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情境·新概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点情境知识扫盲+考向预测10地域文化目录目录·索引基础知识·速递………1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情境扫盲·精讲………2建筑……21.民居2.古城服饰、饮食、民俗、语言与地理环境…………111.服饰、饮食与地理环境2.民俗、语言与地理环境真题在线·解读………4(2023·海南卷3-4题)(民居布局)(2022·江苏卷1-3题)(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2023·江苏卷25题)(古镇分布)(2022·山东卷17题)(古村落布局特点)(2023·湖南卷17题)(语言区分布)(2022·湖南卷3-5题)(民俗非遗)情境活用·演练………15模拟训练16+3基础知识·速递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关系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2.乡村景观特点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3.城镇景观(1)城镇的色调、色彩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例如,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2)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3)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尊重自然、追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情境扫盲·精讲建筑1.民居(1)四合院(北京)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庭院尺度合宜,庭院方正,利于冬季采光取暖。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院墙加高。(2)窑洞(陕北)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坑窑和砖石窑等。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而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3)蒙古包(内蒙古)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据资料介绍,蒙古包能适应游牧生活(易拆),修造方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永恒的日晷(看日影计算时间),由内知外(能洞察外方),吉祥明亮的殿堂。(4)半边房(多地)陕西关中,山西平遥,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均有分布。关中也可以说是一大地域特色,陕西地处内陆,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外墙也可以防风沙。另一个原因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少雨干旱的大陆性干燥气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下雨要让雨水流到自家院子,才会觉得财气不会外泄。(5)宁夏民居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6)陕南民居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7)福建民居闽西南地区的客空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8)云南民居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讲课时不妨引用“邮票上的各地居民”,让学生认识各地特色不一的民居文化,有助于进一步使学生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及环境与人类的关系。(9)南方天井民居(以徽州民居为主)“天井’其实也是院落,只是较小。中国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人稠山多地窄,故重视防晒通风,布局密集而多楼房。天井民居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正房即堂屋前向天井,完全开敞,狭高的天井起着拔风的作用。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围耸起马头山墙,可防火势蔓延。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砖墙抹灰,覆以青瓦墙檐,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是南方建筑一大造型特色。天井民居以中国东南部皖南赣北即徽州地区最为典型。(10)维族民居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真题在线·解读01(2023·海南卷3-4题)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左图)。右图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4.右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抵御外敌 B.蓄水发电 C.防洪排涝 D.美化环境【答案】3.D4.C【解析】3.该村落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A、B图中聚居地比较集中,不具备散村聚落结构特点,A错误;C图中有较多水稻田,该村落以桑基鱼塘为主,并未大面积种植水稻,C错误;D图聚居地较分散,且符合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D正确。故选D。4.该村落地处滨水低地,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因此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而不是抵御外敌、蓄水发电、美化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岭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过低的区域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真题在线·解读02(2022·江苏卷1-3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答案】1.B2.A3.D【解析】1.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目的主要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2.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3.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罗弗敦群岛,是挪威北部、挪威海中的群岛。面积1425平方公里。南北延伸约111公里,同大陆相距1.6―80公里,中隔韦斯特湾。人口2.7万。岛间海峡流水湍急。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岛上多沼泽、山丘,最高峰1161米。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捕捞后多制成鱼干和熏鱼。