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源知识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操作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重要性资源,人力资本已高于物质资本。知识经济能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越来越多的人的特征。人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来开发自然资源以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分缺乏如何将这些管理思想转化为规范化、操作化的理性探索和遵循。一个初创的小规模的企业,仅许能苟且一些时日,但在具有统一游戏规则的市场中运作,没有理性化、规范化的管理是难有生命力的。类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主要依靠物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智人力资本投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问题的提出。研究人力资源也就是把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象利用其他资源一样利用劳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对劳动力的利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来进行,因此人力资源研究,不仅要探讨劳动力的利用方,而且要探讨劳动力的工作方式。人力资源就是这样提出来的。所以只有首先将核心技术规范化,并努力在企业实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健全、完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另外。随着企业管理理论,技术越来越好,越以个体的“人”和特定的“事”及岗位为核心,岗位分析为起点,绩效考核为中心,工资分配作为一种呈给员工企业命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环境分析等,并对现代企业一些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借鉴,职务分析与岗位评价技术,工作绩效考核技术,工资分配方 (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模式个企业组织中,认识人和管理都是相相成的。就是说,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人的措施。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中体现的四种人性假设,既“经济人”、“复杂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认识“人”与“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种历史演变。既然对人有什么认识,就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那么根据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两种典型看法,便可推知国内企业现存的两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是将“员工视为公司附属物”在这种人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人员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利定位于公司的所有员工,企业的一切决策都是根据公司员工的思; (3)公司员工是有思想、有主管能动性的社会的人; (4)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根据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的,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定地开发员工的潜力、发挥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将人看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人”,只有给予良好的激励,(才能进行充分 (7)工作绩效是衡量员工的主要标准。 (一)3P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内涵及意义所谓3P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指以职位评估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薪酬 源管理的3P是指:岗位(Position)管理、绩效(Performance)管理和薪酬(Pay)管理,简称为3P。根据几家企业的实验发现,3P贯彻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抓住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降低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适合我国企业的特点,降低管理成本,易于操作。具体表现为:1。3P模式中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便于构造整体化的人力资源方案。他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2.这一模式能有效地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3.不要强调资历,只看中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体现工作报酬和工作奖励的同意性。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充分调动了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进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对3P的有效推行有较大的影:1.领导,特别是决策层领导的观念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在企业运行中应逐步P导班干建设;3.旨在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提高其管理水平3P模式,有赖于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否则,员工的素质将会成为企业推行3P模式、发展上台阶的一个巨大障碍。 3P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实施科学的人力资PP自的作用紧密相关,构成一个整体。岗位管理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当然是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是3P中的难点;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岗位管理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估三个部分,岗位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员工成长的舞台的设计和管理。岗位分析的结果就是生成岗位(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应该包含的内容有:1、本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同其他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2、该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目上述内容,岗位说明书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例如,表格、图示或描述性文字等等,不过一般来说,使用表格比较清楚易读。岗位分析之前必须对项重要的内容应该包括,第一、该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它是实施科学绩效考评的基础、依据。第二、岗位评价,评价该岗位在组织中的作用、价值。是薪酬管理的主要依据。实际上,这两项工作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基础,这两项工作的质量如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效果如何。因此,它们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尺度。