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1页
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2页
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3页
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4页
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19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一部分桩身质量要求:确保桩身完整无损坏 2第二部分桩端质量要求:桩端嵌入岩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4第三部分孔径质量要求:孔径尺寸、形状和倾斜度符合设计要求 6第四部分灌浆质量要求:灌浆材料与配比符合设计要求 8第五部分注浆工艺要求:按照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注浆 9第六部分锚固长度要求: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11第七部分锚固桩承载力要求:通过承载力试验或静载试验 14第八部分施工记录要求:详细记录锚固桩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试验结果和质量控制措施 16

第一部分桩身质量要求:确保桩身完整无损坏关键词关键要点【桩身混凝土强度】: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规范要求的抗压强度等级。

2.混凝土强度应在桩身浇筑完成后28天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应记录在案,并作为桩身质量验收的依据。

【桩身完整性】:

一、桩身质量要求概述

确保桩身完整无损坏,满足设计要求是桩身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桩身质量验收应重点关注桩身完整性、桩身尺寸、桩身强度和桩身耐久性等方面。

二、桩身完整性要求

桩身完整性是指桩身无裂缝、无断裂、无空洞等缺陷。桩身完整性是桩身质量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桩身完整性应通过目测、无损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查。

三、桩身尺寸要求

桩身尺寸是指桩身的直径或边长、桩身的长度等几何尺寸。桩身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桩身能满足荷载传递和结构稳定性的要求。桩身尺寸应通过测量或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四、桩身强度要求

桩身强度是指桩身所能承受的荷载。桩身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桩身能安全地传递荷载。桩身强度应通过承载力试验或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五、桩身耐久性要求

桩身耐久性是指桩身在设计使用寿命内抵抗腐蚀、老化、冻融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桩身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桩身能长期安全地使用。桩身耐久性应通过耐久性试验或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六、桩身质量验收标准

桩身质量验收标准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制定。桩身质量验收标准应包括桩身完整性、桩身尺寸、桩身强度和桩身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桩身质量验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七、桩身质量验收程序

桩身质量验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目测检查:对桩身进行目测检查,发现桩身是否有裂缝、断裂、空洞等缺陷。

2.无损检测:对桩身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检测、声发射检测等,以发现桩身内部的缺陷。

3.承载力试验:对桩身进行承载力试验,以验证桩身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耐久性试验:对桩身进行耐久性试验,如腐蚀试验、老化试验、冻融试验等,以验证桩身的耐久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验收评定:根据桩身质量检查、试验结果,对桩身质量进行验收评定,合格的桩身方可投入使用。第二部分桩端质量要求:桩端嵌入岩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关键词关键要点桩端质量要求

1.桩端嵌入岩层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桩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端应无明显松散或破碎现象,以防止桩端发生沉降或位移。

3.桩端质量应通过岩芯钻探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检查,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桩基承载力验收

1.桩基承载力验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桩基承载力验收应通过静载荷试验或动载荷试验进行,以确定桩基的实际承载力。

3.桩基承载力验收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并应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桩基完整性验收

1.桩基完整性验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桩基完整性验收应通过超声波检测、声发射检测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以确定桩基的完整性。

3.桩基完整性验收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并应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桩基沉降观测

1.桩基沉降观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桩基沉降观测应通过水准仪、倾斜仪或其他观测方法进行,以确定桩基的沉降值。

3.桩基沉降观测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并应出具相应的观测报告。

桩基施工质量评定

1.桩基施工质量评定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桩基施工质量评定应通过桩基承载力验收、桩基完整性验收、桩基沉降观测等方法进行,以确定桩基的施工质量。

3.桩基施工质量评定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并应出具相应的质量评定报告。

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包括桩基承载力验收标准、桩基完整性验收标准、桩基沉降观测标准等内容。

3.桩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并应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桩端质量要求:

桩端嵌入岩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且无明显松散或破碎现象。

1.桩端嵌入岩层深度:

桩端嵌入岩层深度是指桩端距离岩层表面的深度。桩端嵌入岩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是指桩端嵌入岩层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深度。桩端嵌入岩层深度不足时,桩端可能无法充分锚固在岩层中,从而影响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端无明显松散或破碎现象:

桩端无明显松散或破碎现象是指桩端岩层没有明显的风化、破碎、裂隙或其他缺陷。桩端岩层有明显的风化、破碎、裂隙或其他缺陷时,桩端可能无法与岩层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影响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桩端质量验收标准:

桩端质量验收标准是指桩端质量必须满足的标准。桩端质量验收标准一般包括桩端嵌入岩层深度、桩端无明显松散或破碎现象等要求。桩端质量不满足验收标准时,桩端必须进行整修或加固,直到满足验收标准为止。

4.桩端质量验收方法:

桩端质量验收方法是指对桩端质量进行检验的方法。桩端质量验收方法一般包括桩端钻芯取样、桩端声波检测、桩端载荷试验等方法。桩端质量验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桩的类型、桩端岩层的类型和桩端质量验收标准等因素。

5.桩端质量验收重要性:

桩端质量验收非常重要,因为桩端质量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桩端质量不合格时,桩可能无法承受设计荷载,从而导致桩身破坏或桩基沉降。桩端质量验收可以确保桩端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桩基的安全性。第三部分孔径质量要求:孔径尺寸、形状和倾斜度符合设计要求关键词关键要点【孔径尺寸要求】:

1.孔径直径:孔径直径应满足锚固桩施工需要,确保锚固桩能够顺利安装到位。

2.孔径形状:孔径形状应为圆形或矩形,形状规则,无明显变形。

3.孔径深度:孔径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确保锚固桩能够达到足够的锚固深度。

【孔径倾斜度要求】:

一、孔径尺寸要求

1.孔径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锚杆直径的1.5~2.0倍。

2.孔径直径的允许偏差为±5mm。

3.孔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锚杆长度的1.2~1.5倍。

4.孔径深度的允许偏差为±100mm。

二、孔径形状要求

1.孔径应为圆柱形或椭圆形,孔壁应平整光滑,不得有大的凹凸不平、裂缝和剥落现象。

2.孔径的圆柱度或椭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1/100~1/50。

3.孔径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Ra6.3~Ra12.5。

三、孔径倾斜度要求

1.孔径应与设计方向一致,倾斜度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一般为1/100~1/50。

2.孔径倾斜度的允许偏差为±5mm/m。

四、孔径质量检验方法

1.孔径尺寸检验:使用卡尺、游标卡尺或孔径测量仪等工具测量孔径的直径和深度,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2.孔径形状检验:使用直尺、水平仪或激光扫描仪等工具检查孔壁的平整度、光滑度、圆柱度或椭圆度,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3.孔径倾斜度检验:使用经纬仪、水准仪或激光扫描仪等工具测量孔径的倾斜度,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五、孔径质量验收标准

1.孔径尺寸、形状和倾斜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锚固桩施工需要。

2.孔径表面无大的凹凸不平、裂缝和剥落现象。

3.孔径内无水、泥砂等杂物。

4.孔径施工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第四部分灌浆质量要求:灌浆材料与配比符合设计要求关键词关键要点【灌浆材料与配比符合设计要求】:

1.灌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规范要求和产品标准要求,包括强度、流动性、耐久性、抗渗性、膨胀性等指标。

2.灌浆材料的配比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进行,确保浆液具有所需的性能和耐久性。

3.灌浆材料的配比应根据锚固桩的工程地质条件、荷载大小和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灌浆质量。

【浆液搅拌均匀,无离析和沉淀现象】:

灌浆质量要求

灌浆质量要求:灌浆材料与配比符合设计要求,浆液搅拌均匀,无离析和沉淀现象。灌浆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浆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灌浆时间应不小于12小时。灌浆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不小于7天。

#1.灌浆材料与配比

灌浆材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灌浆材料应包括水泥、水、砂和外加剂。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应采用清洁的自来水或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砂应采用中粗砂或细砂,粒径应在0.5~2.0mm之间。外加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