2.古城(1)广府古村落广府古村落主要代表形式是布局整齐的梳式布局村落,村前有风水池塘,中轴线前端布置大祠堂,成为整个村落的构图中心。整齐通畅的巷道发挥着交通、通风和防火的作用。镬耳式的山墙此起彼伏,形成蔚为壮观的广府民居特色。建筑形式和空间占用的差异,广府地区村落建筑又有竹筒屋、明字屋、三间两廊、组合屋、楼房等类型,其中三间两廊为三开间建筑,由两廊和天井组成三合院住宅,是广府地区村落最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梳式布局的村落虽然密度高、间距小,每家又有围墙,独立城户,封闭性很强,但因户内小院起着空间组织作用,故具有对外封闭、内开膛的明显特色。同时,这种布局通风良好,用地紧凑,适应南方的地理条件,成为独特的村落布局系统。(2)皖南古村落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脚下,是一座有着大量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古村落。村中还构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颇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该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真题在线·解读03(2023·江苏卷25题)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萨索斯岛历史悠久,早期居民多从事农矿业;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渐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材料二左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1)简述萨索斯岛古镇和新镇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答案】(1)古镇:多位于内部山区,沿河谷分布;新镇:多位于沿海。(2)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坡面屋顶,利于排水;石木建筑,就地取材。(3)新镇与古镇并存,增加旅游资源多样性,吸引更多游客;新镇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舒适度;新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古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独特性;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本题以萨索斯岛为材料,涉及聚落以及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多位于岛屿内部,多沿河流分布;新镇位于岛屿沿海地区。(2)根据材料信息“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镇传统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的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紧密,可以节省建筑空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镇传统建筑屋顶坡面较大,当地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当地为山区,便于就地取材。(3)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古镇与新镇并存,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镇多为现代建筑,生活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体验和舒适度,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新镇的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能够提高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提高游览价值;古镇为传统建筑,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利影响:古镇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不完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古镇人口流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真题在线·解读04(2022·山东卷17题)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国内河道纵横交错。(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2)通过堤坝围垦,增加土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沿江(河)堤坝便于防洪、灌溉,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种植条件;沿海堤坝防止海潮入侵,保护农田安全。(3)顺应当地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增强了农业生产对旱涝等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了物产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满足人口发展需求。【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为背景材料,涉及到聚落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2)由材料“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可知:修建堤坝,围垦田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该区为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修筑堤坝可以有效减少旱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修建堤坝,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提供灌溉水源,改善种植条件;沿江、沿河堤坝可以减轻海水倒灌,减轻因海水而引起的土壤盐碱化,保护农田安全。(3)结合混合农业的优缺点,桑基鱼塘使农业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减少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珠江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热搭配充分,且沿海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更适合发展桑基鱼塘农业;该地区地势低洼,且位于河流下游,水域面积大,排水不畅,易积水,发展桑基鱼塘增强了农业生产对旱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发展桑基鱼塘使得该地小而分散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该地农业的发展,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当地人口发展的需求。服饰、饮食、民俗与地理环境1.