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皖江名校联盟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

2023.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只此青绿》火遍全国之后,东方演艺集团力邀现代舞艺术家沈伟耗时20个月创排出一部同样基于中

国传统文化元素,但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舞蹈诗剧《诗忆东坡》,日前在上海首演。如果说“青绿”是因

为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使得观众如痴如醉,那么“东坡”则因为审美超前了“三步”,而使得观演反响两

极分化——这部囊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琴棋书画诗词赋和当代艺术里的现代舞、交响乐、当代画,具有

镜头感、抽象感,整体节奏还相当慢的作品,对于不熟悉以上融汇东西、博古通今的艺术形式且预设自

己要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而言,不太会符合预期。这就造成了观演后的两极反响——喜欢该剧的

赞赏它为“国际传播领域中,既发扬中国审美特质,又符合海外欣赏习惯的破冰之作“;不喜欢该剧的则

在社交媒体上“劝退他人”道:“被创(受到创伤),快跑!”

同为“青绿”与"东坡”的"父母”,前身之一为东方歌舞团的东方演艺集团,是国家级演艺集团,承载着面

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去看东方歌舞团的演出就是

全民盛事。《只此青绿》引舞蹈观众“竞折腰”是东方演艺近年来又一个现象级作品。

“青绿”的成功,在于让故宫博物院里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该剧把这幅名画的制作过程一一拆解、

展现,让观众了解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如今称之为“非遗传承人”在成就一幅被视为江山社稷主

题的传世之作中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在色调上再现了出自矿石的石青、石绿以及群青、赭石、朱砂等

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其舞蹈动作设计之美,在具有宋代流行色的背景下,轻易地打

动了最广大的观众。而戴着眼镜的展卷人,赋予该剧当代视角。在临近剧终时,他与《千里江山图》绘

者王希孟的“隔卷作揖''则深切打动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也是今天的

“传承人”……以往,中国舞蹈剧目中很少有以解读作品角度切入的“阐释性”剧目——解释说明,是话剧

的功能。因而,从以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角度而言,“青绿”是从零到一的巨大突破。

“青绿”是以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东坡”是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既然有了“青绿”的成功,东方

演艺并不想“自我重复”,而是“更进一步”,邀约了戏曲坐科10年、擅长中国琴棋书画且因现代舞而蜚声

世界的现代舞艺术家沈伟,来创作一部以现代舞展现苏东坡诗词精神的舞蹈诗剧——太难了!沈伟起先

婉拒三次。最终,对于如何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挑战,激发了沈伟的创作欲望。

《诗忆东坡》“审美超前”的三步,首先在于——不叙事。名字里有“东坡”,但该剧不谈东坡个人成长、

官场失意、情感“两茫茫”,只是以沈伟自3000首苏东坡诗词中,按其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绪,梳理出

15首来展现其精神内涵。为什么是15首?最初是29首,“不能字太多,字多就成为话剧了”,沈伟说得

实在,舞剧就不应该开口唱几首歌、字幕出太多字——唱歌的是歌剧或音乐剧,字多的是话剧。艺术家

的能耐就在于,在剧种规范里创造艺术。

不叙事带来的第二步“审美超前''是——较抽象。音乐,能做到“拟声”已经算是尽力具象了。所以民乐里

听得出《百鸟朝凤》,交响乐里听得出《彼得与狼》,但也就限于动物发声而已。舞蹈,能做到“拟形”

也是高手,如《朱鹦》。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审美知识如作家作品

可以学,审美感受纯粹个人体验靠积累。举例而言,全剧开场,天幕上有一个动态图,展示了东坡从眉

州出发,途经常州、黄州、杭州、徐州等将近20个地点的路线图,每一个箭头都是白色直线。第五幕结

束时,出现了一个视频——画面上只有一个握着毛笔的人的手,下笔手法如书法般顿挫,以为他要写字

呢,忽发现黑色毛笔换成了白色毛笔,继而再换成青绿色油画刷子,再以明黄色提亮且笔触转而油画“刷”,

勾勒出的线条进而接近旅法画家的风格……有人,能了悟“这是东坡此生路线图乃至精神路线的艺

术化呈现,且是该剧,点题’之处——以中国书法技法入手,以东西融合的色彩与线条形成当代画作“;有

人则质疑:“舞剧里为什么要插一段不知所云的画画啊?”似乎,也对。

1

较抽象,带来第三步“审美超前”最容易引发的问题——感受“劈叉”。完全跟得上审美逻辑且熟悉沈伟以

往作品风格的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完全跟不上的则感觉“被重创”到匪夷所思;时而跟上时而掉队

的观众则容易陷入怀疑: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还是剧?