灌浆材料的配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灌浆材料的配比为:水泥:水:砂:外加剂=1:0.4~0.6:1.5~2.0:0.01~0.03。

#2.浆液搅拌

浆液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3分钟,搅拌至浆液均匀无结块为止。搅拌过程中应注意浆液的温度,浆液温度应控制在5~30℃之间。

#3.灌浆

灌浆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浆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灌浆时间应不小于12小时。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浆液的流动情况,并应及时调整灌浆压力和灌浆时间。

#4.养护

灌浆后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不小于7天。养护期间应保持灌浆体的湿润,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5.灌浆质量验收

灌浆质量验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一般情况下,灌浆质量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灌浆材料的质量;

*浆液的搅拌情况;

*灌浆的压力和时间;

*灌浆后的养护情况;

*灌浆体的强度和变形情况。

灌浆质量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应出具灌浆质量验收报告。第五部分注浆工艺要求:按照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注浆关键词关键要点【注浆压力】:

1.注浆压力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控制在0.2-0.5MPa之间。

2.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浆液渗漏,降低注浆效果,甚至造成地层破坏。

3.注浆压力过小则不能有效地将浆液注入地层,影响锚固桩的固结强度。

【注浆流量】:

《吉首隧道出口锚固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注浆工艺要求详解

#1.注浆材料及配合比

-注浆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凝结性和强度。

-注浆配合比应根据注浆材料的性能、注浆孔的孔径、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以确保注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注浆工艺流程

-注浆前,应先对注浆孔进行清洗,清除孔内的杂物和淤泥,以确保注浆材料能顺利进入孔内。

-注浆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注浆压力、流量和时间。注浆压力应根据注浆孔的深度、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为0.5~1.0MPa。注浆流量应根据注浆孔的孔径和注浆材料的流动性确定,一般为1~3L/min。注浆时间应根据注浆孔的深度、地质条件和注浆材料的凝结时间确定,一般为5~10min。

-注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注浆压力、流量和时间,并及时调整注浆参数,以确保注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注浆质量控制

-注浆结束后,应进行注浆质量检查,以确保注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注浆质量检查可采用以下方法:

-注浆压力测试:通过测量注浆孔内的压力,可以判断注浆材料是否已充满孔隙,注浆质量是否合格。

-注浆流量测试:通过测量注浆孔内的流量,可以判断注浆材料的流动性是否良好,注浆质量是否合格。

-注浆时间测试:通过测量注浆时间,可以判断注浆材料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注浆质量是否合格。

-注浆孔深度测量:通过测量注浆孔的深度,可以判断注浆材料是否已充满孔隙,注浆质量是否合格。

-注浆质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封孔,以防止注浆材料流失。

#4.注浆工艺注意事项

-注浆前,应仔细检查注浆设备和材料,确保其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注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注浆压力、流量和时间,并及时调整注浆参数,以确保注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注浆结束后,应及时封孔,以防止注浆材料流失。

-注浆施工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第六部分锚固长度要求: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关键词关键要点锚固长度

1.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锚固长度是指锚固桩与岩层结合的长度,其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通常基于岩层的承载力、锚固桩的类型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

2.锚固部位与岩层结合紧密:锚固桩与岩层结合紧密是指锚固桩与岩层之间形成紧密接触,没有明显的缝隙或空洞。这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锚固工艺和材料来实现。

3.无明显松动或脱落现象:锚固桩与岩层之间的结合应牢固可靠,没有明显的松动或脱落现象。这可以通过对锚固桩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来确保。

锚固质量验收

1.检查锚固长度:在锚固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检查锚固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可以是目测、钻孔取样或其他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2.检查锚固部位与岩层结合情况:应检查锚固桩与岩层之间的结合情况是否紧密,是否有明显的缝隙或空洞。检查方法可以是目测、钻孔取样或其他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3.检查锚固桩是否松动或脱落:应检查锚固桩是否有明显的松动或脱落现象。检查方法可以是目测、触碰或其他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锚固长度要求:锚固长度满足设计要求,且锚固部位与岩层结合紧密,无明显松动或脱落现象。