例如,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就应当能够制定出优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科学的岗位评价体系,如果,他不能制定出这样一套体系出来,它就不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一方面,由于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式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事情;即使是很有经验的人力资源经理也很难制定出一套合理、易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另外,即使已经有了一套科学、易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评价中,仍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由于绩效考评是对人的评价,它关系到所有被评价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所有的人都很敏感。考评中发生的问题,很容易被夸大、歪曲,造成各种新矛盾,带来新的问题。所以,绩效考评中,除了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外,还应该实施培训,同时,要沟通、沟通、再沟通。绩效管理业经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它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知道薪酬是劳动力价值的一种反应,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来看,是对劳动者的付出给予一个认同尺度。如果,薪酬低于劳动者的主观期望,员工就会觉得不值得干下去,就会导致怠工、跳槽。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薪酬是企业营运成本,当然,不会超 (一)职位评估(岗位管理)简单的讲,职务分析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职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弄明白。专业的描述是这样的:职务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研究,确定关于某种特定的性质的确切情报和(向上级)报告的一种程序。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他所有工作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弄清楚企业中每个职位都在做些什么工作;第二,明确这些职位对员工有什么具体的从业要求。如果一个企业连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只可能是空中楼阁。那么究竟职位分析的具体意义有哪些呢?或者说为什么有进行职位分析呢?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1.招聘:为应聘者提供了真实的、可靠的需求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要求和人员的资格要求;2.选择:为选拔应聘者提供了客观的选择依据,提高了选择的信度和效度,降低了人力资源选择成本;3.绩效考评:为绩效考评标准的建立和考评的实施提供了依据,使员工明确了企业对其工作的要求目标,从而减少了因考评引起的员工冲突;4.薪酬管理:明确了工作的价值,为工资的发放提供了可参考的标准,保证了薪酬的内部公平,减少了员工间的不公平感;5.管理关系:明确了上级与下级的隶属关系,明晰了工作流程,为提高职6.员工发展:使员工清楚了员工工作的发展方向,便于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受教育程度及技术对每一个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任人员的依据。职系(Series):工作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务系群。职级(Class):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分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和报酬。职等(Grade):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责任大小、工作所需资格都很相似的职级可归纳称为职等。怎样进行职务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职务分析应该说是度的工作:首先,它对职务分析的实施者(人力资源部门)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要。如果缺乏必要的专业常识和专业经验,很可能需要多次的反复。其次,职务分析不是一项立杆见影的工作。虽然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后续职务影响是巨大的,但它很难为企业产生直接和立即的效应。这种特点可能会使人事经理将职务分析工作一拖再拖,往往成为一件"跨年度工程"。再次,职务分析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门单独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企业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位员工的协助,有时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正常工作。另外,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并不了解"职务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认为职务分析可有可无,从而得不到管理者得支持,也会影响职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最后,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要随着企业职位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而相应的变化。职务分析是一个连续的工作,当企业任何一个职位发生变化时,就要对这个职位重新进行职务分析,调整该职位的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否则,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有些人事经理在进行完一次职务分析后,就将分析的成果束之高使职务分析成为形式。 (二)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绩效考评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绩效考评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效考评,通常应包括绩效计划和回顾,就是强调了这个互动沟通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部分:在工作完成前发生了什么和在工作完成后发生了什么。但是不止这些,高效的组织利用绩效管理把企业战略和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到每个层次,保证每个团队和个人都有理解。什么是公司要求,他们为组织策略和方向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保证这些贡献一定是能够实现并且具体实施和发生。纵观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商业、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如何让每个人“人尽其才”就成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但到底要怎样才能使“人尽其才”呢?最终“人”的价值如何评量?如何去改进?所以,绩效管理就成为“以人为本”理念下检视人与企业融合的最佳工具和桥梁。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发现员工的绩效表现的状况来了解管理的效果。如果员工的绩效表现真的是受到融合程度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就可以适度地改变管理风格或适时地调整计划,甚至进一步透过沟通和建议的方法去帮助员工适应、改进,使“人”与组织更为融合。因此,企业的“以人为本”真正的含义是为“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是发现员工的优点与不足,激励与提高员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效率;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第二年的薪酬、培训、晋升、换岗等利益联系。