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3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3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3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3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学(一)年月真题

00235201310

1、【单选题】1885年出版著作《犯罪学》的学者是

托皮纳尔

加罗法洛

A:

费尔巴哈

B:

德哈尔特

C:

答D:案:B

解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885年出版著作《犯罪学》的学者是加罗法洛。

2、【单选题】犯罪学是一门

心理学类学科

从属学科

A:

单一学科

B:

综合性学科

C:

答D:案:D

解析: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犯罪原因复杂的状况,要求运用各种学

科知识与方法对犯罪进行研究。

3、【单选题】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

社会分层

分配不公

A:

私有制

B:

财富不均

C:

答D:案:C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4、【单选题】杰里米·边沁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的核心是

自由意志理论

功利主义理论

A:

保安处分论

B:

社会契约论

C:

D:

答案:B

解析:杰里米·边沁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的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

5、【单选题】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原因可分为

人类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生物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A:

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

B:

人类学、空间学和社会环境因素

C:

答D:案:A

解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原因可分为人类学、自

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6、【单选题】下列学者中,从事犯罪人类学研究的是

德国的李斯特

英国的格林

A:

法国的塔尔德

B:

美国的塞林

C:

答D:案:B

解析:从事犯罪人类学研究的是英国的格林。

7、【单选题】通过收集某一地区特定时期的犯罪数据,总结该地区犯罪特点的研究方法是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A:

思辨研究

B:

演绎研究

C:

答D:案:B

解析:定量研究是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对象特征或变化的研究。它是在理论思辨的

基础上,将研究内容分解为某些因素或变量,运用数据进行度量,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

某些研究结论。

8、【单选题】在毒品犯罪调查中,让中学生填写关于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是否有涉毒行为的问

卷。这种调查方式是

自我报告调查

A:

参与调查

被害人调查

B:

滚雪球调查

C:

答D:案:A

解析:在毒品犯罪调查中,让中学生填写关于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是否有涉毒行为的问卷。

这种调查方式是自我报告调查自我报告调查。

9、【单选题】为了科学收集资料和研究问题而确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被称为

确定选题

提出假设

A:

研究设计

B:

资料收集

C:

答D:案:C

解析:为了科学收集资料和研究问题而确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被称为研究设

计。

10、【单选题】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经济犯罪

暴力犯罪

A:

毒品犯罪

B:

财产犯罪

C:

答D:案:B

解析:以暴力或暴力胁迫为手段实现其犯罪意图的犯罪。这是以犯罪行为的形式和方法为

标准而划分的犯罪类型。这类犯罪的特点是: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方法,手段凶残,不计

后果,往往给被害人的人身或精神造成严重伤害。其社会危害性极大,通常是各国司法部

门严厉打击的重点。依其侵害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凶杀、绑架、抢劫、强奸、伤害等犯

罪。依犯罪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独暴力犯罪和集团暴力犯罪。暴力犯罪对社会秩序影响

极大,因此,如果得到控制或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则将会有很大好转。

11、【单选题】犯罪行为与个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下列诸项中,属于具体生活环境

的是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

A:

文化环境

B:

社区环境

C:

D:

答案:D

解析:所谓社区环境是相对于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而言的,它是社区主体赖以生存及

社区活动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总和。它可理解为承载

社区主体赖以生存及社会活动得以产生的各种条件的空间场所的总和,它属于物质空间的

范畴。

12、【单选题】犯罪人在人生态度、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被称为犯罪人的

人生观特征

世界观特征

A:

情感特征

B:

生活方式特征

C:

答D:案:A

解析:犯罪人在人生态度、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

犯罪人的人生观特征。

13、【单选题】犯罪现象是指一国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犯罪现象

属于

心理现象

法律现象

A:

社会法律现象

B:

社会伦理现象

C:

答D:案:C

解析:犯罪是法律现象。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

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

14、【单选题】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犯罪统计数量之间依次存在着

恒比关系

明、暗数比例关系

A:

递减的“漏斗效应”关系

B:

递增的“漏斗效应”关系

C:

答D:案:C

解析: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犯罪统计数量之间依次存在着递减的“漏斗效应”关

系。

15、【单选题】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我国1959年至1961年犯罪现象特点的是

在类型上,以侵财犯罪居多

在活动方式上,流窜犯罪增多

A:

