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经济思想文化部分)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经济思想文化部分)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经济思想文化部分)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经济思想文化部分)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经济思想文化部分)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社会转型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地位历史影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封建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后不断受到冲击,建国后被消灭虽然在不断解体之中,但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侵入我国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在我国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特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我国占据优势地位是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上的体现,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及其特征:自然经济: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具有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与商品经济相对立;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直到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洋务经济: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具有封建性;机器大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民用企业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只存在于洋务运动期间。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地位历史影响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部分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产生后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此后历经曲折发展,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是近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兴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先天不足:未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而是在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直接产生,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后天畸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3、与封建经济相比:在近代,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而外国资本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增长迅速,排挤民族资本,民族资本在夹缝中生存;4、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它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又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为中国的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在斗争中发展。经济形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地位历史影响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部分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产生后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此后历经曲折发展,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是近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兴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1927年后,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由于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尤其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迅速膨胀是近代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之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盘剥人民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性: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垄断金融、工矿企业;买办性: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的代理人封建性: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也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主要指从早期的洋务派企业到北洋军阀官僚资本以至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的形成。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184019491927年代所占比重18951914191919371870①③②④⑤请判断:五条曲线分别指中国近代哪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指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经济建设。特征:(1)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中国各革命阶级利益;(2)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建国后表现为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3)其本质和发展方向都是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

演变过程:(1)产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并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还兴办了一些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2)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并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3)占主导地位:建国后土改完成,形成农民个体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占统治地位;(4)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又出现了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也完成了。经济结构变动的内涵:1、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的构成与比重。2、经济结构变化:①新的经济成分产生;

②原有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外资企业的出现与发展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优化p111素能拓展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大优化p111素能拓展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侵略抗争1、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1840——1842(背景、目的、条约内容…)2、二鸦及影响1856——18603.重点突破: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传统宗藩体系转向近代条约体系)4.晚清的边疆危机1.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过程、两部文献、失败原因、影响、特点)阶段一: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知识梳理:1.一鸦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二p30)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农业: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③手工业:传统手工业部门受打击④商业: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崛起)2.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西方商品输出、传统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大量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茶叶蚕丝大豆棉花1871—18731022159375295750684861891—18931055064599467605222904171871—1893年中国出口物海关统计表(单位:公担)——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2辑。*沦为原料产地//农产品商品化//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但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往往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买办唐廷枢——买办第一人参与: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唐胥铁路……外国洋行得力的买办→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如何认识买办?1.带动外国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传入,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经济利益与外国资本主义紧密相连,便利列强侵略中国。重点突破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回顾必修二p30第一子目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标志、特点、影响。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因);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内因)。2.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①进口增加,导致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②农产品(丝、茶)日益商品化:出口大量增加。表现:既买又卖实质: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特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城市区域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重点突破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影响:(1)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冲击着清王朝的专制统治;(3)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客观条件(市、劳、资)(4)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促进社会观念革新;(5)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5.结局:在中国近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956年经改造为公有而消亡重点突破1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而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人仍然穿自织土布,这种现象表明()A.广西还没有受到外国侵略B.中国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广西还买不到外国棉纺织品

CB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98.0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该表说明近代中国(

)

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

B.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

D.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B(2021·河北高考·6)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B.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C.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D.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答案】C(2021·广东高考·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B材料一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叫牙人,又称牙子。明代牙人在商业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的存在既体现出了明代商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商业管理政策的意志体现。国家通过法规来规范牙人的行为,也就是承认了牙人在商业活动中的地位。在明中后期,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私牙群体数量扩大,一方面国家以牙人进行商业管理的体制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牙人之间的竞争。

——摘编自李潇《明代商人与商业研究》材料二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0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牙人“不可或缺”的原因。并说明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买办”阶层的身份特征,辨证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答案】(1)原因:商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商业管理的体现。影响:冲击传统商业体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分化(2)特征: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外商在中国进行商贸活动,为列强经济侵略中国服务的代理人;投资于近代工商业,是拥有一定资金、技术、管理的资本家。影响:买办凭借雄厚的资金,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其在经济上的内引外联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其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利益袭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近代“买办”是中华民族罪人。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粮食耕种出现机械化;近代农业变革思潮的兴起;农业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农业家庭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原因:列强的殖民掠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传统重农思想的影响;解决粮食匮乏问题的要求;西方农业科技的传播;政府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侵略抗争1、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1840——1842(背景、目的、条约内容…)2、二鸦及影响1856——18603.重点突破: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传统宗藩体系转向近代条约体系)4.晚清的边疆危机1.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过程、两部文献、失败原因、影响、特点)阶段一: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知识梳理:1.一鸦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二p30)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农业: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③手工业:传统手工业部门受打击④商业: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崛起)2.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根据新教材第17课第二子目,指出洋务运动的背景、概况。1.背景:(1)政治: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壮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内忧外患);(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3)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中体西用”奠定基础2.概况:时间人物性质指导思想19世纪60-90年代中央奕䜣,地方曾、李、左、张地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中体西用(必修三p49知识链接、大优化p110链接2—“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重点突破2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近代工业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工业大优化p110链接1“洋务派三种企业的三种类型”主要内容:

延伸拓展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1、主要内容:

一是兴办新式学堂。学堂分三类:外语学堂(如京师同文馆)、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技术学堂(如上海机器学堂)。

二是派遣留学生。这一时期是去欧洲和美国,学习军事和科学技术。2、评价:局限:“变器不变道”,未触动封建制度本身,科举制仍被保留,出现新式学堂与科举并存的局面。积极:通过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在封建教育制度的链条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评价:新教材第17课第二子目第3段大优化p112素能拓展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特点:大优化p112角度3、素能拓展2补充: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局限性: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大优化p113素能拓展1: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练习:大优化114页2.3.4.