通过考核的结果去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约翰·伊凡斯维其认为,绩效考评可以达到以下八个方面的目的: 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2)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的反馈 (3)对员工和团队对组织的贡献进行评估; 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5)对招聘选择和工作分配的决策进行评估 (6)了解员工和团队的培训和教育的需要 (7)对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评估 8)对工作计划、预算评估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信息绩效考核(performanceappraisal)工作绩效考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查员工实际完成的绩contractoragreement),一般都规定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测量标准。绩效合同一般包括:工作目的描述、员工认可的工作目标、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等。绩效合同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绩效考核包括工作结果考核和工作行为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工作结果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员工工作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和评价,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按照绩效合同中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目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工作行为的评价工具是工作行为评价问卷,该问卷以工作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模型中所包含的胜任特征为结构维度编制而成,一般采用自评和360度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由员工本人及其上级、同事、下级、客户对被考核的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可观察到的具体行为进行等级评定。3.绩效评估应注意的问题工作业绩评价与考核,为什么员工总是不满意?经理们总是很头疼?为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把握住绩效考核的导入时机和前提条件,那么这项工作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绩效考核是把“双刃剑”年底快到了,又要做绩效考核了,这是经理们最头痛的事情之一:“不做不行,可做了总是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不满意,怎么办?”美国一项调者都普遍认识到,绩效考核作为动态工资的价值评价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循环体系的重要环节,一个企业如果要实现“酬适其需,人尽其力”的良好状态,必须具备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在员工价值创造和价值回报之间构建起公正合理并且具有激励性的价值评价机制。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把握住绩效考核的导入时机,或者没有酝酿好绩效考核实施的前提条件,那么这项工作往往会适得其反,在企业内部产生不少的矛盾和纠纷,破坏组织原有的和谐和稳定。绩效考核就像一把“双刃剑”,企业需要它的管理支持,但更应该在实施前以审慎的态度考察自身是否具备导入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条件,否则这项原本对企业十分有价值的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负效应。浙江某制药企业在改制后,力图用现代管理方法为企业注入活力,老总本人在参加多次绩效管理研修班后,对绩效考核工作有了不少想法和感觉,决定在企业里力推绩效考核工作,可是推行没多久就发现每次的考核结果根本拉不开差距,得分不是优就是良,谁也不愿意得罪人。于是,老总要求必须拉开层次,提出用末位淘汰的负激励手段,结果到了年底原来每年一次的员工选优总结大会就成了评差淘汰大会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一下子降到冰点,员工之间人人自危、相互猜疑、相互指责,管理层也只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考核所带来的怨言和纠纷。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并不在于绩效考核本身,而关键是没能准确把握绩效考核的导入时机,也就是说,企业并不是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实施绩效考核的,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的整体系统中去把握绩效考核工作。在创业的时候,企业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其外部经营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而此时的内部管理相对而言就比较简单。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人员数量较少,组织结构简单,每个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显而易见,因此对员工相对价值的评价就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手段,此时的工资发放权也主要是牢牢控制在企业老板手中。当企业进一步发展,员工人数不断增多,组织结构不断壮大,企业老板无法再去认识每个员工,更不可能去清晰评价每个员工对企业的相对价值,老板再也不可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亲自发放员工工资了,这时就需要将他手中的工资发放权转移出来,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又凭什么代表老板的意志来判断每个人的价值大小呢?这就需要在组织内部制定出既能够代表企业高层价值取向又可以得到组织成员公认的价值评价体系,以一套理性的管理权威来取代原有的老板个人权威,使企业从创业初期的人治逐渐走向法治。因此,我们认为,绩效考核实施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企业从创业走向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的阶段,并且其实施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顺利越过管理陷阱得以持续性的健康发展。企业在明确绩效考核导入时机后,还需要考察确保其成功实施的几项必备条件。我们往往说一件事获得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对于绩效考核而言,我们也可以把它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归纳为“天、地、人”三个方面。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后,是否能够把握住成功之道,制定出清晰的战略方向,将直接决定绩效考核是否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改进绩效的有效作用。绩效考核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手段,而绩效考核的指标分解过程也就是企业战略目标在组织框架内逻辑分解的过程,因此,如果企业没有战略意识,或者企业的战略目标含糊不清,那么必然导致绩效考核失去明确的指向性,这样的考核体系其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为它根本无法聚焦作用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PDCA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在组织框架内的层层分解,不仅可以明确各业务单元的关键结果结合各岗位的静态职责体系,才能制定出各部门、各岗位在各考核期内的考核的顺畅运行必须和目标管理体系相配套,同样,目标管理体系的最终效果也将依赖于绩效考核的运行状况。企业在快速成长期的时候,都会感受到内部管理能力对外部市场扩张带来的瓶颈和制约,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快速成长期的管理陷阱,中国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个阶段过不了关,结果都各领风骚三五年又纷纷“属螃蟹内部缺乏有效的基础规范化管理平台,职责界定不清、流程运行不畅、规范执行不力,成为快速成长型企业的管理通病。如果不能治理这些问题,即使再好的绩效考核方案,也就如同一辆跑车是无法在拥挤不堪的巷道内发挥性能一样。