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豫名校联考

2023年11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

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屋5题。

有一个深奥的问题——宇宙从何而来、如何产生?这个问题催生出宇宙大爆炸理论。

20世纪20年代,俄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和比利时宇宙学家乔治•勒梅特通

过求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发现宇宙是膨胀的,但是当时这样的观念没有被科学界

所接受,就连引力场方程的创造者爱因斯坦也极力反对。这样的僵局直到1929年天

才科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天文观测发现确实如此,人们才开始接受宇宙一直在膨胀

的事实。

既然如此,回溯到很久以前,宇宙被限制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内。换句话说,宇宙

起源于一次极其猛烈的大爆炸,也就是说,宇宙是“炸”出来的。尽管弗里德曼和勒

梅特一直都孕育着这一思想,但是正式撰文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是弗里德曼的学生

乔治•伽莫夫。1948年他和同事们提出了标准的热大爆炸模型。但即便人们接受宇宙

膨胀的事实,伽莫夫的热大爆炸模型在当时也不吃香,强有力的反对者便是大名鼎鼎

的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大爆炸”正是他的嘲讽之词。

伽莫夫提出的热大爆炸模型认为,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初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

度,整个宇宙是各向同性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随着宇宙膨胀,温度和密度逐渐下

降,慢慢演化形成了现在的星系等天体。他们预言大爆炸之后38万年的时候,宇宙

已经冷却到电子和原子核结合形成中性原子,这时光子失去碰撞对象电子,成为背景

光子(即微波背景辐射),至今依然弥漫在宇宙当中,当前整个世界浸泡在背景光子

海洋当中,且背景光子的温度在今天约为几开尔文。可以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

大爆炸理论的直接证据,能否找到它,对这一理论能否立足至关重要。幸运的是,196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间发现了宇

宙微波背景辐射,这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随后,美国航天局和欧洲宇航局对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更加精细的探测,如1989年美国发射的微波背景探测者卫

星COBE探测到的背景辐射谱是完美的黑体辐射谱,这给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更有

力的证明。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当前解释宇宙起源最成功的理论。该理论涉及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非

常超前,好多人类目前还无法回答,如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宇宙早期正反

物质不对称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出现在大爆炸之前还是之

后?大爆炸锂丰度异常问题等等。

大爆炸核合成发生在大爆炸开始之后3分钟,温度降到约为10亿度的时候,质子和

中子有效结合生成抗,生成的人核进一步与周围的核子发生反应,生成的新核素继续

与周围的核子反应下去。由于宇宙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降低,整个过程持续约2000

秒就基本趋于结束,最终只生成氢、氢、锂三种初期元素。大爆炸理论预测的轻元素

丰度与天文观测值非常符合,只有锂-7的丰度二者之间存在3倍的差距,这就是困扰

大家几十年的宇宙大爆炸锂丰度异常问题。

自宇宙大爆炸理论被提出以来,其建立的基本假设和直接预言的微波背景辐射都被后

来的天文观测所——证实,毫不夸张地说,大爆炸理论是当前人类解释宇宙起源最成

功的理论。但是如此完美的理论中也有不完美之处,就是前面所说的大爆炸锂丰度问

题。如何解决锂丰度问题是横在该领域科学家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核物理的角度看,元素丰度是由控制核合成的核反应率决定的,而核反应率又是由

核与核的反应截面和反应核子的能量分布共同决定的。之前的研究思路基本都是从核

反应截面不准确的角度出发来寻找答案,因此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在花费巨大的加速

器上不断开展实验,不断精确化相关反应的核反应截面。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

力的消耗非但没有消除锂丰度的差异,反而是加大了。

锂丰度问题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遗留的一个长期未解难题,填补上这最后一块拼图意

义重大。为此,我们另辟蹊径,从天体系统反应核子所满足的能量分布这一角度出发,

利用非广延分布成功找到一种解决锂丰度异常问题的方案,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从此,在宇宙大爆炸锂丰度问题上,有一种解决方案来自中国科研人员。

探索宇宙起源遗留的未解难题,是纯基础科学研究,属于满足人类好奇心、求知欲,

揭开未知世界,促进科学进步获取新知识的研究范畴。短期看可能没有直接经济效益

和应用价值,但是该类研究的意义宏大深远。可以总结为:弄清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基

本规律,为人类创造新知识、建立新的认知体系,指导后代利用掌握的科学来不断探

索、认识和改造未知世界,同时利用探索过程中衍生的新原理、新技术造福人类自己。

事实证明诸如无人驾驶、太阳能技术好多当前生活中应用到的科技早期发端于宇宙太

空探索。此外,探索宇宙也更能彰显国家实力,增强民族自信。

宇宙广袤无垠,探索永无止境。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璀璨夺目的文明,而地球上其他

