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庄镇富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苏庄镇富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苏庄镇富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苏庄镇富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苏庄镇富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庄镇富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4年9月~2019年8月)一、背景分析(一)外部背景根据《开化县教育校长会议精神》提出:未来开化县教育的改革发展,是以校园文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作为贯穿开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如何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二)内部背景1、学校概况:开化县苏庄镇富户小学地处开化县最偏远的西部山区,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始称“五峰小学”。1969年学校下放到大队办,更名为苏庄镇富户小学。2007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富户小学实现整体搬迁,并将茗川小学撤并至富户小学。学校占地面积676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27平方米,除教学楼外设有餐厅、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楼,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有120米塑胶跑道和硅PU灯光篮球场、3个乒乓球台。校园安装了广播系统,每个教室都通网络,配有崭新的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电子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学仪器室等专用教室配备齐全。学校现有学生169名,6个教学班,教职工13人,其中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5人,大专以上学历11人。学校地处农村,是一所70余年老校,学校近年被评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开化县平安校园、开化县文体示范学校、近三年学校办学水平一等奖等荣誉,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其发展中,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学校应直面现实,务实规划,智慧管理,才能突破瓶颈,迎难而上。2、目前优势:

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学校新五年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体现为:(1)和谐发展形成共识。五年来,面对教育布局调整,来自社会、家长对办学质量的高标准、高期望,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健全办学机制,优化教育教学策略。经实践探索,学校管理群体勤政务实有实绩;教师群体敬业进取有智慧;学生群体基础扎实有特长,学校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硬件设施完备优越。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高度关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目前,各类教学用房功能齐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逐步完备,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确保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顺利推进,为新一轮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3)家校合作共建初显成效。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公信办学,社会效应不断提升,社会、家长对学校满意率明显提高,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4)特色品牌建设。学校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发掘全体师生的智慧,注重体育项目推进,用心打造教育特色项目。目前,足球、篮球等教育特色项目形成,进一步助推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3、不足与问题(1)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管理方式相对陈旧,缺少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价值引领,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与学校内涵发展之间存在落差,教育教学发展的稳定性尚显不足。(2)师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与课改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落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动力尚显不足。(3)学校课程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课改要求、办学特色、育人价值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课程评价保障机制尚未建立。(4)学校生源逐年减少,以每学年5%-10%的速度递减,学生乃学校生存、发展之源,如何确保学校生源稳定成为学校主要问题。(5)学校特色建设较为单一,缺少书卷味。二、学校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积极探索适切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路径,努力构建切合本校实际,具有自主发展特征和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①将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抓手,使其成为每个教师每天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良好的职业行为。②以“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案例讨论后的行为跟进”为校本研修的基本准则,以“实践反思、行为跟进,智慧分享、合作共赢”为校本研修的价值追求,全力培育校本研修文化。③以校本研修模式的转变,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引导教师主动发展,注重涵养,体现“研”之实,“修”之深。4)社团文化凝心聚力社团、班队阵地是学校社团文化的主力军,将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办学宗旨内化为学校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为,通过彰显个性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形成健康、和谐、奋进、向上的校园氛围。3、达成标识:1)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并能自觉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2)建设和谐文明校园、继续保持县办学水平一等奖为目标。(二)队伍建设

