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震”不慌+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_第1页
临“震”不慌+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_第2页
临“震”不慌+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_第3页
临“震”不慌+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_第4页
临“震”不慌+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原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震”不慌,守护生命安全——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2024年4月6日18时47分在中国台湾(北纬24.01度,东经121.65度)发生4.5级左右地震。✸2024年4月6日10时29分在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北纬27.01度,东经103.49度)发生4.7级左右地震。✸2024年4月6日11时12分在四川绵阳市江油市(北纬32.23度,东经104.96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2024年4月4日11时16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北纬37.70度,东经142.10度)发生的6.2级地震,最大震感为震度4,震源深度为30千米。✸北京时间2024年4月5日19时3分在马里亚纳群岛(北纬19.17度,东经145.71度)发生6.8级左右地震。地震频发,我们该具备哪些自救常识?目录一、地震基本知识概述二、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三、校园建筑安全与避难场所选择四、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01地震基本知识概述地球自然现象的一种,指的是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即地壳某个部位的岩石在内、外应力作用下突然释放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定义地震定义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突然断裂和滑动造成的。这种断裂通常发生在地壳的板块边界附近,因为这里的应力积累到足够大的程度,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当岩石断裂时,储存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这些波会传播到地球表面引起地面震动。地震成因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它们在地壳内部传播速度较快,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和S波。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体波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面波地震波传播方式地震强度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地震的破坏力也就越强。震级评定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多倍。地震强度与震级评定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这些地震带都是板块活动的边界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发生。全球地震分布我国位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我国地震分布全球及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之一。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0级,持续时间长达2分钟。该次地震造成了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被毁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人民币。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这场地震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援助。汶川大地震住房基础设施重建教育重建旅游业重建030201如今的汶川02地震前兆识别与预警地下水异常动物行为异常地光和地声气象异常常见地震前兆现象01020304例如井水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水质变浑浊等。如家禽不进窝、老鼠白天出洞等。地震前可能会有来自地下的光亮和声音。地震前可能出现闷热、暴雨等异常气象。全球和区域性的地震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提高了地震监测能力。地震监测网络预警技术研发预警信息发布地震预警技术不断发展,包括地震波速报、烈度速报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拓宽,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等。030201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时关注政府或地震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可能会通过电视、手机短消息等方式提醒。关注官方渠道了解预警信息中包含的地震时间、地点、震级等关键信息。理解预警内容接到预警信息后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如何正确接收并理解预警信息预警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根据所处环境和预警信息,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逃离建筑物、准备避难包等。及时关闭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危险源,如煤气、电源等。保持手机等通讯设备畅通,以便及时获取救援信息。在地震发生后,服从政府或救援部门的指挥和安排。紧急避险关闭危险源保持通讯畅通服从指挥03校园防震减灾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地震突发性强,从主震发生到结束一般也就几秒到十几秒,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你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在避震的行动上最贴切,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果断行动,科学避震,化险为夷。记住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应急避难场所是我们“生命的保护伞”,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广场和我们学校的操场等,同学们平时要记住这些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了解这些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从学校或家到应急避难场所最近的线路,以便地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和寻求帮助。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常记在教室、图书馆,要躲避在书桌旁边或下面,远离窗户,在礼堂、食堂、体育场馆内,躲避在排椅、桌椅、运动器具旁边或下面。在宿舍,躲在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床旁边或下面。在室外,要远离围墙、玻璃幕墙,远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和跌落的大型物件等。破坏性地震过程十分短暂,如果能坚持熬过这一两分钟,就有生存的希望。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避险方法1.地震时在室内,注意寻找躲避点◆首先要关闭电源、火源。寻找掩护,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学会利用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远离玻璃制品、可能坠落的物品。2.地震时在室外,远离建筑物◆地震时正好在室外,要注意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3.地震时在车上,靠边停车◆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靠边停车,留在车内。◆不要将车停在建筑物旁、大树旁、立交桥下、电线电缆下。◆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地震结束后,注意道路的破损情况小心前进。4.被困废墟时,尽力保存体力◆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安抚好周围人的情绪。◆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因为这样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了解防震知识可达性避难场所应易于到达,方便师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安全性避难场所应远离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等危险区域,确保安全。容纳能力避难场所应具备足够的容纳能力,满足校园内师生的避难需求。避难场所选择应急疏散通道应保持足够宽度,确保师生在疏散过程中不发生拥堵。通道宽度在通道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引导师生快速找到疏散方向。指示标识通道内应保持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确保疏散过程中的安全舒适。照明与通风校园内应急疏散通道规划急救药品与器材食品与饮用水保暖与卫生用品通讯与照明设备避难场所内应急物资准备准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以应对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准备相应的保暖和卫生用品,保障师生在避难场所的舒适度。储备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满足师生在避难场所的基本生活需求。配备通讯设备和照明工具,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联系并获得必要的信息支持。04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当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培养冷静应对的心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勇气和决断力。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教育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如“瞬间反应”、“躲避保护”等,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学习应对策略心理素质培养与应对策略0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宿舍整洁、不乱扔杂物等,以便在地震时减少因环境混乱而导致的意外伤害。01强化安全意识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02遵守纪律和规定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尤其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更要保持秩序和听从指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23教育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如寻找避难场所、保持呼吸畅通、止血包扎等。学习自救技能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互救技能,如搀扶、抬运伤员等。学习互救技能教育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求救方法,如使用哨子、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以便在被困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掌握求救方法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学校应制定详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