物种却没有,核心就是人类会思考,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人类对古老而

神秘的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人类需要不断进步,科学需要继续探索。

(摘编自侯素青《宇宙是“炸”出来的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两位科学家发现宇宙是膨胀的,但是这一发现在当

时并没有被科学界所接受。

B.1929年哈勃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一直在膨胀这一事实,而宇宙大爆炸理论则

是由伽莫夫正式撰文提出的。

C.美国贝尔实验室两位无线电工程师首先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强力支持了宇

宙大爆炸理论。

D.宇宙大爆炸理论涉及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都没法回答,这有

待人类继续努力和不懈奋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宙是“炸”出来的,即宇宙起源于一次极其猛烈的大爆炸,这是对于“宇宙从

何而来、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的回答。

B.“大爆炸”本是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对热大爆炸模型的嘲讽之词,但结

果却使人们从此接受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C.宇宙大爆炸后是大爆炸核合成,最终生成的初期元素种类不多,而天文观测的锂

丰度异常与大爆炸理论预测存在差距。

D.为了解决大爆炸锂丰度问题,世界各国科学家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国科学家另

辟蹊径,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理论物理学家劳拉认为,当恒星死亡坍塌时,星球自身也将流失一大部分的质量,

最终,死亡的星球所剩的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

B.宇宙学家保罗•斯坦哈特和尼尔•图罗克认为,物质和辐射在整个宇宙中不断地

被创造出来,就像保持宇宙膨胀时的密度和温度一样。

C.稳态理论是20世纪宇宙学中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结构上是恒定

的,宇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本上处于同一种状态。

D.早期的宇宙,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当温度降到几千

度时,辐射减退,再进一步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4.宇宙广袤无垠,探索永无止境。请结合文本,谈谈探索宇宙起源遗留问题有何意

义。(4分)

5.人类探索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过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俗世奇人之罐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

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

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

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

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

儿去,全都不知道。

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

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

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

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

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

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

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

拙手拙脚,耀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

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

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

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

怎么突然散了。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

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

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

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

不成器。”

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

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

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

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时做不好也没关

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

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

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

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

还教他做罐。

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

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

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

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

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

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

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

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

样。

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

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

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

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

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

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

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

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

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

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

“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

注意。

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

域色彩。

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

感情。

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

感悟。

8.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小说讲述“俗世奇人”的故事,其中哪些人“奇”?奇在何处?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日:

“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

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具合菽粟之微,以满仓縻;合疏缕之纬,以成帷幕。太

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

有距而不入者哉?”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

夫子日:'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

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日:“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

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日:政在节财。

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日:政在谕臣。夫荆之

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诗》

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又日:'匪其止共,惟

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又日:'乱离瘦矣,奚其适归。'此伤离散以

为乱者也。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孔子日:“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日谪谏,二曰意谏,三曰降谏,四日直谏,五

日风谏。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

可为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为,夫子之所以与之者。”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

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忠臣,于行为恭敬。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荆A之地B广而都C狭D民有离E心F莫安G其居H故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指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对”表示面对着,两者词义不同。

B.恶,指哪里,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恶”词义不

同。

C.悦,指使……悦,与《归去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的“悦”词义和用法相

同。

D.度,指揣度、估计,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君主应该如何朝居,晏子认为,君主朝居时若太威严,这会导致大臣不敢说

话,就像哑巴一样,而君主则变成了聋子,这不利于国家治理。

B.晏子以微小的菽粟和疏缕的纬线为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从而向

景公阐述了国家储备物资应该重视积少成多的道理。

C.孔子认为,忠臣向君主进言有谪谏、慧谏、降谏、直谏和风谏五种方法,孔子主

张向君主进谏要讲究策略,他倾向于风谏这种委婉的方法。

D.子贡说孔子对子产和晏子两人推崇备至,针对子贡的疑问,孔子说,子产学问广

博又给民众带来恩惠,晏子行为谦恭聪敏又对国君忠诚不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

(2)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

14.材料二中,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贡“三者之间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这一问题的?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有感三首

张来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两句用“麦花落”“初垂角”,写出了田家农作物的喜人长势。