比如,如果企业没有花大力气去进行工作分析编制职位说明书,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体系的话,那么将无法通过对各岗位的工作产出分析提炼出关键绩效指标。再比如,如果企业没有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甚至再造的话,将无法把一项综合关联型的绩效指标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间进行合理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完整的体系,我们不能将各项工作隔离开来,也不可以机械地使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而必须在充分考虑各项工作相互之间逻辑性的前提下,按部就班地加以开展运行。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属于激励范畴,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需要企业能够先期完成组织结构设计、工作职责分析、业务流程优化、管理规范制定等工作,以作为其顺畅运行的基础性管理平台保障。人和:“上下同欲者胜”绩效考核的实施首先要得到高层的支持,甚至需要相关高层人员的直接介入和推动,因为一个好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一定要体现高层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在绩效考核导入的过程中,要做大量的“转变促成”工作,让所有的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能认同考核的基本管理理念,在态度和行动上积极配合,以确保和促成方案的成功实施。只有当大多数员工都能认识到绩效考核对企业和自身的价值的时候,企业内部就会形成愿意接受考核的氛围,绩效考核方案本身才能真正达到“上下同欲者胜”的良好运行状 (三)薪酬管理在劳资部门各项管理活动中,员工工资可以说是人们最为关心,讨论最多的话题,因此也常常是最受重视的部分。但是,许多企业的劳资主管对工区,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对工资的功能理解常过于偏颇,只注意到工资的保障功能,了工资的激励功能。“上班拿钱”以成天经地义。不管上班有没有履行其职责,有没有给企业作出贡献。奖金在相当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其次,分配上的严重平均注主义以是不争的事实,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在很多地方知识一句空话。很多人习惯于计划体制下的分配模式,一个系统、一个行业、乃至去那国都得按一种方式分配,任何不同的分配方式都可能被视为“错误”而遭非议和排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许多企业的劳资主管以开始在工资制度上探索新的方法,但是在设计方案背离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甚至连企业急需的人才也留不住。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企业中已经成为制约起发展的重要原因。对现代企业劳资主管来说,现代工资理论与设计方法是他们必须理解和掌握的。薪资实质上是一种交换:企业用薪资换取员工的努力、学识、时间、技能、经验、创造力及他们所创造的绩效。一般说来,现代企业的工资具有补偿职能、激励职能、调节职能、效益职能。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必须得到补偿,才能得以恢复,劳动才能继续。员工提供劳动得到的工资,通过工资取得消费资料,从而保证了劳动力生产和在生产。工资的这一补偿功能前提是劳动。只有进行了劳动才能按消耗的劳动量进行补偿,多劳多补偿、少劳少补偿、不劳不补偿。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是主要的谋生手段,物质利益也仍是人们所追求的。人们的收入高低决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员工的收入主要来自收入。社会主义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为依据的,这就决定了工资具有激励职能。 (3)调节职能工资的调节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劳动力的合理配制和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合理调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仍然存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职业之间的工作环境、劳动轻重、劳动难易以及收入多少的差别,也存在着劳动力稀少程度的差别。人们总是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愿意到工资高环境好的地方就业。因此可以科学的运用工资这个劳动力市场进行经济参数来引导劳动者向合理的方向流动从而达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同时由于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素质结构的适应性也提出了越来越广泛的要求,并且不短变化。因此,劳动力素质结构方面的供求失衡是经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关系的调整就能从供求两方面来调节劳动力素质结构,使供求达到相对平衡从而使得劳动力素质结构合理化符合社会需要。 (4)效益职能工资的投入是资本金投入的特定形式,是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货币表现。由此可见工资就是必要劳动时间,员工不仅创造必要的劳动价值同时也创造了剩余劳动价值。因此,从表现上看似乎工资能够增值,给雇主带来经济效应。虽然这是假象,但是正因为如此雇主才愿意以工资的形式进行投资从中获利。如果雇主投入的工资量与其员工所得到的劳动是相等的他就不愿投资,就一定会停止雇佣劳动者(对企业来讲就是要关厂)。所以,从雇主的眼光爱看,工资有效益职能,是他投资的动力。从雇员的观点看:薪资及其他报酬对员工生活水平有极大影响;薪资收入及其政策的公平性,对雇员十分重要;薪资还被看作是地位和成功的标志,反映企业和社会对个人的评价;薪资及劳动报酬的有关政策也表明企业对员工的承诺。薪资实质上是一种交换:企业用薪资换取员工的努力、学识、时间、技能、经验、创造力及他们所创造的绩效。从雇主的观点看:薪资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工具,工资对雇员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是使当前雇员利益与更为广泛的企业长远利益一致起来的有效工具;资制度的要求,另外对于一个公司的员工工资的薪资标准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如公平性,这里面有外部公平既根据劳动力市场的薪资水平确定企业薪资标准。内部公平即同种职位、同等绩效薪资相等;不同职位,不同绩效薪资差别合理,坚持按劳分配。合法性薪资制度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如有关最低工资、职工保险等问题的法律法规等。竞争性企业制定的薪资标准应该在社会上和人才市场中有吸引力。激励薪资标准应对员工有吸引力,且企业内部各级、各类职务的薪资水准应适当拉开差距,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性较高的薪资水准能提高其竞争性与激励性,但也必然导致人力成本上升。一套经济合理的薪资制度应当既保持最大可能的劳动生产率,又能保持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民收入分配必然要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制约。例发平均工资水平低,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比发达国家家低,而且工资收入比与劳动生产率比大致相 (2)国家政策和法律。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会有所不同有时刺激消费,有时为抑制通货膨胀,甚至下令冻结工资。许多国家员工对于员工最低工资在法律上予与规定,此外,有的国家还规定同工同薪酬的法律条文。 (3)居民生活费用。员工的正常收入至少应该能支付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而这个费用又与居民的消费习惯及当地的物价水平有关系,有的国家规定公职人员的工资根据物价水平每年调整一次,以保证生活水准不下降。 低,相反,工资会增加。 者的收入水平相差太多,否则收入低的企业就不稳定。 (1)企业内部的支付能力。员工收入回平的第一制约因素就是企业的支付能力。企业的支付能力就是企业所能负担的劳务费用的限度,他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收入,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必要的工资。显然,企业本身的差别。员工增加收入的希望也越大。 (2)工资本身的差别。员工从事的工作,在所负责任、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作发杂程度方面存在差别,个人收入自然也有所不同。 (3)员工自身的差别。