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1工作简况1.1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生态建设,将围填海管控纳入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和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国家海域海岛监管体系试运行工作方案》,对海岛海岸带的科学管理以及对滨依托现有国产陆地卫星遥感数据的强大支持,逐步建立并具备了,高频次、高精度、全覆盖、常态化的海岛海岸带遥感监测能力。按照自然资源部的相关工作要求,由我中心牵头并协同各海区局和涉海单位共同开展了,每15天1次的近每月1次的远岸岛礁权益监测等多项遥感监测任务。的标准规范,现有国标和行标体系,或内容和方法不适用,或范围和分类不适用,未对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的监测内容、范围、对象、类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和划分,造成了大量信息重复冗余,监测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极大的制约了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至此,针对高频、广域、多目标的遥感监测任务需求,编制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扭转当前此类工作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海岛海1.2任务来源和计划项目编号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于2022年3月提出申请,自然资源部于同年9月下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39号将《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制修订工作计划,项目计划号为:202222010。1.3标准负责起草和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起草。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局、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参加起草。1.4主要工作过程根据标准的特点,对标准编制工作进行了细化和明确分工,制定了标准工作方案,对标准编制计划和进度做了详细的安1.4.1筹备过程办公厅关于征集2022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建报工作。2022年3月21日,工作组将标准申报材料提交中心质量管理处审核。2022年3月25日,工作组按照初审要求修改了标准申报材料,并填写了自然资源标准项目建议书,再次提交中心质量管理处审核盖章。务平台,上传了自然资源标准项目建议书和标准草案,完成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调查观测监测分技术委员会组织的自然资源标准立项审查会。厅关于印发2022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39号将《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列入2022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批准实施。1.4.2编制过程1.4.2.1准备阶段度及经费筹措方式等。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和技术设计书进行学习,并明确编1.4.2.2起草阶段审查会专家组意见对标准名称、章节、技术流程等环节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标准讨论稿。要针对对开发利用遥感监测对象类型进行讨论,对海上构筑物等分类作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研讨细化,主要对第五、六、七、八章及其对应附件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2023年10月-11月,工作组协调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对本标准的技术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并形成验证报告。2023年12月,工作根据验证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1.4.2.3征求意见阶段1.5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负责基本要求、监测要求和技术流程、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等章节内容编写;杨晓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数据收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遥感解译指标等章节内容编写;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提取等章节内容编写;张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标准设计和组织协调工谷祥辉,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遥感解译指标等章节内容编写;杨慧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等章节内容编写;王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参与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章节徐金燕,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参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内容编写;秦平,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参与数据收集和处理内容编杨帆,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参与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提取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2.1标准编制原则作会议。此次会议上,工作组确定了编制原则:a)多维度广泛适用性。本标准在专业领域范围要满足海域海岛使用、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军事权益等不同领域监测要求;在空间范围则包含了中国管辖海域、近远岸海岛及海岸带区域;时间范围则具备了向前向后的延展性和回溯性。b)陆海统筹兼容性。本标准确定了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的监测对象和分类体系。全面细分了涉海开发利用形式,并涵盖了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类型,又兼容了由海变陆后的土地开发利用分类,既与现有国标及各行业标准协调配套,做到数据成果兼容互通,又与国家政策规划步调一致,充分体现以海定陆、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文明理念。c)技术流程完整性。本标准明确了内业为主、外业补充的“内外内”完整闭环技术流程,内业确定遥感解译指标,建立遥感解译标志,使变化信息提取有章可循,通过对变化类型的准确性判定,对存疑区域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再回到内业阶段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变化信息研判,直至变化信息均具备准确性、唯一性和追溯性。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工作组经过充分研究,在考虑今后需要并结合现有工作的基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对本标准设计了前言、和技术流程、数据收集和处理、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等方面的内容。2.2.1术语和定义本部分提出了海岛、海岸带、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和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的定义等4个术语和定义,其中海岛、海岸带术语和定义均引自GB/T18190-2017《海洋学2.2.2基本要求计量单位等数学基础进行了要求,其中时间系统引自GB/T39616-2020《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的要求,平面位置精度则参考了GB/T40766-2021《数字航天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等多个国家标准,并结合海洋监管业务工作要求,针对不同比例尺分别进行了规定。2.2.3监测要求和技术流程本部分对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流程进行了规定。