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乙卷高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1页
2024年全国乙卷高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2页
2024年全国乙卷高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3页
2024年全国乙卷高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4页
2024年全国乙卷高考化学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1.中国“天宫”空间站运用的“黑科技”很多,下列对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被誉为“百变金刚”的太空机械臂主要成分为铝合金

B.“问天”实验舱采用了神化线太阳电池片,碑化钱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核心舱配置的离子推进器以急和氨气作为推进剂,氤和僦属于稀有气体

D,太阳电池翼采用碳纤维框架和玻璃纤维网,二者均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详解】A.太空机械臂主要成分为性能优良的铝合金,其强度大于纯铝,故A正确;

B.碑化钱是性能优良的半导体,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错误;

C.沆和氨都是位于元素周期表0族的稀有气体,故C正确;

D.碳纤维框架和玻璃纤维网都是性能优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Bo

2.聚合物商品Kodel的结构式(假设为理想单一结构)如下:

H3CO-C-<^>-C

下列有关该聚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聚合物不可降解B.对应的聚合单体为3个

C.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备D.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650,则

平均聚合度n为56

【答案】D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聚合物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体,聚合物可以降

解,故A错误;

COOCH3CH20H

B.由结构简式可知,对应的聚合单体为1个、(n+1)个J和n个中

CH2OHCOOH

共2n+2个,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该聚合物应通过缩聚反应制备,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650,平均聚合度J"。:”6心§6,故

D正确;

故选D。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第1页/共15页

A.将H2O2溶液滴入NaCl溶液中:H2O2+2Cr=20fT+Cl2T

B.将NO2通入NaOH溶液中:2NO2+2OH-=NO;+NO2+H2。

C.将浓氨水滴入AgBr沉淀中:2NH3+AgBr=Ag(NH3);+B/

2+2++

D.将KMnO4溶液滴入Mn溶液中:Mn+4MnO;+4H2O=5MnO;~+8H

【答案】B

【详解】A.氧化性:C12>H2O2,因此反应H2O2不能将CI氧化为CL,A错误;

B.将NO2通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Ch、NaNCh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2NO2+2OH-=NO;+NO;+H2O,B正确;

C.AgBr溶于过量浓氨水中生成银氨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gBr+2NH3-H2O=^Ag(NH3)9]+Br+2H2O,C错误;

D.将KM11O4溶液滴入Mi?+溶液中,MnO,氧化Md+生成MnCh,D错误;

答案选B。

4.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下列操作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操作

将含有苯甲酸的苯酚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A除去苯酚中混有的少量苯甲酸

过滤

检验溶解铁锈所得的溶液中是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

B

否含有Fe?+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澳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溶液是

C检验乙烷中是否含有乙烯

否褪色

检验Na2sO3中是否混有

D取少量固体,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Na2cO3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苯酚也可以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且不能采用过滤方式,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

不符合题意;

B.溶解铁锈所得的溶液中本身含铁离子,若要检验亚铁离子,不能加入KSCN溶液,否则

第2页/共15页

会有铁离子的干扰,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与澳可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反应,所以将混合气体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

液会褪色,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Na2sO3和Na2cO3均会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用O.lOOOmolliNaOH溶液滴定20.00mLHA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如图所示:

F(NaOH)/mL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为一元弱酸

'c(A"

B.初始HA溶液中的电离度aa=--------—:10%〉a〉1.0%

(c(HA)+c

C.V(NaOH)=20.00mL时,混合溶液中有C(JT)+c(HA)=C(OJT)+C(A「)

D.若使用酚醐作指示剂,会产生系统误差,测得HA溶液浓度会偏大

【答案】C

【分析】滴定过程中溶液pH突变时,K(NaOH)=20mL,此时参与反应的

“(NaOH)="(HA),由此可知HA的初始浓度为O.lOOOmollT。

【详解】A.初始溶液3〉pH>2,说明HA未完全电离,因此HA为一元弱酸,故A项正

确;

B.初始HA溶液中1CT?mol-L1>c(H+)>l03mol•口,初始溶液中c(H卡)稍大于c(A)

c(HA)+c(A")=0.Imol-L-1,因此初始HA溶液中的电离度

c(A「)

10%>>1.0%,故B项正确;

c(HA)+c(A-)

第3页/共15页

C.V(NaOH)=20.00mL时,溶液中溶质为Na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H+)+c(Na+)=c(0H-)+c(A-),物料守恒:c(Na+)=c(HA)+c(A"),因此

c(H+)+c(HA)=c(0H-),故C项错误;