B.用“犁”来修饰夜半所下的“雨”,贴合田家身份,可见春雨的充足。

C.田父为及时春雨高歌,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两者形成对比。

D.诗中的叠词“霏霏”“漠漠”“萧萧”,既形象贴切,又富有音乐性。

16.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

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数字极力表现其他山的高,但该山在天姥

山前仍显低矮的两句是","。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之后,感慨“,

",并认为这是自然的道理。

(3)小刚在10月的月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王老师想提醒小刚不要自满,于是

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两句古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Ao专用人工智能,只能通过一套特定的算法,完成特定的任务。通用人工智

能又称强人工智能,它如人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近年来,B,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这些大模型

往往运用一套算法、一套模型结构、一个训练思路,来提升人工智能的分析处理能力,

这大大提升了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①要重视防范风险,②营造创新生态,重

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③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④推动各种参数规模、技术架构、模

态、场景的大模型高质量发展,⑤发挥我国市场广阔和应用场景丰富的势头,⑥探索

具有产业价值的应用方向,⑦为技术研发提供更多支撑。⑧同时,要加强资源和研发

力量统筹,⑨在芯片、底层技术架构、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开源开放生态建设等

协同发力,⑩让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老家在湘西侗寨,位于青山脚下,寨外是一坝农田。20世纪60年代,从邻村修过来

的一条大水渠穿寨而过,渠头拦住皂溪小河引水,渠里四季水流不断。渠下坎的田旱

涝保收,不存在取水难、守田水的问题;而渠上坎的田,就成了每年抗旱的重点对象。

邻渠的,用人工库水。①距渠远的田,人耳不了,就用抽水机抽水上去。而靠山脚的

田,只有等田内坎井里发的源头水了。那时候林木多被砍伐,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头,

一下大雨,山上泥沙常常被冲到田头来。遇上干旱,井水就会少得可怜,根本灌不了

几丘田。每遇这种年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取田水、守田水,生怕自己家的稻田脱

了水——②一旦脱了水,后面再用水灌,也难以坐稳水获得好收成。最难的还是离寨

子两三华里远的石榴坡,那里有十五六亩田的取水一向很成问题,得从两三百米远的

湾头取水。就坡挖出的水沟,沿途渗漏大,如源头水小的话,经过这一路的渗漏再加

上蒸发,到田时的水流就“气若游丝”了。于是,我们避开白天的太阳,晚上去取守

田水。几个小伙伴背套蓑衣或带张帆布睡在田壤上,眼望满天星斗,说着这样那样的

话题渐渐进入梦乡....

20.文中三个加点词语“秃秃、常常、渐渐”,请说明它们和“秃、常、渐”相比,

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

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如”字,请说明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4分)

(1)它如人一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如源头水小的话,经过这一路的渗漏再加上蒸发,到田时的水流就“气若游丝”

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毕淑敏《星光下的灵魂》中有这样一段话:“自然的东西大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

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地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

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所以你只管定好目标,做好眼前的事,有一天你就会

发现,你想要的,已经来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湘豫名校联考

2023年11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二)

语文参考答案

题序1236710111215

答案DBDBADFHCBC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宇宙大爆炸理论涉及的研究方

向和内容,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都没法回答"错误,原文只是说“该理论涉及的研究

方向和内容非常超前,好多人类目前还无法回答",注意关键词“好多”,而不是说

宇宙大爆炸理论涉及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当前的人类“都没法回答”。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把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能力。“但

结果却使人们从此接受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大爆炸’正是

他的嘲讽之词”。

3.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能力。第三段阐述的是宇宙大

爆炸理论。A项,劳拉认为死亡的星球所剩的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这不能支持宇宙

大爆炸理论。B项,保罗•斯坦哈特和尼尔•图罗克认为宇宙是创造出来的,且密度

和温度不变,这不能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C项,稳态理论认为宇宙是恒定的,这不

能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D项内容支持第三段观点。

4.【答案】①作为纯基础科学研究,探索这些问题有助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有可能诞生造福人类的新原理和新技术。③探索这些问题,

能够彰显国家实力,增强民族自信。(4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科技发展要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创造的引力场方程是宇宙大

爆炸理论提出的基础。②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探索。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明是

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③科技发展具有偶然

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偶然间被发现的。④科技发展需要严谨的实践证明。美国航

天局和欧洲宇航局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更加精细的探测;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大

爆炸锂丰度异常问题。⑤科技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质疑和碰撞。对于很多宇宙大爆炸理

论涉及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好多人类目前还无法回答,很多问题还有待证实。⑥科技发

展需要创新。我国科学家另辟蹊径,成功找到一种解决锂丰度异常问题的方案。⑦科

技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并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探索宇宙起源遗留的未解难题,

短期看可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但是该类研究的意义宏大深远。(6分。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B项,“又暗示老汉知