服饰与地理环境草原服饰、饮食与地理环境受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蒙古族服饰从帽、袍、褂,到腰带和靴每一部分都与草原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草原上一年四季都有风,因此,蒙古人常戴帽和头巾。蒙古帽顶部尖,主要是减少强风带来的阻力;两侧线条向后的卷帘在严寒天气里可以遮住耳、腮和颈部:帽前宽大的檐可以降低高原强光对人眼和脸部的伤害。头巾则多将除面部以外的整个头部包住,不但阻止寒风对前额的吹打,而且能将耳护住,以免强风自耳边呼啸而过时产生的头晕目眩或两耳轰鸣。蒙古袍宽且长。草原的天气昼夜温差十分大,在天气变冷时,宽大的蒙古袍会首先将身体与外界“隔绝”,从而缓解外界降温对人体带来的不适,长长的袍子护住到膝盖,十分暖和。同时,由于蒙古袍宽大且厚实,在夜晚可以横过来当作被子,十分适合在野外放牧或跋涉迁徙。蒙古袍的袖子是非常有特点的马蹄袖,窄而紧的神口,接上长及手背的马蹄形袖头,便于蒙古人握缰持鞭。腰带在腰间紧紧围成厚厚的一圈,既避免了宽大的蒙古袍在大风中会变成一个风筒。又可以很好地护住胸腹。草原上草场茂密,且草中露水重、虫蛇多,蒙古靴筒高,可在骑马时保护脚踝,在行走时避免裤腿被荆棘划破或有虫蛇袭击。蒙古靴的底厚,靴头尖而翘,既防潮隔凉,又减少靴头磨损。羊毛材质制成的毡靴便于保暖和隔潮性。在不同地区,其服饰也不是完全一致,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例如,在阿拉善地区,由于沙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热,人们的衣袍多为素色且面料较为轻薄透气,妇女们多裹有长长的头巾,并将面孔遮住,防止风沙侵人口鼻;而生活在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人,则多以皮毛制作衣服来抵御严寒,且服饰颜色多为红、黄、橙等鲜亮的暖色调。2.饮食与地理环境草原的高寒气候和较长时间的游牧生活,使蒙古人需要高营养和高热量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因此,他们的主要食物为肉、奶类制品,其次才是谷物和蔬菜。草原上牛羊成群,因此肉类成为蒙古人的主要食物。这里的牲畜膘肥体壮,其肉中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热量大,是抵御高寒气候的重要食物特别是羊肉,不但性温,且产量大。在蒙古高原,有的季节没有丰沛的肉食,比如冬春季草场枯萎,人们便将在夏秋季节腌制风干而成的肉干或经再加工制成的肉松取出备用,这些浓缩的食物精华是寒季里蒙古人的主要补给。蒙古高原风强日烈,牧民们放牧时极易消耗体内的水分,因此,他们对饮品的需求量很大。很多在城市生活的蒙古人仍保留着以饮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中,早晨和中午喝茶,搭配一些奶食或谷类食物只有晚上才吃一顿正餐。蒙古族饮食的总体特点是高营养、高热量、高浓缩,也只有这种“三高”食品才能抵御草原的高寒气候,适应漂泊的游牧生活。3.民俗、语言与地理环境(1)民俗概况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受地理位置和各种自然条件影响,人类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后,形成了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日常行为习惯等,形成了地域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关系,而且涉及社会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2)语言与地理环境由于人们在交往中受到地域的限制,人与人的交流,程度不同地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一般说,在山区交通不便,受山脉阻隔而生活的人群,与外界不能产生很好的勾通,外文化也不能有效地相互补充、渗透,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及文化交流被不同程度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就形成了语言的地域性。在我国,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有利于人们活动范围的延伸与扩大,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得到了较大的互补和发展,其社会环境获得了共同的特点和一致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语言在表达能力上的提升,同时发展和丰富了民族语言。例如华北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们,有着北方语言的共同特征,相距千里也可以有效地进行交流。而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地区生活的人们,就有了语言区域性,往往一山阻隔互不往,形成不能互为交流的地方方言。现代汉语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区。在七大现代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粗略地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发展的结果,其余六大方言却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的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南方六大方言存在歧异的原因:第一,南下之前的北方汉语内部,或与北方汉语接触之前的古越语内部本来就有方言的差异。第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北方人南下的时间有先后,他们先后带来的北方话自然也有差别。第三,南方各方言内部独立发展出一些新的成分。吴语在南方六大方言中最为古老。但在表现形态上却不算最古老,因为三千年来它一直受到不断南下的北方话的强烈影响,比较原始的吴语特征反而保留在闽语里。真题在线·解读05(2023·湖南卷17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答案】(1)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2)客家语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成为粤语岛。【分析】本题以广东方言分布相关的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方言分布描述、方言分布差异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各种方言区分布不均,交错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图中显示,广东省各种方言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其中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附近)和中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主要是潮汕地区)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分布面积大,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2)图中显示,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多较低,为了发展经济,需要与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而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因此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在与粤语区人们交流频繁,多通行粤语,从而在中心城镇成为粤语岛。