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及提高金融押运服务质量的探讨_第1页
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及提高金融押运服务质量的探讨_第2页
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及提高金融押运服务质量的探讨_第3页
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及提高金融押运服务质量的探讨_第4页
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及提高金融押运服务质量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题目: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英文题目:TheElementaryExplorationfortheReasonThattheOpenEthosoftheSuit-dressFormedintheTangDynasty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提交日期:教务处制

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原因初探(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教师:讲师)摘要中国女装自古以包裹严实而著称于世,而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敢于袒胸露乳的唐代女装。唐代妇女服饰在继承前代服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唐代尚美、开放、兼容的社会风尚的养分,形成了开放、美丽、富于融合其它民族特色的唐代妇女服饰。本文将从唐朝独特的社会心理、李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唐朝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女权意识的崛起方面来探寻这一历史时期妇女服饰开放风气形成的原因。关键词唐代女装开放原因TheElementaryExplorationfortheReasonThattheOpenEthosoftheSuit-dressFormedintheTangDynasty.(Class1Grade2004,ChineseDepartment,HuizhouUniversity:QiaoLiZhu)(Lecturer:JunMeiZhang)AbstractTheChinesesuit-dressistightwiththeparcelsincetheancienttimeanditisworld-famousfor,however,TheChinesesuit-dressoftheTangDynastydarestomakethewomanleavethechestuncoveredandrevealthebreast.Thesuit-dressoftheTangDynastyinheritthefinetraditionofformergenerationfordressonthebasis,andithasassimilatedthestillbeautiful,open,andcompatiblesocialfashioningredientintheTangDynasty,thatformstheopen,beautifulandimbuedwithmergingtheothernationalcharactersingsuit-dressintheTangDynasty.Thistextwillexplorethereasonthattheopenethosofthesuit-dressformedintheTangDynasty,withtheuniquesocialpsychologyintheTangDynasty,theinherentpeople'spsychologyoftheLi’sroyalty,thechangesofthesocialaestheticsentimentintheTangDynasty,theconsciousnessofgrowing-upwomen'srightrespect.KeywordsWomen'sclothingoftheTangDynastyOpenReason目录正文…………………………1唐代女装的特点………………………1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的原因………3唐朝独特的社会心理…………………3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4唐朝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6唐朝女权意识的崛起…………………7结语…………………………8致谢…………………………10参考文献……………………11在中国丰富多样的历代服饰中,唐代服饰为中国的服饰文化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唐代服饰尤其是妇女服饰独具特色、极为美丽。日本服饰史专家认为:“唐代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时候,制度具备,文化璨然。即如服装一项,周汉时所未能完备者,到唐代都更加完备。”①唐代服饰特别是妇女服饰在继承前代服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唐代尚美、开放、兼容的社会风尚的养分,形成了开放、美丽、富于融合其它民族特色的唐代妇女服饰。一唐代女装的特点原田淑人:《中国服装史研究》,转引自《百卷本中国全史》,卷原田淑人:《中国服装史研究》,转引自《百卷本中国全史》,卷10习俗卷,北京:人民出版社,89页。唐代妇女服饰可以分这么几种:

一种是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我们现在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一直覆到膝盖部,后来发展成了明代的背子。

随着发展,唐代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就发展成了背子或半臂。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有点类似今天的和服裙子。方片裙的样式显得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来并不能显出美丽来。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这种裙子的结构必须和人体的主体结构有机适应,所以是一种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

二就是到了中晚唐时期,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复古,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飘逸如仙的风格,服式越来越肥,这种风格定了型一直影响到后期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既宽松随体肥大,这自然在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柔和自然,无形无欲。中晚唐女装华丽大气,一般类似于礼服,她们里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内衣,在唐代和裙子结合形成了一体,它不系腰带,宽松自然。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很华丽,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有的达几余米,比如,有的袖阔4尺,裾曳地达到5尺。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广袖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

