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解析版)_第1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解析版)_第2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解析版)_第3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解析版)_第4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赏析词句-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03理解赏析词句【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词语理解赏析。①“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②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希望的种子”的内涵。③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④请学着“xx”的批注,给这里的“xx”写批注。2.句子理解赏析。①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③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④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赏析下列语句,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⑤请结合语境,将文章第⑨段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并对这个比喻句进行简要赏析。二、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赏析。(1)词语理解。分析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明确词语本义,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具体的语境义、临时义,注意把握词语的修辞义、双关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义里可能隐含的情感倾向)。(2)词语赏析。①含义上: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②修辞上: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具体分析修辞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③词性上:判断词性,分析词语所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人物品质、表达的情感。动词、形容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鲜明生动;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叠词:使句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2.句子理解赏析。(1)句子理解。①定位信息范围。总领句:从下文寻找相关信息。过渡句:从上下文寻找相关信息。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②分析。原因——解释句子这么说的原因。写作手法——从描写、修辞等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将生动或夸大的内容还原为朴实的说法。关键词语——找出关键词语,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中心思想——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③总结。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句子的情感。(2)句子赏析。①审读题干,明确题干是否给出对应赏析角度。②分角度把握句子语言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分析具体手法,并结合语境分析作用。表达方式——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句式特点——常见句式: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长句、短句、整句等。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利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其在句中的表达效果。③把握情感。结合文章主旨,准确把握句子所表达的情感。附:常考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拟人:赋予……以人的意志/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的情感。夸张: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排比:有力地表现了……的特点。反复:突出表现……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对偶:突出表现了……的特点,强调了……的情感。反问: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设问: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三、答题举例。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梁衡《壶口瀑布》“挤”“撞”“推”“搡”“呼”“拥”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将“撞”的情态写得细致生动。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3.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这段话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闰土生活的贫困,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3分)母亲的鼾歌从维熙①母亲的鼾歌,对于儿子来说,仍然是一支催眠曲。在我的记忆里,她的鼾声也是生活的“晴雨表”。②我四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开始了女人最不幸的生活。我没有看见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那时,外面的风正摇晃着冀东平原上的小屋,树梢像童话中的怪老人,发出尖锐而又凄厉的声响,我却在母亲古老的童谣中闭上了眼睛,到童年的梦境中去遨游。③我十几岁时到北京求学。为了交付学费,母亲远离家乡到我学校附近的一家富户当保姆。当我坐在课堂里学习的时候,我的母亲,正汗流浃背地洗着一件件脏衣裳。母亲做梦也想不到,她用汗水供养的儿子,因为在代数课上常常偷看小说,而成为寥寥几个留级学生中的一个。④她没有为此垂泪,也没有过多地责备我,一如既往地洗衣、做饭、刷碗、扫地……独自一人,支撑着苦难的重压,在命运的匆匆小路上,默默地走着她无尽的长途。常常是我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小说,她就睡着了。清楚记得,那时的母亲,从不打鼾。