担负同种工作,其工资也可以因年龄、工龄、劳动强度、工作的复杂程度等方面而有所不同。 (4)企业文化。业主及管理当局对员工利益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劳动报酬装跨。在有些公司中,受日相当平均,而另外一些公司则差距较大;有些公司工资布告,但福利很好,反之,另外一些倾向于增加个人收入而几乎不搞集可以看作是企业的文化影响的 (一)为什么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及途径1.为什么传统人事管理要向人力资源管理,当今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己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然而,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目标不明确,人事管理没有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劳动就业体制处在转型过程中,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明显:人才使用管理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素质有降低趋势;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受到影响等。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瓶颈,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等方面都有本质的不同,它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未来性和系统性。研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要对人力资本迸行重新认识,确立人力是企业最重要资本的观念;要重新认识按劳分配原则,更好地发挥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要调整好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手段,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另外,还有必要对人力资本进行定量研究,运用人力资本的创造力来反映一个组织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力资本状况,主要研究方法有成本法和价值法等。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工作"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它往往注重事务性操作,不利于开发人员潜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人才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够创造使用价值。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管理领域这种人性回归思想,是现代化人事管理最突出的标志之一。 (二)那么,如何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转到人力资源开发上来1.切实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预测未来息和依据。人力资源规划的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在晋升规划中,既要避免职位体系频繁变动,在员工心理全感,又要防止其硬化,使员工看不到个人发展前途,影响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2)补充规划:即合理填补组织中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职务空缺,避免组织工作因某一职位空缺而出现断层现象。同时,及时补充人员有利于锻炼员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准备性人才。 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同时,还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4)调整规划:即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合理调整组织内人员在未来职位上的分配。调整规划既有利于员工多方向发展,激发其潜在能力,又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人员循环系统,使企业工作充满活力。 中,企业应争取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富有挑战性的工资分配体系,使工资切实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强有力的经济杠杆。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必须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预期生产经营变化、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只有做好这两种预测,才能切实保证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工作评价。任大小、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个稳定公平的报酬分配体系,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 (2)工作分析。通过运用科学手段,为管理提供有关工作的全面信息,如工作规范、任职资格、工作环境、工作执行标准等。 (3)搞好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划分并确认部门职责,确认工作制约关系与协作关系,保证组织管理章程、制供基础性资料,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工作,可以甄选出最有效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确定最佳工作负荷等。本着最经济地使用人力的原则,解决人员选拔、人事激励、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管理活动。 形成并发展适合本企业的氛围,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从组织角度来看,进行动机性教育其实就是建立企业文化。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对共同价值观的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自我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高度一致。 (2)人员的甄选、调整和使用。运用科学手段,了解人员的素质结构、能力特征、职业适应性,为量才用人、授权提供可靠依据。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根据生产力变化的连续性和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在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扩大其职位外延; (三)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接活动协议
- 2024年度第四人民医院食堂餐饮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超声波传感器技术开发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数字档案馆建设与服务合同
- 2024年电子设备维修打胶合同
- 二零二四年滑雪场规划地形图保密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安居工程项目施工合同
- 医疗机构药品合同
- 商场内餐饮企业的燃气安全协议书(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电商平台内容版权合作与授权合同3篇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国际贸易-FOB详解
- 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记录
- OMNI软件介绍与应用
- 肿瘤科普课件
- 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完整资料)
- 护士长管理能力提升-课件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竞赛试题A卷(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家长会完整版课件
- 发现你的优势课件
- 会说话的百分数-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