另外还有一种晚唐时期的礼服,多为宫廷命妇所着,称为钗钿礼服,是中晚唐女装向古代礼仪服饰的过渡的进一步证明,这种款式为礼服一层叠一层,层数繁多,厚重拖摆,穿起来很麻烦。首先穿上很多层广袖上衣,层层压叠着,然后在围上伟大拖地的厚重裙子,即著名的“唐裙”,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虽然繁琐,却给人稳重的感觉,赋有层次感。①①《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7册卷651-7478页②《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9册卷583-6761页伴随唐代艺术风格的转变,服饰风格也大致经历了初唐的清新明丽、盛唐的自由开放、中唐的绚丽多姿和晚唐的细腻精致等几个阶段的变化。另外还反映在妇女服饰上的变化,男装的盛行,袒露装的出现。这些服饰的变化出现在礼法森严的古代社会是蜚夷所思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广大妇女受礼教束缚,遵循的是“笑容不露齿,站不依门,行不露面”。唐代流行的女子装束是上襦下裙,襦的制式是短款,胸部袒露,下身穿着长裙。上衣下裙是自古就有的,但为什么穿到唐代女子身上就形成开放的风气呢?其开放性服饰在唐代又是如何表现呢?女装的袒露成为当时的流行时尚,被广泛地传播。方干《赠美人》诗:“粉胸半掩凝晴雪”①和温庭筠《女冠子》:“雪胸鸾镜里”②都是对这种穿着状态的描写。从江南和四川等地出土的南朝画像砖、石刻等可知袒露风气可向上追溯到南朝,当时女装露出较多的是脖颈和胸脯。中国的封建思想观念在当时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妇女一直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笑不露齿,站不依门,行不露面,一直被奉为妇女必须恪守的信条,出现袒胸装可见着装行为的大胆,袒露装的出现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躯体美,也从另一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而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风气的形成又是与唐人心态和社会心理变化息息相关的。二唐代女装开放风气形成的原因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唐代妇女服饰胡汉兼收、大胆时尚是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文化发达的产物,反映了唐人兼容并包、开放自信的社会心理,以及由此而迸发的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审美取向。1唐朝独特的社会心理

唐王朝是在中国经历了十六国至南北朝近三个世纪的大分裂、大动荡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之后,在隋代短暂统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胡汉民族之间的交融渗透早已突破了单一、因袭的传统格局,诸胡汉化与汉族胡化已成为现实;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将当时世界诸多文明形式引入唐朝,在积极吸收这些文明成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唐文明盛极一时;此外,自李唐王朝建立以来,高祖、太宗以儒学为主,高宗薄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则天则以佛教治国,玄宗时道教大炽等,形成了儒道佛三家并立的文化新格局,其它宗教如景教、摩尼教等也纷纷在唐朝找到了适宜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样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正是胡族习俗、异国文明、宗教文化与隋唐本土传统相互交流影响,造就了唐人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独特的社会心理,使人民自我认同感加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家敢于冲破陈旧观念,勇于接受新鲜事物。①②《旧唐书》上海书店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42页

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和信仰的自由,旧礼教的大崩溃又使唐代妇女,能够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使其获得比任何封建时代女性都要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她们洋溢着艺术的激情,对自己的着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这一点突出反映在首服的演变中,即初行羃蘺,复行帷帽,再兴胡帽等。《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至颈,渐为浅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则天之后,帷帽大行,羃蘺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羃蘺之制。”①此后胡风盛行,妇女皆着胡服胡帽,帷帽之制又湮没不彰。史称,“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②所谓胡帽,实即西域地区的浑脱帽,一般多用较厚的锦缎制成,也有用“乌羊毛”制成的,帽子的顶部略成尖形,周身织有花纹,有的还镶嵌各种珠宝。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安史之乱后胡风减弱,又回归汉装传统,一些贵族女性骑马出行,使用一片纱网于额间为饰,整个面庞也基本坦露于外,名曰“透额罗”。陈寅恪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5页