那一年,因为生活的变故,我寄住在通县的叔叔家,母亲只能独自返回故里了。⑤十六岁的我,在一个飘着零星小雪的冬晨,送她到十字街头。她用手抚去飘落在我头上的雪花:“你要好好用功,像你爸爸那样。”“嗯。”听着母亲的嘱咐,我默默地垂下头来。⑥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⑦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从这天起,我开始发奋地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1950年秋天,我到北京师范学校报到后,马上给她寄了一封信。第一个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回故乡去探望母亲。⑧夜深人静时,我和分别两年多的母亲躺在热炕上,说着母子连心的话儿:“妈妈,我让您受苦了。”⑨母亲则笑道:“没有又留级吧?”显然,我那年留级的事情,给她心灵上留下了伤疤。⑩“不但没留级,我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呢。”我拿出刊登我处女作的报纸,递给她。她小心地接过来,把油灯挑得亮了一些,从炕上半翘起身子,激动而神往地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铅字。⑪“妈妈,您把报纸拿倒了。”⑫她也笑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欣慰的微笑。从心底漾起的笑容,浮上了嘴角眉梢。⑬她是带着微笑睡去的。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充满了()之感。在静夜里,听见她轻轻的鼾声,我无声地哭了……⑭我毕业后到北京日报社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进北京。她几乎夜夜都发出微微的鼾声。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似乎只有听到母亲的鼾声,我才能睡得更踏实,连梦境也仿佛随着她的鼾歌,变得更为绚丽。⑮可惜,此后多年,我再难以听到母亲的鼾声了。当时,我和妻子被迫踏上了风雪凄迷的漫漫驿路,家里只剩下她和我那个刚出生的儿子。她的苦难重新开始,像孑(jié)然一身抚养我时一样,抚养着她的孙子。⑯我偶然得以回来探亲,和母亲、儿子躺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床板上。夜间醒来,常常发觉,母亲在睁着眼睛望着我。⑰“妈妈,您怎么还没睡?”⑱“我都睡了一觉了。”她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⒆当我再次醒来,在月光下扭头打量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时,她还在睁着酸涩的眼睛。我心里清楚,在我背向她的时候,她那双枯干无神的眼睛,一定在凝视儿子黑发中间钻出来的白发,一根、两根……⑳我的确无法计数,一个历经苦难的普通中国女性,她躯体内究竟蕴藏着多少力量。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刊载于2022.2,有删改)1.阅读文章第②-⑮段,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4分)时间“我”与母亲的经历“我”的情感儿时听着母亲的摇篮曲,在童年的梦境中遨游充满安全感少年读书时①羞愧母亲返回故里,“我”寄住在叔叔家②“我”发奋学习,考上北京师范学校喜悦③心疼、自责毕业工作后接母亲进城,听着母亲的鼾声入睡④“我”和妻子被迫离家,母亲独自抚养“我”的儿子牵挂【参考答案】①母亲给人做保姆,“我”却因在课堂上看小说被留级②不舍③“我”寒假回家,向母亲分享“我”的作品④踏实(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①空结合“少年读书时”和“羞愧”的情感可定位到第③段,根据“为了交付学费,母亲远离家乡到我学校附近的一家富户当保姆······而成为寥寥几个留级学生中的一个”进行概括;②空结合“母亲返回故里,‘我’寄住在叔叔家”可定位到第⑤⑥段,根据“听着母亲的嘱咐,我默默地垂下头来”等进行概括;③空根据“‘我’发奋学习,考上北京师范学校”的情节及“无声地哭了”的情感可定位到第⑧-⑬段进行概括;④空根据“接母亲进城,听着母亲的鼾声入睡”可定位到第⑭段,结合“似乎只有听到母亲的鼾声,我才能睡得更踏实”概括即可。★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与“我”分别时的不舍与牵挂,以及对“我”和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刻画出母亲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答出“动作”“语言”各1分,分析2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作答本题,首先结合关键字词判断所给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句子及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从“抹去”和“系上”两个动词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从母亲叮嘱的话可以看出是语言描写。母亲的两个动作饱含着对“我”的不舍和即将分别的无尽牵挂;从母亲的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在安慰和鼓励她自己,也是在安慰和鞭策“我”要对前路充满信心。★3.第⑦段写“我”“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这里的“重量”有何含义?(4分)【参考答案】“重量”既指母亲陪伴在“我”身边的那份厚重的爱,也指“我”一直未曾发现的那份无私奉献的温情。(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作答本题,首先明确词语本义,即“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质量”,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根据“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可知,母亲的“重量”是在“我”第一次将要离开她时感受到的,在这之前,母亲为撑起这个家而每日奔波操劳,但“我”却视而不见,这份厚重的爱与温情,直到母亲即将和“我”分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它的“重量”。4.文章结尾写母亲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普通中国女性”,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任劳任怨,坚韧顽强、勇于面对生活苦难,给予“我”无尽的爱的伟大女性。(答出“任劳任怨”“坚韧顽强”“给予爱”各1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作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母亲”的言行分析作答。“我”四岁丧父,母亲带着“我”开始了极为艰难的生活,为了给“我”交学费去做保姆,“支撑着苦难的重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却没有好好学习导致留级。即便如此,母亲始终相信并鼓励“我”,从中能够看出母亲的坚韧顽强、勇于直面苦难的精神,同时也能体会到母亲给予“我”的无尽的爱。★5.文中两次出现“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这样表述有何用意?