D.酚配试液在溶液pH>10时变红,由图可知当溶液pH>10时,所加NaOH溶液体积大于

20mL,因此测得HA溶液浓度会偏大,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是C项。

6.阴离子PO;和二版基分子能通过一种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阴离子配合物,如下图所示

(图中省略阴离子配合物中部分原子)。下列关于该阴离子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只有一种

B.二版基分子中N-H的H和PO;离子的O形成氢键

C.所含元素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只有一种

D.其中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O

【答案】B

【详解】A.该阴离子配合物中含有H、C、N、0、P共5种元素,其对应基态原子中未成

对电子数依次是1、2、3、2、3,故A项错误;

B.N、O元素的电负性较大,N-H键中共用电子对偏向N原子,使得H原子带正电性(1),

因此二JR基分子中N-H的H和PO;离子的O形成氢键,故B项正确;

C.该阴离子配合物中,苯环上的C以及形成双键的C、N原子为sp2杂化,形成单键的N

原子为Sp3杂化,P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出产=4,因此P原子为sp3杂化,故C项

错误;

D.同周期元素对应基态原子从左至右的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N原子的2P轨

道半充满,相对较稳定,更难失去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N>O>C,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

7.水溶液锌电池(图1)的电极材料是研究热点之一、一种在晶体MnO中嵌入Zi?+的电极材

料充放电过程的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4页/共15页

A.①为MnO活化过程,其中Mn的价态不变

B.该材料在锌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

C.②代表电池放电过程

D.③中Imol晶体转移的电子数为0.61mol

【答案】C

【详解】A.①过程中MnO晶胞中体心的Mn2+失去,产生空位,该过程为MnO活化过程,

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为0可知Mn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

B.锌电池中Zn失去电子生成Zn2+,Zn电极为负极材料,故B项错误;

C.②过程中电池的MnO电极上嵌入Zn2+,说明体系中有额外的Z/+生成,因此表示放电

过程,故C项正确;

D.MnO晶胞中棱边上所含Mn的个数为12x;=3,同理Mn06i口,39。和口期。

晶胞中棱边上所含Mn的个数为3,Z'Msl。晶胞中Zn"个数为2十1,因此

Mn与“个数比为3-,由此可知Z'M”小。晶胞中Z心个数为0.614③过程

中Imol晶体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1x,molx2®0.41mol,故D项错误;

3

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C项。

8.一种高硫锦矿的主要成分为M11CO3,主要杂质为Si。?、CaCO3,还含有少量

MnS、FeS、CuS、NiS、FeCC%等,其中FeCC>3含量较大。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流程,

制得了金属铺。

NaOH、空气H2so4、MnO2NH3H2O(NH4)2S

催化剂

高硫.岛屋I脱硫矿粉、段力滤液、符B滤液、悬滤液、E71--日人

理JT脱硫|---------T酸浸I一上力调?用除杂—电解卜►金属镒

滤液滤渣1滤渣2滤渣3

已知:①金属离子的Igc(M)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5页/共15页

IIIIIIII_I~II

23456789101112

pH

②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金属硫化物CuSNiSMnSFeS

Ksp6.3x10-361.0x10-242.5xlO-106.3xl0T8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性溶液中,在催化剂存在下通空气氧化脱硫,疏化物中的硫元素被氧化为单质。写

出硫化亚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2)根据矿物组成,脱硫时能被NaOH部分溶解的物质是0

(3)若未经脱硫直接酸浸,会产生的污染物是0

(4)酸浸时主要含锦组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酸浸时,加入MnO2的

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调溶液pH到5左右,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加入适量的(NHJ2S除去

的主要离子是O

(6)除杂后的MnSO4溶液通过电解制得金属锦,惰性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7)镐的化合物LiMn2()4是一种锂电池材料,其晶胞中的氧原子以面心立方堆积(如图),

若该晶胞参数为apm,则晶体密度为g-cm^o

吟Q-

O

:Q

。二…立方。

第6页/共15页

催化剂

【答案】(1)4FeS+6H2O+3O24S+4Fe(OH)3

(2)SiO2

(3)H2S

(4)①.MnCO3+H2SO4=MnSO4+C02T+H20②.