从全身披覆的羃蘺,发展到渐为浅露的帷帽,后至靓妆露面的胡帽、透额罗,这是女性服装史上的伟大进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一直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所谓“笑不得露齿”,“行不得动裙”,“站不得依门”,“出门不得露面”等等都被奉为妇女必须恪守的清规戒律,唐代女性为了摆脱这种羁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逐渐摆脱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看清了自己本来真实而美丽的脸庞,这是一次人之本性,即表现个体的存在,与礼教的抗争,是在开化的社会意识和人本的自我表现二者兼备基础上产生的卓越成果,同时,这种独特着装现象也只有在唐代这个特定的时代才会产生,是典型的时代产物。经济的繁荣,纺织印染工艺的发达,为唐代女装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更主要的是自南北朝至隋代一直在进行着的民族大融合所形成的多种文化共存的现实,是大唐帝国不同于此前任何一个朝代的基本国情。在唐朝以前的漫长历史中,尽管都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发展,却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的服装发展水平能与唐代匹敌,服装毕竟是一种文化现象,脱离不了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又绝不能仅仅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翻版,说到底还是要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唐代多种民族交融、多样文明渗透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这种多元文化结构对社会心理、价值取向和审美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不但给当时的女性构思、设计各种服装提供着文化依据,同时也对唐代女装形成独特风格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2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

唐皇室祖先起自西垂,具有浓厚的胡族血统,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指出:“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孤独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胡族血胤,世所共知。”①

天生的异族血统和固有的胡人心态使李唐皇室对所谓的“华夷之辨”相对淡薄,而对胡族习俗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为这会唤起他们对以往关中陇上一带的豪强劲旅那带有边塞烽火和大漠风沙气息的刚强、剽悍之中不无粗豪、朴野味道的勇武雄壮的精神气质的美好回忆,其中统治者对胡舞的垂青是胡服流行的直接原因。唐太宗、玄宗等均喜胡舞,柘枝舞、胡旋舞最为盛行,它们本是西域胡人的乐舞,后来不仅乐曲舞姿传入中原,而且各国经常向唐廷进贡会跳此舞的女艺人,表演时舞人须戴一种虚顶的“织成蕃帽”①②《旧唐书》上海书店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42页陈寅恪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5页 ②《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5册卷446-5416、5418页有着悠久服饰文明的中原地区,在经历了先秦服饰礼仪的规范,两汉文化的熏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个性解放意味的发展之后,为什么非但没有对这些不见经传的异域服饰加以排斥,反而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除了统治者的认可之外,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女装讲究政治等级和社会礼仪,摒弃服装原有的实用、审美功能相比,胡服没有森严的等级性和政治性,装饰自由方便,穿着舒适且男女混穿,它不仅形式独特新颖,而且相对比较贴身,有利于突出女性身体各部分的曲线,因而具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这种有些逆反味道的服装选择倾向,一方面是南北朝以来多种民族文化交融与流变,唐代社会明显保持了西北少数民族那带有尚武精神和崇尚人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唐代女性渴望摆脱封建礼教禁锢与束缚,回归女性本真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历代统治阶级依据一套礼制来实行对社会的管理,装饰于人体表面的重要生活必需品服饰,就成为表示身分,区别等级的标志,最早的《周礼•天官》初步规定了后妃命妇的服饰制度,等级森严且不可逾越,此后历朝不断完善。到了唐朝,由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孕育了唐人开明通达的观念,频繁的中外交流、胡汉融合拓展了女性的视野,因而使风气为之转变。女性着装虽然仍有传统礼制的含义,但用以美化和装饰的目的却在相当程度上超过了前者,妇女服装并不完全遵循制度,“既不在公庭,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好所尚”①,外在的着装成为女性追求自然天性的载体。

3唐朝社会审美情趣的变化①上海书店编《旧唐书·志第二十五·舆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42页②《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7册卷651-7478页③《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9册卷583-6761页

唐之前世人对女性纤丽含蓄之美有良好的评价,而唐人对人体自身的欣赏,更注重于写实,在纤细中包含饱满,从而使女性的曲线美突出了健康开放的特色,这种勇于发现和直言不讳地表现生活中一切美妙之处的胆略,使对女性美的欣赏成为流行于宫廷市井的风尚,由初唐稍嫌清秀的仕女到盛唐俏丽的女郎至中唐丰满甚至略显臃肿的贵妇,以丰满为美以开放为尚,成为唐人审美的特征,而唐代世俗地主阶级和市民阶层在审美情趣上的不谋而合,使从盛唐开始把女性以胖为美的欣赏推到极致,绘画中出现了大量这种肉感十足的妇女形象。

