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建筑的微改造与古代诗赋的用典,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表达效果却

异曲同工,起作用的是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它们的当下流行与曾经流行,其背

后也是中国美学逻辑,反映了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在新旧时空上的自如切换、衔

接共生能力。

微改造采用“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

补式更新,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

用典则是中国古代诗赋的修辞手法。六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事类》,是迄今关

于用典最系统的分析,将它关于用典的论述与今天建筑的微改造比照,有明显

的美学“通感”。一是传承、创新之美。刘勰说用典作用是“事以类义,援古

以证今”,同时要“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建筑的微更新,是在旧的建

筑文本上创作新的建筑文本,让历史与现实都能找到位置,相互观照,相互成

全。它要处理好旧与新的矛盾,无逢对接传统与现实。要让旧的居住、生产空

间适应新的生活、生产需要,实现新旧功能转换,与现代城市文化乃至流行文

化、时尚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它尊重传统,尽可能把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保

留下来,并且用自己的创新创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让它们适应今人新的生产

生活,特别是顺应人民群众欣赏美、创造美的需求,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二是丰富、含蓄之美。以少胜多,是用典的突出优势,所以,刘勰认为用典模

式在中华文化元典《周易》中就确定了,即所谓“《大畜之象》,‘君子以多

识前言往行’”。中国传统崇尚含蓄内敛,传统的建筑理念也着重对建筑本身

的内心领悟,主张通过有限的物质空间演绎无穷的文化意味。在城市更新中,

栗保留这样的含蓄表达,而且在这些老的建筑或街区、厂区、矿区中,融入今

人的丰富情感和审美趣味。三是简约、洗练之美。刘勰说,“综学在博,取事

贵约,校练务精,招理须核。"中国古代建筑,在物质空间上也力求经济,寄

大情于小景,以有限藏无限。建筑微改造的洗练,表现在它利用有限的局部分

间,以少胜多,点石成金。

讨论当今建筑微改造与古代诗赋用典在中国传统审美上的通约性,目的有三:

一是支持城市更新中的微改造。要认识建筑微改造的特征与规律。当前最重要

的是立即刹住大拆大建之风,自觉遵循在文化上既要传承又要创新的时代要求,

既栗“无为”又要“有为",尽可能保护住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并且在已有文

化肌理上自然融入新的文化积累。要尊重以含蓄、简约为美的审美传统,不在

老城区大动干戈,不做大手术。二是支持将微改造推及乡村、建筑微改造的经

验应由城市更新向其他领域推广,特别是推及乡村振兴中的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如果将城市更新中的微改造,与乡村振兴中越来越自觉地保护古村落建筑、保

护乡村风貌联系起来,就能看出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城市更新与乡村振

兴在诸多方面有共同点,包括面对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

特别是古村落,既要保护老建筑、街区、道路,也要解决旧建筑与新功能的矛

盾。它需要保护,需要采用绣花方式进行缝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

古村落如果不被赋予新的生命,只会加速其消亡,因为,它毕竟是人的居住空

间。三是支持在城乡文化建设中顺应中国审美传统。要把握中国审美传统回归

当今社会的路径。强调建筑微改造,在中国有多方面原因,中国审美传统心理

是潜在的但也是关键性因素。在已有建筑格局中有所增益,踵事增华,是千百

年来中国建筑的基本做法,从村落的自然形成,到都市的规划安排,莫不如此。

今天的微改造,实际上是这种建筑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凝固的历史符号。典故,也是这种具有凝固特征和

符号意义的表达。从文创的角度看,这些被保留和活化的建筑、典故,实际上

又都有IP的分量。建筑微改造与文学用典在中国传统审美心理上的相通,本质

上是关于符号世界、文创IP运用的相通。保留并活化了某个老建筑,或者用了

某个历史典故,并且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实都是用了一种文化的指引,它能解

构平庸和平淡,营造出现实与历史交汇、生活与艺术交汇的生活空间和表达语

境。活用一个典故就是打捞出一个故事,活用一个老建筑就是把人带进一个取

景地、一段过往的风情。徜徉于典故或老建筑的林荫大道上,与风华如旧的人

物、事件以及那个时代相逢,与往日的人间烟火相逢,生活就有了味道,表达

就有了诗意。

揭示建筑微改造与诗赋用典在审美上的相通,是期待由此进而认识其背后的

社会背景和时代脉动,使微改造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使围绕城市更新的政策得

到落实,并推广到乡村,让正在进行的城乡老建筑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

当代生活融合的生动教材。

(摘编自孙若风《建筑的微改造与文学的用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绣花”在文中是指通过微改造,像绣花一样非常精细地对旧建筑进行修

