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校园欺凌,还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关注时事:河北邯郸初中生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于3月10日下午,3名嫌疑人将受害人王某某骗至废弃的蔬菜大棚后,转走其手机里的191元,并将其残忍杀害就地掩埋。案发后,3人若无其事的回到家,直到王某某家长发现不对劲报案搜查后,这件事才被曝光。据受害人亲属透露,3名嫌疑人手段极其残忍,王某某是被他们活活打死,被找到时已面目全非。受害人亲属还指出,掩埋王某某的蔬菜大棚距离主犯家仅仅几百米,他们是有预谋的作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认识,了解其严重性和危害。2.培养学生的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合作,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危害;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策略。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欺凌,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方案三、教学内容1.校园欺凌现象的定义、类型及表现形式。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的类型
1.身体欺凌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方式,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对他人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
网络欺凌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1)典型欺凌者通常表现为:①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②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③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④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2)被动欺凌者通常表现为:①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②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3)被欺凌者(受害者):①性格内向、害羞、怕事;②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③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④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⑤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⑥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校园欺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同时校园欺凌者实施欺凌同学的行为是一种主动攻击行为,是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1)家庭:①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②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2)学校:①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②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3)社会:①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②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③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4)司法:①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②法制教育缺失。③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2.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影响:包括受害者心理、生理健康及社交障碍等方面。校园欺凌的危害:(1)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影响及危害:①变得胆怯、畏缩、自卑、孤僻,严重者可能造成人格障碍。例如,可能会认为“不要得罪比我厉害的人,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②变得敏感猜疑、警惕,没有安全感。例如,可能会想“他们在看我,是不是在评论我?”③导致情绪抑郁,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降低。例如,产生“我的存在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的情绪。④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蹑手蹑脚。内心会认为“我必须这样做他们才会满意。”⑤学习困难,厌学逃学。因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不愿上学。(2)校园欺凌对欺凌者的影响及危害:①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②形成骄横跋扈、恃强凌弱等不良人格特点。多表现出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的倾向,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③形成暴力倾向。若欺凌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矫正,欺凌者在遭遇挫折和面临困境时往往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3)校园欺凌对旁观者的影响及危害:旁观者欺凌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群体,比如推动或引起效仿。旁观者容易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欺凌行为的频繁发生还会使学生群体中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3.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校园监管、建立求助渠道、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等。随着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定的不断普及,在家长、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欺凌”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但欺凌事件并未彻底杜绝。这个游荡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背后的“幽灵”如何辨别?由此造成的伤害如何赔偿?哪些主体对此负有责任?案例一:何为校园欺凌?【案情回顾】室友王某、肖某怀疑李某偷拿东西,二人搜查了李某的书包,但一无所获。此举虽未导致冲突,却使得李某与王某、肖某及其他室友关系不睦。事后,李某母亲彭某找到班主任反映情况,班主任调查了事情经过并给李某调换了宿舍。大约一周以后,李某丢失100元,怀疑系王某偷窃,为此与王某、肖某争吵。王某、肖某认为李某故意诬陷她们偷钱,争吵中互相推搡,后双方被人劝开,此后,李某与王某、肖某未再有任何交流。此事件过后约半年后,李某父母发现李某时而独自哭泣,李某称同学在背后说坏话,担心同学害她。后李某将王某、肖某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王某、肖某共同赔偿约16万元。【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涉事学生间发生的矛盾冲突尚达不到未成年人保护法所定义的欺凌行为,矛盾冲突尚在一般正常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不足以导致严重精神损害,故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法官解读】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实践中,“校园欺凌”行为的构成一般有五个要素:一是主体要素,校园欺凌的双方是学生,不包括老师或校外人员;二是主观因素,欺凌者主观上有蓄意或恶意心理,欺凌者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被欺凌者造成不利后果,而仍有意为之;三是欺凌地点,欺凌行为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还可能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四是行为方式,包括殴打身体、恐吓威胁、言语侮辱等一种行为或叠加的多种行为;五是损害后果,不论是身体伤害,还是财产损失、心理伤害,都属于欺凌造成的损害后果。