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

粥的器具。

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关键句作用的能力。A项,“突出文章的主旨”错误,本

文的主旨不是表现耀儿的“贫穷”,而是写其善良和对爱心的传递。

8.【答案】①丰富了老汉的形象,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②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③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

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老汉。老汉在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②

罐儿。罐儿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6分。每

点3分,答出奇人1分,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10.DF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描述楚国国土

和都城情形,结构完整,故在“狭”后断开;“民有离心”是以“民”为主语的结构

完整的句子,故在“心”后断开;“莫安其居”是省略了主语“民”的句子,结构相

对完整,故在“居”后断开。

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与《归去

来兮辞》中'悦亲戚之情话'的‘悦’词义和用法相同”错误,“悦亲戚之情话”中

“悦”的意思是“以……为悦”,是意动用法,而不是使动用法。B项,“想谗邪则

思正身以黜恶”的“恶”是“奸邪”的意思,与文中加点的“恶”词义不同。

12.B【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从而向景公阐述了国家

储备物资应该重视积少成多的道理”错误,晏子以菽粟和疏缕的纬线为例,形象地阐

述君主应该注重听取臣下的意见,而不是“国家储备物资应该重视积少成多的道理”。

13.【答案】(1)高大的泰山不是一块石头堆起来的,而是从低处堆积然后才变得

高大的。(“太山之高”“累”“卑”各1分,大意1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

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给分)

(2)在朝廷内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朝廷外拒绝诸侯国的宾客,遮盖君主明察的目

光。(“比周”“愚”“距”各1分,大意1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

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太山之高:定语后置。累:

堆叠,积累。卑:地势低。(2)比周:勾结。愚:愚弄。距:通“拒”,拒绝。

14.【答案】①孔子先表明按照各国不同的情况来治理国家的观点,②再阐述齐、鲁、

楚三国不同的国情,③最后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以之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每

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归纳的能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晏子又对景公说:“处理朝政威严吗?”景公说:“处理朝政威严对治理国家有什么

坏处吗?”晏子回答说:“处理朝政威严,在下的臣子就不敢说话;在下的臣子不敢

说话,那么在上的君王就会有很多事情听不到。在下的人不说话叫作哑巴,那在上的

人听不到事情叫作聋子。聋和哑不是妨害治理国家又是什么呢?集合微少的豆子和小

米能够堆满仓库,汇合那稀疏的丝缕做纬线能够织成帷幕。高大的泰山不是一块石头

堆起来的,而是从低处堆积然后才变得高大的。至于治理天下的人,不只是用一个人

的建议,当然也有接受了暂时不用的情况,但哪有拒绝人家而不接受意见的呢?”

材料二

子贡问孔子说:“从前齐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

财力。'鲁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了解大臣。‘叶公

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前来依

附。'三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而您的回答却不同,这样说来治国有不同的方法吗?”

孔子说:“按照各国不同的情况来治理。齐国君主治理国家,建造很多楼台水榭,修

筑很多园林宫殿,声色享乐无休无止,有时一天就赏赐三个家族各一千辆战车,所以

说:为政在于节财。鲁国国君有三个大臣,在朝廷内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朝廷外拒

绝诸侯国的宾客,遮盖君主明察的目光,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大臣。楚国国土广阔

而都城狭小,民众想离开那里,不安心在此居住,所以说:为政在于让近处的人高兴,

让远方的人来依附。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以施政方针也不同。《诗经》上说:

'国家混乱国库空,从不救济我百姓。'这是哀叹奢侈浪费不节约资财而导致国家动

乱啊。又说:'臣子不忠于职守,使国君担忧。’这是哀叹奸臣蒙蔽国君而导致国家

动乱啊。又说:'兵荒马乱心忧苦,何处才是我归宿。'这是哀叹民众四处离散而导

致国家动乱啊。考察这三种情况,根据政治的需要,方法难道能相同吗?”

孔子说:“忠臣规劝君主,有五种方法:一是委婉而郑重地规劝,二是刚直地规劝,

三是低声下气地规劝,四是直截痛快地规劝,五是用婉言隐语来规劝。这些方法需要

揣度君主的心意来采用,我愿意采用婉言隐语法来规劝啊。”子贡问孔子说:“您对

子产和晏子,可以说推崇到极点了。请问两位大夫的所作所为,以及您赞赏他们的原

因。”孔子说:“子产对于民众来说是仁爱的治理者,学问广博。晏子对于国君来说

是位忠心的臣子,行为谦恭聪敏。所以我都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侍奉他们,而且愈来

愈喜爱和尊敬。”

15.C【解析】“蚕妇则因思亲而生寂寞孤单”错误,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