您讨论一种可能:也许爱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为此我们可以冒险”“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可知,不管是两个半世纪前曾向地球发出警告的监听员还是罗辑博士夫妇,他们都愿意冒险鼓励爱在宇宙其他地方的萌芽和冒险。所以,表达了对全体智慧生命的爱,打破隔阂,照亮黑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由原文“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并最终获得胜利”可知,罗辑先生以极大的毅力和孤绝的勇气承担起人类面壁人的工作。由原文“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黑暗森林法则中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只要把一个星系的坐标公布出去,发现这个坐标的高等文明就会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消灭掉这个文明。对于高等文明来说,由于宇宙资源的有限性和技术爆炸的不确定性,消灭其他文明比探索要省事,而且没有暴露自己的危险。对于低等文明来说,藏好自己是最重要的。罗辑依靠这个理论,成功震慑了三体人。文中提到的引力波天线就是依靠可以向宇宙发射三体星系的坐标来威慑三体世界不要入侵地球的重要工具”可知,罗辑先生睿智地看清宇宙的黑暗真相,在和我们的斗争中取得了上风,迫使我们不敢入侵地球,单是这一点他就可以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英雄。由原文“虽然‘爱’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涵义有些模糊,但你后面的一句话就不对了,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并最终获得胜利”可知,虽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有点陌生,但也许正是因为“爱”,才使罗辑先生有了如此强的勇气和力量凭一个人与我们整个文明抗争。“为此我们可以冒险”“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可知,他身上的“爱意”“希望”“乐观”也许是我们能够走出黑暗森林的希望。所以,罗辑先生是值得我们三体人尊敬的人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①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充容长城徐惠②以上东征高丽,西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相继,又服玩颇华靡,上疏谏,其略曰:“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之所致乎!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又曰:“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又曰:“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又曰:“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上善其言,甚礼重之。(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八卷》)【注】①皇后,唐太宗之妻长孙氏,人称长孙皇后,德才兼备,与太宗感情深厚。②徐惠,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贤妃。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岂非矜功A恃大B弃德C轻邦D图利E忘危F肆情G纵欲之H所致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降,这里指公主出嫁,又称“下嫁”“厘降”;额驸娶公主则称“尚”公主。B.“况以人臣之疏远”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的句式结构相同。C.“晏子请数其罪云”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意思不同。D.“上善其言”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八章》)两句中的“善”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因特别喜欢长乐公主,所以命令相关官员为其准备了更为丰厚的嫁妆,超过了长公主,魏征认为于礼不合,直言进谏。B.长孙皇后对魏征直言进谏行为深表佩服,亲自派出中使赠送财物以示嘉奖;唐太宗发怒要杀掉魏征时,长孙皇后又能为他直言。C.唐太宗爱马突然间死亡,迁怒于养马之人,要杀掉他。长孙皇后听闻后,讲了书中的一个故事,让唐太宗明白了此举的不妥。D.唐太宗后期,对外多有征战,在内营建宫室,服玩奢华;充容徐惠上疏劝谏,条理清晰,言辞有力,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2)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14.长孙皇后和充容徐惠在劝谏唐太宗李世民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相比之下长孙皇后的方式更容易得到唐太宗的接受,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0.BDF11.D12.B13.(1)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对我是很有益的。(2)因此我知道土地广大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让百姓劳困却是国家容易混乱的根源。14.①长孙皇后善于从身边的小事来启发开导唐太宗,更容易被接受。②长孙皇后用推己及人的心态来劝谏唐太宗,感情真挚,更容易被接受。③长孙皇后劝谏的语言和方式更加委婉含蓄,更容易被接受。④充容徐惠话语更直切,批评过于直接,相对来讲,不如长孙皇后委婉含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些难道不是自夸有功、自恃武力强大,抛弃道德、轻视邻邦,图谋小利、忘记危险,放纵情欲等所导致的吗!“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都是四字短语,结构对称,各自前后断开,即应在BDF处分别断开。故应在B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况以疏远人臣”“蚓无利爪牙”。句意:何况他只是凭着疏远的人臣关系。/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C.正确。列举;屡次。句意: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举养马人的罪状。/范增多次使眼色示意项羽。D.错误。意动,认为……是好的;善于。句意:唐太宗认为她的话是对的。/水的品性是善于滋润和利益万物,同时它不与万物相争。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长孙皇后又能为他直言”错。依据原文内容“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可知,长孙皇后在知道唐太宗发怒的原因后,穿上朝服来恭贺唐太宗圣明,她说君主圣明才有直臣。这既赞扬了唐太宗,又保全了魏征,这是一种委婉而智慧的做法,算不得直言。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庶”,平常的、普通的;“相”,我;“启”,启发、开导。(2)“是”,这样、因此;“常安”,长治久安;“易乱”,容易发生混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概括:长孙皇后善于从身边的小事来启发开导唐太宗,更容易被接受。(2)根据“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概括:长孙皇后用推己及人的心态来劝谏唐太宗,感情真挚,更容易被接受。