1、总目标:紧紧围绕“铸师魂、锻师能、养师风”为核心的师训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宗旨,务实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优化结构配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2、措施: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硬、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显。1)通过学习、交流考察等方式,加强班子理论、业务学习和岗位实践锻炼。2)倡导“说了动,言行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挡得住,独立负责,独当一面的管理能力;受得下,上下协调,情理相融的沟通能力”。3)完善助理制度、挂职制度、项目领衔制度,在实践锻炼中发现人、培养人、用好人,不断完善后备干部梯队建设。4)加强层级(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中层部门)管理效能研究,规范管理职能、健全考评制度,形成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一插到底,落实到点的层级管理、部门负责的管理机制。骨干教师队伍:师德师风作表率、课堂教学有特色、学科建设能引领、专业发展可持续。1)坚持“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双管齐下,形成学科特色,打造特色学科,培养在全县乃至全市有影响力的名师。2)总结提炼骨干教师经验成果,鼓励年轻教师撰写论文、课题。3)通过“教学节展示、观课交流、课堂开放、带教结对”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引领作用,形成学科持续稳定发展、教师整体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4)搭建平台、创设机会,鼓励、帮助骨干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职称等方面发展。教师队伍:专业达标、结构合理、敬业有效、合作发展。1)继续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加强发展性评价导向研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意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2)根据不同职龄段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关注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态势,完善教师个人发展目标达成的年度考核机制,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3)坚持分层设计、务实推进的教师培养策略,关注细节、立足常态,落实以师德等项目为主的校本培训课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行为跟上课改发展形势要求。4)加强业务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协同调研和诊断,科学制定年度教师发展规划,注重目标实施过程的监督、指导,完善评价保障机制,提高目标达成度。3、达成标识:1)党员干部在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作用发挥明显,后备干部梯队逐步合理。2)骨干教师群体建设有成效,有2—3名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名左右镇校骨干、教学新秀;有多名教师成为镇学科中心组成员。争取三年以上——十年以内新教师在骨干教师、教学新秀中占一定比例。3)80%的教师具有校本课程实施能力,50%的教师具有课程开发能力。每位教师五年内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并有成果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5)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6)新教师入职培训、职初培养机制基本健全,三年内的新教师站稳讲台,五年内新教师在县内各类比赛崭露头角。(三)德育工作1、总目标:坚持“向善好学”的育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程建构为契机,全面落实“486德育工作方案”,创设“关注生命成长”的育人环境,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角合力,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使我校成为区德育实践示范校。

2、措施:1)落实《486德育工作方案》,开展班主任、德安处、少队实务培训,提升学校、班级管理整体水平,探究和构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落实分层培训机制,完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制度。2)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指导全员德育,拓宽德育途径,体现“没有围墙的”德育课程特点,克服德育管理误区、盲点,注重德育整体效果。3)将德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少先队评价相结合,研究切实可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保障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4)构建“教师、家长、学生三角合力”、“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研究有效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半日开放、家长评教评校”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交流、沟通、引导;研究家校联合会工作机制,创新家委会工作,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平等合作关系;针对家庭背景情况,开展有效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形成针对性、系列化的家教指导指南。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内外、节假日、课内外、集中组织、自主安排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多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强社团活动资源的开发,分年级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年级:了解我们的学校。二年级:认识我们的家乡。三年级:动动我们的双手。四年级:设计我们的活动。五年级:看看我们的能力。六年级:谈谈我们的梦想。形成整体规划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9)行为规范教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继续实施行规教育分年级、分阶段训练,探索行规教育的有效载体;强化行规评价机制,在教职工、学生队伍中开展行规教育优秀工作者、行规示范班、富小形象少年的评选;重视行规特殊生的个别教育,建立行规特殊生转化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校内外的行为动向,做到行为规范教育有的放矢。10)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有效落实课堂教学,通过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创设“关注生命成长”的育人环境;整体推进“苏庄炊粉”、“富户草龙”等民俗文化特色工作,深入打造丰富特色项目,促进学生的生活技能与人文品质的同步发展。