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应当根据冲突的程度、发生原因等综合判断,如冲突并非持续发生、程度较轻,不存在蓄意或恶意攻击情形,不宜认定双方之间的冲突行为构成“校园欺凌”。案例二:校园欺凌要担责【案情回顾】张某与刘某、罗某、蔡某、毕某系同校同学。一日,张某与罗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冲突,双方相约超市门口见面。张某到超市门口后,发现罗某携刘某等候,刘某对张某进行殴打,并要求张某给罗某道歉。张某给罗某道歉后,刘某等放张某离开。几天后,张某在篮球场打球,刘某与蔡某再次殴打张某。几周后,张某在某书店读书,刘某让毕某带其去KTV陪唱,并强迫张某光着上身唱歌。后张某精神恍惚,被家人送往医院,经检查,发现张某患有重度抑郁症。张某将刘某、罗某、蔡某起诉到法院。【裁判结果】法院认为,根据各方陈述,能够证实张某被欺凌的事实。各被告多次实施欺凌行为与张某所患抑郁病情存在因果关系,与张某抑郁发作的病情恶化直接相关,各被告应对张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终判令各被告赔偿张某医疗费等各项费用,其中包含精神损害抚慰金。【法官解读】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的损害有人身伤害、财产损害和精神伤害三种类型,并且存在交叉重叠情形。对于人身伤害,欺凌者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对于财产损害,被欺凌者应当获得经济赔偿,对于欺凌造成的精神伤害,往往却难以抚平。具体裁判过程中,是否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欺凌者人身权益遭到侵犯,单纯的财产损害一般不会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二是被欺凌者产生严重精神损害的后果,对于“严重”的认定,需结合欺凌者的主观状态、欺凌方式、欺凌场合和被欺凌者的精神状态等具体情节加以判断;三是欺凌行为与精神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本案中,刘某、罗某、蔡某恃强凌弱,仗着人多势众,有人身伤害行为,也有强迫脱衣等侮辱行为,直接造成张某患上重度抑郁,刘某、罗某、蔡某等应当赔偿医疗费等花销,亦应当向张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案例三:学校应尽责履职【案情回顾】某中学十余名在校生结成小团体,张某系其中一员。张某怀疑同学孙某向老师举报其私藏手机,课间将孙某约至厕所进行威胁恐吓。孙某否认,张某告诉孙某:“这几天放学后路上小心点!”后张某联系团体其他成员,将孙某带到学校小树林对其殴打。孙某将相关情况告知老师,老师对实施殴打的成员进行了口头批评教育,为同学之间打架,未再进行处理。张某等以孙某告诉老师导致受批评为由将孙某带至校外,再次对孙某进行殴打,并威胁“如果再报告老师,我们就打断你的腿”。此次事件造成孙某多处软组织挫伤,孙某将张某等人及学校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各方承担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5万元。【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本案事件中张某等人在事件中的作用及某中学的过错程度,被告中学与其余被告应各承担对孙某损失50%的赔偿责任。本案事件系较为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最先只是张某等人在校园内对孙某实施欺凌行为,某中学对此并未及时发现并作出合理处置,其后欺凌行为发生虽在校园外,但系第一次欺凌的延续,某中学应当对孙某的损失进行赔偿。最终法院判令张某等人及某中学对孙某承担赔偿责任。【法官解读】学校是保护受欺凌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在校园欺凌事前预防措施上,要防患于未然,对有欺凌苗头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控制。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救治受欺凌者,对欺凌者作出处理决定。在事后处理上,学校可安排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员展开心理辅导,组织双方家长协调解决问题,化解彼此矛盾。本案中,学校在事前未察觉到学生中小团体的存在,未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发现欺凌事件后,未能对欺凌者给予恰当处置,也未能对被欺凌者给予必要的关注和保护,未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后续欺凌事件的发生,应当对孙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法官寄语】校园欺凌的背后反映的是未成年人看护管理责任的缺失,亟需吸取教训:一是家庭层面,加强教育与关爱。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父母应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信任,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让未成年人拥有健全的人格。二是学校层面,强化法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采取法治教育等多种措施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防范和识别,积极开设心理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旦发现存在欺凌行为,要果断采取措施,将伤害后果降到最低。三是社会层面,增进协同共治。校园欺凌的防范和治理,仅仅依靠家长和学校是不够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妇联等单位组织,以及每一名社会公众都应该贡献各自的力量,这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所在。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2.讨论:鼓励学生分享看法和经验,增强对校园欺凌的认识。3.展示: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校园欺凌的场景和应对方法。五、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模拟校园欺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欺凌和被欺凌的感受,学会如何应对欺凌。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每组提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并在班上进行展示。3.互动问答:设计有关校园欺凌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巩固知识。六、家长参与1.邀请家长参加班会,了解班会的主题和内容。2.向家长介绍校园欺凌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在校园中的安全问题。3.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校园欺凌问题,共同制定预防措施,促进家校合作。七、评估与反馈1.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评估班会的效果。2.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提高程度。3.根据评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汽车销售合同协议书样本简单
- 2025合同驱动的能源管理系统
- 2025客房销售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网络广告制作合同
- 2025混泥土浇筑合同
- 2025年婚礼摄影服务合同
- 2025建筑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合同之各类型详细划分
- 2025跨国技术合作合同(中英文对照)
- 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练习二》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长期购销合作协议书参考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警棍盾牌术基本动作
- 撰写课题申请书的五个关键(课堂PPT)
- 英语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 sq1魔方还原教程
- 电脑维修 电脑维修实例大全电子书
-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年产20万吨过磷酸钙生产工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