真题在线·解读06(2022·湖南卷3-5题)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4.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5.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3.C4.D5.C【解析】3.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4.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故选D。5.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使得旱涝灾害频发。有的年份夏季风(副高势力)偏弱,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即南涝北旱;有的年份夏季风(副高势力)偏强,锋面雨带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即北涝南旱。情境活用·演练宗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增城石屋新村曾是空心村,威武祠堂也被荒置。2017年旅游投资商进驻,对祠堂及周边民居进行改造,发展民宿产业。祠堂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被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图示意威武祠堂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威武祠堂曾被荒置,主要因为(
)A.人口流失 B.人口老龄化 C.产业转型 D.产业转移2.威武祠堂的改造,利于(
)①吸引客流入村②保留传统建筑③保存宗祠文化④增加住宿空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A2.A【解析】1.根据材料“广州增城石屋新村曾是空心村,威武祠堂也被荒置”可知,该祠堂所在地区为广州附近的乡村,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乡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乡村人口急剧减少,造成位于乡村的威武祠堂被荒置,A正确;人口老龄化并不会使乡村人口立刻减少,也不会使祠堂很快被荒置,B错误;产业转型会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但不会使乡村人口很快减少从而形成空心村,C错误;产业转移可能会使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但不会使整个村落人口大量减少,且产业转移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中的第二产业,故不会使祠堂荒置,D错误。故选A。2.该祠堂的改造,可以较好地展现出当地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游客入村,①正确;材料中体现了该祠堂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故有利于保留传统建筑,②正确;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和保护该祠堂,有利于保存宗祠文化,③正确;住宿并不是祠堂的主要功能,改造该祠堂并不能增加住宿空间,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民族建筑保护的主要措施:1、成立保护组织。成立民居保护协会,自发参与保护,加强宣传。2、保护与开发并重。将旅游收入作为保护资金;启动保护利用工程,探索新模式。3、完善法律政策;出台规定,为依法管理提供依据。4、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开展流转改革,保持原真性,丰富内涵和利用方式;打造精品民宿、文化客栈,发展文化旅游。传统村落长坑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25°40'N,119°E)。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森林覆盖率高。当地传统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土墙外壁贴挂整齐的杉木板,这种古建筑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穿裙子的土楼”,为全国独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2019年,长坑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还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新栽种的茶树多离村落较远,而村中的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目前,长坑村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村民在土墙外壁贴挂杉木板,其主要目的是(
)A.当地冬季气温低,起到保温作用 B.减少太阳辐射,防止土墙干燥剥落C.雨雾无法渗入土墙,避免墙倾屋毁 D.提升房屋的美感4.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①茶叶销路扩大②政策支持③生态环境优越④劳动力充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与新栽种的茶树相比,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其主要原因是(
)A.所产茶叶以满足自需为主 B.方便对茶树进行灌溉C.古茶树的枯枝落叶使耕地更加肥沃 D.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答案】3.C4.A5.A【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该地古建筑为土木结构,因此,村民将杉木板嵌于土墙外,形成保护层,使雨雾无法渗入到土墙中,以避免墙倾屋毁,C正确;该地位于福建省当地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排除A;太阳辐射对当地建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提升房屋美感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C。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主要在于,茶叶销路扩大,市场需求量增加,①正确;该村落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利于本地区发展茶树种植,②正确;该地区位于高海拔的山区,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排水状况良好,有利于茶树种植,③正确;该地区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大量劳动力外迁,本地区劳动力不再充足,排除④。故选A。5.由材料可知,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耕地少,耕地资源极其宝贵。新栽种的茶树,种植规模大,以出售获取经济收益为目的,村落附近以耕地为主,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供种植,因此在离村落较远的地方进行种植。