1.锚固长度的确定

锚固长度的确定应根据锚固桩的受力情况、地质条件、锚固材料的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锚固长度应能保证锚固桩在受力情况下产生足够的锚固力,使锚固桩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2)锚固长度应能保证锚固桩与岩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锚固部位应无明显松动或脱落现象。

(3)锚固长度应考虑锚固材料的性能,应保证锚固材料能够在锚固部位与岩层之间形成牢固的粘结。

2.锚固部位的处理

锚固部位的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清理锚固部位表面的浮土、杂物等,并用水冲洗干净。

(2)对锚固部位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加锚固材料与岩层之间的粘结力。

(3)在锚固部位涂刷一层界面剂,以提高锚固材料与岩层之间的粘结力。

3.锚固材料的选用

锚固材料应具有以下性能:

(1)锚固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力,能够在锚固部位与岩层之间形成牢固的粘结。

(2)锚固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3)锚固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够在锚固部位长期保持其性能。

4.锚固施工工艺

锚固施工应按照以下工艺进行:

(1)将锚固材料按照规定比例混合均匀。

(2)将混合均匀的锚固材料浇注到锚固部位,并用压浆机压实。

(3)锚固材料固化后,应进行锚固试验,以检验锚固桩的锚固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锚固质量验收

锚固质量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锚固长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查锚固部位是否有明显松动或脱落现象。

(3)检查锚固材料是否与岩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

(4)进行锚固试验,以检验锚固桩的锚固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锚固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第七部分锚固桩承载力要求:通过承载力试验或静载试验关键词关键要点【锚固桩承载力要求】:

1.承载力试验或静载试验是验证锚固桩承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锚固桩的实际承载能力,确保锚固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承载力试验或静载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试验前应编制详细的试验方案,对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步骤和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3.承载力试验或静载试验应在锚固桩施工完成后进行,试验荷载应逐渐施加,并记录锚固桩的位移和荷载数据,直至锚固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或设计承载力。

【锚固桩施工工艺】:

锚固桩承载力验收标准

一、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载试验:

(1)试验设备:千斤顶、压力表、位移计、钢板、垫木等。

(2)试验步骤:

a.在锚固桩桩顶设置千斤顶,并在千斤顶与桩顶之间放置钢板和垫木。

b.用千斤顶对锚固桩施加轴向静载,并记录千斤顶的压力值和桩顶的位移值。

c.逐级增加静载,直至锚固桩达到设计承载力或出现明显的位移增大。

2.承载力试验:

(1)试验设备:冲击锤、钢管、测力计、加速度计等。

(2)试验步骤:

a.将钢管插入锚固桩的孔内,并在钢管顶部安装测力计和加速度计。

b.用冲击锤对钢管施加冲击载荷,并记录测力计和加速度计的读数。

c.根据测力计和加速度计的读数计算锚固桩的承载力。

二、承载力验收标准

1.静载试验:

(1)锚固桩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2)锚固桩的位移应小于设计允许值。

2.承载力试验:

(1)锚固桩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2)锚固桩的位移应小于设计允许值。

三、其他要求

1.锚固桩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2.锚固桩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工。

3.锚固桩的施工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结语

锚固桩的承载力是锚固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承载力试验或静载试验,可以验证锚固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确保锚固桩的施工质量。第八部分施工记录要求:详细记录锚固桩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试验结果和质量控制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施工记录的基本要求

1.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及时,包括锚固桩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试验结果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2.记录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术语,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

3.记录应由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施工记录的内容

1.施工工艺参数,包括锚固桩的规格、型号、长度、埋深、倾斜角、吊装方法等。

2.试验记录,包括锚固桩的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抗弯强度试验等。

3.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锚固桩的原材料检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等。施工记录要求

1.施工过程记录

-锚固桩施工日期、时间、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