3、达成标识:核心目标:充分挖掘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学校、家庭、村整体育人功能,打造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品牌。少先队工作基本思路:1、扎实落实常规工作,加强行为规范教育。2、深化少先队品牌特色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3、建立少先队工作科研,注重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的点面结合,力求出实效。4、提升少先队工作的综合竞争能力。突出四个教育途径:1、以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学科教育。2、以活跃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的行为规范教育。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实践活动。具体措施:1、借助班主任校本培训载体,健全中队辅导员培训机制,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推进少先队工作。以研训教一体化模式,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辅导员培训。2、结合时代主题,坚持儿童为本,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1)推动少先队品牌工作在队员中的实效开展,举行“争做富小小主人,五星少年展风采主题教育活动”;(2)立足校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艺术性、健身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3)深化学校少先队特色活动,丰富内涵,寻找新的生长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一事多效,事半功倍的效果。3、建立沟通机制,促进社校联动。以学校为主体,加强同村的横向联系,使家、校、村三者互为依托提高少先队活动的宽度与实效。(1)完善家、校、村联动机制,完善以活动为平台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丰富和拓展少先队工作的项目和载体。(2)拓展社会资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少先队员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阵地。4、依托项目推进,活跃少先队组织活动。(1)以民俗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节日活动。(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红领巾社团活动。(3)以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红领巾道德实践小调查活动。5、坚持队建为基,以组织建设为根本,提升组织凝聚力。(1)少先队组织建设有形化,着力推进少先队中、小队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构架。(2)少先队活动阵地有形化,建好少先队队室、队角、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等阵地,开展“红领巾全能挑战赛”,搭建队员自我展示与个性发展的平台。(3)少先队文化有形化,广泛开展“队歌唱起来,红领巾飘起来,鼓号响起来”系列活动,建设凸显鲜明教育性、导向性和实践性的少先队文化。6、落实机制,促进少先队工作的自主发展,提升少先队工作的综合竞争能力。(1)积极探索个性化少先队工作思路,破旧立新,讲求实效;(2)加大探究性活动的研究力度,科教结合,以求发展;(3)巩固少先队已有特色活动,尝试多样化和个性化,并有新的项目开发。(4)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2014年9月~2014年8月):1、结合县少工委和学校重点工作,继续对中队辅导员进行《纲要》的学习和培训,落实《纲要》的要求,深化少先队五个行动(微笑行动、节约行动、感恩行动、承诺行动、合作行动)。2、将红领巾社团活动引入正轨,使之规范化、制度化。(2015年9月~2016年8月):继续深化校级快乐中队创建活动,组织辅导员落实创建活动。(2016年9月~2017年8月):1、充分利用镇校资源,发挥骨干辅导员的作用,开展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社团等少先队活动,丰富队员的课外生活。2、扩大少先队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2017年9月~2018年8月):1、通过在队员中间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亮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品牌,在镇层面有知名度。2、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能力。(2018年9月~2019年8月):1、学校少先队工作整体迈上一个台阶,各方面工作趋于成熟和完善。2、校园内形成队员自主、自治、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中队有特色,学校有特色。(四)教学工作1、总目标:坚持“关注生命成长,构建效能课堂”的教学发展原则,以科学的学业质量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力为出发点,完善课程计划实施;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深入教与学的研究,实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措施:1)完善学校课程计划,提高课程执行力。①严格执行浙江省中小学课程计划,规范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整合各部门力量、集聚各方面资源,全面实施“快乐活动日”。(2014年9月~2015年8月)②初步构建体现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2015年9月~2016年8月)③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管理过程,课程开发等制度、方法初步成形。(2016年9月~2017年8月)④利用评价机制、信息技术,健全过程管理,形成便于实施、利于监控、富有成效的课程管理体系(自行开发课程管理系统、个人专业发展档案等)。(2017年9月~2018年8月)⑤校本课程特色、成果能再县域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并能起示范效应。(2018年9月~2019年8月)2)规范教学常态。①加强教学常态管理。集体备课:加强研究学生,细化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启发积极思维。作业公示:精心设计练习,体现分层要求。课后辅导:关注目标达成,提优辅差并进。命题规范:严格命题流程,把握试题要求。②建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诊断反思——完善组织——优化评价——改进反馈——稳健提升。诊断反思、寻求对策:分学科诊断分析质量优势与不足,明确学科薄弱原因,发挥学科组、备课组团队力量,寻找做强优势,改进薄弱、全面提高的对策。(2014年9月~2015年8月)完善组织、形成合力:进一步健全教师、备课组、年级组、学科组、教导处、校长室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形成质量管理合力。(2015年9月~2016年8月)优化评价、筑高底部:重视基础年级管理,狠抓起始年级习惯培养,通过改进评价方式、落实视导机制、做实家长评教等措施,加强学科基础、基础学科的管理,进一步确立全员质量意识。(2016年9月~2017年8月)关注常态、及时反馈:坚持常态落实质量研究、质量分析、质量反馈、质量改进的质量管理过程体系,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干预矫正。