跟得上审美逻辑,需要对于宋代美学的了解,不止于《只此青绿》;对于苏东坡的了解,不止于“十年生

死两茫茫”的情感表达;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熟悉,不止于古琴的《高山流水》一曲;对于中国作曲家创

作西方交响乐的了解,不止于谭盾一位,最好还熟悉该剧作曲陈其钢;对于舞剧不叙事不惊讶;对于现

代舞不叙事不惊讶;对于全剧节奏缓慢能适应——也就90分钟回到宋代时间感、脱离快节奏生活,为何

不能试一下?纯粹从艺术形式来做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青绿”是“连环画”;“东坡”是“文人画

“审美超前”从来不是艺术家的错。契诃夫的《海鸥》首演失败;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首演失败……

从不妨碍它们成为经典。但是记得要为“审美超前''的艺术作品”搭建沟通桥梁”是出品方必须“多虑”的部

分。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诗忆东坡》是为了“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那么就应该同时配套有关现

代舞、宋代美学、东坡诗词精神、舞剧与舞蹈诗剧的区别乃至西方当代艺术甚而美学思潮等领域的演出

前解读一演出前后、线上或出版物等形式均可。甚至建议,“青绿”也要适当配套解读课程——对于书

画、非遗也做进一步拓展传播。今后,一部剧就是一个“台前演出加幕后解读”“线上传播加线下普及'’的"系

列工程”了。

(选自朱光《“审美超前”记得搭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忆东坡》与火遍全国的《只此青绿》一样,都是东方演艺集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创排的舞蹈

诗剧。

B.《只此青绿》在审美上“领先一步”而火遍全国,引舞蹈观众“竞折腰”,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

民盛事。

C.《只此青绿》拆解、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制作过程,再现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等在成就这幅名

作中做出的贡献。

D.“审美超前”并不妨碍艺术作品成为经典;但要为“审美超前”的作品搭建沟通桥梁,例如配套与之相关

的解读课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忆东坡》观演两极分化,褒贬不一,原因之一是该剧不能满足来看“苏东坡这个人”的观众预期。

B.与《只此青绿》以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不同,《诗忆东坡》则是以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C.为合乎剧种规范,避免字幕出太多字,《诗忆东坡》作者将剧中诗词由最初的29首删减为15首。

D.《诗忆东坡》的“审美超前”表现为不叙事、较抽象等,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故事情节,只谈情感变化。

3.《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的巨大突破,不属于其表现的一项是()

A.采用石青、石绿等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宋代“流行色

B.以宋代流行色为背景的优美的舞蹈动作设计。

C.戴眼镜的展卷人与《千里江山图》绘者王希孟隔卷作揖。

D.面向当代与国际,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

4.请简要说明加点词语“劈叉”“连环画”“文人画”在文中的作用。(4分)

5.作者是怎样论述第二步“审美超前”一“较抽象”的?请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驴耳朵豆角

许福元

这一天,九十七岁的老母亲对我说,想吃一锅鲜清烟驴耳朵豆角。

于是,我匆匆从农贸市场淘换来淘换去,终于淘换到了驴耳朵豆角。妻子赶紧择边洗净、横切竖丝,然

后热锅炮汤、爆火放油,佐以五花肉,配以葱姜蒜,也就有半个点儿,连同暄腾腾的杨镇俄面高庄馒头,

2

一块端到了母亲面前。

母亲只尝了一口,皱了皱眉,就放下了筷子。

我赶紧问,咋地?

母亲说,不咋地。不是那个味儿。

我问,是哪个味儿?

母亲脸色沉下来,那个味儿你难道忘了?