(3)根据“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材料二皇后用晏子劝齐景公赦免养马人的罪的故事,由此看出,长孙皇后劝谏的语言和方式更加委婉含蓄,更容易被接受。(4)根据“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概括,充容徐惠指出陛下用有限的农业收成填充自己欲望,大兴土木,烦扰百姓的弊病,她的话语更直切,批评过于直接,相对来讲,不如长孙皇后委婉含蓄。参考译文:材料一: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公主是皇后生的,特别宠爱,下令官吏资给馈送数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进谏说:“以前汉明帝欲封皇子,说:‘我的儿子哪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下令依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分封自己的皇子。现在馈送给公主,比长公主多一倍,难道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唐太宗赞同他的话,进入内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地说:“妾多次听到陛下称赞器重魏征,不知晓什么缘故,今日看他引用礼义来抑制人主的私情,才知他真是社稷之臣!妾和陛下结发做夫妻,曲承恩惠礼遇,每次说话必先候望陛下的脸色,不敢轻犯您的威严;何况他只是凭着疏远的人臣关系,竟能这样直言,陛下不可不听从。”因而请派遣中使持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去赏赐魏征,并且告诉他说:“听说你为人正直,竟在今天看到,所以赏赐你。你应当时常秉持此忠心,不要改变。”唐太宗曾罢朝下来,发怒地说:“我会杀了这个田舍汉!”皇后问是谁,唐太宗说:“魏征每次在朝廷折辱我。”皇后退去,穿好朝服站在宫廷,唐太宗吃惊地问她什么缘故。皇后说:“妾听闻主明然后臣直,现在魏征正直,是因为陛下贤明。妾岂敢不向陛下恭贺呢!”唐太宗这才高兴起来。(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八卷》)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举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对我是很有益的。”(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充容(官名,九嫔之一)长城人徐惠因为唐太宗征讨东方高丽,讨伐西方龟兹,翠微、玉华两宫相继建造修缮,加上服饰、珍玩都十分华贵奢靡,就上疏劝谏唐太宗,内容大略是:“陛下以有限的农业收成,去填充无穷尽的欲望;图谋那些还未归附的他国部众,却损失已具规模的大唐军队。这样做就像从前秦始皇并吞了六国,反而加速动摇其已危亡的根基,晋武帝拥有魏、蜀、吴三国,反而导致他后来的失败覆亡;这些难道不是自夸有功、自恃武力强大,抛弃道德、轻视邻邦,图谋小利、忘记危险,放纵情欲等所导致的吗!因此我知道土地广大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让百姓劳困却是国家容易混乱的根源。”又说:“虽然用茅草盖顶来显示俭约,却仍旧是大兴土木,让百姓疲惫,名义是合理雇用,实际上是用低工资勉强人,这样做不能说没有烦扰百姓的弊病。”又说:“珍奇玩器、奇技淫巧等,是让国家灭亡的器物;珍珠宝玉、锦衣绣服,实在是迷乱心窍的毒药。”又说:“以节俭为基础制定法令,还担心那奢侈的毛病;以奢侈为基础制定法令,凭什么约束后人呢?”唐太宗认为她的话是对的,非常礼待尊重她。(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①。一往情深深几许②,深山夕照深秋雨。【注】①化用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后人注解说,边地多白草,唯王昭君坟独青,长满青草。②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破空而来,抒古今兴亡之叹,对千古江山变化无常作了论断,奠定了壮阔的感情基调。B.“画角”两句既是实写词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虚写历史上这片土地战马来去不休。C.“满目”两句直抒胸臆,情绪低沉,词人心中虽有感慨,却只有老去如血的枫叶似在倾听。D.尾句连用四个“深”字,情深不知几许,深山夕照生愁,深秋冷雨生愁,无数幽愁溢于言表。1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的“情”“景”关系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上阕选取画角、牧马、西风、丹枫树等景物,渲染了荒凉凄冷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古今政权更迭,兴盛衰亡没有定数的感慨。②下阕前三句选取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这些意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进行了概括,表达对兴亡的认识。③结尾选取夕照、秋雨等景物,充满了幽怨的笔调,以景结情,抒发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的复杂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直抒胸臆”错误,由原文“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可知,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此为借景抒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此题先找到意象,分析意境特点,最后明确情感,体现“情”“景”的关系。结合“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可知,词人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所选景物渲染了荒凉凄冷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古今政权更迭,兴盛衰亡没有定数的感慨。“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这两句概括了战、和的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诗人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表达对国家兴亡的认识。结合“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可知,本词的末句“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的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用充满幽怨的笔调,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此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描写箫声,通过传说中的动物和寡妇的表现写出了客人洞箫声的哀婉动人,这两句是“______,______”。(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举了盘庚迁都的事例,说其不会因百姓官员的抱怨而后悔,不会更改自己的决定,这是因为他“______,______”。(3)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非常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比如《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就直接运用了《诗经》中女子对男子思慕的句子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答案】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度义而后动④.