补、织补式更新。

B.“通感”在文中是指当代建筑的微改造与古代诗赋的用典在传统审美心理

和美学逻辑上相通。

C.“经济”在文中是指中国古代建筑在物质空间上追求简约洗练,寄大情于

小景,以有限藏无限

D.“有为”在文中是指在旧建筑的文化肌理上,以创新的时代要求大量融入

新的文化积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建筑的微改造与古代诗赋的用典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异曲同工,它们

的当下流行与曾经流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新伯时空上能自如切换、衔接共生。

B.将旧的居住、生产空间与现代城市文化、流行文化等相融合,以创新创造

赋予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以新的生命,就能顺应人民群众欣赏美、创造美的需

求。

C.从村落的自然形成到都市的规划安排、中国建筑千百年来都延续着在已有

建筑格局中有所增益、踵事增华的传统,这是当下建筑微改造的重要理据之

D.保留并活化某个老建筑,或使用某个被赋予新意义的历史典故,都用了一

种文化的指引,能营造出现实与历史交汇、生活与艺术交汇的生活空间和表达

语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上的用典在引古以证今时需要引用得当、自然妥帖,而建筑微更新是

在旧的建筑文本上创作新的建筑文本,让历史与现实各居其位,两者相得益

彰。

B.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在诸多方面有共同点,城市更新中的微改造与乡村振

兴中对古村落建筑、乡村风貌的保护相结合,将决定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取

向。

C.建筑是具有凝固特征和符号意义的表达,这表明被保留和活化的建筑具有

文创IP的分量,建筑的微改造可能有利于老城区和古村落在文创产业上的发

展。

D.理解建筑微改造与文学用典之间的联系,认识微改造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时

代脉动,使微改造得到广泛认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融合的生动教

材。

4.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引入“词汇”“文法”等语言学概念,

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本文以“用典”这一文学概念来阐释当代

建筑的微改造问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5.复兴中学有一组建国初期的建筑群,学校拟于署期对其进行改造,向同学们

发出意见征询书。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就该建筑群的改造原则及注意事项提出

意见。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见麒麟

哥舒意

丁丑年秋,日军进驻南庄,砸开了苏园生锈的门锁。当天,藤原长官请私塾

先生苏夫子苏园一叙。

“夫子现在还有学生?”

“时局纷乱,学生失散,只在家里教小女,编地方志。”

“时局纷乱,我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教师。现定居南庄,正好请夫子教犬子

承太中华文化。夫子不妨带令媛一起来,两个孩子可作伴读书。”夫子没有说

话。

“日本武运源于贵国儒学,今后我们不分彼此,共同将它发扬光大。”

“我只知道教书。”

在苏园,守真见到了承太。“守真是我女儿,”夫子说,“在这里,我们只

是师生,你们只是同学。”言毕,夫子就开始讲授孔子。

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窗外半山桃树,不见花叶,夫子偏看得出神。

"夫子在看什么。”

“看万里桃花吧,万里桃花是苏园盛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过。”守真

免o

“现在漫山枯树,没有桃花。”

“那夫子就是在看过去的万里桃花。”

习字课。夫子写下一字,问承太。

“‘仁’,我父亲的名字。父亲说他取名为仁,就像皇帝待臣民要仁慈,不

要凶恶。”

“这是其中之一。子日仁者爱人,仁是爱惜他人。”夫子教承太“仁”字的

不同写法,汉隶唐楷,——落入承太眼里。

上午课毕,午餐。承太吃了几口,瞥见守真饭碗已经扒空大半,问:“师姐

没吃早饭吗?”