那些岁月,那个味道,我如何忘得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那时的母亲也就四十七八岁。她从陈年的葫芦头里倒出十几粒驴耳朵豆角籽。

豆角籽是扁的、鼓的、椭圆形,浑身黑色却镶一道白边儿。黑豆角籽被放进一只白瓷碟子里,并不贮水,

而是用一块旧蓝碎花软布,蘸湿了,蒙在碟子上,像孵小鸡。每天她要将蓝碎花布用清水涮一涮,再蒙

上。这样大概过了五六天,豆角籽肿胀了,发胖了,那还不够。直待豆角籽破开,吐出雀舌一样的嫩芽

儿,才开始播种。

播种是穴播。母亲沿着篱笆的里边,隔三尺开外挖一个水桶大小深浅的坑,然后填上鸡粪与猪粪与羊粪

与驴粪与狗粪,上面压上黄土,足足地浇上两桶水,却并不急于下种。待水气下沉,湿气上返时,才播

下种子。每穴只播两三粒,共十几穴,一周遭的篱笆也就种齐了。

初时我常常蹲下去看,种子很沉得住气,一点动静也没有。我几乎怀疑,在碟子里咧嘴的嫩芽是否会葛

回去。就在一天清晨,阳光透过篱笆照进来,那一穴黄土忽然有了松动,一小片土盖翘着支棱起来。下

面竟是三棵幼芽,头钩状,浅绿;身体胖墩墩,豆黄;下半身柱形,白色。像两个稚气的问号,共同撑

起一面天窗。很快,这面天窗就被幼苗掀翻。

幼苗先是锥形,叶子是尖尖的,像绿色的剑,直指青天。几天以后,叶子成对成对出现,如挛生的姐妹,

傲然不群。尔后扶摇生长,纤细的茎丝儿不断抽长、延伸、探索、攀援,一对一对圆圆的叶子紧随其后,

步伐跟得很紧很紧。每一对叶子的根部,都是一条分枝,每一条分枝的叶子,都掩映一簇花朵。花朵蓝

盈盈的,开放状如蓝蝴蝶,造型美如兰花指。每一朵花朵凋谢后,驴耳朵豆角就钻出来。

驴耳朵豆角真像驴耳朵。长,恰到好处,宽,比例适宜。周边一道紫边绿线,中间凹凸肉厚肥实。这种

豆角很低调,不像五月鲜地豆那样先声夺人,也不像白不老豆角那样故作清白,更不像十八粒架豆那样

垂垂挂挂,显摆显摆。当其它豆角相继谢世后,驴耳朵豆角在秋头子上才热闹起来。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中午从生产队地里收工回来,未进栅栏门,先从当街用胳膊夹一个棒秸拖进院

来,然后从土窗台上摸出钥匙,点脚儿开门。棒秸这才被她放下,先点火,后刷锅,然后舀棒子面,掺

水和面。往锅里添一瓢水,往灶里攘一把柴。迅即奔出门外,钻进稠得不能再稠的绿豆角秧中去了。只

一小会儿,她就兜了一大衣襟驴耳朵豆角。这时,锅底的水似开未开,灶膛里的火似灭未灭。她又往灶

里续了柴,将那一片一片豆角,从脊背一掐,老丝儿绕成一卷一圈,纷纷跌落在她脚背上。然后用手一

撅,抛入锅底。这时,棒子面也醒好了,锅也热了,“啪!啪!啪!“顺锅沿儿于豆角上面,贴一溜玉米

面惇悖。此时,倘火从灶里燃出来,手又沾着棒子面,母亲只是屈脚将柴火往灶门里一踵,手里照样干

活,其动作干净利落像个武林高手,锅里活儿完毕,扣上锅盖,周围用手巾、抹布圈严,压上瓦盆。再

往灶里填上一大掐子棒骨,这才搬梯子上房,趁锅冒大气、等待饭熟的时间,将白薯干翻晾一遍。

母亲下房来时,揭开锅盖。锅底,青色的驴耳朵豆角,散发着淡淡清香;四周,黄灿灿玉米面饼子,定

格着母亲的指痕。母亲将驴耳朵豆角捞出,用凉水一过。然后在上面撒一小把盐,用筷子一拌。锅底的

余温仍可利用,添两瓢水,抓三捧糠,掺一小碗白薯面,兑半桶由水,猪也饿得“眺、眺、口光”用嘴头子

狂拱猪圈门子。

母亲嘴嚼着饼子,生产队上工的钟“当、当、当''又敲响了。

弟弟很懂事,听母亲说驴耳朵豆角不是那个味儿,特特从自己开垦的十边地上揪下紫边的驴耳朵豆角,

不搁油,只放盐,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法炮制了一回。

母亲这回尝了,点点头,就是这个味儿。

我尝了,直咧嘴,顺口说出,又苦又涩!