古茶树以以满足自需为主,需求量少,少量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即可满足需求,不会大面积占用耕地,离家近,方面管理,A正确;当地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能够满足茶树的水分需求,且茶树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灌溉,B错误;枯枝落叶分解形成腐殖质,会使耕地更加肥沃,但古茶树仅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数量少,枯枝落叶不多,能够形成腐殖质少,对耕地的增肥作用有限,C错误;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应该是结果或作用,并不是原因。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耕地资源少,D错误。故选A【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新疆吐鲁番盆地某村庄传统民居的窗户少而小,许多窗户洞口会做成朝向室内的喇叭口,面朝风向的一些窗户会在最外侧安装小木门,下图示意喇叭口状窗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传统民居窗户少而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减少室内太阳辐射②夏季增强室内通风③冬季减少室内太阳辐射④冬季增强室内保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当地窗户设计成喇叭口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室内采光 B.减少风沙进入 C.节省建筑材料 D.提高美观效果8.当地安装小木门的窗户,主要朝向(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答案】6.B7.B8.D【解析】6.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该传统民居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天温度高,小窗户有利于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升高,①正确;促使通风应该扩大墙壁窗户,②错误;冬季温度低,应该增加室内光照,③错误;窗户少而小,在冬天时有利于阻止室内温度流失,保持室内温度,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7.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当地窗户设计成喇叭口状的原因是要减少风沙进入室内,B正确;增加室内采光应该扩大窗口面积,A错误;设计成喇叭口状并不能明显节省建筑材料,C错误;建筑美观是从室外观赏角度,D错误。故选B。8.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中“面朝风向的一些窗户会在最外侧安装小木门”,新疆地区冬季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所以该窗户朝向为西北方,排除ABC,故选D。【点睛】新疆传统民居特点:1居住点一般分布在有地下水的绿洲。2一般人家就地取材,用土坯修造平顶住宅。以土坯外墙和木架、密肋相结合的结构,依地形组合为院落式住宅。3一般不开侧窗,只开前窗,或自天窗采光。民居保持一定的密度,庭院也并不大。4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我国某少数民族男女传统服饰大多为高领长袍,以皮毛为主。随着部分居民由山区迁到川区,并与汉族逐步交融,其传统的长袍衣着发生了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民族传统服饰的高领长抱主要是为了(
)A.抵挡日晒 B.防虫叮咬 C.通风散热 D.御寒保暖10.该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
)A.旱地垦植 B.水田耕作 C.草原游教 D.森林采伐11.部分居民由山区迁到川区后,传统长袍最可能变化为(
)A.短衣短裤 B.短衣长裤 C.长衣短裤 D.长衣长裤【答案】9.D10.C11.B【解析】9.由材料可知该少数民族男女传统服饰大多为高领长袍,以皮毛为主,皮毛长袍可以御寒保暖,D正确;高领长袍,以皮毛为主不利于通风散热、抵挡日晒,AC错误;高领长袍,不是主要为了防虫叮咬,B错误。故选D。10.由材料可知该少数民族男女传统服饰大多为高领长袍,以皮毛为主,皮毛长袍可以御寒保暖说明该少数民族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草原广布,因此该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草原游牧,C正确。传统服饰大多为高领长袍不利于旱地垦植、水田耕作、森林采伐,ABD错误。故选C。11.由材料可知,该少数民族男女传统服饰大多为高领长袍,以皮毛为主,皮毛长袍可以御寒保暖,说明该少数民族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草原广布,因此该民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草原游牧,部分居民由山区迁到川区后,气候变得温暖,传统长袍最可能变化为短衣长裤,B正确。以皮毛为主,皮毛长袍可以御寒保暖,说明该少数民族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可能变为短裤,AC错误;部分居民由山区迁到川区后,气候变得温暖,传统长袍最可能变化为短衣,D错误。故选B。【点睛】分居南北两方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其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别:北方民族服饰多为宽袍阔带,装饰风格或为华贵或为粗放,具有游牧文化特色;南方民族服饰多为上衣下裳,装饰方法极为丰富,具有农耕文化特色。威宁,位于贵州西北部。当地人冬天爱穿一种叫擦尔瓦的传统服饰。擦尔瓦用羊毛编织而成,无领无袖,像一口钟,水不易浸透,白天可作衣,晚上可作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擦尔瓦服饰的流行反映了当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
)A.干冷 B.干暖 C.湿冷 D.湿暖13.当地冬季气候特点的成因为(
)A.局地出现焚风效应 B.南下冷空气强劲C.西南季风势力犹存 D.局地冷暖气团交汇【答案】12.C13.D【解析】12.威宁冬季受到“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其处在冷气团一侧,多阴雨天气,比较潮湿阴冷,“擦尔瓦用羊毛编织而成,无领无袖,像一口钟,水不易浸透”适应湿冷的环境,C正确;当地冬季降水多,不干燥,AB错误;由于当地冬季处在冷气团一侧,造成温度不高,D错误。故选C。13.每年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空气,由北至南影响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而由于贵州纬度相对较低,冷空气到达时势力有所减弱,同时加上云贵高原是云南高贵州低,所以冷空气向南运动时,受到地形的阻滞,前进缓慢,冷暖气团在贵州西北部交汇形成准静止锋,故D正确。焚风效应造成暖干的天气,与当地冬季天气特征不符,A错误;南下冷空气强劲,冷空气较干燥,雨水少,与当地冬季天气特征不符,B错误;西南季风主要存在于6-9月份,且西南季风表现为暖湿气流,与当地冬季天气特征不符,C错误。故选D。【点睛】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贵州高原“天无三日晴”便同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多出现于冬季,其间出现日数约占全年1/2。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语言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同一种语言可有不同方言。汉语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汉语大致可分成七大方言,例如北方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与我国北方相比,南方方言种类多、分布范围小,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