“家里的粮给村里孤儿了,他们大人被打死了,他们没饭吃。”

承太没说话,看了看外面,说:“桃树开花就好了,可惜都枯了。”

守真说:“我们去找找,也许能找到一两朵桃花。”

饭后,他们在桃园真找到了一朵纯白的瘦花。秋日白桃难得一见,两人赏过

桃花,差不多到了上课时间,守真起身栗走,承太却奔向大屋,提了一柄大刀

回来。

“母上佛堂供花,正需一支白花。”承太双手握刀,举过头顶。

“这个桃园再也没有桃花了。”守真凝视断茎绿痕,见地上有足印,隐隐然

像是什么动物曾在此驻足。

晚上回家,守真对夫子说:“我好像又看见了。”守真在纸上写了夫子以前

教她的两个字,四十二笔。到了半夜,守真偷偷出门再次来到苏园那棵桃树下。

月色朦胧,恍惚间见一行蹄印,从她脚下伸展开去。远处树影下,一头古兽。

古兽仿佛感觉到了她的存在,转身望着她,目光清澈。

守真回到家,夫子已经醒来,在方桌上写字。

“我又见到麒麟了。”

“麒麟,古人视为仁慈化身,太平之世它才现身。”夫子说,“孔子见过麒

麟。”“可现在是乱世。”

“所以麒麟不该出现。”夫子说,“不要告诉任何人你见过麒麟。”

一个周六,午课结束,师生三人听见屋外喧哗。原来,士兵正在挖一株桃树,

守真正是在那棵桃树下看见觥麟的。很快,一辆军卡驶来,运来一棵大樱花树,

种在了那株桃树的位置。

那天入夜之后,守真出门。门外,承太背着书包在等她。他们一起来到南庄

的祠堂,祠堂供桌下钻出很多身影。承太打开书包,所有孩子都看见了饭团,

他们想起夫子教过的课,就说,仁者爱人。

离开祠堂后,守真决定把看见麟麟的事告诉承太。于是,他们一起来到苏园,

找到那棵樱花树,蹲守在离它不远的桃树下。月亮渐渐隐没,风起云涌,电闪

雷鸣。也不知过了多久,暗夜中守真感到有东西在触碰她。麒麟!麒麟身上遍

布伤口。

清晨,守园士兵发现,昨天移植的樱花树已被雷劈断,树下焦土上,有蹄印

四枚。

夫子在家正吟诵论语。卫兵敲门,说藤原请夫子前往苏园一叙。

“今天我们说一下这两个字。”藤原拈起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

十二笔。

“感麟。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实为驼鹿,所以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我读到的史料和夫子所说不同。这也是从夫子家借来的,《南庄简史》,上

面说,汉武帝时村民在这里见到赋麟,汉武帝就让人建了守麟阁。现在守麟阁

已毁,但原址上又盖了这座苏园,有了万里桃花。所以,威麟再度出现也不足

为奇。”

“前人虽有记录,却未必是信史。”

“那孔子春秋时见麒麟,看见的是什么?”

"一头驼鹿。”

“西汉武帝猎得白麟,又是什么?”

"一头白色的驼鹿。”

“所以夫子是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瑞兽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藤原先生,如果见到觑麟,又会怎么做?”

“我们会请回京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遗憾的是,藤原先生永远不可能见到麒麟。”

藤原没作声,过了一会说明天栗来听课。第二天夫子上课,讲“朝闻道,夕

死可矣”。藤原旁听了一会,起身击掌,两名宪兵应声而至。

“最后问夫子一次,到底见过麒麟没有?”

“从没见过。”

一名宪兵架住夫子,另一名抓住守真。夫子嘴唇动了动,守真低声说:"爸,

覆巢之下。”夫子没再说话。这时,承太忽然向父亲跪下,藤原迟疑了一会,

然后挥了挥手,宪兵松开了守真。

供桌下的孩子饿急了。守真很晚才来,孩子们问夫子呢。守真没有回答。

忽有孩子说:“着火了!”苏园那里红光艳艳。守真望着山林,隐隐.约约,

真真切切,如有古兽浴火奔走。守真取出《南庄简史》,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

夫子的字:丁丑年秋。之后空白。守真取邕,在空白处写下:“丁丑年秋,夫

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今天还上课吗?”孩子们问。

"上的。今天教两个新字,四十二笔,你们看仔细。”

