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浔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生物学科考试时长:6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紫花与圆粒 B.人的身高与体重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 D.猪的黑毛与白毛【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紫花与圆粒是两种性状,A错误;B、身高与体重是两种性状,B错误;C、南瓜与番茄是不同种生物,C错误;D、猪的黑毛与白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水分子间的氢键使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C.无机盐均以离子形式存在D.Mg是构成各种光合色素的必需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越多,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详解】A、生物体的含水量在60~95%,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也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A正确;B、水分子间的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改变,而不是调节温度,B错误;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参与组成化合物,C错误;D、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D错误。故选A。3.瘦素是一种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类激素,研究发现,瘦素缺乏的大鼠,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导致病态肥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瘦素缺乏的大鼠可通过喂食添加了瘦素的饲料进行治疗B.瘦素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消耗能量C.瘦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瘦素是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瘦素是一种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类激素,合成产所在核糖体,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详解】A、瘦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酶水解,A错误;B、瘦素属于分泌蛋白,所以瘦素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瘦素是蛋白质类激素,所以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D、瘦素是一种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类激素,是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贯穿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但胚胎时期最旺盛B.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分化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起源相同的一种或以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的能力越低。【详解】A、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贯穿于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在胚胎时期最旺盛,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功能专门化,细胞种类增加,B正确;C、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基因选择性表达,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C正确;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或各种类型的细胞,不能表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5.如图是正常女性染色体组型图中C组染色体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男性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分在不同的组B.男性的6号染色体的大小、形状与女性不同C.图中的染色体图像通常取自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D.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2、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寻找染色体歧变同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形状发生异常变化等。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3、分析题图:题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图,分析可知该组染色体包括第6~12对染色体和第23对性染色体(XX)。【详解】A、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分在不同的组,A正确;B、男性的6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其形状大小与女性相同,B错误;C、由于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在研究染色体组成时需要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切,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象,C正确;D、不同的生物染色体组型不同,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D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异花传粉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正反交结果相同C.对测交实验结果的预测是实验的假说环节D.孟德尔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人工异花传粉时要对母本去雄,A正确;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正反交结果相同,B正确;C、对测交实验结果的预测是实验的演绎推理环节,C错误;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用实验方法与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均为假说演绎法,D正确。故选C。7.如图表示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②表示构成膜的物质,I、II表示膜的两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②表示通道蛋白,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细胞的功能越多,②种类和数量通常就越多D.氧气可以顺浓度梯度从I侧扩散到II侧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质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膜蛋白。Ⅰ侧有糖蛋白,据此推知:Ⅰ侧为质膜的外侧,Ⅱ侧表示质膜的内侧。【详解】A、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B、②表示通道蛋白起运输作用,在细胞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糖蛋白(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C、②表示膜中的蛋白质,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决定,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C正确;D、Ⅰ侧为细胞膜的外侧(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Ⅱ侧是细胞膜的内侧,细胞的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因此细胞内的氧气浓度低于细胞外,而氧气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可见,氧气可以顺浓度梯度从Ⅰ侧扩散到Ⅱ侧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基质中具有DNA、RNA、色素和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等物质的降解C.环境温度较高时,胆固醇有助于保持细胞膜的柔韧性D.参天大树之所以能挺立,主要是靠死细胞的细胞壁支撑【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和RNA。【详解】A、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内含DNA、RNA和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转移至溶酶体内,B错误;C、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环境温度较低时,胆固醇有助于保持细胞膜的柔韧性,C错误;D、植物细胞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参天大树之所以能挺立,主要是靠死细胞的细胞壁支撑,D正确。故选D。9.在格里菲思利用小鼠进行细菌体内转化实验成功后,很多科研团队尝试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均未取得理想结果,艾弗里团队在培养基中加入抗R型菌血清后转化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型菌的致病性可能与多糖类的荚膜有关B.S型菌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内,并使其发生转化C.体内转化时小鼠免疫系统能产生抗R型菌的抗体D.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3、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S型菌的致病性可能与其具有的多糖类的荚膜有关,A正确;B、S型菌的“转化因子”即DNA进入R型菌内,并使其发生转化,B正确;C、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的抗体,在体外就比较容易观察到转化现象,说明体内转化时小鼠免疫系统能产生抗R型菌的抗体,C正确;