在性别比例上,女性犯罪数量居多

B:

在主体上,以新滋生的犯罪人为主

C:

答D:案:C

解析:1959年至1961年犯罪现象特点:(1)犯罪案件数量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密切相

关。(2)犯罪类型多是侵财犯罪。(3)主体以新滋生的犯罪分子为主体。(4)流窜犯

罪增多。P139

16、【单选题】表达犯罪率的常用方式是

起/万

起/百

A:

起/十万

B:

起/干

C:

答D:案:A

解析:表达犯罪率的常用方式是起/万。

17、【单选题】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属于

物质损失

精神损失

A:

无形损失

B:

人身损失

C:

答D:案:A

解析: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

必然遭受的损失。

18、【单选题】集资诈骗的被害对象具有广泛性、不特定性的特点,该类被害为

再次被害

重复被害

A:

共同被害

B:

多次被害

C:

D:

答案:C

解析:共同被害人是被害人类型之一。包括两种类型:(1)承受同一危害结果、直接因此而

受害、由二人以上构成的被害人群体。这类被害人类型中的危害结果多属对于公共安全和

经济、政治或自然环境的危害,被害人则属范围广大的群体甚至社会各阶层,如制造、销

售伪劣商品行为或环境污染行为的被害人便是包罗社会各阶层成员的共同被害人。(2)因

与直接被害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从而间接被害的人,其所担的损失或损害系由第一被害人

的被害结果所直接决定、派生。如家庭中某一成员的受害,往往给其他成员造成精神、财

产或名誉的损失,则直接受害者和间接受害者构成共同被害人。(2)因与直接被害人具有

某种利害关系从而间接受害者,其所担受的损失或损害系由第一被害人的被害结果所直接

因果性地决定、派生的。如家庭中某一成员的受害,往往给其他成员造成精神、财产或名

誉损失,监护人的受害将直接影响被监护人的利益,则直接受害者和间接受害者构成共同

被害人。

19、【单选题】最先提出被害人与犯罪人存在互动关系的学者是

本杰明·门德尔松

马文·沃尔夫冈

A:

詹姆斯·加罗法洛

B:

汉斯·冯·亨悌

C:

答D:案:D

解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最先提出被害人与犯罪人存在互动关系的学者是汉

斯·冯·亨悌。

20、【单选题】研究发现,在暴力犯罪中,经常以家庭为活动中心的人被害风险最低,而很

少以家庭为活动中心的人则被害风险最高。这一结论再次验证了

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个人被害因素理论

A:

同质群理论

B:

被害人化理论

C:

答D:案:A

解析:研究发现,在暴力犯罪中,经常以家庭为活动中心的人被害风险最低,而很少以家

庭为活动中心的人则被害风险最高。这一结论再次验证了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21、【单选题】对于人面部长相、头盖骨形状、身体整体结构、体型等内容与犯罪关系的研

究属于

遗传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A:

体质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神经系统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B:

生化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C:

答D:案:B

解析:体质因素身体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生物学理论研究的最早领域,迄今已横跨近五

个世纪的历程,其研究内容包括面部长相、头盖骨形状、身体整体结构、体型与犯罪的关

系。P216

22、【单选题】根据挫折-攻击理论,犯罪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行为是对挫折的

内罚性反应

外罚性反应

A:

无罚性反应

B:

合理化反应

C:

答D:案:B

解析:外罚性反应,也称为“责他反应”。指个体遇到挫折时,直接对造成挫折的原因或

对象予以攻击的一种反应倾向。

23、【单选题】广义的犯罪刑事对策包括刑事惩罚对策与

社会预防对策

刑事立法对策

A:

刑事司法对策

B:

刑事执行对策

C:

答D:案:A

解析:广义的犯罪刑事对策包括刑事惩罚对策与社会预防对策。

24、【单选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的表现除非犯罪化、非监禁化以外,还包括

非监控化

非诉讼化

A:

非司法化

B:

非执行化

C:

答D:案:C

解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的表现除非犯罪化、非监禁化以外,还包括非司法

化。

25、【单选题】目前西方国家的罪犯矫正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监控手段的科技化;矫正模

式的社会化;处遇方式的多样化以及

矫正机构的国营化

矫正机构的民营化

A:

监控措施的严厉化

B:

矫正模式的监禁化

C:

答D:案:B

解析:目前西方国家的罪犯矫正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监控手段的科技化;矫正模式的社