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舞”“壑”“潜”“泣”“嫠”“度”“衿”“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上大部分能量都来源于太阳,极光也不例外,其能量的来源也是太阳。太阳是一个时刻都在进行核聚变的巨大天体,除了给地球提供能量以外,核聚变还会不停产生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物质喷涌而出,充斥在整个太阳系,被形象地称为太阳风。大家知道,地球有一个磁场,它会像盾牌一样,抵挡来自A。因此,太阳风并不会直接吹到地球上,而是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围绕地球储存起来。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就会沿着磁力线跑到地球大气层,在与大气相互碰撞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让我们B。极光最常见的颜色为绿色,此外还有红色、紫色等。那什么是地磁暴呢?这就得说到日冕物质抛射了,它是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不仅是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它们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磁暴了。地磁暴会给航天器、电力传输线、短波通信等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损害。当然,也会带来美丽的极光天象。不过,不用担心,由于地磁暴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对普通人的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1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是一处充分条件推理,可简化为“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暴”。根据上述推理,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地球发生地磁暴,说明有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B.没有发生地磁暴,说明没有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C.没有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地球就不会发生地磁暴。D.只有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才会引发地磁暴。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A处要求使用借喻的手法,B处要使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B19.A宇宙的“千军万马”B大饱眼福的极光【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一旦命中地球”是句子的条件,“就会引发地磁暴”这是在上述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前后是充分条件关系。根据逻辑学原理,一个充分条件推理的逆否命题为真。A.充分条件句,结论成立,不一定是源于前面条件,即地球发生地磁暴,不一定有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选项表述不合要求。B.充分条件句,结论不成立,则必然不存在前件,如果“没有引发地磁暴”,那么必然不存在“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的情况。选项表述合乎要求。C.充分条件句,条件不存在,结论有可能存在。即没有携带强大动能和磁场能的日冕物质抛射命中地球,地球也可能会发生地磁暴。选项表述不合要求。D.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关系,选项表述不合要求。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因此,太阳风并不会直接吹到地球上”可知,所抵挡的事物是太阳风,太阳风来自宇宙,具有“喷涌而出”的特点,很有气势。要求用借喻手法表意,结合“地球磁场就如同盾牌一般”分析,盾牌可抵挡外来军队的攻击,承接“抵挡来自”可联想到成语“千军万马”,“千军万马”与太阳风的特征相似,二者具有比喻关系,故可填:宇宙的“千军万马”。B处,根据“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可知,极光的绚丽多彩是视觉感受,多地出现可以让人更多地感受视觉上的满足,成语可用“大饱眼福”。大饱眼福:形容观赏到好的东西或者美丽景色而满足了视觉的享受。内容承接“这就形成了让我们”,故可填:大饱眼福的极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影片《长安三万里》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高适与李白的交友故事,并缓慢地展开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开元盛世可谓星辉灿烂,除却王维、杜甫等一流的诗人,还有张旭、吴道子等享誉千年的书画大家。①这些文人在一起推杯换盏、挥毫泼墨,②共同书写了时代伟大的文化。③这部作品刻画了李白的仙人之道与高适的人间之路,④描绘了高适与李白在人生沉浮中追求理想的坚定形象,⑤展现了二人在青年、中年、老年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长安是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等唐代诗人的人生理想,(甲)也是古往今来无数迁客骚人、戍边将士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乙)天南海北的诗人奔赴长安、歌咏长安,将真挚动人的情感倾泻于诗歌当中,(丙)展现出唐人澎湃的自信、汹涌的浪漫。影片结尾处,高适动情地说道:“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唐代诗人写下的不朽篇章,(丁)经由千年不绝的声声吟诵,承载着令中华儿女无比自豪的历史记忆。20.文中第一段有二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2.结合文段内容分析为什么高适会说“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答案】20.②共同书写了伟大的时代文化。③这部作品勾勒了李白的仙人之道与高适的人间之路21.B22.①诗歌中有大量关于长安的记忆,千年传唱不绝。②长安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精神家园,一直会被人们以诗歌传唱。③长安和唐诗承载着中华儿女无比自豪的历史记忆。【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语序不当。“伟大”应该修饰“时代”,把“伟大”放在“时代”前。③搭配不当。“刻画”和“之道”“之路”搭配不当,把“刻画”改为“勾勒”。【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乙处的前边写到“长安是戍边将士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后边写到“天南海北的诗人奔赴长安,歌咏长安”,诗句“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中,“长安”代表李白、高适等人心中的“理想之地”,照应前句,而“碛西头”指的是偏远地区,后半句是讲即使梦想受到来自现实的残酷打击,那些处在偏远边疆的人们也想跨越三万里,奔向“长安”,和后句“ 天南海北的诗人奔赴长安、歌咏长安,将真挚动人的情感倾泻于诗歌当中”相照应,所以填在乙处,既能联系上下文,也能起到引证的作用。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歌咏长安,将真挚动人的情感倾泻于诗歌当中”可知,有许许多多写长安的唐诗,所以唐诗中有大量关于长安的记忆;根据“承载着令中华儿女无比自豪的历史记忆”可知,长安作为一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