请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这句话表现出母亲在生活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顽强与坚韧,以及当“我”荒废学业被留级时,母亲对“我”的宽容和无尽的爱;重复的表述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使文章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分析内容2分,作用2分)【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两次出现”“有何用意”和所给句子,明确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作答本题,需要先找出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进行分析。第一次出现是在文章第②段,第二次出现是在文章结尾。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我”四岁丧父,母亲带着“我”开始了极为艰难的生活,为了给“我”付学费去做保姆,而“我”却没有好好学习导致留级。在这样的境遇下,“我”始终没有看过她掉眼泪,这足以说明母亲的坚韧和顽强;同样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依旧给“我”温暖的关爱,不曾改变。两次出现这句话,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点明文章的主旨,两段内容一前一后,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6.如果要在文章第⑬3段中的括号内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词?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充满了()之感。【参考答案】示例:酸楚。“我”给母亲带来喜讯,看到了母亲欣慰的笑容,“我”的内心感到开心、激动,同时也因母亲的辛苦和自己之前的不懂事而感到心疼、愧疚和自责,种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故而感到酸楚。(补写1分,理由3分)【解析】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补充”“理由”和所给句子,明确本题考查揣摩文中人物心理/情感。作答本题,需要定位到文章相关段落,结合前后文内容理解其情感。根据题干定位至第⑬段,由此细读前后文,结合“她小心地接过来……激动而神往地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铅字”“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欣慰的微笑”等可知,母亲看到“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非常高兴,“我”也因此感到开心;结合“说着母子连心的话儿:‘妈妈,我让您受苦了’”“我那年留级的事情,给她心灵上留下了伤疤”“特别是在静夜里,听见她轻轻的鼾声,我无声地哭了”等可知,“我”为之前留级的事感到自责,也为母亲的辛劳感到心疼,此时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非常矛盾和复杂。据此写出词语“酸楚”即可。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雨中王玉昆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②看来,和我一样悲惨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热气的早餐大块朵颐着。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临时披在身上的。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已把垃圾清理完毕。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了一声:“爸爸!”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已经剥过壳了。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旋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这雨中的父子深情,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我想,我也已找到了落泪的真正原因。⑩上车的时候,我深情地冲着这对父子,这对教会我道理的“老师”挥了挥手。他们看着我,我们都笑了。(摘自《做人与处世》)7.本文交代“我”不得不在雨天去等公交车的原因,再叙述在车站候车时看到等车的人们对清洁工的和清洁工父子两个场景,由此,“我”感悟到。(4分)【参考答案】鄙夷(或鄙视、躲避、躲开)情深(或相互关爱、互相照顾、互相体贴、关心)不论身份尊卑,唯有纯真的感情,才会让我们生活的世界纯洁无瑕(抄写“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也给分)8.文中第⑤段写到“我也忍不住笑了”,第⑩段又写到“我们都笑了”。谈谈你对“我”先后两次笑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第一次“笑”是“我”看到、听到清洁工父子俩的行为、语言,感到好玩而笑;第二次“笑”是“我”感悟到他们的真情,获得人生启示而会心地笑。★9.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作简要赏析。(4分)句子:赏析:【参考答案】示例:句子: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也可以从④⑤⑥段里找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细节)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小男孩在雨中给父亲送雨具和早餐而忘我的情态,表现出小男孩对父亲的关爱。10.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标题“雨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代了文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1.文中第⑧段写道:“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旋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会被世俗的偏见和各种各样的情感,特别是一些负面的情感困扰、纠缠,使自己失去辨别好坏、是非、真假的能力,而忽略了像这对清洁工父子之间的生活中最纯真的情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要学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出纯真的感情,特别要珍惜美好的亲情,学会平等待人,不把人分高低贵贱,学会从品质高低、心灵纯净与否去评价人。三、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怀念解老师叶瑞刚①在我读书的十多年间,诸多园丁为我浇水施肥,使我茁壮成长。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解老师,他虽然离世近20年了,但我对他的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②1977年,我从小学毕业,搭上推荐入学的末班车,进入新店附中初五班。