对丰腴肥美体态的欣赏,促使妇女服装在潇洒的胡服之外,充分吸收初唐窄袖襦裙的特点产生了新式服装:大袖袒胸裙,它由大袖衫和高束腰的裙子组成,为袒胸贯头式,领子开得很底,不著内衣,胸乳半露于外,同时为了充分突出美丽丰腴的曲线,女性往往以轻纱为裙质地,其上绣团花,露肩裸背,从披纱中透出细腻的肌肤。男性对这种服装是肯定的、欣赏的,纷纷加以赞美,如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②;温庭筠《女冠子》:“雪胸鸾镜里”③等等,唐人在壁画、陶俑、雕塑中也把这种装束保存下来传之后世,穿过悠远的历史时空,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女性高贵典雅的美。

“①上海书店编《旧唐书·志第二十五·舆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542页②《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7册卷651-7478页③《全唐詩》,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版,第19册卷583-6761页①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五行志一》,北京:中华书局,2003-07,志第二十四·五行一,第3页②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李石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07,2页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极为罕见的,《礼记·内则》早就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女子著男装被视为不守妇道,视为妖服,而唐代正是在女权意识崛起的特殊情况下才产生了如此开放的着装方式,反过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与兼容。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思想文化的异常活跃,长期的外来文化与本土习俗的水乳交融产生共同的认同感,李唐皇室开明的治国方式等等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大唐文化,唐代的开放说到底是人的开放,是适宜的社会环境使人的自由创造天性得以充分释放的必然结果。唐代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生活在社会风气如此开化的环境中,因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生存权利,她们虽然仍然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之中,虽然父母还抱有“生儿弄璋,生女弄瓦”的传统观念,虽然她们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政治活动)还并不是太多,但的确获得了许多接触公众的机会,她们不但可以参加各种民俗节日如上元节、端午节、七夕节,还可以在平时参加种种娱乐活动,如《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记载:“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①长期大量地与外界接触,塑造了唐代女性开放、刚强的性格,激发了她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女权意识的氛围,其外在表现即是女著男装现象的出现,女性以服装——人类的第二皮肤作为与男权社会相抗衡的有力武器,以此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想,以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因而女著男装宛如一枝出园的红杏,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使整个唐代也为之鲜活起来了。