(2017年9月~2018年8月)教学视导,促进提升: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视导机制、严格的质量问责制度,确立质量分层负责、层层把关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以精细管理,促进教学常态质量提升。(2018年9月~2019年8月)3)推进学科建设,形成特色品牌。①建立备课组规范化建设标准。注重思想引领: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关注习惯、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2014年9月~2015年8月)加强研究课堂:坚持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研究“教”向研究“学”延伸,确立研究课题。(2015年9月~2016年8月)关注学生发展:建立学生学科学习规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016年9月~2017年8月)②落实校本教研管理机制。(2017年9月~2018年8月)常态课堂:每周一日教学开放活动,每学期评选校级优秀随堂课。研究课堂:备课组结合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每两周开展一次学科教研课研讨活动。展示课堂:教学节评优课、优秀备课组汇报课、见习教师汇报课等。③搭建平台,促进学科均衡发展。通过教学节活动、骨干教师展示活动等展示优势学科、提升进步学科、解决薄弱学科。(2018年9月~2019年8月)3、达成标识:1)教风学风严谨,师生关系和谐。2)学科均衡发展成效显著,1~2个特色学科在县内有一定影响;进步学科有持续发展动力,逐步向区内推出;薄弱学科有明显提升。3)考试质量确保全县中上游水平,力争名列前茅。(五)科研培训工作1、总目标:坚持科研“兴师强教”原则,以课题为抓手,以培训为依托,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促进科研群体建设,五年内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2、措施:1)科研管理规范化(2014.9——2015.8)健全科研工作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完善科研考核、奖惩制度,增强教师科研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环境。2)科研培训课程化(2015.9——2016.8)科学规划培训项目,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以“教、研、训”整合推进为策略,以校本科研培训课程设计为依托,分层设计科研目标,注重普及提高并举,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指导服务,从“选题、课题方案撰写、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等角度,组织专题培训活动,使教师科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课题申报梯度化(2016.9——2017.8)①注重研与教合力作用,贴紧、贴实课堂。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热点,善于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推出真成果,营造严谨、务实的学术研究氛围。②从学科组、教师个人,自上而下,分层要求,梯度落实课题申报工作。学科组课题由学科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实施;教师个人以小课题形式申报,经校审核论证后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构建合作发展型的科研群体。③鼓励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富有个性的研究课题,关注选题价值性。关注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切合点。4)骨干培养跟踪化(2017.9——2018.8)创设发展平台,通过外请专家引领和学校自培的方式,推进县镇校三级科研骨干群体建设,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涵养和研究能力。5)课题研究成果化(2018.9—2019.8)加强课题过程管理,组织各级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论证活动。邀请区内外专家跟踪指导课题研究,着力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指导和帮助教师提炼课题研究经验,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并积极向县市区级教育教学研究刊物发表。3、达成标识:1)服务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科研管理、科研实施的工作机制基本完善,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位于全区前列。2)以骨干教师为主,带动青年教师参与的科研骨干群体初步形成。3)每年有县级或以上课题立项。课题研究成果有质量,在各类征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4)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成效得到显性体现。(六)后勤工作

1、总目标:探索后勤管理机制,营造优秀服务团队,提供高效服务保障,为师生创设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2、措施:1)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优化办公条件、美化办公环境。2)加强组室人员管理,健全考评、测评、奖惩机制,提升师生、家长对后勤服务的知晓度、满意率。通过畅通交流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提升后勤人员的成就感、幸福感。3)加强经费管理,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执行流程,保障教育经费科学、合理、规范使用。4)重视学校资产管理,完善采购审批、资产入账、登记领用等程序,确保资产高效利用。5)继续加强食堂监管,完善评价机制,确保安全、可口,提升师生、家长满意率。6)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校园有关规定,加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落实消防、避险、安保各项工作,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校园文明、有序。7)加强校园形象设计,建“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的校园人文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8)探索后勤管理新机制,提高后勤服务效能。3、达成标识:1)后勤服务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2)校园环境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味。(七)特色建设1、总目标:加强特色研究,坚持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建具有自主发展特征和个性特色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路径。2、措施:1)环境营造创氛围。“书香校园”成为统领学校发展的龙头;体育特色发展形成鲜明的环境;民俗、民风等特色课程成为学校的传承。学校成为养育内在精神的人文殿堂。(2014年9月~2015年6月)2)师资培优有潜力。建成一支打造特色项目、引领项目发展,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精良师资,建成校内为主,外聘为辅的特色导师团队,排摸家长资源,探索组建家长课程导师队伍,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