3

母亲脸色又沉下来,不苦不涩,那还叫驴耳朵豆角吗?

是啊是啊,生活中假如没有苦涩,那还叫生活吗?

(选自《光明日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十七岁的老母亲想吃鲜炯驴耳朵豆角,表现了老母亲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引出下文关于驴耳

朵豆角的故事。

B.“淘换来淘换去”既表现了我在农贸市场耐心寻找驴耳朵豆角的情形,又说明驴耳朵豆角在当今的市场

上并不常见。

C.母亲中午从生产队地里收工回来,点火烧水的间隙采摘驴耳朵豆角,准备一家人的中餐,忙忙碌碌而

又井井有条。

D.锅底青色的驴耳朵豆角散发清香,四周的玉米饼子黄灿灿的,简单的食物折射出当时物质与精神生活

的极度匮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菜、切菜、炒菜、配料,文章运用一连串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妻子的心灵手巧与孝顺。

B.“用布蘸湿了,蒙在碟子上,像孵小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带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C.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用“我”的视角叙写母亲与豆角的故事,表达了对劳动致富的肯定与赞美。

D.”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法炮制了一回“,巧妙点明“那些岁月”的具体时间,为文章增添了怀旧的意味。

8.请简要分析“母亲的脸色”两次“沉下来”的原因。(4分)

9.文章详细描写了驴耳朵豆角催芽、播种、生长的过程,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日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

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日:“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

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

刑。刑其傅公子虔,粽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

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

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日:‘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

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选自《孟子•离娄上》)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日A使B乐正子春C来D吾将E听子F鲁君G请H乐正子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鲁以其雁往”与“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中的“雁”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怪,认为……奇怪,与《三峡》中“绝峨多生怪柏”的“怪”意思不同。

C.粽,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D.焉,疑问代词,哪里,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意思与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因为喜爱谗鼎而留下了它,乐正子春恪守自己的信用而婉拒了鲁君让他出使齐国的请求。

B,北门徙木就能够获取五十金,政府取信于民,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

C.孟子认为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治理好百姓,不能得到朋友信任就不能得到上级

信任。

D.隐居的伯夷与姜太公都认为周文王善于赡养老人,于是归依文王,从而带动了天下百姓归依文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14.同为取信于人,乐正子春与商鞅的做法有哪些不同?(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拾穗许村童

林希逸

拂拂新凉入,家家获稻同。

参差多滞穗,收拾许村童。

满地禾频落,怜渠管尚空。

少多从汝得,小大共年丰。

挈负归茅宇,欢呼谢主翁。

晚来炊饭饱,牛笛弄松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收季节,凉风习习,家家户户一齐收割稻谷,诗歌的开头两句交代了事件的背景。

B.稻田里遗留了很多的稻穗,许村的小孩纷纷赶来捡拾。“收拾”是收取、捡拾的意思。

C.尽管遗落的稻穗到处都是,但放在沟渠的篮子还是空的。“怜”表现了诗人的同情之态。

D.拾多拾少由你的便,表现了对拾穗小孩的怜爱。“小大共丰年”表现了共庆丰收的场景。

16.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结合本诗的尾句,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用“,"两句高度概括地描写了阿房宫被烧的情形。

(2)荀子在《劝学》中以蟹为例,论述“用心躁也”的危害的两句是:“,

(3)翻阅史册,我们会发现一条规律:忧虑劳苦方可兴盛,贪享安逸必遭祸害。其实,类似的意思古人

早有表达,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谈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为什么会对人们的饮食行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从内在机制的角度,有研究者提出了饮食的奖赏模型。当处于消极情绪中时,为了逃避这种情绪,食欲

刺激带给人的奖励价值往往会被放大,从而引发人对食物的渴望以及注意力的偏向。在人们想要转移注

意力、消除自身的消极情绪时,①,其诱惑力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食物的评价和敏

5

感程度也可能有所提高。比如,平时吃起来索然无味的食物,此时会显得更加美味,从而导致食物的摄

入量大幅增加。

从外在环境因素看,②。情绪和饮食行为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联想学习机制,会导致积极情绪与“进食量