2++2+3+

MnO2+2Fe+4H=Mn+2Fe+2H2O

22+

(5)①.Fe(OH)3②.Cu\Ni

-+

(6)2H2O-4e=4H+O2T

181

【分析】高硫锯矿的主要成分为M11CO3,主要杂质为Si。?、CaCO3,还含有少量

MnS、FeS、CuS、NiS、FeCO3,FeCC^含量较大。碱性溶液中,在催化剂存在下通

空气氧化脱硫,疏化物中的硫元素被氧化为单质,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过

滤得到的脱硫矿粉中含S、氢氧化铁、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再被硫酸酸浸以后生成的滤液

中含Fe2+、Fe3\Mn2\Cu2\Ni2+,单质S和硫酸钙则以滤渣1的形式除去,二氧化镐做

氧化剂作用下,Fe2+转化为铁离子便于后续除杂,加入一水合氨调pH,进而除去铁元素,

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Mn2+、Cu2\Ni2+,再加入硫化镂可除去铜元素与银元素,最后过滤得

到的MnSCU溶液经电解得到金属锦,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碱性溶液中,在催化剂存在下通空气氧化脱硫,疏化物中的硫元素被氧化为单质,硫化亚铁

被氧气氧化生成硫单质和氢氧化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可知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4FeS+6H2O+3O24s+4Fe(OH)3;

【小问2详解】

结合物质的类别与上述分析可知,脱硫时能被NaOH部分溶解的物质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

硅,故答案为:SiO2;

【小问3详解】

未经脱硫直接酸浸,金属硫化物会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硫化氢,故答案为:H2S;

【小问4详解】

酸浸时含硫矿粉中的碳酸铳会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MnSC>4、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CO2T+H2O;酸浸时,加入Mn。?目的是为

第7页/共15页

了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便于除去的铁离子,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2++2+3+

MnO2+2Fe+4H=Mn+2Fe+2H2O;

【小问5详解】

根据给定信息①金属离子的Igc(M)与溶液pH的关系图可知,调节pH为5左右,目的是

为了除去铁元素,所以过滤得到的滤渣2主要成分是Fe(OHb;结合给定信息②金属硫化

物的溶度积常数数据可知,加入适量的(NHJ2S除去的主要离子是Cu?+、Ni2+;

【小问6详解】

根据放电顺序可知,除杂后的MnSO,溶液通过电解在阴极可制得金属锦,惰性阳极水得到

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4e-=4H++C)2T;

【小问7详解】

氧原子以面心立方堆积(如图),利用均摊法可知,氧原子数=8X'+6XL=4,所以晶胞中含

82

7+55x2+16x4g/mol181

=­g,若该晶胞参数为apm,

LiMn2()4为1个,晶胞质量为-1

NAmoln

181

则晶体密度=%=总181

g/cm3

XTO3m3103

(axio)NA

9.醋酸钻与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形成的配合物[Co(n)Salen]具有可逆载氧能力,能模拟金属蛋

白的载氧作用,在催化氧化反应中应用广泛。合成反应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装置如下图所示。氮气保护下,向含有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乙醇溶液中缓慢滴加

醋酸钻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A处应安装的仪器是(填名称),B处应安装的

仪器是(填名称)。装置C的作用是o

(2)回流lh,沉淀转化为暗红色晶体。回流结束后进行如下操作:

第8页/共15页

A.停止通氮气B.停止加热C.关闭冷凝水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标号)。充分冷却后将溶液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配合

物[Co(n)Salen]。

IL载氧量测定

(3)将m克的[Co(n)Salen](相对分子质量为M)加入圆底烧瓶中,在恒压漏斗中加入

DMF(配合物在DMF中可吸氧),如下图搭建装置。通入氧气,赶尽体系内空气。检查仪

器气密性的操作为:先关闭,然后调节水平仪的水位至与量气管水位产生一定

液面差。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4)调整水平仪高度,待量气管水位与水平仪水位齐平时,记录量气管水位的体积刻度为Y。

将DMF加入圆底烧瓶,待吸氧反应结束后,再次使量气管水位与水平仪水位齐平,记录量

气管水位的体积刻度V?。已知大气压为p,氧气的压强为p(C)2),温度为t℃。配合物载

氧量[n(吸收的。2):n([Co(II)Salen])]的计算式为=

【答案】(1)①.球形冷凝管②.恒压漏斗③.液封

(2)BCA(3)①.活塞1和活塞2②.液面差恒定

p(Oj(V「V2)M

<47---------------X---

R(273+t)m

【分析】由题意可知,制备配合物的操作为氮气保护作用下,向盛有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乙

醇溶液的三颈烧瓶中缓慢滴入醋酸钻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lh,待沉淀转化为暗红色晶后

停止加热、关闭冷凝水、停止通入氮气,充分冷却后将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配合物。

【小问1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A处的装置为起冷凝回流作用的球形冷凝管,B处装置为便于醋酸钻的

乙醇溶液顺利流下的恒压漏斗;装置C的作用是,起液封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三颈烧瓶中,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恒压漏斗;液封;

【小问2详解】

第9页/共15页

由分析可知,回流结束后的操作为停止加热、关闭冷凝水、停止通入氮气,充分冷却后将溶

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配合物,故答案为:BCA;