结语①①《开元天宝遗事》(丛书集成初编)卷下,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9页中国一直被喻为“礼仪之邦”、“衣冠之乡”,服饰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服饰的功能从最初的遮羞驱寒保暖发展到作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标志,再发展到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服饰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更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社会风尚。因此,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风气,能成为中国史上女子服装中的一道亮丽色彩,是与唐代统治者的开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正是唐人这开阔的胸襟,缔造了大唐瑰丽的文化,成就了唐代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唐代妇女服饰丰富多彩,融合了异族服饰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宛如一枝出园的红杏,使整个唐代鲜活起来。唐代服饰用料华美、装饰精致、色彩明艳,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瑰宝。唐代女装坦露肌肤的时尚流传了很多年,在我国传统服饰中,符合礼仪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服饰是发展的主流,主导了数千年的服饰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唐代服饰的开放与大胆,从不合乎礼与理,发展到虽不合礼但能融于理直至礼与理都能接受,这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礼教和伦理道德观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与突破。致谢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历时数月。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导师张君梅老师。张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对论文的选题较为陌生,论文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错误,但是张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错误。除了敬佩张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同时,也要感谢杨林夕老师,在我论文选题时给予我宝贵的意见和悉心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在此我谨向张君梅老师和杨林夕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参考文献:段塔丽著.《唐代妇女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5年7月版.王明居著.《唐代美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华梅著,《服饰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包铭新、李甍著,《暴露还是遮盖?:中西服饰的当代解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7月版沈从文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7月版邓启耀著,《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年7月版汪维玲、王定祥著,《中国古代妇女化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古代服饰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版提高金融押运服务质量的探讨(工商银行顺义支行)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押运服务形式、内容、方式及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提高服务质量对保安押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关键词:金融押运服务质量企业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算深入的今天,社会治安形势仍然很严峻,各类抢劫案件逐年上升,尤其是金融抢劫案件,不但造成人员伤亡和资金损失,而且社会影响恶劣。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原始镖局形式出现提供服务的运钞押运队伍由此产生,并有繁衍和发展为多家同业竞争之势。怎样在如此市场激烈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竞争生存之根本。就此话题笔者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同仁共同探讨。笔者认为,服务是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是以实物形式,而是以提供服务的形式、满足他人需求的特殊活动。服务质量一般指服务业也其他公用事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好坏程度。包括服务态度、服务项目、服务时间、供应方法、网点设置、手续制度、经营品种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就应该将普通的服务,注入一定科技含量,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服务,从而产生比竞争者获得更多的利益—绩效差异。因此,树立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是金融押运竞争者的生存之本。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是包含技术含量,融职业道德、经营管理、业务技能、情感交流为一体的科学规范的一种形式。服务竞争也从初级阶段的热情微笑浅层次服务,发展为情感型、知识型、科技型、智能型、技术型的深层次服务。雷同的行业服务模式,不能对客户产生吸引力,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服务,必将产生独具特色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服务增强创新意识,对服务内涵要有新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微笑服务上。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革,新的社会金融押运机构不断诞生,独家经营押运业务必将成为过去,同业间竞争业务会愈演愈烈。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服务十分重要。金融押运公司这个特殊企业的生存必须依靠客户,没有客户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就不能运作生产,就不能产生效益,没有效益企业就不能生存。而效益的取得在于有没有客户、客户的好坏与多少。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职工工资的多少,福利待遇是高低,也直接关系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效益好了,职工得到的回报就多,职工干劲就会越来越大,效益也会越来越好;反之,职工服务质量不好,就会影响客户的合作与流失,效益低下或造成亏损,职工就会得不到很好的福利待遇和工资,企业终将会倒闭。因此说客户是押运公司获得资金和效益的唯一来源,没有客户,就不能产生效益,押运公司就不能生存。在同业竞争中,如果把客户看做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客户只有一个,而押运公司是多家并存的,各家都在争夺客户资源,作为客户可以根据金融押运竞争者服务质量的优劣去选择,而押运公司则没有选择客户的余地,一天也离不开客户,只有客户才能求生存。日常工作中,服务意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融通,心理有了服务意识,就会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对待客户就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反之没有树立服务意识,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客户无关,有没有客户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诸不知,职工是押运公司的一员,自身的行为直接反映出一个押运公司的精神面貌,影响押运公司自身的形象。是不是真正把客户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是不是处处为客户着想,只有让客户确实感到心与之相连,相互合作放心,才能够吸引客户,获得客户资源、产生效益。二、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了服务意识,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有了服务意识,才能产生服务行为,服务意识认识到位,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了,客户才能够满意,只有客户满意了,才能更好的互相合作,产生经济效益。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所推动的,人的意识是由需要所产生。人的许多需要虽然看来纯属个人行为,可是实际上往往表现个人所从属的社会集团的需要,具有社会集团——个人的性质。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离开社会集团来孤立讲个人需要的满足。从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看,首先表现为社会集团效益的需要,只有当这个集团效益好了,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使职工得到满足。所以集团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而效益、利益的取得,取决于只工作自己的服务行为,职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要想得到更多的满足,应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服务行为上规范自己,尽最大努力地提高服务质量,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所急,真正成为客户的知心朋友,满足客户的需求。争取了客户,争取了资源,增强了实力,增加了效益,职工的需要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满足。作为金融押运队伍在一线的服务,面对多家金融客户,必须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加强服务。每一个人的服务,都代表着押运公司的形象,客户就是押运公司生存的“源泉”。服务行为也是一种竞争力,要想在市场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职工必须提高素质,以“我们能办到”为服务宗旨,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化服务,把情感服务、功能服务、智能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