增加”之间的联系增强。无论在哪种文化下,食物都毫无争议地与许多特殊的庆祝场合有关。比如,生日

时,人们会一边说着祝福语,一边享用生日蛋糕。①在这种场合下,②不仅人们享受着美食,③往往也

处于积极的、幸福的情绪中。④因此,⑤当在平常生活中感受到积极快乐的情绪时,⑥人们很容易产生

庆祝的念头,⑦而是联想到食物,⑧增加进食的欲望。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

奇。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

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他木竞争,追赶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

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

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

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

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

更珍贵。你想,它为史前的孑遗之物,体积虽小却珍如恐龙。这三寸之物凝聚了一个物种的进化史,包

含了竹子的前世今生。我取一根在手,润滑清凉,抚之如玉,嗅之如兰,古意悠远,初心依旧,色泽照

人,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问它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实心竹,,觉得非常奇怪”,表达效果有

什么不同?(4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人称的正确使用,能够增强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部分是怎样增强表现力

的。(3分)

22.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文末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使用整句,字数不少于10个。(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苦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生活中不能没有苦涩。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甜

美的生活更幸福。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LB“使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成为全民盛事”错误

2.D”……,审美超前,表现为不叙事、较抽象等,其根本原因是……”“只谈情感变化”错

3.D强调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社会责任,不能体现《只此青绿》实现了当代视角阐释传统文化之美

的巨大突破。

4.①“劈叉”指两腿前后分开至一条线坐于地下,在文中比喻迥乎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观剧感受,生动

形象且新颖别致。

②“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通俗读物,而“文人画”追求技巧与个人风格,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文中分

别用来比喻《只此青绿》《诗忆东坡》,鲜明而准确地表明两者艺术形式的不同。

6

5.①先举例论述音乐、舞蹈的抽象性。②再陈述观点“抽象的音乐与舞蹈,确实考验观众的审美经验与能

力③最后通过列举不同的观演感受来论证观点。

6.D“折射出当时……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错

7.C”表达了对劳动致富的肯定与赞美”错

8.①母亲第一次脸色沉下来,是误以为“我”忘记了驴耳朵豆角的味儿,忘记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②母亲脸色第二次沉下来,是因为“我”嫌弃驴耳朵豆角的“又苦又涩”,似乎淡忘了生活中的苦涩。

9.①写母亲催芽、播种,介绍驴耳朵豆角的生长过程,表现了母亲的精明能干。②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幼

苗的成长,花朵的开放、凋谢,表现了驴耳朵豆角旺盛的生命力。

③与五月鲜地豆、白不老豆角等进行对比,表现了驴耳朵豆角的低调,以及它的不可或缺的果腹作用,

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敬重。

10.ADF

11.AA.“意义和用法相同”错。雁,形容词,通“鹰”,指鹰品,与“真”相对/名词,大雁。句意:鲁国就把

鹰品送去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B.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形容词,奇形怪状。

句意: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C.正确。D.焉,疑问代词,

哪里/兼词,于之。句意:他们的儿子还会跑到哪儿去呢?/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

12.B"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错。

13.(1)变法令颁布了一年,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

(2)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诚心,从来没有过能使别人心动的。”

14.乐正子春不说假话,不用假货;商鞅有令必依、违法必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国讨伐鲁国。索要谗鼎,鲁国就把鹰品送去了。齐人说:“这是腐品。”鲁人说:“是真的。”齐人说:“叫

乐正子春来证明,我就相信你。”鲁君请求乐正子春,乐正子春说:“为什么不把真的送去?”鲁君说:“我

喜爱谗鼎。“乐正子春回答说:“我也爱惜我的信誉。”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

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

(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变法令颁布了一年,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这

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

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

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的太平景象,

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材料三:

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老百姓就无法治理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假

如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得到父母的欢心,侍奉父

母不能让他们高兴,就不能取信于朋友。让父母高兴是有办法的,首先要诚心诚意,如果反躬自问而心

意不诚,就不能让双亲高兴。使自己诚心诚意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

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

的,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诚心,从来没有过能使别人心动的。”

孟子说:“伯夷为躲避殷纣,隐居在北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便说:‘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