【小问3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活塞1和活塞2,然后调节水平仪中水位

至与量气管产生一定的液面差,若液面差稳定,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活塞1

和活塞2;液面差稳定;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配合物DMF的物质的量为一moL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DMF吸收氧气

M

P(C>2)(V「V2)

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和,配合物DMF的物质的量的比

(273+t)R

PMXVY)MpCOjcy-vjM

值为x—,故答案为:X—

(273+t)Rm(273+t)Rm

10.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甲基叔丁基酸、丁基橡胶、甲基丙烯睛等。

将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可提高异丁烷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回答下列

问题。

(1)利用下列键能数据,计算下列异丁烷直接脱氢生成异丁烯反应:

(CH3)2CHCH3(g)=(CH3)2C=CH2(g)+H2(g)的AH=kJ.mol、

化学键C-Cc=cC-HH-HO-H0=0

键能347.7615413.4436462.8497.3

(2)在压强lOOkPa下,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a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760780800820840860880900

77K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计算820K时的平

衡常数,Kp=kPa(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在温度853K、压强lOOkPa下,初始反应气体组成n(H2)/n(异丁烷)或n(Ar)/n(异

第10页/共15页

丁烷)与平衡时异丁烷摩尔分数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印)/〃(异丁烷)

〃(Ar)/〃(异丁烷)

其中x〜n(H2)/n(异丁烷)为曲线,判断依据是

(4)有人提出加入适量空气,采用异丁烷氧化脱氢的方法制备异丁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

学方程式O并比较异丁烷直接脱氢制备异丁烯,从产率角度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

【答案】(1)+123.5

(2)①.增大②.33.3

(3)①.M②.加入其他气体,体系总物质的量增加,异丁烷摩尔分数x减小。加

入H2,平衡逆向移动,异丁烷转化率减小,平衡时x增加。总结果是随着n(H2)/n(异丁

烷)增加,x减小:加入稀有气体Ar,对于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异丁烷转化

率增加,平衡时x减小。因此,相同条件下加入稀有气体,平衡时x相对较低。

(4)①.

(CH3),CHCH3(g)+102(g)=(CH3),C=CH2(g)+H2O(g)AH=-117.45kJ-moL

②.空气中。2与产物中H2反应生成H2。,同时惰性的N2加入该分子数增加的反应中,

二者均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异丁烯产率。

缺点:空气中。2对异丁烷或异丁烯深度氧化,使得异丁烯产率降低。

【小问1详解】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除去异丁烷和异丁烯相同的C-C键和c—H键,

则反应((3旦)2CHCH3(g)=(CH3)2C=CH2(g)+H2(g)的

AH=(413.4kJ-mor1X2+347.7kJ-mor1)-615kJ-mor1-436kJ-mor1=+123.5kJ-moL;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温度升高,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口增大,即反应正向进行,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Kp增大;820K时,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a=50%,设异丁烷的起始物质的量为Imol,则列

第11页/共15页

三段式有:

(CH)CHCH(g)=(CH)C^CH(g)

323322+H2(g)

起始(mol)100

转化(mol)0.50.50.5

平衡(mol)0.50.50.5

-xlOOx-xlOO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3.3Kpa;

-xlOO

3

【小问3详解】

加入其他气体,体系总物质的量增加,异丁烷摩尔分数x减小。加入H2,平衡逆向移动,

异丁烷转化率减小,平衡时x增加。总结果是随着n(H2)/n(异丁烷)增加,x减小:加入稀

有气体Ar,对于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异丁烷转化率增加,平衡时x减小。

因此,相同条件下加入稀有气体,平衡时x相对较低。则x〜n(H2)/n(异丁烷)为曲线M;

【小问4详解】

异丁烷氧化脱氢的方法制备异丁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2CHCH3(g)+O2(g)=2(CH3)2C=CH2(g)+2H2O(g),由AH=反应物的总键

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该反应的

AH=2X[(413.4kJmor1X2+347.7kJ-moL)+497.3kJ.moP1]-(2X615kJ-mor1)-2义2X4

62.8kJ-moF1=-234.9kJ-mor1.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CH3)2CHCH3(g)+1o2(g)=(CH3)2C=CH2(g)+H2O(g)AH=-117.45kJ-mor;

异丁烷氧化脱氢的方法,由于空气中。2与产物中H2反应生成H2。,同时惰性的N2加入

该分子数增加的反应中,二者均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可以提高异丁烯产率;但由于空气

中。2对异丁烷或异丁烯深度氧化,会使得异丁烯产率降低。

11.化合物E是一种“氯化氢前体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氯化氢并参与后续反应,

以下为E的一种制备及应用反应路线。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