D、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可以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模拟过程中,解开每个染色体上的铁丝,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B.制作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用红色橡皮泥,另一对用蓝色橡皮泥C.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红色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2条D.在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构建的两个纺锤体应与第一个纺锤体平行【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模拟过程中,解开每个染色体上的铁丝,表示一条染色体上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A错误;B、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地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不同地亲本,B错误;C、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最少需要红色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各2条,用于模拟非同源染色体地自由组合,C正确;D、在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构建两个纺锤体应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地一个纺锤体平行垂直,D错误。故选C。11.如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O2和甘油通过图②方式运输B.图③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C.温度仅对①③④方式造成影响D.图④过程发生细胞膜的断裂,需要能量的供应【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形,方式①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②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③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④为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详解】A、O2和甘油是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运输,故是通过图②自由扩散方式,A正确;B、图③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方式,B正确;C、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和酶的活性,对图中①②③④方式都会造成影响,C错误;D、图④过程为胞吞方式,发生细胞膜的断裂,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研究发现,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TP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本质就是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2.如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和③均为高能磷酸键B.形成③所需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也可来源于化学能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所需能量都是由③断裂后直接提供D.②和③都断裂后所就成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13.下列有关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中,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中,同时生成乙醇与CO2C.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在细胞溶胶中进行D.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或乙醇的过程产生少量ATP【答案】12.B13.C【解析】【分析】ATP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化学键,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12题详解】A、②和③均为高能磷酸键,①为普通磷酸键,A错误;B、光反应可以形成ATP,将光能转变为ATP的化学能,呼吸作用也可以形成ATP,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的化学能,B正确;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如光合作用就是吸能反应,吸收的能量来自光能,C错误;D、②和③都断裂后所就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A、乳酸发酵中,丙酮酸被[H]还原为乳酸,A错误;B、乙醇发酵中,丙酮酸生成乙醛和CO2,乙醛再被[H]还原成乙醇,B错误;C、细胞溶胶是厌氧呼吸的场所,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在细胞溶胶中进行,C正确;D、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或乙醇的过程不会产生ATP,D错误。故选C。14.对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进行模拟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①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B.从①、②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C.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抓取小球前摇晃小桶是为了保证抓取的随机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①模拟Dd的亲本,从①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B、①、②模拟Dd、Dd的亲本杂交,从①、②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B正确;C、自由组合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因此从②③或②④或①③或①④中各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DdRr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抓取小球前摇晃小桶是为了使小球混合均匀,保证抓取的随机性,D正确。故选C。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一个用15N标记的含156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内含750个腺嘌呤。以14N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共得到16个DNA分子。15.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单链占DNA总链数的()A.1/4 B.1/8 C.1/16 D.1/3216.下列关于复制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复制完成后,含14N的腺嘌呤有1500个B.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150个C.复制完成后,含15N的DNA分子占7/8D.含15N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15N【答案】15.C16.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的过程。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15题详解】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片段,以14N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子代含放射性的DNA有2个,含15N的DNA单链有2条,DNA分子总数是16个,总共DNA总链数为32条,所以含15N的DNA单链占DNA总链数的2/32=1/16,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A、已知DNA分子有156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750个,所以胸腺嘧啶T=750个,鸟嘌呤G=胞嘧啶C=810个,模板DNA中具有15N的腺嘌呤是750个,而DNA是在14N的溶液中复制4次的,共得到16个DNA分子,所以复制完成后,含14N的腺嘌呤有15×750=11250个,A错误;B、复制过程中,共消耗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810×(241)=12150个,B正确;C、复制完成后,含15N的DNA有2个,DNA分子总数是16个,所以含15N的DNA分子占1/8,C错误;D、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含有一条链不含15N,D错误。故选B。17.如图为某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丙是该DNA片段的5′端B.DNA片段AT碱基对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C.图中虚线框内代表的结构也存在于RNA中D.DNA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决定了遗传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中为DNA结构,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详解】A、游离磷酸端为DNA的5'端,羟基端为3'端,因此甲、丙是该DNA片段的5'端,乙、丁端是该DNA片段的3'端,A正确;B、AT碱基对可形成2个氢键,CG碱基对可形成3个氢键,故DNA片段CG碱基对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B错误;C、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因此图中虚线框内代表的结构不会存在于RNA中,C错误;

D、D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A。18.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其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某个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C.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类型的精细胞D.细胞中A与A、A与a分别在MI、MII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由于是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B正确;C、该细胞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分裂后最终形成2种4个精细胞,为AB、ab或Ab、aB,C正确;D、细胞中A与A位于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A与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分别在MⅡ、MⅠ的后期分离,D错误。故选D。19.下列关于“活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设计的B.根据32P主要在沉淀物中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C.选择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仅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并分别检测其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详解】A、该实验是根据噬菌体只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特性设计的,A错误;B、根据32P主要在沉淀物中以及35S主要在上清液中可推测DNA遗传物质,B错误;C、噬菌体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且其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能将DNA和蛋白质外壳彻底分开,这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C正确;D、实验中采用搅拌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离心是为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与噬菌体外壳进行分层,D错误。故选C。20.