班主任叫解恒章,中等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两眼深邃,面容慈祥,和蔼可亲。③开学第一天,解老师组织摸底测试。45名学生,5人及格,10分以下的有十多人。他皱起了眉头,严肃地说:“同学们,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进西南边陲,推荐上学的年代已经结束,要想走出大山,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惟有努力读书,别无捷径……”④但在两年间,既要学习初中课程,又要把丢失的小学知识学回来,谈何容易?我还记得解老师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写一手好字,如同穿了一件漂亮外衣,别人看了舒服,还能增加卷面分数。多读多背,脑里有东西,不愁写不出文章。”我们的教室是只有一层楼的土墙瓦房,晴天灰大,雨天漏雨,冬天寒冷。环境简陋尚可克服,最难克服的是缺教材。全班只有5套教材,每组1套,9人1组。为解决教材难题,解老师发动学生抄写教材。他说,抄写课文,既可以提前预习内容,又是练字的最好战场。可是,抄课文需要软抄本。故乡贫穷落后,物资匮乏,学生均来自山区,连玉米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软抄本。⑤下午放学后,解老师带着我们到山上、地埂边割青草,晒干后按每公斤1毛钱的价格卖给大队畜牧场。割了几天,卖得二十多元的班费,解老师掰着指头一算,每人可买5本软抄本。大队供销社没有软抄本卖,如果到县城买,须走20公里的山路到西泽,再坐班车进城,来回至少两天时间。为了省钱,解老师决定到鲁纳供销社买。鲁纳距学校直线距离不过五六公里,晴天肉眼可见,但走起来便觉太远了。⑥一个星期六的早上,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解老师带着我和4名男生,每人衣服兜里装几个烧洋芋,从学校出发,迎着阳光,走出新店海坝,沿着陡峭的便道,下到沟底。涛涛牛栏江挡住了我们的步伐。当时江上没有桥,过江必须坐船。我们走到渡口,一条木船用绳拴在一根固定的铁杆上。船夫是位中年男子,戴着笠帽,跷着二郎腿,淡然地看着我们。“师傅,请送我们过江。”解老师上前搭话。“坐船过江,1人1角。”“能不能少点?”同学讨价。船夫半天才闷出一句:“坐船付钱,天经地义。”但当他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后,感动了,阴沉的脸上露出笑容,大声说:“上船,让我做一次‘雷锋’。”过了江,我们手脚并用,把几乎垂直形的大山踩在脚下,走进鲁纳供销社,太阳开始偏西。傍晚,我们满载而归,月亮已从学校后山露出脸来。⑦时间飞快地旋转到初二下学期。同学们都喜欢上解老师的课。他教语文、历史、化学3门课,同学们成绩进步明显。但数学、物理成绩还是上不来,学生偏科严重。解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借来数学、物理课本,现学现教,利用晚自习补习。解老师补习数学、物理,把深奥抽象的定律公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同学们的数学、物理成绩得到提升。⑧中考前夕,解老师请在昆明教书的同学寄来复习资料,从县城买来蜡纸,借来油印机,一张一张地滚,晾干后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反复讲解,组织模拟测试,不断地帮我们查短补弱。⑨辛勤地耕耘,结出了硕果。中考结束不久,传来喜讯:新店附中初五班考取中专1人,高中10人,名列公社第一,录取率为24%,远远超过全县平均5%的录取率。解老师被地区、县、公社评为“先进班主任”。后来,他调到西泽中心学校,再后来,调到宣威师范学校,在讲师岗位上离休。2004年与世长辞。⑩今天,每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印,跳上报刊,我就会想起解老师。他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的谆谆教诲仿佛就在昨天,使我受益终生。(刊载于2022.3.17,有删改)12.解老师被地区、县、公社评为“先进班主任”。请结合全文,补全下面空白。(4分)【参考答案】①鼓励学生努力读书、练字,发动学生抄写教材②放学后带领学生割青草卖钱做班费③带学生徒步到鲁纳供销社买软抄本④给学生补习其他学科,印资料、组织模拟测试,帮助所带班级的学生中考取得优秀成绩(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全文内容概括。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找出相关事件按类型总结归纳即可。细读文章可知,第③段写解老师用严肃的语言鼓励学生努力读书;第④段写解老师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就教导学生要写好字,多读多背,教材严重不足时发动学生抄写教材;第⑤段写下午放学后,解老师带着学生割青草,晒干后卖给大队畜牧场,所得钱用作班费;第⑥段写解老师周六早上带领几个学生徒步到鲁纳供销社去买软抄本,傍晚方归;第⑦段写他发现学生的数学、物理成绩不好,偏科严重,便借来课本,现学现教,利用晚自习补习,同学们的数学、物理成绩得到提升;第⑧段写中考前夕,解老师借来油印机,印刷复习资料,人手一份,反复讲解,组织模拟测试,不断查短补弱;第⑨段写解老师所带学生中考成绩名列公社第一,录取率远远超过全县平均值。据此将事件分类整合概括即可。★1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运用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解老师对学生成绩的忧虑和希望学生努力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心理。(描写方法1分,作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题干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细读句子可知,“皱眉”“严肃”属于神态描写,写出了解老师对学生成绩的忧虑;而他意味深长的话语属于语言描写,表达出解老师希望学生通过努力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心理。14.第⑥段中船夫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船夫的态度变化有何用意?(4分)【参考答案】船夫由原来坚持原价收费的淡然到被感动后学做“雷锋”不收费的热心。写船夫的态度变化,侧面烘托出解老师带领学生徒步去买软抄本的行为的可贵,令人敬佩。(答出变化2分,答出作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作答本题,结合第⑥段中“船夫是位中年男子,戴着笠帽,跷着二郎腿,淡然地看着我们”“但当他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后,感动了,阴沉的脸上露出笑容,大声说:‘上船,让我做一次“雷锋”。’”等句概括船夫的态度变化。这一转变是因为被解老师的行为所感动,表现出解老师带领学生徒步去买软抄本的行为的可贵,侧面烘托出解老师的光辉形象。★15.请赏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一张一张”强调了解老师油印复习资料的认真和艰辛;“反复”强调了解老师讲解资料的负责。这两个词语突出了解老师恪尽职守、为提高学生成绩呕心沥血的形象。(词语分析各1分,答出形象1分)【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作答本题,要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具体分析两个词语强调了什么内容,由此总结突显了解老师怎样的形象特点。“一张一张”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