(选自《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的情景,承太与守真间有一番问答,这

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介绍。

B.藤原将樱花树移植到苏园,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而樱花树

被雷劈,则隐喻侵略者的野心不可能实现。

C.夫子最后一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情节上的精心设计,暗示夫

子已作好了牺牲准备,并以此表明心迹。

D.小说写夫子应允藤原担任承太家庭教师的无奈,写他为守护麒麟秘密的英

勇,揭示了一名普通中国百姓的精神成长。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一般写抗战题材的作品不同,这篇小说从文化的角度落笔,写日本侵略

者对中国的企图,写中国百姓守卫中华文化的努力,取材独特,视角新颖。

B.刀劈桃花,暗示承太的日本基因;给孤儿饭团,表现了承太的仁爱之心,

两者对比鲜明,反映了承太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

C.小说中的孤儿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苦

难,看到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也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未来中国的希

望。

D.小说叙述的故事虽是发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但仍不乏刀光剑影,砸开

苏园生锈的门锁,因为阴谋无法得逞而将夫子杀害,让人感受到日军的残暴。

8.有人评价夫子教承太写“仁”字的情节设计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结合

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9.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请简要分析作者虚构“见麒麟”

的意图。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炸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

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选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

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

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

用甘、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

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

吏奸而不知禁,法敕而不知理,坐糜腹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

醇醴而供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

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

于柑以讽耶?

(选自刘基《卖柑者言》)

材料二: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及太祖

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邀

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

口不言功。基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察其至诚,任以心膂。

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暇则敷陈王道。帝每

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于辱也。”所为文章,气昌而奇,

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祇集》,《犁眉公集》传于世。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

若A所B市C于D人E者F将G以H实I透J豆K奉L祭M祀N供O宾P客

Q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指经过。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中的“涉”字意思相

同。

B.虎符,指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皇帝和将帅各持一边,合并使用

才能调兵遣将。

C.固,指坚决、坚定,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字意思不相

同。

D.子房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字,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取“字”,女子十五

岁行及笄取“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有个卖水果的,因为能长期储藏柑子并使它们保持光鲜的外表,所以

即使售价高昂,人们也争相购买他的柑子。

B.卖柑者用外表光鲜、内里干枯如破棉絮的柑子来比喻当时官场上无真才实

学、无所作为的文武官员,具有讽刺意味。

C.刘基辅佐太祖平定天下,他料事如神,性格刚烈,嫉恶如仇,与他人多有

触犯。还乡隐居后,他只饮酒弈棋,不提功劳。

D.皇帝任用刘基做心腹重臣,每次召见他,总是屏退旁人再秘密交谈。刘基

也认为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所以知无不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2)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

14.材料一与《种树郭橐驼传》都具有寓言性质,借普通人的生活与生产实践

中的事理讽刺社会现实,请分别分析。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爨二

不堪丞相延东阁3,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s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②金囊(lei):泛指酒盏。③东阁:汉代

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④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⑤新

诗:韩琦新赋的诗,诗中含有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之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

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

D.“暮”“雨”“寒”营造了昏暗、凄冷的环境,为诗人的夜不能寐烘托了

气氛。

16.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五、情景默写

17.填空。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两句说明自己缺少亲

人、僮仆的帮助,不得不事必躬亲。

(2)《陈情表》中“,”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只

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两句描写了茂密

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

(4)姜夔在《扬州慢》中用“,”两句,

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5)屈原《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

悔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十四

个字借景抒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六、选择类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炀为妄作

1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馋役:奴役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

C.曷不委心任去留委:随从,顺

,D.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修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然后以六合为家,蜡函为宫

B.印舍其名ia以为号焉

C.橐驼非能使木寿耳孳也吾小人辍飨蜜以劳吏者,耳不

得暇

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1.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

B.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

C.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有大石当中流

D.此世所以不传也余是以记之

七、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月31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

舞者与背景音乐,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舞者以绚烂之身,勾

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该节目的风格令许多网友刷屏直呼:“美

哭了!太震撼!”

《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千

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用半年时间在18岁时画成的传世名画,用石青、

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闻名。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

恢弘,远观画面静止不动,凝固了千年前的一瞬间;近看却,细节生

动。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

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

的意象。

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

人物形象,这一段群舞是在表达群山重峦叠嶂的概念。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

江山图》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