)A.交通便利,人们对外联系广泛 B.地形崎岖,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C.战乱较多,人口迁移频繁 D.经济发达,便于人们学习各种语言15.[新角度]湘方言区又包含多种方言,如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家话等,主要原因是湘方言区(
)①地形复杂②气候适宜③位置特殊④河网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4.B15.B【解析】14.形成独特方言说明交流融合少,南方地形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当地与外界交往,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因而形成较多具备地方特色的方言,B正确。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便于交往,语言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别不大,AD错误。南方战乱较少,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C错误。故选B。15.湘方言区主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带,历史上随着南北方民族融合和人口迁移,该地集聚了不同地区的方言,且该地地形复杂,各方言区交流受限,因此多种方言被保留了下来,①③正确,气候和河流并不是影响方言形成的主要因素,②④;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语言会随着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文化发生接触,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辣,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有很多地区的居民喜欢吃辣。读某网友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基础上绘制的吃辣地图,完成下面小题。16.影响各地居民吃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行政区划②气候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地域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6.D【解析】16.读图可知,霸王级辣味区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其喜辣的饮食习惯与当地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吃辣可以驱寒祛湿,②正确;地域文化对居民饮食习惯的影响较大,如沿海地区居民比较追求食物的原味,④正确,D项正确。行政区划和经济发展水平没关系,①③错误,ABC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故生活在降雨较多、湿气较重地方的人,都比较喜欢吃辣。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江西流坑村历史悠久,在一片荒滩中建成。古代,村民借由地利经营竹木贸易,富甲一方。据考证,村落建设了多条东西向街巷直达河岸,同时配建码头;挖掘了高低串联的池塘(村民称之为“龙湖”,并在其中养鱼虾、种荷花,定期清淤泥)与乌江相连;街巷均留有明沟或暗渠与“龙湖”相通,实现雨水、污水分流,且规定生活垃圾不许排入沟渠。下图分别为流坑村地形图和村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1)从气温季节变化的角度,简述古人选择此地建村的原因。(2)从气候和交通角度,解释古村街巷多呈东西走向的好处。指出“龙湖”对于古村落的积极意义。【答案】(1)位于河谷,利于冬季削弱冷空气,保持温暖;(三面)江水绕流,有利于调节夏季气温,保持凉爽。(2)利于巷道两侧建筑阻挡冬季风(阻风);利于巷道两侧建筑阻挡夏季太阳辐射(遮阳);方便货物(竹木)运输抵达码头,缩短运距,实现水陆高效转运。(3)龙湖水体(因高低串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及湖内人工种养的水生生物,可收集并净化古村生活废水;可以调节当地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可调蓄洪水,灌溉农田;增大水域面积,调节气候;便于取水,能迅速扑灭火灾,具有消防功能。【分析】本大题以流坑村地形图和村功能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村落形成的条件、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的优点、龙湖湿地的效益、美丽乡村建设的借鉴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江西气温季节变化相对较大,由流坑村地形图片可知,留坑村位于河谷盆地,冷空气难以进入,冬季气候温暖;三面江水绕流,水域面积大,水的比热容较大,有利于调节夏季气温,保持凉爽;从而实现气温季节变化减小,因此古人选择此地建村。(2)该地位于江西,冬季盛行西北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蒜购销合同:种植户与采购商协议3篇
- 标准软件许可及技术支持合同(04版)
- 玻璃制品物流配送服务协议04
- 标准设备租赁合同04年专用
- 二零二四年度电子合同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合同
- 店长入股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研发合作合同研发费(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设备维修保养合同(含设备型号和保养内容)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制作合同标的、属性及分成比例
- 二零二四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标的及经营范围详细描述
- 2024版肺结核治疗指南
- 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智能化工程专业分包合同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案2 新人教版
- 体育场馆安全管理与风险排查治理制度
- 2024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商标使用许可协议: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授权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3 餐巾折花技能(4)-餐巾折花综合实训
- 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清单2024年
- 2024年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