会化;处遇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矫正机构的民营化。

26、【单选题】当今世界各国在行刑及罪犯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罪犯作为人的地位和基本

权利,其遵循的罪犯矫正原则是

人道化原则

矫治化原则

A:

特殊威慑原则

B:

一般威慑原则

C:

答D:案:A

解析:当今世界各国在行刑及罪犯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罪犯作为人的地位和基本权利,

其遵循的罪犯矫正原则是人道化原则。

27、【单选题】目前我国罪犯矫正方法主要包括

分类矫正、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

行为矫正、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

A:

宗教矫正、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

B:

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心理矫正

C:

答D:案:D

解析:目前我国罪犯矫正方法主要包括: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心理矫正。

28、【单选题】20世纪30~50年代,在教育刑思想影响下,监狱行刑出现了

隔离模式

医疗模式

A:

社区参与模式

B:

家庭模式

C:

D:

答案:B

解析:20世纪30~50年代,在教育刑思想影响下,监狱行刑出现了医疗模式。

29、【单选题】针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而采取的

管束性措施被称为

堵塞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

A:

惩戒性预防

B:

疏导性预防

C:

答D:案:B

解析:控制性预防:是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

取的管束性措施。

30、【单选题】下列诸项中,属于减少犯罪收益措施的是

财产标记

自然监督

A:

转移犯罪人

B:

入口控制

C:

答D:案:A

解析:减少犯罪收益的措施。减少犯罪收益,可以从减少罪犯所期待的利益入手,如减

少赃物的价值。主要有四项措施:(1)移走潜在的犯罪目标。(2)财产标志法。(3)转移犯

罪的诱因。(4)建立规章制度。P364

31、【问答题】“天生犯罪人”

答案:“天生犯罪人”是指龙勃罗梭等提出的在生理上及精神上具有多种人类异常的退化

特征的犯罪人,这些退化现象是隔代遗传的结果。

32、【问答题】广义犯罪被害人

答案:广义犯罪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或潜在承受者。

33、【问答题】理性选择理论

答案:理性选择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古典学派的观点之一,认为犯罪是犯罪人对

犯罪所得和损失经过理智思考或选择后而进行的行为。

34、【问答题】劳动矫正

答案:劳动矫正是指监狱通过适宜的劳动形式,组织罪犯参加生产劳动,达到相应矫正目

的的矫正方法。

35、【问答题】简答犯罪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犯罪学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认识犯罪;(2)指导刑事政策;

(3)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4)推动犯罪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6、【问答题】简答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答案: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

(3)文献研究。(4)实地研究。

37、【问答题】简答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现象的主要规律。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的主要规律有:(1)犯罪数量持续增长;

(2)犯罪类型结构变化较大,新型犯罪不断出现;(3)犯罪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

(4)犯罪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5)犯罪现象的地理分布格局初步形成。

38、【问答题】简答犯罪预防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犯罪预防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可操作性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

(3)科学决策原则;(4)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5)法制化与规范化原则;

(6)预防为主原则;(7)人权保障原则。

39、【问答题】论述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学思想。

答案:刑事古典学派是产生于18世纪中后期的一个犯罪学学派,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意大利的贝卡利亚、英国的边沁、德国的保罗·费尔巴哈等。其理论主要包括:

(1)意志自由论。古典犯罪学派主张犯罪是人基于自由意志而理性选择的结果。(2)

行为中心论。古典学派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客观主义立场,也就是说,由于人们都

有同等的意志自由,人们的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平等一致的,因而判处刑罚必须以客观表现

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3)报应刑论。每个犯罪人都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

也应当承受刑罚的报应。(4)犯罪预防论。古典学派主张通过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

行报应,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综合论述,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表述完整、清楚、准

确。

40、【问答题】论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答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2006年确立的基本刑事政策。(1)宽严相济的刑

事政策是刑事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回应,它的确立表明我国的刑事政策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完善。(2)宽严相济的“严”,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严

打”方针,集中力量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3)宽严相济的“宽”,就是要坚

持区别对待,应依法从宽的就要从宽处理。(4)宽严相济的“济”,主要是指在对各

类犯罪依法处罚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宽和严两种手段,对不同的犯罪和犯罪分子区别对

待,做到严中有宽、宽以济严;宽中有严、严以济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