如图所示,①~④是某动物(2n=4)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示意图,图⑤为这些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图②③所示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①④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de段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都可能同时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是有丝分裂中期,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若图⑤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存在同源染色体,位于cd段,B错误;C、若图⑤为有丝分裂,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全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在雌、雄个体生殖器官中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所以存在①②③④所示细胞,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通过接种甲流疫苗,可以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抵抗甲流病毒的抗体。下图为人体中合成和分泌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抗体由若干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则抗体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填序号),抗体特定的空间结构与组成它的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有关。(2)图中未成熟的抗体从粗面内质网运输至高尔基体,再经过_________(填序号)运输至细胞膜并以_________方式分泌,此过程还需要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和细胞溶胶提供能量,这一复杂过程也说明细胞的_________系统使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成为一个统一整体。(3)甲流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观点_________(矛盾或不矛盾),理由是_________。【答案】(1)①.③②.数量、种类以及排列顺序(2)①.⑥②.胞吐③.⑤④.生物膜(3)①.不矛盾②.病毒寄生于活细胞中,本质上还是依赖细胞结构进行生命活动。

【解析】【分析】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存。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问1详解】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③核糖体,抗体特定的空间结构与组成它的氨基酸分子的数量、种类以及排列顺序有关。【小问2详解】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未成熟的抗体从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后以⑥囊泡的形式运到细胞膜,抗体是大分子物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细胞呼吸的场所是⑤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小问3详解】甲流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寄生生物,其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和场所,故需要依赖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这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观点不矛盾。22.图1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a~g为物质,①~⑤为反应过程,物质转化用实线表示,能量转化用虚线表示)。图2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1)图1中,a物质代表光合色素,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膜(填结构名称)上。光合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在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加入的提取液是________________。(2)图1中,c物质是_____________,当光照突然减弱时,短时间内C3和5分别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图2中,A点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植物缺镁时,A点向_____________移动。(4)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甲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甲乙两种植物,更适合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5)若甲植物一天中在C点的光照强度下生长12h,在黑暗下生长12h,一昼夜后,甲植物每平方米释放O2的量为_____________。【答案】(1)①.类囊体②.红光和蓝紫光③.95%乙醇(无水乙醇)(2)①.ATP②.增加、减少(3)①.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胶②.右(4)①.光照强度②.乙(5)192mg【解析】【分析】分析图1:a为光合色素,b为氧气,c为ATP,d为ADP,e为NADPH,f为NADP+,g为二氧化碳。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②表示ATP合成,③表示水的光解,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⑤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⑥表示糖类的生成。分析图2:A点表示植物甲的光补偿点,B点表示植物乙的光饱和点,C点为植物甲的光饱和点。【小问1详解】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由于光合色素是脂溶性有机物,常用95%乙醇(无水乙醇)提取。【小问2详解】图1中,c物质是ATP,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当光照减弱时,光反应产物减少,C3的还原变慢,C3的生成影响滞后,因此C3的含量短时间内增加;由于光反应产物减少,C5的再生减弱,而C5的消耗不变(影响滞后),因此C5的含量减少。【小问3详解】光照强度为A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胶;当植物缺镁时,光合条件变差,因此应增强对光的利用,来弥补缺镁造成的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故A点右移。【小问4详解】当光照强度为B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甲的光合速率增强,因此B点时限制甲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乙的光饱和点更低,需要的光照强度更弱,甲乙两种植物,更适合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是乙。【小问5详解】若甲植物一天中在C点的光照强度下生长12h,CO2吸收速率为26(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在黑暗下生长12h(呼吸速率为4),一昼夜后,甲植物吸收的CO2为26×124×12=264mg,1mol的CO2的分子质量为44g,因此摩尔数为264÷44=6mmol,甲植物每平方米释放O2的量为6mmol,1mol的氧气为32g,因此6mmol氧气为6×32=192mg。【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能结合题意准确作答。23.某动物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下图分别为雌性动物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回答:(1)细胞A的名称是_________,处于减数第_________次分裂。(2)细胞C中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_个核DNA,_________个四分体,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_________。一个C细胞最终能形成_________个成熟生殖细胞。(3)曲线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_________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MI)完成后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MII)时着丝粒分裂,_________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4)正常情况下,细胞B中是否含有等位基因:_________。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图中相关的同源染色体上。则细胞C的基因型为_________(不考虑变异)。【答案】(1)①.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②.二(2)①.2②.8③.2④.3~4⑤.1(3)①.DNA复制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染色单体(4)①.否②.AAaaBBb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是:DNA复制→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着丝粒分离→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细胞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而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子细胞,所以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B既无姐妹染色单体,也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细胞C既有姐妹染色单体又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A、B、C对应曲线中的区段分别是4~5、5~6、3~4。【小问1详解】细胞A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动物是雌性动物,细胞A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小问2详解】细胞C既有姐妹染色单体又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个核DNA,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1四分体,因此具有2个四分体,其对应的曲线是3~4阶段,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裂后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最终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小问3详解】曲线23是间期DNA的复制导致DNA增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分别到两个子细胞,导致每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裂,染色体加倍。【小问4详解】细胞B无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等位基因一般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细胞B中不含有等位基因。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图中相关的同源染色体上,则细胞C由于经过间期DNA复制,DNA加倍,其基因型为AAaaBBbb。24.在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许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且大多具有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以T2噬菌体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噬菌体是一种___________(填生物类型),其由___________(填物质)组成。(2)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等量T2噬菌体,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保温适当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