按照目前海洋监管工作的内容、范围、对象和变化分类以及国产光学卫星的覆盖能力对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范围、监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对监测单元进行了规定;按照“内外内”的编制原则制定了完整闭环技术流程。2.2.4数据收集和处理本部分对矢量和栅格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无人机航摄影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了要求。其中影像正射纠正部分参照CH/T1015-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要求执行;空中三角测量部分参照GB/T23236-2009《数字航空制作部分参照CH/Z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的要求执行;数字高程模型制作部分参照CH/T1015-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和CH/T9008.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的要求执行。2.2.5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本部分对遥感解译法和调绘核查法进行了规定。其中无人机技术要求部分参照GB/T27920.1-2011《数字航空摄影《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技术规程》、GB/T39616-2020《卫星导2021《数字航天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的要求执行。2.2.6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提取本部分对开发利用变化图斑提取、开发利用变化图斑赋值、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判定、开发利用变化信息综合和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成果质量控制进行了规定。其中省级、市级、县级、行政区划及区划代码参照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要求执行。2.2.7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本部分对制图样式、分幅与编号、整饰和注记、质量检查和输出格式进行了规定。其中分幅编号部分参考GB/T号设计部分参照GB/T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和GB/T32067《海洋要素图示图例及符号》的要求执行。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工作组委托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三家单位分别对本标准中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验(1)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对本标准中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变化信息提取和遥感专题图编制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验证。首先,根据该技术规范中对近岸海域海岛使用的遥感监选择覆盖珠海市三角岛及周边海域、且云覆盖率总和不大于20%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监测底图。感解译标志(参照附录D通过目视解译判读的方法,对比前后两期或多期影像,对珠海市三角岛可能存在的开发利用变化类型进行遥感监测,提取其开发利用变化图斑。最后,依据技术规范中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要求,完成珠海市三角岛开发利用变化图,满足专题图编制质量检查要求后,导出专题图,图像分辨率为300DPI。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规范严谨可行,对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监测内容、范围、对象、类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和划分,能为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参考,可以较好地服务于海洋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与集约节约利用,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自然资源部东海生态中心对本标准中的监测要求和技术流程、资料收集和处理、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变化信息提取和遥感专题图编制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验证。首先,根据该技术规范中对近岸海域海岛使用的遥感监期,选择覆盖上海市及其所辖海岛和周边海域、且云覆盖率总和不大于20%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监测底图。前后两期或多期影像,对上海市及其所辖海岛可能存在的开发利用变化类型进行遥感监测,提取其开发利用变化图斑。具体监测对象包括围填海、海上构筑物、海上漂浮物、海岸带生态系统和陆岛开发利用五个一级类(参照附录A)。在完成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后,按照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提取结果与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对象分类进行准确性判定,对提取的开发利用变化图斑进行属性赋值(参照附录G并以人机交互的审核方式进行图斑信息的质最后,依据技术规范中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要求,完成上海市及其所辖海岛开发利用变化图,满足专题图通过上述测试验证,该技术规范在以2022年上海市及其所辖海岛和周边海域为例的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科学,具有良好的监测流程与技术方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3)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对本标准中的监测要求和技术流程、资料收集和处理、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和要求、变化信息提取和遥感专题图编制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为了充分地对该技术规范内容进行验证,结合南海局自行发现用海用岛疑点疑区监管工作,在南海区海岸带海岛开展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对该技术规范相关内容进首先,根据该技术规范中对近岸海域海岛使用的遥感监化解译。本报告以2023年6月至2023年9月作为监测期,选择覆盖南海区海岸带及无居民海岛的自然资源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作为监测底图。的遥感解译标志(参照附录D通过目视解译判读的方法,对比前后两期或多期影像,对海岸线向海侧和无居民海岛岛陆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开发利用变化类型进行遥感监测,提取开发利用变化图斑。在完成开发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后,按照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提取结果与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遥感监测对象分类进行准确性判定,对提取的开发利用变化图斑进行属性赋值(参照附录G并以人机交互的审核方式进行图斑信息的质最后,依据技术规范中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要求,完成海域使用疑点疑区专题图,满足专题图编制质量检从上述验证结果可以发现,在监测期内,根据本技术规范,可提取海岸带填海造地、围海、构筑物等多个类型开发利用变化图斑,对提取方法流程、结果与判定、变化专题图制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工作组还针对验证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复和修改。其中针对“遥感监测对象分类、代码及定义”方面的问题,在标准立项时,本标准的开发利用遥感监测对象分类旨在全面细分涉海人类活动形式,充分涵盖典型海岸带生态系好与现有国标及各行业标准协调配套。海岛海岸带主要涉及区域为大陆岸线以下及岸线周边,近海海域无居民海岛和南海被占岛礁等区域。目前仅考虑到由海变陆后,在大类别上与国土相关标准协调配套,后续监测工作可能会移交国土相正文8.3.9中已经给出了相应的命名规则,故不采纳。针对“开发利用变化遥感专题图编制”方面的建议,有关各图廓大小等信息已在标准中详细说明,有关指北针大小已在标准中予以统一,有关星源及分辨率信息已增加至对比窗口,上述内容均采纳并修改。有关缩略图窗口,可在现有位置概略图基础上适当缩放分辨率以达到使用要求,故不采4标准水平分析的标准规范,现有国标和行标体系,或内容和方法不适用,或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