模拟:3.5恭亲王奕䜣主持洋务被蔑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的绰号,郭嵩焘主张向西方学习而备受攻击,死后还有人奏请戳他的尸体,李鸿章更是清议攻讦的对象。

洋务派所办实事都是新鲜事物,几乎都遭到非议,被指责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民众也没有开化,这些说明当时社会传统势力和封建主义十分强大。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重点突破3

中体西用如何认识“中体西用”?一.在洋务运动期间有进步的历史作用

1.突破“华夷之辨”,从“鄙夷”到“师夷”;

2.向引进和重视西学转变;

3.为洋务运动减少思想障碍,为开启近代工业开辟道路。二.将近代化运动局限在器物层面,未实现“富国强兵”

1.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没有触动旧政治体制;

2.对西学没有全面的理性的认识,耗费了巨量资金;

3.影响了甲午战争,中国早期近代化遭受挫折。重点突破3

中体西用大优化p113素能拓展2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以后,如果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后这一税法在长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利于(

)A.打击不法企业偷税漏税B.增强民族工业企业的竞争力C.收回我国关税的自主权D.清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管理B(2017·全国Ⅱ卷·27)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A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双方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据此可知A、洋务派向列强大肆出卖国家利益B、洋务企业的实力得到外商的认可C、民族资本主义突破重重发展障碍D、列强试图垄断近代中国水上运输B

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C.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D.推动了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领域A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侵略抗争1、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1840——1842(背景、目的、条约内容…)2、二鸦及影响1856——18603.重点突破: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传统宗藩体系转向近代条约体系)4.晚清的边疆危机1.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过程、两部文献、失败原因、影响、特点)阶段一: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知识梳理:1.一鸦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二p30)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农业: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③手工业:传统手工业部门受打击④商业: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崛起)2.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背景、内容、评价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近代工业”——是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指由中国资本投资兴建的工业。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指由中国人投资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包括洋务官办企业和民间私人出资创办的资本主义工业)。狭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仅指中国民间私人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简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优化p108概念3:民族资本)

概念释义:近代民族工业)重点突破4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年1912年1919年1927年1936年1949年时间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兴起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迅速萧条陷入困境短暂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原因);其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传统经济形势仍占绝对优势。原因分布代表企业特点影响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海城市;结构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力量对比弱。①经济:瓦解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促进工业化;②政治:壮大无产阶级队伍和产生新兴民族资产阶级;③思想:推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地域分布,行业分布重点突破4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是在外资企业丰厚利润刺激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技术、机器创办起来的,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评析洋务运动:

“西人立国…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盛世危言·自序》早期维新思想晚清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一。鸦片真正后到甲午战争前,洋务官办企业是主体。二.甲午战后到清末新政前,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三。清末新政10年,民营企业主导发展。官方企业民营化,即商办。冯桂芬、郑观应、王韬,脱胎于洋务运动的幕僚,对洋务运动有思考、有批判,朦胧的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主张商战、发展工商业,君主立宪。重点突破5

内容补充:早期维新思想积极: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反映了正在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且未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角度变动实质评价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甲午中日战争后,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后,清政府“奖励实业”政策在全国施行。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中国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侵略抗争1、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1840——1842(背景、目的、条约内容…)2、二鸦及影响1856——18603.重点突破: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传统宗藩体系转向近代条约体系)4.晚清的边疆危机1.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过程、两部文献、失败原因、影响、特点)阶段一: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知识梳理:1.一鸦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二p30)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农业: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③手工业:传统手工业部门受打击④商业: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崛起)2.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背景、内容、评价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1)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2)趋势:

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

①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人口流失,大量田地抛荒②政府蠲免田赋

③商品经济发展,商税收入增加

通商口岸增多,对外贸易额上升,关税收入增加关于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受西方侵略的影响1.“变”:体现在受工业文明的影响,顺应时代趋势,被迫转型2.“不变”:体现在传统因素强大;对外来事物的抵抗;

在抵抗中逐步解体3.渐变到质变的趋势

质变的典型表现:

(近代前期1919)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②主张变革体制的思想(维新、革命思想)③中华民国的建立④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Q: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原因?③西方侵略,包括掠夺财产及赔款…导致白银外流严重④中国白银矿产资源有限、国内贸易扩大对银两的需求增加…①鸦片走私,大量白银外流②鸦片贸易合法化后导致的外贸逆差加大(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D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正确。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C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雍正年间: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清廷认为开矿影响

社会稳定③政府谋取矿利19C70年代:①列强的经济侵略②洋务运动的推动③煤铁等关系到国防和民生,需求很大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特点:①列入国家发展计划②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③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

矿产资源的勘探④独立自主开发意义:①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②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③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侵略抗争1、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1840——1842(背景、目的、条约内容…)2、二鸦及影响1856——18603.重点突破: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传统宗藩体系转向近代条约体系)4.晚清的边疆危机1.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过程、两部文献、失败原因、影响、特点)阶段一: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1894)知识梳理:1.一鸦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二p30)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农业: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③手工业:传统手工业部门受打击④商业: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上海崛起)2.洋务运动(洋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背景、内容、评价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新思潮”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2.洋务思想:中体西用3.早期维新思想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侵略抗争1、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1840——1842(背景、目的、条约内容…)2、二鸦及影响1856——18603.重点突破: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传统宗藩体系转向近代条约体系)4.晚清的边疆危机1.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2.左宗棠收复新疆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背景、过程、两部文献、失败原因、影响、特点)阶段一: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18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